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泰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厮杀即将在锦州城内全面铺开。
密切关注战局的郑锦宏,手心里面已经是湿漉漉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围三缺一的战术尚未产生什么效果,没有发现从锦州城内撤离的八旗军军士,这也难怪,郑家军将士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冲入了锦州城内,就算是八旗军想着撤离,也来不及。
看来激烈的城内厮杀就要全面铺开。
郑锦宏不再犹豫,命令第二梯队的两万郑家军将士,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南门已经被前军控制,激烈的城内厮杀已经开始了。(。)
第九百一十章 漂亮的巷战()
三万人对阵三万五千人,锦州城内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了。
锦州城是辽东重镇,大明朝廷一直都很是重视,历经了三次的扩建,现如今的锦州城池,北墙一千零六十五米,西墙八百二十米,南墙五百二十米,东墙七百五十米,四墙周长为三千一百五十五米,整个的城池占地约一千亩地。
郑家军进攻的南门,被称之为南门永安,此外锦州还有其他三座城门,分别被称之为东门宁远,西门广顺,北门镇北。
在占地一千亩地的范围之内,拥挤着六万多人厮杀,战况之惨烈是可以预见的。
攻入到锦州城内的郑家军三万将士,依托毛瑟枪的威力,在刚开始的厮杀之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八旗军重点依托的就是弓箭和刀枪,这显然不能够抵御毛瑟枪。
不过城内的厮杀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郑锦宏和杨贺两人当初预料,郑家军将士攻入到锦州城内之后,八旗军很有可能会从西门撤离,前往宁远,东门和北门已经被郑家军剩的两万将士牢牢守卫,从这里撤离损失一定异常的惨重,不过两人根本没有想到,驻守锦州的谭泰,两次达的都是死守锦州城池的命令,压根没有说到撤离的事情。
战斗厮杀持续到午时的时候,郑锦宏和杨贺两人都明白了,短时间之内锦州城内的八旗军是不会撤离的,他们恐怕要长时间的死守,依托城内的房屋等进行防御和厮杀,而且城内的八旗军一定在盼望宁远方向的支援。
郑锦宏果断的再次达命令,抽调驻扎在城外的一万郑家军将士投入到城内的战斗之中,如此参加厮杀的郑家军将士多达四万人。
郑锦宏达的这个命令。其实是有些冒险的,锦州以南的松山城堡,驻扎有一万八旗军军士。松山城堡距离锦州仅仅三十多里地,此外就是杏山城堡。同样驻扎有一万八旗军,距离锦州不过五十多里地,这两处的八旗军两万人倾巢出动,前来驰援锦州城,那么前军将要遭受到巨大的压力。
巷战是郑家军将士训练的重点科目之一,当初郑勋睿提出郑家军要进行巷战训练的时候,郑锦宏和杨贺等人还很是不理解,在他们看来。郑家军最为重要的还是起兵的训练,若不是郑勋睿亲自督促,郑家军几乎就忽略了对巷战的训练。
此时此刻,郑锦宏和杨贺终于明白了郑勋睿的苦心,也感受到了郑勋睿的远见。
郑勋睿总结巷战的特点为三个方面,伤亡大,时间长,意外多。
巷战在城池之中进行,双反是面地面的厮杀,因为城池的特点reads;。以步卒为主,战斗厮杀时候,对我双反混杂在一起。且防守的一方可以依托诸多的房屋进行防御,这就导致指挥和协同作战变得困难,炮兵在这个时候没有了任何的作用,相对来说,进攻一方是处于不理地位的,若是平日里不进行专门的训练,猝然展开的巷战,会让进攻方损失惨重。
不过郑家军将士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巷战的训练。
而进攻的利器就是火箭弹和毛瑟枪。
巷战以百人为一个团队,避免单独的作战。百人团队之中,有专门投掷火箭弹的军士。有专门负责射击的军士,有预防对手偷袭的军士。团队进攻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清除每一栋房屋之内的对手,务必做到赶尽杀绝。
进攻的时候,百人团队之间也要相互照应,主要是预防从其他地方冲出来的对手。
巷战推进的速度不要过快,不要着急,一个房屋一个房屋的攻克,巷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的杀死对手,最大限度的减少自身的伤亡。
郑家军将士严格按照平日里的训练,展开了在锦州城内的巷战。
这恐怕是谭泰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相比较来说,习惯于野外作战的八旗军,对于巷战根本不熟悉,他们习惯于冲锋厮杀,就算是在巷战的时候,也不大愿意守候在房屋里面,依托房屋来抵御对手,厮杀开始之后,他们大都冲出屋子,与郑家军将士展开面对面的厮杀。
可惜他们的血肉之躯,根本不可能抵御毛瑟枪,他们手中的弓箭,也不可能有毛瑟枪那么快的进攻速度。
