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库什曼告诉罗斯,大部人质都在二层和三层的房间里。伦敦警察局为了密切注视大楼里的动向,从大楼屋顶的烟囱里放进了窃听器。这种高敏感的窃听装置可以通过传感器将大楼内的任何声响传到窃听车内。
罗斯还了解到,武装歹徒一共为5人,他们自称来自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国籍的阿拉伯人。
掌握了劫待者的人数及他们的要求等重要情况后,罗斯一直悬着的心反倒放了下来。很庆幸,此次绑架人质事件与本国无直接关联。作为第三者采取行动,把握会更大些,它可以不被政府的尊严所左右。想到此他不禁联想起他的美国同行们栽的跟斗。
那是在去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了美国的人质,美伊关系陷入破裂。在人质迟迟不得释放的情况下,卡特政府在国内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卡特为摆脱困境,决定铤而走险,以武力营救人质。4月22日,美国特种部队进行了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人质的行动。由于在伊朗境内遇到沙暴天气,飞机发生故障,突击队被迫丢下5架直升机、8具尸体和两架飞机残骸狼狈逃出伊朗。精心策划、耗资巨大的“蓝光”行动计划流产了。美特种部队遭到了嘲笑,声音扫地,士气低落。
英国特空队的这次行动如何,事实上,罗斯心里也丝毫没底,但愿上帝保佑!
卧薪尝胆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后,营救计划基本就绪,“猎人”行动急待实施,罗斯几乎有点忍不住了。但为了养精蓄锐,他得好好地睡上两天,即使正和妻子为离婚闹得不可开交,他也懒得去分心了。他甚至想,如果这次行动失败,他罗斯有个三长两短,就用不着离婚了,他那不安分的妻子不但可以得到解脱,而且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得到一笔可观的抚恤金。
罗斯似乎并不怨恨妻子,因为他已把过多的爱给了特种部队,他满足不了她……他只有将恨全部发泄在他的对手身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英国当局认为还是要“先礼后兵”,为减少损失,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诉诸武力。当局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样既有面子又不失绅士风度。
英国谈判代表卡斯丁坐着美国轿车来了。他是个有着绅士风度的矮个子,长得还算强壮,但一开口一嘴娘娘腔。就这样还能震慑住恐怖分子?不帮倒忙才怪呢!罗斯想。管他那么多,他独自到一边擦枪去了。
“我国政府外交部已急电伊朗政府,向他们转达了你们的要求。请相信我们,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一事件。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请你们释放人质。”卡斯丁通过电话与窗口的托菲格谈判。
“好吧,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在一天之内释放两名人质,一名是伊朗妇女,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了,另一名嘛,是一个有病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托菲洛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4小时内放回了两名人质。
24小时过去了,武装分子并没有按他们所扬言的要采取杀掉全部人质和 炸毁使馆大楼来实施行动。但托菲格进一步向卡斯丁提出了要求,态度强硬,还不断地辱骂:“听着,混蛋!马上让3个阿拉伯使馆的大使出面调停。还有,赶紧他妈的派一架飞机把我们和人质送出英国!”
英国当局对此漠然置之。
最沉不住气的便是罗斯和他的伙伴们。紧绷着的弓时间长了会折断。罗斯清楚,就像拖延演出一样,感情的酝酿如果超出所限的时间,这戏非砸不可。突击队员们的忍耐是有限的。
罗斯忘不了,在一次解救人质的实弹演习中,扮演人质的队友卡瑟尔因未按预定时间到位,晚了不到5秒钟,结果被罗斯的子弹击中了头部,含怨而死。这虽属意想不到的事故,没有追究罗斯的责任,但罗斯心中的内疚和不安是无法消除的,他曾发誓在真正的反恐怖行动中一定要实现这位战友的遗志,完成死难战友未竟的事业。
为了避免训练中的伤亡事故,又不影响训练效果,现在特种部队已采取了全新的训练方法。在反恐怖训练基地,专门有一幢名为“厮杀宅”的建筑。宅内有两间“厮杀屋”,每间都装有特制的电视放映屏幕,一间屋内的人的活动,可以通过摄像机和闭路电视反映在另一间屋的屏幕上。
罗斯头脑中又闪现出训练的过程:扮演恐怖分子和人质的一方躲在一间屋子里,突击队员在另一间屋子里。训练开始,突击队员们发起攻击,朝银幕上的恐怖分子还击。攻防双方交火的全过程由摄像机全部拍摄下来,然后准确地计算出包括人质在内的各方面的伤亡情况,评价救援人质行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反复放映录像,仔细分析演练中的所有动作。
在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这种崭新的训练方法很快得到了英国反恐怖特种部队专家们的肯定。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每个参训人员每周可打5000发以上的子弹,计算机可以对每个人的动作进行精确分析。训练的要求是突袭动作必须在4秒钟内完成。
卧薪尝胆,回想在近乎残酷的严格训练中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罗斯对于完成“猎人”行动充满了信心。
谈判破裂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使馆大楼里依然十分平静。武装歹徒提出的期限一再推迟,英国当局与恐怖分子的谈判仍在马拉松式地继续进行。
卡斯丁的“娘娘腔”已经沙哑,舌敝唇焦了,而恐怖首领托菲格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无所事事的罗斯和身着黑色服装的突击队员们只好耐心地等待下去。
谈判进行到第6天,托菲格彻底绝望了。他向英国政府亮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屠杀人质,并且决定首先拿伊朗人开刀。英国人奢望以“礼”解决人质危机的幻想终告破灭。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一位高大的青年人,他是伊朗使馆的新闻专员,名叫阿巴斯。拉马萨尼,现年25岁。他自告奋勇表示愿做第一个牺牲者。年轻人的勇敢精神博得了外交官们的赞叹,也震撼着托菲格。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令恐怖分子发抖的铮铮铁骨的硬汉子!
