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八百六十九章 定鼎京城(2)() 
顾君恩脸色苍白身体颤抖的坐在椅子上面,足足一刻钟时间没有开口,坐在他右边的李过,脸上显露出来的是愤懑的神情,两人都没有想到,郑家军居然攻入京城了,之前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一片石和山海关之战,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难不成郑家军是从天上掉来的。

    事实已经如此,驻守在京城外城的四万五千大顺军军士,被郑家军打败了,内城仅有五千大顺军军士,而且主要守卫的是紫禁城。

    凭着五千大顺军军士,想要抵御外城的郑家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加要命的是,大顺军在一片石和山海关的战斗之中失败了,这也表示顾君恩和李过期盼得到的增援不存在了,郑勋睿信函之中,的确有书信,要求李过和顾君恩做好准备,收拢所有的黄金白银,做好撤离京城的打算。

    郑家军能够占领京城外城,说明早就做好了准备,行动是隐秘的。

    顾君恩心目之中的担心终于出现,郑家军在最关键的时候挥师京城,一切都拿捏的那么准确,丝毫不差,郑勋睿究竟是如何可怕的人物。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距离郑勋睿限定的时间愈发的近了。

    尽管李自成率领大军离开京城的时候,表面上是委托顾君恩负责京城的一切事物,但真正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李过,这一切顾君恩和李过是心知肚明的。

    “顾先生,害怕了。”

    李过的声音传过来的时候,顾君恩的脸上浮现出来红潮。

    他对李过早就有意见了,李自成进入京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整天守候在李自成身边的,就是这个李过,李自成的变化与这个李过肯定是有关系的。

    李过是李自成的亲侄子。李自成的亲人已经不多,故而特别看重这个李过。前期之所以没有让李过出头,也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占领京城之后,李自成立刻显露出来对李过巨大的信任,这种信任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顾君恩和刘宗敏等人。

    “李大人,京城的一切事宜都是你负责的,你说该怎么办。”

    “都说郑勋睿厉害,我就不相信了。我看死守内城,等待闯王援军的到来。”

    “大军在山海关已经遭遇到失败,闯王的信函也来了,如何驰援京城,再说了,郑家军既然占领了外城,那就一定是大军压境,难不成李大人还准备让闯王遭遇到郑家军的伏击。”

    李过的脸稍稍红了。

    “闯王不可能失败,这都是郑勋睿蛊惑人心的,我们只要牢牢守卫内城。就一定能够等到闯王回来。”

    顾君恩愕然,看着李过,想不到这个时候了。李过居然如此的顽固。

    很快,李过再次开口说出来的话语,让顾君恩也忍不住了。

    “顾先生,你是不是想到闯王在山海关战败了,就准备投靠郑勋睿了reads;。。。”

    这句话对于顾君恩来说,是极大的侮辱,当年顾君恩跟随李自成鏖战的时候,李过不过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十几年过去了。不管义军遭遇什么样的打击和挫折,顾君恩不离不弃的跟随在李自成的身边。越是危急的关头,顾君恩越是能够发挥出来自身的优势。帮助李自成和义军化解危险。

    想不到李过轻易就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了。

    顾君恩站起身来,冷冷的开口了。

    “李大人,我顾君恩跟随闯王征战十余年,不管遭遇到什么样的处境,都是尽力克服困难的,想不到李大人居然怀疑我背叛闯王,这还真的是笑话了,既然李大人如此说,那肯定是有应对目前处境的办法了,我就不需要操心了。”

    说完之后,顾君恩抬脚朝着门外走去。

    “站住,顾先生,危急时刻,任何人都要听从我的命令,这个时候,还是请顾先生呆在屋子里的好。”

    李过说完这句话之后,立刻有几个军士守在了门口。

    顾君恩脸上瞬间没有了表情,他压根没有想到,李过不仅仅怀疑他会背叛闯王,而且举措之间,对他已经不信任了,这样的奇耻大辱,顾君恩根本没有想到。

    不过此刻的顾君恩,已经没有办法了,李自成离开京城的时候,将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了李过,那就是军权,李过可以调动京城之内的军队。

    顾君恩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这也是顾君恩与李过都明白京城实际上是李过控制的理由。

    慢慢坐的顾君恩,不在开口说话,他知道一切都完了,郑家军能够如此之快的拿外城,就有着足够的把握拿内城,到时候所有的希望都失去了,顾君恩倒是不准备离开京城,他考虑与郑勋睿谈判,表面同意献出内城,暗地里派遣军士潜出京城,迅速去向李自成禀报京城的巨变,就算是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了,至少也能够得知京城的局势出现重大变化。