更加致命的一点,那就是谭泰根本无法全面指挥锦州城内的三万五千军士作战。
城内密集的枪声成为了作战的主流。
郑家军将士组成的近四百给百人作战的团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展开进攻。
很多时候,百人团队面对的就是冲锋过来的八旗军军士,他们手中的毛瑟枪成为了主要的武器,随着枪声的响起,很多冲锋的八旗军军士瞬间倒地,连厮杀的机会都没有。
郑家军将士的伤亡也不小,主要还是八旗军射过来的弓箭。
巷战空间狭小,很多时间射过来的弓箭密集,一样难以躲避。
人数上面占据优势战术上面占据优势的郑家军前军,逐渐开始控制战斗的节奏了。
锦州城内的血腥气味愈发的浓厚,大街上和房屋里面,到处都是尸首,此次的作战,郑锦宏和杨贺都达了命令,郑家军不要俘虏,这些俘虏无法安置,前军还有更加重要的战斗,俘虏将成为心腹大荒。
所以厮杀在毫不留情的情况之展开,不管八旗军军士是不是投降,都会遭遇到斩杀。
这样做很是残酷,也会激发八旗军拼命的反抗,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谭泰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
巷战开始之后,他的指挥慢慢开始失灵了,三万五千八旗军军士,被分散在诸多的营地和房屋之中,不断有传令兵前来禀报,东西南北四处很多地方无法抵御郑家军的进攻,谭泰于是将军营之内的军士不断派遣出去,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军士,都要参与作战之中了,若是继续保留实力,最终自身的性命都保不住reads;。
战斗持续的时间逐渐拉长,谭泰察觉到,进攻的不是郑家军小股不对,从传令兵不断禀报的情况来看,进攻的郑家军军士总人数,不少于驻守锦州城池内的八旗军,且驻扎在外面的八旗军,至今都没有什么反应,可见他们不敢对依旧在城外的郑家军发动进攻。
损失愈发的大了,按照传令兵禀报的情况,城内八旗军的损失恐怕超过万人。
谭泰有些彷徨了,变得举棋不定,究竟是命令驻守锦州城池的大军撤离,还是继续坚持战斗,隐隐的,谭泰想到了一些什么,可是他不能够确定。
南门北门和东门全部失守,唯一控制在八旗军手中的,就是西门了,若是西门也失去了控制,那么所有八旗军的将士都要陷落在锦州城内了,三万五千人啊,如此庞大的队伍,要是全军覆没,谭泰也就不要想着撤离了。
谭泰身边的谋士已经几次提出来建议了,恳请谭泰达撤离锦州城池的命令。
谭泰还是在犹豫,天尚未黑,这个时候撤离,守在城外的郑家军若是突然发难,损失岂不是更大,他暗暗定了决心,天黑的时候撤离。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每延续一分钟的时间,八旗军的损失就更大。
一些八旗军军士已经崩溃,大街上时常出现狂奔的八旗军军士,他们很快被毛瑟枪击中,倒在了地上不再动弹。
郑家军将士愈战愈勇,他们面对八旗军的时候,本来就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军没有巷战的经验,让战斗厮杀倾向于一边倒的趋势,被斩杀的八旗军军士越来越多,郑家军将士的损失却不是很大,如此持续去,最多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前军就能够彻底剿灭驻守锦州城池的八旗军。
百人团队作战的经验愈发的丰富,将士之间配合默契,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配合也愈发的默契,他们一寸一寸的往前推进,不断举枪射杀八旗军军士。
负责指挥作战的杨贺,已经定决心,要基本斩杀驻守锦州城池的八旗军,进入城内作战的郑家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人数上面超过了城北的八旗军,且郑家军有着巨大的巷战优势,如此情况之,就算是八旗军准备从西门撤离,也要给与最大限度的杀伤。
天色渐渐暗来了,黑夜是郑家军的天。
杨贺达的命令也愈发的明确,黑夜不能够停止进攻,继续进攻,城内早就是火光冲天,就算是看不见,举着火把也要将战斗持续去。
只是进攻的百人团队,进行适当的休整,一部分将士抓紧时间吃饭,补充体力,另外一部分的将士继续进攻,吃饭同样是交叉进行,反正保证一条,那就是进攻不能够停止。
枪声和火箭弹的爆炸声依旧是密集的。
杨贺已经给主帅郑锦宏提出了建议,八旗军唯一控制的就是西门,此刻炮兵营可以将炮口对准西门,一旦八旗军从西门大规模的撤离,则火炮的轰炸就要全面铺开。
郑锦宏也达了命令,命令火炮炮口全部对准了锦州的西门。(。)
第九百一十一章 悲哀的撤离()
戌时三刻,天终于黑尽。本文由 。 首发
谭泰等候的机会到来了,一整天的厮杀,带给他的是噩梦,传令兵不断前来禀报战况,都是伤亡惨重,每一处都是需要驰援的,谭泰不敢将所有的兵力都派遣出去,那样他就真的无法收拾局面了,不过一整天的战斗过去,军营之中剩下的军士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人,本来想着保存更多实力的谭泰,无奈派出了近两万的军士,因为郑家军的进攻太过于的猛烈,若是不拼死的抵抗,军营都有可能保不住。
