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好了一天的收入,把衣服交给胡姐,许英坐上了刘明达的车。
到了家,许英准备了晚饭,吃过了饭,孙月和众人说了媒人的说词。
果不其然,刘明远的情绪低落起来,低着头不说话,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心里不好受。
“算了,人家看不上咱们家,咱们也没必要上赶着,是明远缘分没到,以后还有好的。”
刘志虽然也挺相中赵明花的,可对方不同意,他觉得不用强求。
“就是,我们明远差哪了,心好,人又肯学,她看不上是她没眼光。”
赵大妞怕外孙心里不好受,拍了拍外孙的肩膀,安慰着他。
孙月没多说这事,人家没相中这边,说再多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何必给自己找气受。
她说着赵明花不同意的事,又接着说了许英准备开店做吃食生意的事。
“这卖衣裳不是卖的好好的吗,咋想起来开店了?这吃饭的人三教九流,啥人都有,英子,你觉得开店能行?”
刘志觉得儿媳妇的想法不太现实,开馆子很苦的,他不信儿媳妇能受的了。
“是啊,英子,你公公说的不是没理,你卖个衣裳,自己还能穿新衣裳,每天都打扮的像新媳妇一样,多好,要是卖吃的,每天围着锅台转,弄的灰头土脸的,你正是爱俏的年纪,没必要啊。”
陈大妞也觉得外孙媳妇没必要受这样的罪。家里的钱够花就行。何苦遭罪呢。
其实如果可以,许英也想享受下,每天什么都不做,就和刘明达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
可现在家里的房子不够住,小叔子要结婚,她和刘明达将来还要生孩子,养孩子,供孩子上大学,这些没有钱是不成的。
公婆有工资那是他们的,她不能做个靠公婆,丈夫的米虫。
还有娘家那边,父母老实本分,家里贫穷,她还有两个弟弟念书,自己也需要帮衬一下,这些都需要钱,要是她不努力,钱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许英又和众人商量了一会儿,大家也就同意了她的决定,让她试试看。
但要卖什么,许英自己决定,毕竟他们不在行,不过等许英决定了,众人可以帮忙。
“明远,嫂子到这里拢共也才两三个月,很多地方都不熟悉,想找个好的门脸都难,你下班要是没事的话,也帮着嫂子踅摸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门脸,成不?”
许英柔声商议刘明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karlking送的和氏璧,谢谢anna0626、luna寒送的平安符,谢谢大家的支持。
059章 热闹的早市()
刘明远一怔,没想到嫂子会让他帮着找门面,不过嫂子对自己好,她有需要,自己跑腿是应该的。
“好啊,嫂子,你放心吧,我没事就帮你看看,也让我那帮朋友帮着打听,一有信儿我就告诉你。”
刘明远很爽快的应了。
许英对他投去感激的目光,刘明远一下坐的笔直,感觉身上又有力气了,他不是无用的,这不,嫂子都找他帮忙了。
其实许英并不需要刘明远帮她,她是看刘明远的状态不好,怕他多寻思,给他找点事做,让他忙起来,这样的话,他就不想那么多了。
这事说定后,许英也算安下了心,起码家里人都是支持她的。有家人的支持,她相信她会做的很好。
这一晚,刘明达和许英极尽缠绵,许英相比以前主动热情了很多,她放开了身心,和刘明达水**融,合二为一。
一晚的缠绵,后果就是第二天起来的时间许英觉得全身有些疼。
不过她还是很就起了牀,洗干净后,她没有去厨房做早饭,现在还很早,她打算去早市上转转,看看早市上都卖什么吃的;了解下行情。
虽然才是早上五点钟,可现在天也已经大亮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空气是清新的,许英呼吸了几口,感觉疲惫消失了,心情也舒畅起来。
可这舒畅只保持着到早市口。
早市上全是人,不比商业城人少。
人多空气就混账,各种味道参合在一起,显得非常不好闻。
不过许英也不在意,早市就是这样,要是非常干净清新,那还不正常了呢。
许英慢慢看着,听着各种吆喝声,看着路边的人不住挑拣着,讨价还价着。
路边的摊位最多的还是卖肉的,卖菜的。
卖肉的,都是挂的新杀的猪肉的条幅。
卖肉的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拎着屠刀,不断的切割着,剁着骨头。
