第一百六十二章 开国只是开始()
“李将军?”时不凡转头问道。八八读书,。。
时不凡转头看了看这个人,说了一声“李将军”。不过这个李将军并非是李靖,而是另一个著名的大唐名将李绩。这个李绩目前三十出头,作为一个高级将领来说算是年轻有为了,比起李靖还要年轻很多。他们在唐朝史书里面被列为同一个传,他们都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名将。李绩本名徐世绩,是后世很多隋唐演义类别里面徐茂公的原型。投靠李唐之后被赐行李,改名李世绩。不过在之前不久,李世民登基,名字为了避讳,所以在此去掉了那个“世”字,成为了李绩。
这个算是一个倒霉蛋,被改了两次名字,甚至连姓氏都改了。不过在古代被赐姓,那可是莫大的恩典,这种事情一般人想要求都未必求得到呢!
“时县男,你看来对于尉迟恭这次的事情,感觉有些不满?”李绩问道。
时不凡只是说:“倒也没有什么不满,现在天下太平,算是用不着尉迟将军这种人了。所以我这才感慨,老兵不死,只是尽凋零。尉迟将军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大发挥的余地了,看来只好等待高官厚禄享受了。可是要说重用,恐怕也都难了!”
李绩主动点点头说:“没错,尉迟恭他也就是靠着勇敢和武艺打出来的,也许在乱世里面还可以,可是在这个已经太平的天下,恐怕皇帝也都保不了他了。皇帝虽然是不错的,可是架不住手下人排挤尉迟恭。再加上皇帝也并非离不开尉迟恭,这下才是让皇帝为难的。”
“不过不论如何,尉迟恭被踢出局已经是成了必然。”时不凡再说了一句。
尉迟恭确实没有用了,能够取代尉迟恭的人太多,尉迟恭的能力你太过于单一,并且不适合盛世时候发挥作用。这样恐怕也都是令李世民为难的,因为乱世打天下时候需要武官,可是治理天下却是需要文官。在这一点,李世民转变很快,这个角色转变是非常快的。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个“卸磨杀驴”才来的特别快。李世民这才刚刚登基,罗艺刚刚被消灭,李世民也就开始准备对尉迟恭卸磨杀驴了。
历史上记载尉迟恭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和房玄龄还有长孙无忌他们屡次都有冲突,历史上记载是尉迟恭居功自傲,看不起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可是恐怕未必会如此,因为尉迟恭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这些士族看不起尉迟恭,甚至在里面被认为和尉迟恭非常铁杆的程咬金,其实骨子里面也是看不起尉迟恭的,他们在这个时代士族和庶族之间的差距很大。更何况尉迟恭当年连庶族也都不是,只是一个打铁的铁匠。
在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时代,尉迟恭算是倒霉了。一个人哪怕成就再高,哪怕当到了君主,那出身不行也是被人看不起的。这个时代出身低的人哪怕奋斗再高,你也是要被那些所谓“出身高”的人看不起。这个是整个时代的特征,甚至那普通百姓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才是最可悲的。连自己奋斗以求获得别人尊敬的资格都没有,这样何等可悲啊!
“真是没有想到,开国之后还会如此。本来以为天下太平,可以安享高官厚禄,可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是如此。当年房玄龄他们也都和尉迟恭关系不错,甚至程咬金也是并没有和尉迟恭关系如此之差,他们甚至能够并肩作战谈笑风生。可是这才多久,皇帝刚刚登基不过是几个月,甚至连年号都没有真正改变,可是他们也就开始闹腾了。我现在真的感觉,天下太平,未必是好事!”李绩颇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时不凡沉默了,因为这李绩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大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自然能够团结在一起。再加上那更是政权没有稳定,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所以还是能够团结的。当一艘船摇摇欲坠的时候,大家往往会不顾自己的身份,不管是高贵还是贫困的人都会团结一心,一起维护这艘“破船”,因为他们是一起的,自然关系很好。
可是天下太平了之后,那大家开始进行了“分赃”了。原先强盗抢劫的时候是团结的,可是有了成果之后分赃,那往往是要进行非常复杂的明争暗斗。过去的同袍战友会成为敌人,甚至各种手段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战后分赃,恐怕未必比去作战风险更小。因为在战场上,你知道你的敌人是谁。可是在这种战后分赃,大家笑里藏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之前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之前还是生死相依的兄弟,可是心里面却已经在准备给你捅刀子了。
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不知道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这个也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缘故。所以在这种算计人的时候,武将往往比较憨直,不是文官的对手。再加上多方面的原因,天下太平了,使用武将的机会不多,这样武将算是无用武之地了。而且皇帝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也多会削减武将的权力,这样逐步消除那些名将的影响力。有些做的极端的也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而做的差一些的也是赵匡胤。做的比较好的反而是李世民,至少绝大部分功臣都可以安享太平,保证地位不低的高官厚禄。虽然功臣之间有矛盾,可是绝大部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李世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和稀泥的本事倒是不少。
可是这个尉迟恭最倒霉,出身最低,被士族普遍看不起。而他能力也比较缺乏单一,除了武艺之外还是武艺,这样也就显得非常尴尬了。
“这个世界,还是复合型人才更有前途啊!”时不凡感叹了一句。
“复合型人才?什么意思?”李绩问。
时不凡说:“就好比李将军你,出外能够打仗,回来能够执掌朝政,算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了。能做多种事情,不只是有一种能力,这个才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我,各方面都懂一些,尤其是懂得理财,这个是皇上拼了命也要保我的缘故。我想,别人都没有比我更擅长理财吧?”