好在西门尚在控制之中。
撤退的命令迅速下达了,继续纠缠于巷战之中,八旗军根本无法抵御,更是不能够忍受的,好几次谭泰都想着冲出去厮杀,被身边的谋士劝住,他是大军的主帅,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否则大军就真的要全部散掉了。
这一次谭泰听从了身边谋士的建议,从西门撤离的时候,关注外面的动静。
在谭泰看来,郑家军的火炮的确是厉害,可火炮晚上是没有办法发射的,这是规矩,毕竟夜晚视线不明,什么都看不见,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郑家军在西门之外设立了埋伏,那么撤离的大军是无法抵御的,毕竟撤离的战斗可不比进攻的战斗。
谭泰离开了府邸,朝着西门的方向转移。
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到处都是清脆的枪声,熊熊的火光将城内到处都照的亮堂堂的,谭泰无心看城内的战斗情形,他的心在滴血,八旗军伤亡究竟如何,撤退命令下达之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撤离,目前来说还是未知数。
驻守西门的八旗军军士早就侦查了西门外面的情形了,的确没有发现郑家军。
这本应该是非常奇怪的情形,但是在谭泰看来没有什么奇怪的。他认为郑家军已经将所有兵力投入到进攻之中,郑家军的目的就是占领锦州,故而没有多余的兵力在外面布置,身边的谋士提出来异议的时候。谭泰根本没有听进去。
连续派出的三路人马,顺利的从西门撤离了,尽管每一路的人马只有两百人左右。
这些人是用来试探西门外面情形的,看看是不是有郑家军的埋伏,迄今为止一切都顺利。
得到传令兵禀报的消息之后。谭泰的脸色总算是稍稍舒缓了一些。
刚刚来到辽东,就遭遇如此的惨败,猝不及防,这让谭泰异常的憋气,也就是一年多之前,也是在辽东,谭泰可是率领军士奋勇厮杀,获得了好多次重大的胜利。
大军准备从西门撤离了,撤离的时间为戌时一刻。
撤离的命令已经下达,可是没有多少的军士朝着西门的方向聚集。这让谭泰刚刚放下的心再次提起来了,在城内各处鏖战的八旗军军士可是有两万人啊,这么多的军士,难道都被郑家军剿灭了,不过一天左右的时间,这怎么可能,难道郑家军如此的厉害吗。
谭泰不敢多想了,撤退的时间已经到了,容不得他多想。
大规模的撤离开始了,一万多八旗军军士从西门有序的离开。朝着松山城堡的方向而去,在锦州和松山之间,还有三千八旗军军士驻扎。
谭泰在队伍的中间,最为精锐的满八旗也在他的四周。跟随撤离。
一整天的战斗过去,郑锦宏终于得到了斥候的禀报,有迹象表明,八旗军准备从锦州的西门大规模撤离了。
夜间开炮轰炸,难度的确是很大的,不过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淮安火器局的诸位专家,早就发明出来校正火炮射击的瞄准仪,依靠这个东西,火炮可以固定轰炸的方向,再说火炮准备轰炸的地方,是八旗军撤离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大片的开阔地带。
王小二曾经建议,调遣五千将士对撤离的八旗军进行追杀,郑锦宏否定了这个建议。
郑锦宏早就说过了,拿下锦州城池的战斗,不过是序曲,更加惨烈的战斗尚在后面。
皇上率领的中军,出发不过两天的时间,中军携带了大量的火炮,行军速度不可能很快,况且从山海关到宁远,中间还有前屯和高台堡等城堡,八旗军若是在这些城堡之中安插了军士抵御,中军还是需要耗费时间剿灭这些八旗军的。
山海关距离宁远有两百多里地,按照中军的行军速度,至少需要四天到五天左右的时间,加上在前屯和高台堡等地耽误的时间,中军十日之内能够抵达宁远,就算是非常顺利了。今日才七月二十二日,中军出发不过两天的时间,接下来还有接近八天左右的时间,前军要遭受到无数的进攻,那个时候的战斗才是第一阶段作战的核心。
攻打锦州城池是辽东战役的第一战,必须要获得完胜,目前这个任务基本算是完成。
第一战不要过多的损耗实力,免得后面的战斗难以抵御。
所以郑锦宏果断的决定,用火炮对付从西门撤离的八旗军。
斥候源源不断前来禀报消息。
其实这个时候,郑锦宏距离西门不足五里地,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他不可能通过望远镜清楚的知晓西门的情形,此刻他也不能够冒进,免得自身出现危险,还要惊动撤离的八旗军。
两小股的八旗军从西门撤离,这明显就是试探。
郑锦宏不动声色,王小二却有些忍不住了,他认为八旗军若是总采取这种小规模撤离的方式,那战斗岂不是无法进行了。
郑锦宏也有些犹豫,可他稍稍思考之后,认为八旗军不可能总是采取这种方式撤离,时间上面不允许,等到天亮之后,八旗军所有的行动都会暴露出来。
跟随在谭泰身边的是汗八旗正白旗旗主石廷柱和镶白旗旗主巴颜。
两人都没有亲自参与到巷战的厮杀之中,一直都在谭泰的身边。
谭泰抵达锦州城池之前,负责指挥作战的是石廷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