    顾君恩感觉到的是悲凉,本来以为义军占领京城之后,力量会迅速壮大起来,有了抗衡郑家军和八旗军的能力,谁知道结局会是这样,难不成说义军真的不能够进入京城吗。

    一个时辰到了。

    郑家军从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三个地方发动了进攻。

    京城之内响起了枪声,尽管天色已经黑来了,不过枪声还是惊动了很多人。

    内城的暗线,在枪声响起的时候,也开始了行动,潜伏内城的暗线,大部分都是郑家军以前斥候营的将士,他们的作战能力本就不一般。

    毛瑟枪精准的射击,让城墙上面的军士根本不敢冒头。

    郑勋睿没有马上命令军士架设云梯爬上城墙,而是继续命令将士射击。

    内城的暗线终于动作了,他们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朝着城墙上面冲去,一部分朝着正阳门冲去,按照要求,郑家军将士将从正阳门进入内城。

    城墙上面出现骚动的时候,攻城的命令达了。

    郑家军将士朝着城墙冲过去reads;。

    。。。

    在城墙上面亲自指挥战斗的李过,万万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郑家军手中的火绳枪,是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这种火绳枪的杀伤力太大了,连续不断的发射,而且根本就不需要点火,被射中的军士,几乎没有什么挣扎就倒了。

    城墙上面倒太多的军士,让其他的军士根本就不敢伸出头去,这样如何抵御郑家军的进攻,更加让李过崩溃的是,城墙上面的局势已经无法维持,一大批的黑衣人不知道怎么冲上了城墙,这些黑衣人尽管人数不多,可悍不畏死,让城墙上面驻守的军士根本无法抵御。

    城墙上面驻守的军士也有四千人,剩的一千人驻守紫禁城,在李过看来,这样的安排部署,完全能够护卫内城,等候李自成率领大军前来驰援。

    可惜李过太自信了,他不仅没有听从顾君恩的劝阻,甚至连自身的退路也彻底断掉了。

    失去了外城,内城怎么可能守住,况且对手是强悍的郑家军。

    崇文门被打开郑家军将士冲入内城的刹那,李过嘴里沁出了鲜血,他举起了手中的钢刀,伸向了颈部。。。

    内城被郑家军攻破,顾君恩此刻已经非常的冷静,他知道李过一定会失败。

    李过从未单独指挥过一次的战斗,根本不知道战斗厮杀的残酷,而且以前也从未独担一面,本来性格方面还比较低调的,但去了南京交易粮食之后,回来性格方面就出现明显的变化,此次得到李自成的信任,在大军前往山海关征伐的时候,掌控京城的大局,表现有些忘乎所以了。

    顾君恩将这一切,都归结到义军进入京城惹出来的祸端,否则他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郑勋睿进入内城的时候,时间接近子时。

    子时是一天的开始,这个时候进入京城,有着特殊的意义。

    郑勋睿记住了这一天的时间,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子时,他进入了京城的内城,郑家军占领了整个的京城。

    崇祯元年十一月穿越,历经十七年的时间,他终于就要登上巅峰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马背上的郑勋睿,情不自禁的吟诵出来这首诗词,这个时候,他是真切的感受到诗词之中的含义了,记得某个伟人进入京城的时候说过,不要学习李自成,李自成进入京城没有多少天的时间就被迫撤离了。

    正在经历这个历史时刻的郑勋睿,感受特别多,进入京城体会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也不是即将踏上巅峰的自豪,而是沉重的责任。

    满目疮痍的北直隶,留给郑勋睿的是心寒,他肩上的责任非同一般,想要振兴这个王朝,前面还有太多的路需要走,或许他登上巅峰之后,没有享受的时间,没有自满的机会,摆在他面前的有李自成和皇太极这样的对手,还有贫穷的北方,还有他需要彻底征服的草原。

    关宁锦防线在他的内心不会继续存在,北方必须要统一,任何的威胁都要消除,致力于国富民强,致力于民族的振兴,这是他郑勋睿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八百七十章 终于明白了()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京城并进入到紫禁城,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大军前往山海关征伐,前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四月二十三日,郑家军占领京城,从此之后,李自成永远没有进入京城的机会了。

    这样的结局,恐怕没有人想到。

    那些急不可待投靠李自成的官吏士大夫和读书人傻眼了,他们本是大明王朝的人上人,在大明王朝倾覆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归顺未来的大顺皇帝,甚至拜见李自成的时候,嘴里已经喊出来了皇上,不过他们的屁股尚未坐热,巨大的变故再次出现。

    这一天,很多人都痛苦,他们后悔没有等候几天的时间。

    郑勋睿此时倒是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事情,郑家军已经占领了紫禁城,控制了整个的皇宫,但郑勋睿没有进入皇宫,郑家军纪律是严明的,没有接到命令之前,没有谁会在皇宫之中晃荡,最先进入皇宫的斥候营的将士,老老实实的站在指定的位置,护卫皇宫的稳定。