李绩回答:“这倒也是,擅长理财的人,确实不多!怪不得皇帝要保你,宁可丢了尉迟恭也不希望丢了你。你理财的本事倒也是不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也是一军之统帅,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尤其是粮草都是要用财富来购买的,不然强征那可是要引起民愤,这样可是不合适的。擅长理财,那是保证我等将领出外作战的必然。我看得出来,皇帝是一个雄主,他不会在我我们这里安享富贵的,他肯定要开疆拓土。突厥,高句丽,甚至往西开拓也都是肯定的。这些都是要钱,所以皇帝知道他离不开你,想要实现他的开疆拓土,自然是离不开你这个会理财的人。”
“不过,尉迟恭缺的也就是像你这种特殊的能耐,所以皇帝虽然重感情,可是并不会拼了命的保他。皇帝是一个非常冷静不会感情用事之人,虽然他重感情,可是却不会因此感情用事。他如此冷静,其实也是他能有今天的缘故。所以尉迟恭才会有今天,皇帝多半不会为了尉迟恭而得罪那些士族,能够和稀泥就已经不错了。再过几年,如果皇帝顶不住那些士族的压力,恐怕会把尉迟恭外放州刺史,这辈子没有多少前途了。”
时不凡点头,按照历史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尉迟恭和朝廷的功臣关系不好,结果被李世民外放了出去,这样一辈子也多是在地方打转,几乎很少能有回到中央朝廷的机会。而他回到中央朝廷也都是作为探亲或者一些私事,几乎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了,除了老了之后退休致仕了才有机会回到朝廷,那个时候离开中枢已经很久,无法能够继续发挥影响力了。
甚至后来唐朝几次重要战争,居然都没有尉迟恭的份,因为尉迟恭的能力太过于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他不像是时不凡会理财,而古代会理财的官员太少,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李世民知道他离不开时不凡,只能够拼了命保住他。
时不凡接着问:“李绩将军,你是不是感觉兔死狐悲了?”
李绩没有说话,可是他的表情却告诉了时不凡,李绩真的是感觉兔死狐悲了。尉迟恭有今天,固然是因为他自己有不少的劣势。可是好歹尉迟恭也是开国功臣,也是对于李世民最忠诚的人了。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诚,那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比起长孙无忌的忠诚还要单纯。可是现在李世民在那些士族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放弃尉迟恭,这样才是最令人感觉感慨的。
士族的压力太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明显并不能够满足让太多寒门崛起。这个才是时不凡想要提高生产力的原因,如果生产力不足,那无法供养太多脱产的文人。和平时期必然是需要文人,哪怕他不是像是所谓大学那样学习各种专业的。时不凡是学习文科的,并不认为所谓必须要专业人才才能够做相应的事情。
文人是一个非常通用的管理人才储备,文人能够适应很多种岗位,只要自己不要随便不懂装懂乱插手,这样基本上绝大部分管理岗位都是可以适应的。如果完全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其实并不是好事,这样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生产车间。
所以提高生产力,才能够让更多有文化的人出现。寒门读书人一旦多了,那才能够更好的对士族发起挑战。生产力不行,说什么打败士族,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打败了士族,那也只是换了一批士族,然后再次迎来一批士族。
士族开始衰落的历程,其实是在唐朝中期,唐朝的精耕细作得到了很大发展之后才开始的。这个绝对不是偶然,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接着更进一步的供养了尽可能更多的脱产文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和士族竞争。
“李将军,如果要保证我们自己富贵,那其实我们很容易做到。可是想要让我们得到我们整个寒门都得到好处,那却不太容易。李将军,你是想要自己富贵而已,还是想要我们整个寒门都可以得到富贵?”时不凡问道。
李绩马上点头说:“很简单,我作为战场上出身的将领,我非常清楚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别看我们现在都是国公,拥有爵位,甚至我也是高官得做,可是这样却不是很稳的。我们这个是皇帝的信任,如果皇帝顶不住压力,那我们第一个倒霉。我们的爵位和富贵,那也都是空中楼阁而已,随时可能会崩塌。所以,我想要的不是一时之间的富贵,而是长久的富贵。”
李绩非常明白,自己这个山东庶族出身的人,背后没有太多家族,他得到富贵只是李唐君王的赏识而已。一旦李唐君王不用他们了,那他的富贵也就是犹如沙粒一样崩塌。也许李绩这辈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下一代呢?下一代又如何,这样恐怕是非常令人难以保证到了。如果不让整个寒门集团崛起,那这些庶族出身的高官,那恐怕最后富贵也都是全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那里李将军,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你到底有什么想要和我想说的,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们现在大唐虽然开国了,可是开国之后并不代表冲突少了,反而开国之后那只是真正的开始而已。”时不凡问道。
