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乱荒泻ⅲ炕魅客纯喙獭N;旰螅蛄礁銎骄擦耍媚锼担也荒茉偻闵盍耍蛭蚁肷桓龊⒆印D腥讼耄颂岢龇挚岷芨咝耍⒚宦砩媳硖:罄绰ド嫌执戳送纯嗟暮艚小A┤擞纸粽帕耍舜丝醋牛α耍蕉既衔慈兆邮遣换崆崴傻摹!
常规思维中爱情婚姻都是美好的,故事启示的却是苦难,两个本来没有认真一起考虑婚姻的人,经过一次生育的恐惧,却又能默默承认。人们习惯于好与坏,合与分,故事的内核留给你的却是思索。博尔赫斯的《刀疤》故事原本写英雄的,但最后却是写一个叛徒的忏悔。这是阅读者在看这个故事中做梦也没想到的。
故事的内核,一部分情况下来自必然,是认知和理性可以抵达的,这时的内核,多半具有社会的,人性的内涵,海明威便多于人性的思想,吉卜林多来自人类种族与自然的思考,博尔赫斯多在形而上的哲学探索。另有一部分故事内核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是一种偶然的赐予,或者说是一种“神”启。有时作家会毫无由来地想写某个东西,其理念也在写作过程中偶尔产生点滴思绪或意象构成其内核。我在写《博物馆》时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似乎感觉到有些东西是人类怎么也找不到的,也无法证实,但这种东西一定存在。任何人都会相信有一种不存在的存在,但大多数人并没去思考过。偶然启示的故事内核,我以为来自无意识,它是一种灵感,总之故事的内核可来自天成之偶得,得益于“神”授,也可来自冥想沉思,这种反思性提炼的内核可能会更有力量,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生活的启示与记忆。记住一个故事一定要有内核,好的内核,如果没有你只有做故事游戏罢了。
(七)反故事写作的发展。
故事写作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今天有,将来也一定还会有,而且会更加精彩。反故事的小说有人认为始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或者更早一点的《巨人传》,或许有些道理,堂吉诃德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但说的全是故事的荒唐性,是反讽式的,用故事本身消解了故事。我相信的是从有故事写作开始便带有反故事的因素。仅仅在于没人进行反故事的理论总结。现在考查反故事起源已经没什么意义,今天的小说写作,故事与反故事的概念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故事写作永恒,反故事写作也不会灭绝,但肯定只能是精英文化的,可以这么说,故事是大众的,反故事是小众的。反故事的策略和方法我在上一章已总结了,这里要说的是把小说从故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后,小说有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出现了无数的小说形态。我们不能仅看到《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而应该看到今天小说多元发展的大局面。我不反对写故事,但我更赞成反故事的策略。也许我会去精心地写故事,但潜意识里一定会有反故事的欲望。这是矛盾,我以为在这个悖论中创作小说,无论你写出的故事也好,或反故事也好,都会有它独特的意味。
在未来的写作中反故事小说一定会生机勃勃,注意有反故事意识的写作,和写作中完全没有故事意识不一样,我说的反故事写作,是反传统故事的策略,用一种全新的态度看待故事功能、元素、意义,用新的方式说新的故事。
2005年3月 于河南大学文学院
洛夫的诗
洛 夫
门敲过了
寺内无人
一阵山风穿堂而过
飘来一丝丝
吐酒的腥味
桌上横躺着一把空酒壶
一片狼籍
一片遗忘
想必是
为了一首未完成的七绝折腾了半天
终于掷笔而去
留下一张残稿
标题空着
酒杯空着
与尔同销万古愁
愁也空着
空如你那袭被月光洗白的长衫
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酒该多好
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非是酒瘾犯了的藉口
曾被说成飞扬跋扈的诗雄
但在夜郎的日子
夕阳下
你紧紧拖住自己颀长的影子
就怕它消失
写清平调的心情不再了
寂寞有时,草蛇般
猝不及防地从脚底蹿起
白发与明镜之间
突然发现少了那么一段美学距离
这不就是昨天的事吗?
