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最为惨烈的战斗(1)()
索尼的密折送到沈阳,皇太极看见之后,脸色巨变,身体颤抖,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了,他恐怕没有想到,一直不受他待见的这个哥哥,在关键时刻居然会做出如此的举动,不仅仅没有按照他圣旨上面的要求行事,还将十余万的大军全部拖入到危险之中。◎
皇太极对此无能为力了,从时间上面看,他非常清楚,攻打锦州城池的战斗已经全面铺开,而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也要抵达宁远城了,此刻就是想着让阿巴泰率领大军彻底,也来不及了,恐怕等到使者抵达宁远的时候,战局已经无法收拾了。
多尔衮率领的十万大军,距离沈阳已经不远了,皇太极曾经想着下令,让多尔衮率领大军直接到辽东参与厮杀,可是思虑再三,他放弃了这个计划,让辽东成为八旗军与郑家军决战的地方,皇太极不敢下这样的决心,而且多尔衮率领的大军若是在辽东战败,那么大清国就真的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唯一的办法是让阿巴泰清醒过来,赶忙率领麾下的大军撤离辽东,此刻也不要想着什么抵抗的事宜了,能够安稳的撤离,就算是最大的成功。
皇太极语气最为眼里的敕书发往辽东的宁远城池,接下来他就是在沈阳等候消息了。
锦州城外已经成为一片血腥之地。
数不清的尸首堆积在这里,盛夏季节,这些尸首堆放的时间过长,必定会引发瘟疫,可是指挥作战的谭泰和祖泽润、刘之源、石廷柱、巴彦和吴守进等人,也陷入到疯狂的状态。
唯一看上去比较平静的是耿仲明。
进攻日任务主要就是汗八旗承担的。
部分白天黑夜的进攻。不管有多大的伤亡,八旗军的目的就是要攻克锦州城。
谭泰命令大军从锦州城的四处城门同时发动进攻,他此次指挥的大军有五万人,除开在他身边的一万预备队待命,其余的四万人全部都通入到进攻之中。
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伤亡惨重。可是谭泰依旧没有丝毫暂缓进攻的意思,一直到耿仲明提醒,必须要收敛军士的尸首,否则瘟疫流行起来,大军将快速失去战斗力,耿仲明如此说,才让谭泰决定暂缓进攻,收敛城外的尸首。
八旗军收敛城外的尸首,郑家军是不会发动攻击的。这是惯例,再说郑家军也要趁着这个时候好好调整一下。
郑锦宏和杨贺等人一点都不轻松。
驻守城池的前军损失也是很大的,两天时间的战斗下来,阵亡超过了两千人,受伤的暂时没有来得及统计,八旗军昼夜不停的进攻,让诸多的将士没有歇息的时间,只能够牙咬拼命。谭泰命令八旗军从四个城门方向发动进攻,也逼迫郑锦宏分散兵力驻守。
火炮在这个时候不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因为城墙上面不可能摆放太多的火炮,攻克锦州城池之后,郑锦宏果断的下达了命令,将所有火炮都运输到城池之内,这个时候炮兵营是不可能留在城池外面的,一方面不能够抵御八旗军疯狂的进攻。另外一方面是火炮绝不能够落入到八旗军的手中。
守卫锦州城池的战斗,更多的是依靠毛瑟枪和弓箭、弓弩等等。
郑家军携带的弓箭数量足够多,可是弓弩不多。
倒是八旗军拥有的弓弩数量不少,攻打城池的时候,弓弩形成的威慑力巨大。绝大部分伤亡的郑家军军士,都是倒在了弓弩的射击之下的。
郑锦宏倒不是担心八旗军能够攻破锦州城池,从目前情况来说,包括总和八旗军攻城的兵力,想要攻陷锦州城池,这是做不到的,郑锦宏真正担心的是锦州城池被围困了,阿巴泰会趁机率领更多的八旗军军士,绕过锦州城池撤离。
所以说郑锦宏要时刻注意八旗军的动静,必要的时候,城内的将士必须要杀出去,阻止八旗军的撤离,那样做前军的损失肯定是惨重的,可不管怎么说,都要阻止八旗军的撤离,皇上的旨意非常明确,不惜一切代价。
郑锦宏与杨贺、王小二和马祥麟等人的商议也在时刻进行之中。
目前的情形暂时看不出来异常,接连两天的时间,八旗军都在疯狂的进攻,没有撤离的迹象,可是变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绝不能够掉以轻心。
皇太极的旨意抵达宁远城池。
此刻阿巴泰得到的情报,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主力,距离宁远城池只有大约一天的路程,战局已经进入到最为关键的时刻了。
阿巴泰没有想到郑家军的行军速度如此之快,谭泰率领八旗军进攻锦州城池,足足两天两夜的时间,没有取得任何的突破。
皇太极的旨意,让阿巴泰清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前方是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主力,马上就要对宁远城池展开进攻,后方是郑佳军牢牢守卫的锦州城池,宁远到锦州之间,马上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墓,足以埋葬他麾下所有的八旗军,这个时候若还是坚持攻打锦州城池,那就是找死的行径了。