李绩回答:“很简单,我希望能和你合作,相为表里。”。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相为表里()
李绩说出了“相为表里”这几个字,时不凡立马明白了李绩的意思。按照时不凡所记忆的李绩在贞观初年的职位变动,李绩如果用不来多久也都会被外放出去担任并州都督府都督,他接下来十几年之间会被作为重要的将领防御突厥人,和镇守地方。只有到贞观十几年之后,才会被回来到朝廷担任兵部尚书。
不过李绩这个意思显然是非常明显,他希望有一个合作伙伴帮助他在首都长安替他打探消息,并且在必要的是可以替他说话。长安的京官替地方官员说话,这样保证皇帝对于地方官员的信任,甚至可以打探一些中央的政策变化,可以让地方官员提前得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准备。当然,对于中央官员来说,这种结盟也是有助于他巩固地位的。有了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那这样中央官员地位也都空前的稳定,哪怕皇帝要动他的时候也都会担心地方实力派的反弹。
这种也就是所谓“相为表里”,政界的相为表里也就是这种意思。不过这样有结党营私的嫌疑,是古代皇帝所担心的。不过,时不凡却不会担心。因为这种情况哪朝没有,只有那些愚蠢的君王才会害怕臣子结党营私,真正厉害的君王不但不会害怕党争,反而会驾驭党争,利用党争,利用党争来维护君王的权威。
本着看人下菜碟的做法,如果是面对那些庸碌的皇帝,时不凡反而不敢乱来。可是面对李世民这种一代英主和一代雄主,他反而不怕搞党争。因为越是英明的英主越是知道党争的不可避免,越是知道臣子结党营私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才不会因此做什么不合适的行为。只有那些傻乎乎的君王,才天真的以为天下都是他的,天下都应该顺从他,臣子结党营私是绝对不可原谅的。结党营私只是一个借口,只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借口,如果失败了那自然是要被“结党营私”。
“为什么选择我?”时不凡问李绩。
时不凡想到了原先历史上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绩担任尚书仆射,成为了大唐的实权派之一。那个时候唐高宗李治希望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这两个被后来称之为奸臣的人支持,可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却拼命反对。这个其实是寒门势力真正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一个信号。虽然只是一个废立皇后,背后代表的信号却很多。
武则天是武士彟的女儿,武士彟虽然是国公,可是出身很低,最早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出身,还算是寒门。可是李治的第一个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家的女儿,这样代表了士族。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士族,自然要维护士族女儿的皇后位置。至于武则天如果登上了皇后位置,那对于寒门的崛起是一个巨大强心针。
在这个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候,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可是李绩却说这个是皇帝的家事,不用多听别人的。表面上看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设立皇后永远不只是家事而已。要知道立皇后,那可是要经过门下省的审议的,宋朝的刘娥就是因为好几次被朝廷负责审议的大臣打回来,结果最后弄出了一个“借腹生子”这才勉强把那些朝臣糊弄过去。
所以立皇后并非是普通的家事,如果只是一些九嫔之类的中低级后妃,那皇帝一道中旨都可以了。可是这个高级后妃,那必须要门下省审议的。所以这个李绩的是“家事”,这个纯属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李绩这句话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白了,他是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因为他作为山东庶族在朝廷职位最高的代表,自然要想办法为山东庶族牟利,一个山东庶族出身的皇后,对于山东庶族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
当然,这个也是当年唐高宗李治想要削弱关陇集团影响力,要把长孙无忌踢出局的一个做法。所以说后来武则天逼死长孙无忌,并非是因为全是私仇,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政治集团完全不是同一个,也是有公仇在里面的。
不过李绩原先是要等到武则天时候才会出口,不过是什么原因让李绩居然这么早也就打算跟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