另外还有几个媳妇子,称重量收钱。
卖菜的,则各种吆喝。
现在的菜品种比较单一。
许英往两边瞅着,地上一堆堆的豆角。
这豆角是黑北这边特产的,有的叫一点红,就是豆角的身上有红色的,所以叫一点红。
有的叫紫花油豆,这豆角开的不是白花,是紫花,所以叫紫花油豆,还有的叫一棵树,至于为何要叫一棵树,许英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豆角虽然长的不太一样,但基本都是宽宽的,很厚实,要炖着吃的。
另外就是茄子。
这边的茄子和中原地区的不一样。
中原地区的基本都是绿皮茄子,长的很粗。圆滚滚的。
这边的茄子是紫皮绿把,长的细长。
土豆也一堆堆。
有正常的,还有红皮的,有面的,有脆的,有黄瓤的,有白瓤的,端看你需要什么品种了。
另外还有黄瓜。
这边管黄瓜叫旱黄瓜,和许英在娘家吃的黄瓜一点都不一样。
颜色不一样,也比较短。
许英看了半天也没发现她娘家那种黄瓜,看来有差别啊。
除了这些,还有卖酸菜和白菜的,还有辣椒什么的。
现在的大白菜还没有长成,还是青色的,算是早白菜。
看着这些蔬菜,许英的心里挺欢喜的,人离不了吃,吃的舒心也是一种享受。
许英又看了看卖粮食的。
卖粮食的跟前放的是一个个麻袋,里面装着各种粮食。
米多些,光米就好几种,长粒的,圆粒的,有的泛白,有的有些泛黄。
面也有,但不是很多。
面的颜色有些发黑,不像后来的面粉那么白。看着也要粗些。
另外还有小米,玉米面,大碴子,还有红豆,黑豆这些。
品种虽然不如后来那么全,但也不算少了。
许英看过后又继续看别的。
也有卖衣裳的,基本都是一块一件,还有五毛的。
衣裳都是过时的那种,或者是尾货,就剩一件了,拿到这里处理。
别说,买的也不少,毕竟便宜。
什么时间贪便宜的人都是有的。
还有卖鞋子的。
卖编的篮子,筐,卖锅碗瓢盆,卖编的锅排的。
许英看着那高粱杆编的锅排不由自主的摸了摸,真好啊,后世这样的东西都很少见了。
许英还问了问价格,不过人家告诉她,这不叫锅排,叫盖帘子。
许英失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一样的东西,有很多种叫法。这个入乡随俗,不必较真。
看完了这些,许英没在往前走了,因为这一片有很多卖吃食的。
许英挨家看着。
有卖包子的。
有卖豆浆油条的。
有卖豆腐脑劲饼的。
有卖羊汤火烧的。
有卖面条的,还有卖韭菜盒子,玉米面大饼子的。
花样还不少呢。
闻着还挺香。
许英看着各种小吃,吃什么呢?
羊汤的话算了,一是怕不干净,二她昨天喝了狗肉汤,怕再喝羊汤补过了。
包子的话许英也不想吃,吃人家的包子总是有那么几分不太放心。
豆腐脑还可以。
可许英看看卖豆腐脑的卤子她摇头了。
这边管参合豆腐脑里的叫卤子,中原地区叫胡辣汤。
可胡辣汤里面放的食材多,做法和这边不一样,就是单喝也非常好喝,这边的卤子一看就让人没胃口。
还是吃豆浆和油条吧。
“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许英和摊主说了一声,然后进棚子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棚子很简易,里面就是几张木头做的长条简易桌子,另外零散的放着不少凳子。
里面吃的人很多,许英也是找了下才找了一把凳子。
面前的桌子可能是用的很久了,显得很破旧,有的地方还坏了,桌面上也油叽叽的,看着让人不舒服。
不过出来吃饭,许英早想到了这点,所以也不是特别在意。
“一碗浆子,两根果子来了,小心点,别洒了。”
服务的人员拎着个铁的茶壶,里面装的都是煮好的豆浆,过来给许英倒了一碗,然后夹了两根油条放在了许英面前的盘子内。
许英还是喜欢管这东西叫油条,黑北这边却喜欢叫大果子。
许英看着面前的油条,油条显得很瘦小,看着很干瘪。炸的火候也有点大。
说下,雪一号上架,下个月一号开始,女频的粉红票将全部变成月票。要和主站去争票,压力山大。
不过雪还是想求下亲们下个月的保底月票,上架后,保底双更,三十票会加一更,和氏璧会加更,亲们,想让雪爆发的话,尽管把票留着砸来吧。:》奇怪别的作者君是怎么用符号的,为啥我就不会呢,超级笨啊。
060章 合适的门脸()
看着两边的人都拿油条沾豆浆来吃,许英觉得这样会把豆浆弄的油叽叽的,失去了豆浆的清香味道。
可这边的人都喜欢这样吃,说好吃。但许英是不惯的,记得上辈子刘明达买了给她吃,看着刘明达沾豆浆来吃,她就一点味口都没有了,连尝都没尝,白白浪费了刘明达的心意。