不用猜测,阿巴泰也知道皇太极之所以了解辽东的战局,是索尼密奏的结果,索尼毕竟是皇太极身边的亲卫。
到了这个时候,阿巴泰不敢犹豫,他必须率领麾下的大军全面撤离辽东。
好在谭泰率领的八旗军,正在疯狂的进攻锦州城池,锦州城池之内的郑家军,疲于防守,根本无法应对即将大规模撤离的八旗军。
阿巴泰下达了两道命令,第一道命令是要求谭泰加大对锦州城池的进攻,绝不要停下来,一定要让锦州城内的郑家军疲于应付,第二道命令是驻扎在宁远和宁远周边的八旗军,迅速撤离,每人携带七天的粮食,其次就是携带武器,其余多余的东西一律都不带。
两道命令下达之后,阿巴泰迅速的行动,他留下了一千军士驻守宁远城池,这一千军士负责阻击即将到来的郑家军,尽管说不可能阻击很长的时间,但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就是一些时间。
大军于夜间开始撤离宁远城,迅速朝着锦州的方向而去。
洪承畴被阿巴泰留下来了,成为了一千军士之中的一员。
阿巴泰不想携带洪承畴撤离了,他也知道留下的一千军士基本没有什么活路了。
留下洪承畴,是阿巴泰仔细思考的结果,洪承畴本来就是汉人,迫不得已投降了大清国,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满人是看不起的,再说留下洪承畴驻守宁远城池,阿巴泰还是可以推卸一部分责任的,必要的时候他可以说洪承畴背叛了大清国,投降了郑家军,导致了宁远城池被郑家军迅速的攻克。
这是很拙劣的安排和计谋。
洪承畴没有丝毫的退路,他只能够接受。
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宁远城池之后,洪承畴感觉到了短暂的轻松。
自从投降大清国以来,洪承畴从未感觉到如此的轻松,没有太多的压力,尽管心态还是绝望的,没有任何希望的。
洪承畴知道自己死定了,选择什么样的死法,那不过是眨眼间的事情。
继续为大清国卖命,拼死和郑家军厮杀,这样的事情洪承畴不会做了,其实投降大清国之后,他洪承畴已经没有了人格和尊严,以前身为大明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的时候,该是如何的风光,很多时候势头甚至是超过了郑勋睿。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如今的洪承畴,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彻底瓦解守卫宁远城池的一千军心的军心。
其实不用洪承畴做太多的努力,这些军士普遍都是沮丧的,在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的那一刻,这些军士就陷入到了绝望之中。
带领这些军士的是汗八旗正红旗的一名三等的甲喇章京。
仔细思考之后的洪承畴,找到了这名三等甲喇章京。
他的话语非常的明确,建议这名三等甲喇章京投降即将抵达的郑家军,不要做无谓的抵抗,若是不愿意投降,那么就率领大军迅速的撤离,说不定有机会逃离辽东,回到广宁或者是沈阳去,毕竟郑家军的注意力在阿巴泰的身上,不会注意到这一千人的。
这名三等甲喇章京听从了洪承畴的建议,他决定撤离宁远城,不白白的送死,投降郑家军不是最佳的选择,谁知道郑家军会不会杀俘。
三等甲喇章京建议洪承畴和他一同撤离,可是被洪承畴拒绝了。
洪承畴见到这名三等甲喇章京同意撤离宁远城池,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他转身离开了。
一刻钟之后,这名三等甲喇章京得到了禀报,洪承畴已经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自缢身亡了。
曾经威风赫赫的洪承畴,以如此惨淡的局面收场,这是谁也不会想到的,其实洪承畴真的投降了郑家军,也不一定会被处死,只是已经投降了大清国的洪承畴,再也无脸回到大明去了,选择自缢身亡,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临死之前能够尽力做一点点事情,也许黄泉路上也安心很多。
三等甲喇章京迅速率领军士撤离了宁远城池,当然撤离之前,他没有忘记斩杀了阿巴泰留在军中的几名暗探。(。)
第九百一十六章 最为惨烈的战斗(2)()
第三天的中午,八旗军再次发动了攻打锦州城池的战斗。△¢
战斗依旧是白天黑夜不停息的进行。
进攻的八旗军依旧是损失惨重,可是却没有停止进攻,甚至八旗军的进攻比前两天还要疯狂,难道说他们收敛了八旗军军士的尸首,被彻底激怒了。
郑锦宏可不是这么看的,他已经察觉到了问题。
紧急的商议在战斗之中进行。
“八旗军不可能攻陷锦州城,这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可是八旗军根本不管伤亡的多少,还在一味的强攻,这种明知道打不赢的战斗,还要持续,难道说八旗军的指挥官脑袋出问题了,我看没有那么简单。”
郑锦宏首先提出了问题,紧接着回答的是杨贺。
“大帅,末将认为这也没有什么,阿巴泰决策失误,导致锦州城池失守,而且八旗军损失惨重,如此情况之下,阿巴泰无法给皇太极交差,所以选择拼命的进攻锦州城池,至少这个时候的猛攻,能够为阿巴泰挽回一些失误啊。”