阿巴斯。拉巴萨尼与大家告别,他目光坚定地离开了房间。几分钟后,从楼下传来3声枪响,他被托菲格亲手杀害了。恐怖分子残忍地将他的尸体 从使馆大门口推了出去,警察立即用担架将他抬走了。
托菲格本以为枪杀人质可以迫使英国政府和伊朗政府让步,可是他想错了。英国内务大臣威廉。怀特洛表示,决不让恐怖分子的讹诈得逞。鉴于朝野的压力而一直在耐着性等候谈判结果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果断下达了命令:“猎人”行动计划立即开始实施。
奇袭致胜
歹徒们开始屠杀人质,这不仅没有促使他们的预谋得逞,反倒加速了他们自己的灭亡。
为了稳定恐怖分子的情绪,不使更多的人质再流血,并给突击队员以充分的准备时间,伦敦警察局根据政府的指示,采用缓兵之计,通过电话告诉恐怖分子,英国政府准备答应他们的要求。而就在同时,罗斯率领全副武装的特空队员们已经包围了使馆大楼。
望着身着一身黑色服装的突击队员们,罗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同时他不禁想起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去年,美国眼科专家史蒂芬。索罗门主张将消防车涂成黄色,因为人的眼睛对黄色和绿色最敏感。于是,底特律。奈特瓦克和堪萨斯等城市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消防车的交通肇事因此而大为减少。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消防车涂成黄色后,消防队员的灭火效率却大大下降,原因是黄色使人情绪安定,不利于激发人的斗志。结果,今年又把消防车改为红色。罗斯懂得,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作用于心理,通过人的联想与现实结成广泛联系。色彩也应为现实目的服务。在他的建议下,特空队员们的衣着全部改为黑色,头戴黑色防毒面具,身穿黑色防弹衣,戴黑手套,穿黑皮靴,“红魔鬼”变成了“黑魔鬼”。这种特殊的装束,用罗斯的话说,可以先给恐怖分子以恐怖感,给受害者以稳定感。
这时,又传来了恐怖分子首领托菲格近乎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叫骂声:“可恶的英国姥,再给你们最后5分钟,如果我们的要求还得不到满足,我们要把人质全部斩尽杀绝!”
听到托菲格的喊叫声,罗斯意识到,是该动手的时候了,否则,被扣押人质的几十条性命将受到威胁。罗斯看了看手表,时针正好指向7点30分。罗斯大手一挥,向特空队员和警察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一架直升机在大楼上空盘旋。特空队员有的登上屋顶,拴好了往下滑的绳索;有的钻进了大楼的地下室;有的正在拆开墙壁,准备破墙而入。
罗斯率领一名队员从屋顶顺着绳索滑到了二楼阳台上,他贴着墙移向门口。
大厅内人不多,被扣的女人质大都关在这里。负责看管的两名恐怖分子与人质混在一起,不易直接对他俩进行攻击。罗斯朝另一队员递了个眼色,他会意地掏出一支“眩晕手榴弹”。这是一种没有杀伤力,但在爆炸后的数秒钟内可使半径10米之内的人员完全丧失视力和听觉的特种炸弹。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发出了刺眼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大楼内顿时燃起熊熊烈火,只见浓烟滚滚。罗斯等人趁机跃入厅内寻找所要袭击的目标。
再说托菲格等恐怖分子在进入使馆时,对两件事疏忽了,以致留下了后患。看起来他们干这一行还不够老练。
第一件事是,他们闯进使馆时,使馆警卫英国警察洛克第一个被抓,托 菲格缴了他的械,甚至没收了他的警棍和武装带,然而却没有对他进行彻底的搜查,致使洛克藏在紧身上衣里的一支史密斯左轮手枪未被发现。这使得沉着的洛克被关进二楼的办公室后得以做好准备,随时伺机而动。
第二件事是,屋子里窃听器发出的嗡嗡声响没有引起托菲格足够的注意,以致屋里的情况被突击队员完全掌握。
此时此刻,托格菲的后患应验了。正当罗斯率突击队员攻入使馆大厅内时,另一名特空队员顺着绳索下到二楼楼梯口的窗外,还未落地,就被在楼梯口的一名恐怖分子发觉了。他先是一怔,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随即举枪准备射击。在这千钩一发之际,洛克掏出隐藏了6天的手枪,向歹徒猛扑过去,一枪击中其手臂。特空队员立即一脚踹开窗子,一梭子弹就将那名歹徒击毙。
在使馆的三楼的电报房内,一名叫聂贾德的恐怖分子看守着14名勇性人质。当他听到身后玻璃窗被砸碎的声音时,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他神经质地端着枪向天花板上乱开火,打碎了好几个玻璃灯管。