酒醒后
冒出的第一个句子便如此惊人
把围过来的猴群
吓得一哄而散
雨,仍落着
只见雾里飘来一柄油纸伞
仙一般魅一般
你该回来了,但恕不久候
再等下去
就会耽误和老杜的约会
于是,我顺手抓住
一把湿漉漉的钟声
就那么一荡
便荡回到成都的
杜甫草堂
后记:2005年2月间,应成都市政府之邀请参加首届“海峡诗会”,其间我和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应邀到西南交大讲诗,并得以与成都诗人杨远宏、柏桦、翟永明、梁平、孙建军等作诗酒之聚。26日在四川电视台记者陪同下游峨嵋山。入山遇雨,峨嵋秀色尽藏于雾水朦胧中,山中多处传说均有李白的游踪,但遍寻不着,乃怅然而返。
江南四题
西湖瘦了①
十月,我走近她
走进她的内里
走进她瘦瘦的笑容中
我走进水里烟里
她盈盈的眸子深处
她确实消瘦了许多
瘦得如夏日细细的蝉鸣
风,把柳条荡过去
正好缠住了她的腰
缠成一寸一寸的
秋
白塔明明在左岸
忽焉又到了右岸
船摇过了廿四桥
也骤然瘦成了舵尾的一道水痕
烟雨三月
仍在橹声之外
唐槐②
使我惊心的不是它的枯槁
不是它的老
而是高度
曾经占领唐朝半边天空的
高度
年轮,一直旋到骨子里才停住
停在扬州的陋巷中
扬州八怪猜拳闹酒的地方
依然矗立,风中雨中
千年来一向只为别人筑梦
却让自己的梦
如败叶纷飞于荒芜的秋空
它以另一种逻辑活着
另一种语气
述说着扬州的沧桑与辉煌
遂成为一种话题
一种灰尘与时间的辨证
一块长满青苔的碑石
镌刻着一部焚城的历史
我端起相机咔嚓一声
拍下了
它的孤寂
以及整个宇宙的苍茫
夜宿寒山寺③
晚钟敲过了
月亮落在
枫桥荒凉的梦里
我把船泊在
唐诗中那个烟雨朦胧的埠头
夜半了
我在寺钟懒散的回声中
上了床,怀中
抱着一块石头呼呼入睡
石头里藏有一把火
鼾声中冒出烧烤的焦味
当时我实在难以理解
抱着一块石头又如何完成涅槃的程序
色与空
不是选择题又是什么
于是翻过身子
开始想一些悲苦的事
石头以外的事
清晨,和尚在打扫院子
木鱼夺夺声里
石头渐渐熔化
我抹去一脸的泪水
天,就这么亮了
饮马二泉
——在无锡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我是那饮马的汉子
顺手把马拴在
你那根发音低沉的琴弦上
我们从远方来,需要
一些些水
一些些悲凉
我们看见月光
在泉水中粼粼涌动
看见一滴泪
从一口枯井流出
咚的一声又跌回你的琴韵中
石板路是冷的
衣衫是冷的
你盲瞳中燃烧的火
也是冷的
琴弦上呜咽的话语
冷冷的
亦如那欲说还休的夕阳
我看见你
身穿一袭用月光缝制的青衫
踽踽独行于惠山街头
月光落了
你便把全裸的自己
浮贴在一面冷冷的墙上
注:①虽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句,但扬州之美,仍以十月秋色为最,此时名闻遐尔的瘦西湖犹如一成熟少妇,更见妩媚。
②所谓“南柯一梦”,此“柯”即现仍矗立扬州城内的一株千年唐槐。
③去年(2004)金秋江南之旅,我曾有缘与诗人李岱松夜宿苏州寒山寺三晚,并为该寺佛学院之僧人讲禅诗。诗中所谓“石头”,乃我个人的隐喻,暗指人潜意识中的欲念。
诗心未与年俱老
李元洛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我和洛夫久未谋面,不意去年星城久别再聚之后,今年元宵佳节竟又握手于成都。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海峡两岸诗会”,洛夫与余光中隔海东来,我从湖南越山西去,杯酒言欢并言诗于天府之国。游峨嵋山时,雨雾迷濛,整座名山像一首深度的朦胧诗,我们至据说有李白饮酒处的“万年寺”而止,未能继续高攀去一睹峨嵋真面目。我说此行不可无诗,否则愧对诗仙,何不就以“雨中访李白不遇”为题?洛夫笑而不答。不久前,鸿雁自洛夫定居的加拿大温哥华穿山越水而来,衔来了他题咏峨嵋山和江南的新作。乍一展卷,我就不禁击节而叹:不愧高才,堪称耐读!