一直都没有开口的马祥麟,此刻也跟着开口了。
“末将认为副帅说的是有道理的,将士们此刻就要给与八旗军最大的杀伤,如此阿巴泰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王小二没有开口说话,显然还在沉思。
郑锦宏看了看王小二,轻轻的摇头。
“宁远距离沈阳并不是很远,这段时间我们暂时没有控制锦州城池外围的阵地,故而辽东的情况,皇太极一定是知道的,我们守住锦州的目的,就是要全部剿灭镇守这里的十五万八旗军。这个目的皇太极一定是清楚的,包括阿巴泰也是清楚的,如此情况之下,阿巴泰派遣大军进攻锦州城池,看看能不能收回锦州城池,将功折罪。这是有可能的,可是明明不能够拿下锦州城池,还要一味的强攻,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郑锦宏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小二终于开口了。
“末将觉得大帅说的有道理,说不定阿巴泰有什么其他的安排,目的就是将前军困在锦州城内。。。”
王小二一语击中要害,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郑锦宏。
王小二毕竟是斥候营的指挥使。多年的侦查生涯,让他的思维变得缜密起来,身为斥候,就是需要冷静,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很快,郑锦宏再次开口了。
“王参将说的是正确的,我怀疑阿巴泰准备撤离辽东了,他要求八旗军拼命的攻打锦州城池。甚至不管不顾伤亡的多少,目的就是让我们死守锦州城池。而阿巴泰则是率领八旗军的主力,趁机撤离,若是这样的情形,那我们的作战就是彻底的失败。”
说到这里,郑锦宏站起身来。
“还有一件事情,诸位不要忽略了。那就是皇上率领的大军,肯定快要到宁远城了,阿巴泰应该是知道了情况,这个时候,摆在阿巴泰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是死守宁远城池,同时拼命的进攻锦州城池,这一条路是死路,明显不能够选择,其二就是命令部分的八旗军不惜代价进攻锦州城池,保证锦州外围的安全,阿巴泰率领八旗军从锦州的外围撤离,这样做尽管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总是能够安然撤离辽东的。”
郑锦宏的分析已经非常透彻,可是杨贺与马祥麟等人依旧没有表态。
谁都知道这个时候表态意味着什么,一旦郑锦宏的这个判断决定下来,紧接着就是前军必须要杀出锦州城,与城外的八旗军面对面的作战,前军务必在短时间之内杀开一条血路,且马上需要控制锦州城的外围,阻止阿巴泰率领的大军撤离。
这意味着惨重的损失,前军肯定会有重大的伤亡,恐怕是郑家军历史上都从未经历过的伤亡,故而如此重大的决定,不是轻易之间就能够作出来的。
郑锦宏明白众人的心思,他微微叹了一口气。
“诸位都好好思索一下,两个时辰之后我们做出决定,宁远城距离锦州一百里地左右,若是阿巴泰决定率领大军撤离,最多一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抵达,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前军承担的战斗职责异常的重大,我们是坚决不能够放走阿巴泰的,若是让阿巴泰逃离了辽东,那就是我们前军彻底的失败。”
两个时辰尚未到,王小二第一个进入了厢房。
“大帅,末将以为前军必须要出击了,前军守卫在城池之内,几乎没有发挥出来什么作用,刚才末将仔细思索了大帅的话语,要说阿巴泰第一次出现失误,没有注意前军的动向,导致锦州城池失陷,这还可以理解,可是面临十五万八旗军有可能全军覆没的危险,阿巴泰若还是意气用事,那就不大可能了。。。”
王小二尚未说完,杨贺与马祥麟就进入到厢房。
杨贺马上开口。
“王参将的分析完全准确,阿巴泰肯定是想着撤离辽东了,故而命令八旗军拼命的进攻,这个时候前军必须要杀出去,绝不能够让阿巴泰逃离辽东,末将还相信,皇上一定率领中军,跟随在后面追击阿巴泰,只要前军能够阻止阿巴泰一天左右的时间,前军和中军就能够形成合围之势,到那个时候,阿巴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马祥麟在一边点头,赞同杨贺与王小二的分析。
郑锦宏早就下定了决心,不管此番的分析对错如何,前军都是要杀出锦州城池的,总是守在城池之中没有丝毫的意义,八旗军完全可以从外围撤离。
不过现实的情况摆在面前,那就是前军面对的八旗军总人数超过十万人,尽管两天多的战斗,八旗军损失的军士不少,可是其总兵力还是超过十万人。
前军五万人,攻打锦州城池的时候,损失了六千人,接近三天的护卫锦州城池的战斗,伤亡接近三千人,也就是说前军能够参与战斗厮杀的将士在四万人左右,究竟这四万人是同时杀出去,抛弃锦州城池不管不顾,还是一部分将士杀出去,拼死阻挡阿巴泰的撤离。
锦州城内有数百门的火炮,这些火炮是绝不能够落在八旗军手中的,这也就是说,郑家军全部离开锦州城池是行不通的。
稍稍停顿了一下,郑锦宏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