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不一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抗战不一般-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伪军不敢后退,可越接近前沿阵地,冲锋的速度就越慢,甚至找个坑坑坎坎的地方藏起来装死了,宁愿挨冻也不愿意上去送死。

    狙击手始终都没有开枪,以为他们在等着打鬼子的督战队,迫使这些督战队不能起到作用,这样大批的伪军势必会溃败的。

    战斗中一个营长肩膀中弹负伤,仍然用另一只手端着枪开始还击。

    “兄弟们,咱们之前丢了脸。绝对不能让八路军看不起咱们,杀鬼子啊!”

    “放心吧,咱么绝对不给您丢脸!”

    “对,杀鬼子啊!老子给你们几颗手榴弹,让你们好好乐呵乐呵!”

    战斗进行到了上午八点左右,谭少勇已经从各方的反映当中知道莫塔莉那里出了状况。周围的鬼子已经开始进集结了准备增援了。

    莫塔莉足足消灭了将近一千多鬼子,可大批的鬼子已经从太原等地出发了。要是在不撤离,就很可能被鬼子所包围了。毕竟他们的人员太少了,而且伤亡也很大。

    为此,八路各个部队开始打援。而谭少勇调集一个师的兵力前往增援,务必要把阵地保住。

    增援部队连续的发起进攻,他们并不去救援,反而去攻击一鬼子所占领的高地,由于大口径火炮的威力,连续的占领了四个山头,但是到了第五个山头,也就是鬼子防御最密集的山头,攻击部队受到了阻碍。

    攻击部队很辛苦,战士们的棉衣都被汗水浸透了,被冷风一吹都成了一块厚冰,身上还沾满了树叶,想扒都扒不下来。只能用火慢慢的烘一下才能脱下来。

    何恩作为团长开始巡视部队,查看一下各个连营的伤亡情况。这时候一个警卫员跑了过来。

    “营长,我们把那些人都给‘那个’了!”

    “你说的什么啊!没头没尾的,那些人是谁啊?‘那个了’是啥意思啊?”

    “我们刚刚攻山头的时候,有几个鬼子伤兵龟缩在山沟里,有个鬼子军官哇啦哇啦的不知道说啥玩意,兄弟们就把他们给那个了!”

    何恩哭笑不得,不就是杀了一帮鬼子,干嘛这么腼腆,又不是去相亲!

    “杀就杀了呗,这玩意还跟我说什么。老规矩,杀这样的鬼子不给记功!就是鬼子少将也白费,下次骂他们祖宗,让他们发火了,你不就有功劳了吗?”

    “不是!”警卫员的年纪也不大,平时把团长当做大哥看待。现在也不是战斗状态,憨憨的说道:“咱们现在不是在自己的地头,人家八路不喜欢干这事。之前左军长三令五申的不是强调……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吗?””我把这事给忘了!”何恩一拍脑门,懊恼的说道:“告诉兄弟们,下次不许那个了。这八路的地面上,咱们得守人家山门的规矩!”

    “嗯!……我们知道错了,下次绝对不睡随便的‘那个’了!”

    一名参谋跑过来说道:“团长,谭师长让我们尽快像游骑兵部队汇合,随即向太原方向进行穿插!”

    “知道了!”何恩点点头,对周围的战士说道:“兄弟们,咱们得加把劲了!明天早上和游骑兵汇合以后,咱们早上吃罐头!”

    随即部队开始进攻高岭的南侧,准备从侧后突然想高地发起出敌不意的猛攻。

    北坡的枪声减弱了,原来鬼子在高岭做了严密的部署。但是因为调出了大量的兵力,布防的兵力明显有些不足。而且突入起来的火炮让鬼子的伤亡惨重。

    随后“轰轰隆隆”的手榴弹和炮声四处响起,机枪和冲锋枪的猛烈射击,队伍急速的行进的脚步突然停滞下来。皆因何远看到一批鬼子增援部队赶到了。

    拂晓前,经过反复的争夺,游骑兵部队和增员部队终于汇合了。但是危机仍然没有消除,大批的鬼子已经赶来了。闲杂必须要尽快的撤离,谭少勇主要的目标是放在太原。

    这个时机很好,大批的鬼子已经都出来了。而太原的防御势必会空虚,这好打一个措手不及。

    在盛京比较偏远的地区,崎岖的道路上出现了三辆越野车。七拐八拐地进入山区,一段崎岖的山路后,叶云被颠的头晕晕的,身子好像都散了架。

    将熄了火,叶云皱眉道:“这车的减震效果实在是差了点!”