世上的芸芸众生,不论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才能,何况是心灵的妙曼语言之极美的诗?没有诗才,就没有诗,就没有诗人;没有杰出的诗才,就没有杰出的诗,也就没有杰出的诗人。今日写诗者何止万千,即使有的人因种种原因而被吹得天花乱坠,但读者淘汰,大浪淘沙,岁月淘洗,时间会证明多数人写诗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他们缺乏的正是不可缺乏的诗才。宋代的严羽早就说过“诗有别才”,这真是千古不灭之论。洛夫自廿九岁出版诗集《灵河》以来,近五十年间佳作不绝,成为台湾乃至整个当代中国诗坛的重镇之一,就是由于他诗才横溢,如奔流不息的江河,而他的新作出示的就是新的证明。
诗的才能是呈辐射状的,是艺术感受力、艺术创造力和对文字的敏锐语感与高强驱遣力的奇妙结合,在洛夫的诗创作中,特别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新鲜而独特、单纯而丰富的意象;新语言秩序的探险与求索。诗的思维是意象思维,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洛夫诗中有层出不穷的鲜活的创作性意象,让人一见而倾心,历久而难忘。如写扬州瘦西湖之“瘦”,“她确实消瘦了许多/瘦得如夏日细细的蝉鸣”(《西湖瘦了》),我不由得忆起他的名篇《与李贺共饮》,其中就有“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的妙句。二者异曲而同工。如写唐槐之“古”:“年轮,一直旋到骨子里才停住/停在扬州的陋巷中/扬州八怪猜拳闹酒的地方/依然矗立,风中雨中”(《唐槐》),如此妙写年轮,也使我想起他早期作品《床前明月光》中的名句:“不是霜啊/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中旋成年轮/在千百次的/月落处。”诗语,应为智慧之语,洛夫不甘于自我重复,不屑于他我重复,而力主探索语言的独创性,追求一种新语言秩序的重整与实验,他获得了引人瞩目有时甚至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晚钟敲过了/月亮落在/枫桥荒凉的梦里/我把船泊在/唐诗中那个烟雨朦胧的埠头”(《夜宿塞山寺》),“我是那饮马的汉子/顺手把马拴在/你那根发音低沉的琴弦上”,“看见一滴泪/从一口枯井流出/咚的一声又跌回你的琴韵中”(《饮马二泉》),排除习惯性与陈腐性,表现出语言的原创力与陌生化,以独特的语言组织结构,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洛夫对文字的诗意的新创的排列组合,可谓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有的好诗是明朗而耐读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的好诗是艰涩而耐读的,如李贺的《秋末》与《浩歌》,李商隐的《锦瑟》与《无题》。可厌的是明朗如浅水沙滩、一眼见底而了无余味;可怕的是艰涩如一潭黑水,貌似深沉而不知所云。古今大部分优秀诗篇,它们都介于“明朗”与“含蓄”之间,从而获得“耐读”这一好诗的基本品质。“明朗”,提供了联想的线索,提示了想像的范围,“含蓄”,预设了召唤结构,留下了未知天地,刺激读者的审美期待,让读者在主动接受中积极参与作品的艺术再创造。洛夫的诗创作深受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颇具先驱姿态和实验性质,但他强调的是“融通中外,承接古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有欧有古而又不见欧不见古的,彰显个人风格的中国现代诗”,他认为“写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包括人生境界的创造(如李白、王维)、生命内涵的创造(如杜甫、莎士比亚),以及语言意象的创造(如李商隐、马拉美)”(《创世纪的传统》,见《创世纪诗杂志》2004秋冬季号)。因此,他的优秀之作既有内涵的深邃又具艺术的独创,同时又调适明朗与含蓄之间的“度”,所以颇为耐读,既耐当代读者反复讽诵之读,其杰出的篇章,应该也耐后世读者再三玩味之读吧?他的新作《江南四题》清新俊逸与沉郁顿挫兼而有之,诗情独具而诗意葱茏,好读而且耐读。即以《登峨嵋寻李白不遇》而论,洛夫来信中说“我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叙事诗,有点后现代主义的味道”,但怪招迭出却仍是武林正宗,不仅实地同游的我读之而感叹于他的不凡身手,读者们再三吟咏之余,也会惊异于他的奇思妙想而自云不亦快哉的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洛夫数年前完成三千行的长诗力作《漂木》,去年又获大陆“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之“北斗星奖”,于诗论评我已金盆洗手十年,竟无只字以评以贺。今日作此文小开“评”戒,题目取自陆游“寸心未与年俱老”而更易一字。
2005年5月24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