守卫在房门口的恐怖分子勒巴德听到枪声,突然想起什么,遂奔向电报房,随即向房内开枪射击,房内传来一阵惨叫声。外交官克卜拉胸部连中5弹。当即死亡。他身边的使馆代办阿里弗罗茨正在清理从天花板上掉进脖子里的玻璃渣,抬起的胳膊挡住了飞向脑袋的子弹,死里逃生。
这时,罗斯已从另一扇门冲入房间,勒巴德见势不妙,举枪射击,但枪内已无子弹,再装弹已来不及了。他忙掷下枪支,高叫着:“我们投降。我们投降!”钻入人质群内。他一把拽下头上显示阿拉伯民族特点的头巾,妄图混装成人质,伺机逃跑。
罗斯跃上去,照着那张惊慌失措的脸就是一拳,将他击倒在地。人质中有两名强壮的小伙子趁机扑上去,将勒巴德揍了个够。
特空队员们有的越窗,有的破墙。很快把武装歹徒们包围在一个房间里。此时,一队武装警察也进入了使馆大楼。
面对突如其来的凌厉而凶猛的攻势,恐怖分子顿时乱了阵脚,只好混迹于人质中。
“谁是恐怖分子,快站出来!”罗斯站在门口,尽量把口气放得缓和些,可他的手却移向扳机。
在众目睽睽之下,托菲格和另一名歹徒惊恐地退出人质圈,并规规矩矩地把手里的枪放在地上。
“捡起来!”罗斯命令道。托菲格和另一名歹徒同时弯腰去拾枪。就在这时,罗斯的枪响了,一名歹徒当场殒命,托菲格受重伤。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罗斯所谓的“正当防卫”,否则又为什么要求捡那该死的枪呢?
8点15分,战斗顺利结束。5名恐怖分子,3名被当场击毙,一名受重伤,奄奄一息,最年轻的聂贾德乖乖地当了俘虏。特空队员和警察无一伤亡。罗斯望着又一队救护车驶入使馆,人质们在警察的帮助下上了车,准备去医院检查治疗,一位漂亮姑娘竟在警察怀里疯狂地吻着她的救命恩人。
“哼,便宜都让他们占了,似乎功劳都成了他们的了!”罗斯心里不免有几分醋意。但一想到大吵大闹的妻子。一片阴影又涌现在脑海里,“还是赶紧回家吧,管他老婆离不离婚,先好好睡上一觉再说……”
万里远征:马岛天降神兵
阿根廷人出其不意占领了大英帝国距本土万里之遥的福克兰群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成远征军讨伐阿根廷。历史又一次把“哥曼德”和“红魔鬼”推上了战争舞台,他们将在英国夺回马岛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主要角色,成为英国万里远征军的一支突击先锋。
出其不意的枪声
1982年4月2日午夜,南太平洋被漆黑的夜幕笼罩着,风急潮涌中,似乎隐隐约约有马达的“突突”声。一支阿根廷舰队穿破激浪,向马尔维纳斯群岛急驶。
这里,几乎是地球的最南端,除了在南极洲探险的科学家外,很少有人住在比这更高的纬线上,更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军队。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统加尔铁里彻夜未眠,密切注视着马岛的战况。哪怕是前方传来的“最不重要的”消息,也要向他报告。
这是加尔铁里一手导演的军事行动。
马尔维纳斯群岛,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全部居民2000多人。它离阿根廷本土才600公里,却在1592年被1。3万公里外一个叫约翰。戴维斯的英国人“发现”了,并兴冲冲地报告了英国女王。从此,马尔维纳斯群岛就划入大英帝国的版图,并命名为福克兰群岛。
但是,阿根廷人并不甘心。1826年阿根廷独立以后,就立即宣布自己对处于南美大陆架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享有主权。英阿马岛争端由此而起。1935年,阿根廷发行一套邮票,标明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阿根廷。而英国则针锋相对,于1946年专门发行一张福克兰群岛的邮票,以示回击。实际上,马岛一直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原是阿根廷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上台后被内政外交困扰得一筹莫展。但他不是个懦弱的人,他亲自部署了收复马岛的行动。现在,他激动万分,阿根廷人150年来的梦想,今天就要在他手里实现了!
而对手,驻守在马岛的78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官兵正高枕无忧。
说他们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