    郑勋睿此刻在文渊阁。

    这里是大明内阁议事的地方,说起来好笑,身为大明朝廷文渊阁大学士的郑勋睿,居然是第一次进入到文渊阁,他被敕封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时候,早已经独立于大明王朝之外。

    郑勋睿正在等候一个人,此人有着不一般的谋略,要不是此人,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说不定早就被剿灭了,大明王朝的走向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此人正是李自成的第一谋士顾君恩。

    李自成的侄儿李过,这位实际负责京城所有事宜的所谓大顺朝的丞相,已经陈尸内城城墙之上,郑家军收敛尸首的时候,郑勋睿开口了。厚葬李过,不管怎么说,李过在历史上都算是留了厚重的一笔。

    顾君恩被带到文渊阁的时候。脸色很是平静。

    郑家军冲入房间的时候,顾君恩没有反抗。他知道反抗也没有作用,那一刻他突然感觉到了解脱,或许他这个大顺王朝的谋士,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能够帮助李自成夺取大明京城,能够让李自成进入到皇宫之中,已经很不错了,满足了。世上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如此。

    顾君恩想起了牛金星和宋献策,闯王占领京城之后,没有忘记这两人,毕竟这两人的背叛,让义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不过顾君恩进言,恳请闯王原谅这两人,闯王采纳了他的建议,牛金星和宋献策得以活命。

    当时牛金星和宋献策跪在他顾君恩的面前,嚎啕大哭。且表示愿意永远跟随身边,顾君恩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两人,明确说了。之所以替两人求情,是考虑到两人在义军之中还是有着一定功劳的reads;。

    那一刻,顾君恩内心不是高兴和自豪的感觉,他也没有鄙视牛金星和宋献策,他对自己那个时候的感受很是奇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牛金星和宋献策或许没有错,如同他这般能够一直跟随李自成的人。能够有几人。

    尽管占领了京城,可顾君恩从未轻松过。他也曾经仔细分析,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一直到郑家军将士冲入屋内的时候,他这个谜团才解开,原来他内心中从来都认为,真正能够统领天的不是李自成,而是郑勋睿。

    既然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除开平静的接受,还能够做什么。

    所以顾君恩进入到文渊阁的时候,不仅是神色平静,心情也是平静的。

    “顾君恩,请坐吧,这位是郑家军副总兵洪欣瑜,除此没有其他人,我们好好聊聊。”

    “恭敬不如从命,湘王殿盛情,在领教了,拜见洪副总兵。”

    顾君恩没有客气,对着洪欣瑜抱拳行礼之后,在首坐了。

    郑勋睿的身后站着洪欣瑜,除此之外,的确没有其他人。

    “顾君恩,我想你恐怕有些迷惑,李自成是如此的骁勇,十多年的时间,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最终都挺过去了,可是进入京城之后,会遭受闪电般的失败,这一切好像有些说不通啊,能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顾君恩愣了,看着郑勋睿,脸色渐渐变得苍白起来。

    他是第一次见到郑勋睿,进屋的时候就感受到不一般的气息,郑勋睿看上去非常的平和,但是平和之中透露出来威严和睿智,郑勋睿的脸上带着笑容,可是一双眼睛能够看透人心。

    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顾君恩在李自成身边多年,从未感受到这样的气息。

    “在的确没有想到,一切都太快了,正如义军进入京城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思考,或许闯王没有帝王之资,不应该进入京城吧。”

    郑勋睿微笑摇头。

    “这个解释,太过于牵强,十四年之前,李自成开始造反的时候,有谁能够想到他能够占领大明京城,能够逼迫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能够进入到紫禁城,那个时候若是有人说出来这等的预言,岂不是被认为是疯子。”

    顾君恩看了看郑勋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站起身,对着郑勋睿行礼。

    “在想不明白其中原因,恳请殿解惑。”

    郑勋睿抬手,示意顾君恩坐。

    “这世上,人人都想着当皇帝,为什么,因为皇帝掌控天,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因为这些光环,让无数人为了皇位疯狂,亲骨肉可以残杀,父子可以反目,伦理可以不顾,几千年的历史,道尽其中的心酸和龌龊。。。”

    顾君恩听的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自成此人,造反能够有着如今的声势,的确算是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他,可他也就是草莽英雄,很多道理都不明白,马上可以获取天,马上岂能治理天reads;。”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很多人朗朗上口,可惜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能够有几个人,自缢身亡的崇祯皇帝,同样不明白其中道理。”

    “登上九五之尊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不是享受,不是权势,不是威严,更不是富有四海,而是责任,比天高比海深的责任。”

    “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山涧的小溪你见到很多了,小溪水清澈明亮,凡是山中路过之人,或者狩猎之人,都取小溪水饮用,其水质甘冽醇香,令人不能够忘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