    现在的车辆和后世根本没法比,尤其这段崎岖的山路。在后世的发展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了的,可现在只能保证一些主要城市的公路畅通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路面的畅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孙静柔和周玲已经吐得胃里再没有东西可吐,脸色白得有些渗得慌,车一停,就靠在后座上大口喘气,一副随时会晕过去的样子。

    村里很多人跑出来,围着汽车和汽车上下来的人转来转去,感到好奇和新鲜。尚家村距盛京市约两百多公里,这里仅有五十多户人家四百来口人,要想富先修路,因为道路的不通畅,导致信息闭塞,是周围最为贫困落后地村庄之一。

    叶云并没有知会县政府,轻车简从,就是想看看各个村子的情况到底如何。他觉得应该给农民减负,看看是不是将农业税取消了,或者是挑选一些贫困僻远山村逐渐的减少。

    现在叶云尽可能的就已经开始控制自己的权利,主要是担心自己的一意孤行会带来损失。打仗他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对于经济建设,他并不在行,最多也就是提出一些建议。

    具体的能不能实行,叶云还是真不敢确定的。这需要具体的数字来说话的。

    进了村,经人介绍,叶云来到了村长尚大志家,叶云自报的身份是调查员,尚大志介绍了山村的情况。

    这里庄稼作物,山坡薄地,一年只能种些包谷,而且因为山高天寒,收成很不好,幸亏种子由县里资助,不然那点收成种子钱都不够。

    至于蔬菜种植,山高路远,没有人来收购,自己也不划算出去卖,自己吃不完,只能眼看着白白烂掉。

    全村人年均收入也就三块大洋左右,是个实实在在的贫困村。

    叶云又向尚大志打问最为贫困偏远的山村。

    尚大志为人倒是不错,很憨厚的说道:“我们这十里八村的都不富,不过最难的地方就是他这里了。在山沟里面,不过那个地方太艰苦了。”

    叶云微微点头,出了尚大志家。叶云问孙静柔:“你怎么看?”

    缓了好半天,周玲叹口气说道:“我倒是听人提起过,这里全家穿一条裤子!其实在关内,这样的村子也有不少的!”

    穷的传一条裤子,在后世是比喻家里穷。在旧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大多数的穷苦农民家里只有一条棉裤。白天的时候都是男人穿出去,女人在家是轻易不出门的。

    叶云恩了一声,虽然东北的形式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但是按照他的理想状态来说实在是太差了。

    孙静柔建议道:“我觉得还是要加快村子的致富,不说富裕,至少生活好一点,总能做到吧?我觉得可以种植一些果树,就算用马车拉出山。便宜卖到县城,总比烂掉好吧?”

    叶云连连点头。倒是有些诧异,没想到孙静柔居然会有这样的建议,这的确是个好办法。现在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几乎都是逃荒逃难过来的,工厂显然是会饱和的。还是要把他们安置到农村,那就要考虑人家的最基本要求。

    三个人慢慢向村口溜达,几名嬉闹地山村孩童从他们身边跑过,一名孩童突然哎呦一声摔倒,叶云就笑着掺起她,是个小女孩,花棉袄棉裤上补丁摞补丁,脸上脏兮兮的,但看得出是个清秀妹子。

    小女孩有些羞怯的挣脱叶云的手,叶云笑着问:“小丫头几岁啦?叫啥?”

第316章 :可怜的包身工() 
“秀秀,今年十岁了。”小女孩怯怯的回答,叶云却是一怔,看起来却是比城里*岁的孩子还小,想来是生活艰辛导致发育不良。

    叶云摸了摸身上,周围的警卫马上会意,说道:“车上有罐头和牛肉干,我这就让人去拿。”

    叶云蹲下身和秀秀聊天,聊了几句,心情越发沉重,这里地孩子却是没书读的,最近的小学也在几十里外,何况学费书费虽然才几块钱,但对这个山村的村民来说,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秀秀很快对周玲手上的钢笔产生了兴趣,小眼睛巴巴的看着,说:“叔叔,我会写字,就是没用过笔。”

    叶云心里一阵的发酸,周玲无奈地将笔递到小姑娘的手上,却见旁边跑过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大叫着:“秀秀,快来,快来!”

    秀秀叫了声妈,就跑了过去,大婶牵着秀秀的手就向家走,边走边说:“快,把脸洗干净,一会要笑知道吗?”

    叶云站起身,惆怅的叹口气,转头对周玲道:“这可真心酸啊!”

    周玲微微点头,却是新奇的看着这位土匪出身的人,在叶云的身上,却令他多了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叶云向村口走,却见村口围了一圈人,两个男人看来是外乡人,至少穿着上来说,要比村里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就是在盛京城里也算是好的了。

    他们正跟尚大志说着什么,周围小半圈山民,女多男少,几名十几岁的小女孩哭哭啼啼,父母在旁边宽慰。

    警卫走到叶云身边,低声说:“这两人应该是人贩子,打算卖到……南方的工厂做工的。”

    包身工?这是叶云从脑海中闪现了一个词汇!是在后世只有从纪录片和文学作品才会出现的词汇。

    包身工被雇佣者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强度超过正常生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工钱全归包工头、地主、资本家等所有,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存,受剥削严重。

    起源于殖民时期的美洲地区,后来在近代由西方资本家引入中国,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到达极致的产物。

    叶云微微蹙眉,回头看了眼孙静柔,询问她到底知道不知道这件事。

    孙静柔叹口气,说道:“是这里的陋习,女孩子没人喜欢留在山沟里,都希望到外地过上好日子,每年都有一些南方的人贩子通过介绍人来附近山区挑姑娘,模样好的能卖十几块,岁数大的寡妇或者丑的三四块地也有,不过落到这些村民手里,就没几个钱了。”

    叶云也走了过去,看了看契约上写的字。心里更加的不好受了。

    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

    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

    自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

    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倘有停工,如数照补。期限x年x月x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恐后无凭,立此承认。”

    就在叶云准备发火的时候,就见秀秀的妈妈拉着她跑过来,挤进人群。

    人贩子看到秀秀眼睛就一亮,伸手在秀秀脸上捏了一把,嘿嘿笑着露出一嘴黄牙:“这个好!”