她用筷子夹着油条咬了一口,味道竟然意想不到的好吃。
火候大的油条显得有点脆,带着面粉原始的香味,吃一口让人齿颊留香。
也是,现在的油条还没有参合什么洗衣粉,虽然不膨胀,显得干瘪,却是地道的。
现在也不是地沟油,吃起来也是无害的。
许英解决了两根油条,感觉意犹未尽,她还想吃啊。
不过许英忍住了。她还想留着肚子尝尝别的呢。
出了豆浆油条的棚子,许英又买了一个韭菜盒子,一个玉米饼子,油饼她没有要,她不太喜欢吃油饼。
韭菜盒子味道还行,但外表煎的火候不太好,边缘处有的地方面还是生的。正中的地方有的却糊了。
里面的馅,鸡蛋放的也不多,韭菜叶不多,馅很小,基本都是面。
许英觉得比自己做的差远了,不过早市上就是这样,馅料足的话,怕是卖的人就赚不到什么钱了。
手艺好的话,怕是也不会来早市摆摊了。
玉米饼子带着一股玉米的香气,吃起来有些甜丝丝的。
不过许英吃了几口便没吃了,太干了,要是一个吃完非噎着她不可。
许英走过了卖吃食的,又往前继续。
走了会儿就闻到了腥气。
许英知道这应该是到了卖鱼的地方了。
果不其然,前面不远就到了鱼市。
这里是卖鱼一条街,这横的一条街上全是卖鱼的。
许英看着各个摊位前面水盆里的鱼。
有鲤子,有鲫瓜子,有三道鳞,有老头鱼,有嘎牙子,有川钉子,还有大马哈。
有养殖的,也有江鱼。
除了这些,摊位上还摆着带鱼,青鱼,黄花鱼,马哈鱼的块等。
挺齐全的。
许英问了不少家价格,报价基本都差不多。
不过这并不是最低价,如果自己以后需要的话,可以找一家合作,这样对方会给自己算最低价,比现在他们报的价格要便宜不少。
走过了卖鱼的,再往前走卖东西的就没有那么密集了。
卖菜的,卖肉的少了,卖特产的多了起来。
有卖蘑菇的,有卖木耳的,还有卖人参、鹿茸的。
不过许英知道,即便是现在,人参和鹿茸她也是不敢买的,鹿茸这东西怕假。人参则养殖的多,不是内行,人家会拿养殖的当山参卖,坑死你,你都不知道。
问了价格,蘑菇和木耳的价格还算正常,和后世的比例来说还算相当,人参和鹿茸有些贵,不过看的人多,买的人并不是很多。
再往前走就是中医院了,许英收住了脚步。
现在的她非常看好中医院这块的位置。
除了医院旁人多外,靠近早市也是相当便利的条件,也会多很多的客人。
她打算在这里找个门面,不过门面不好找,她也没想好到底卖什么。
许英笑笑往回走,门面慢慢找,她也好好寻思下要做什么。
路过卖吃食的地方,她买了豆浆和油条回去。
回去的时间陈大妞和孙月都已经起了,正在厨房商议要做什么吃的呢。
“英子,我以为你还没起呢,你这是去早市了?咋起这么早,可别累着了。”
孙月听到开门声,一看儿媳妇从外面回来了,她还有些奇怪。
“不累,姥姥,妈,我买了些豆浆和大果子,今个别做早饭了,我等下把浆子分分,再捞点腌的咸菜,咱们对付着吃口。”
许英说着把东西拎进了厨房。
“好啊,我都有点馋这口了。”
陈大妞急忙拿碗。
许英一个碗倒了一碗豆浆,又往里面加了点糖,她要的是无糖的豆浆,因为她知道甜的里面都是加的糖精什么,对身体不好,糖虽然贵些,但家里也吃的起,所以她拿了无糖的回来自己加。
又捞了点她腌制的糖蒜和腌黄瓜,装在了小碟子内。
一家人欢喜的吃着早饭,许英说了她想在中医院附近找个铺子,让大家帮忙留心下。
众人都点头,说有信儿告诉她。
吃过早饭众人上班,许英让刘明达把她送到了商业城。
刘明达知道许英要挑衣裳,交代几句然后上班了。
许英开始挑选衣裳,然后拿到摊位去卖。
就这样许英开始了挑选衣裳,卖衣裳,到处看门脸,品尝食物的生活,一直到半个月后刘明远兴奋的告诉她找到合适的铺子了。
站在铺子前,许英打量着。
门脸算不上新,也算不上旧,看着还行。
但这里的位置很好,在早市的一条街上,又离中医院很近。
这里是一家卖杭州小笼包的,一对中年夫妻开的,生意还挺不错,因为儿子突然要结婚,必须要回去,所以店才不想干了。
许英进去看了看,里面还算宽敞,墙面也不脏,收拾的还算干净。
里面摆了4张桌子,桌子还可以,算不得破旧,桌面看着还挺新的。
凳子也还行,擦擦就能用。
要是接手的话,她打算把桌椅板凳留下,锅碗瓢盆她没打算留,她打算买新的,她希望用的东西是干净的。
许英又看了看用水,用水也很方便,还有一个小厨房,看过之后许英很满意。
“明远,这次可是多亏你了。不是你同学的关系,我都不知道这家店要盘呢。”
许英说的是实在话,这里没贴出租,因为这家小笼包的主人还有三个月的房租才到期呢。
而这家的房东是明远同学的爸爸,刘明远是通过同学知道这件事的,急忙跑回来告诉了许英,生怕许英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