    这些人并不是全都送进工厂,很多长的漂亮的大多送到了窑子。

    秀秀哭了起来,秀秀妈哄她:“乖,别哭,跟他们走,吃香的喝辣地。”

    叶云明白,不消除贫困,这种现象就很难杜绝。看着乱哄哄的人群,尤其是看到一些女孩子脸上的笑容,叶云心里无比沉重。

    警卫挤了过去,对尚大志道:“这样作违法你不知道吗?已经颁布法令,买卖人口是重罪!”

    人贩子一翻白眼,沉脸道:“你(他)妈谁啊?……干这事情的多了,哪轮到你来管了?”

    尚大志拉拉人贩子的衣袖,小声的说道:“这是城里的官,说话小心点!”

    胖男人冷哼一声,瞪着警卫道:“老子正大光明的签订文书了。蒋委员长都不管,你管得着吗?告诉你,说话小心点,走路也给老子小心点。”

    叶云却是已经走到秀秀身边,摸摸她的小脑袋,回头对人贩子道:“老蒋的地界行,你去他那里去。这是东北,轮不着他说了算!”

    人贩子骂骂咧咧道:“妈地,今天真是没看黄历,怎么就碰到你这个丧门了呢?……老子让她们吃香的喝辣的有错啦?”

    这两个人随即将证件逃出来了,三人的眼睛全都快登出来了。居然这俩人贩子是镇里的巡警。

    人贩子指了指叶云几个人,骂咧咧道:“都给老子蹲下!抱头!我是镇派出所的,都给老子老实点!”

    “都别动!……都蹲下,咱们配合他!”叶云首先抱着脑袋蹲在地上,示意周围的人都蹲下。

    他觉得这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是两个警员就敢干的,这肯定有一条利益网在里面。他现在是真的怒了。

    叶云就是想看看,倒是是谁敢在自己的地盘上这么胡来。

    李杰今天的心情很好,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

    李杰不是别人,是李家镇镇长唯一的宝贝儿子,就是那刚才的人贩子。在械林镇上,也马马虎虎的能算得上“太子”了。

    李家在镇子里算是大户,在日伪时期就和鬼子关系暧昧,因为和县长的关系暧昧。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处罚,随后花了一些钱,就依然是县长。

    或许是因为从李家五辈都是一脉单传的缘故,在李杰出生之后,全家人都对这唯一的小子宠的不得了。

    而且李家之前就是给日本在上海的工厂运包身工,这个业务并没有因为叶云官府东北而停止,毕竟商业的往来是根本断绝不了的。

    “说!”李杰仿佛像是一头被人给抢了幼崽的母狮子一般愤怒的瞪着自己通红的双眼,看上去像是要择人而噬

    “你们谁是头头?……跑我们李家镇干什么来了?”

    “操,就你这兔崽子还没资格知道老子的名号!”警卫员撇撇嘴说道:“小子,你就装瘪独子吧!你也就在装这一会儿了,你等着!”

    李杰瞳孔紧缩,这些到底是什么人。一个下人就敢这么嚣张,那主人家岂不是更加有实力了?

    什么来头?难道说这家伙的来头比镇长还大?

    周围的老百姓也开始议论起来了,在他们看来,镇长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官了。

    李杰不是傻子,李家走到现在也是需要靠脑子的。往往汉奸要更加的有智慧。

    眼前的这些人身后没有点什么依仗的话,绝对不敢这么嚣张。最起码不是他老子一个小小的镇长能够招惹的起的。

    尽管如此,作为镇长的儿子,他如果没有什么表态,以后还怎么在这一代混?

    为了妥善起见,他示意自己的跟班赶紧回去叫人。毕竟毕竟对方有七八个人,而自己就这么三个。

    李杰他自己干了什么他当然是知道了,也是因为理亏,准备多找些人壮胆。

    “怎么?……打算去找人?”警卫很是牛哄哄的看了这家伙一眼:“你能找谁就找谁,就是你老子来了,照样吓尿他!老子现在不想跟你废话。你要是敢动手,你就试试!”

    啥?周围围观的村民倒吸了一口气,连秀秀的妈妈都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群人是不是吃错药了?

    不是没见过嚣张的,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嚣张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话是形容一些无知的家伙的。同样,用“人有多无知,就有多大胆”来形容眼前的这位镇长公子也不算是很过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