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旗军的重装骑兵出动了,他们整齐的从城门出来,不紧不慢的在城门前方排成了进攻的阵势,一股骇人的气势扑面而来。

    八旗军的重装骑兵很少出动,人数也不是很多,不过杀伤力是巨大的,不到关键时刻,八旗军一般不会出动重装骑兵。他们的轻骑兵足够骁勇了。

    鼓声突然变得急促,重装骑兵开始朝着大顺军摆好的阵势冲过来了。

    李自成做梦都没有想到,会看见八旗军重装骑兵的冲锋,更加让他想不到的是,皇太极冲锋在重装骑兵的最前面。

    箭雨对于重装骑兵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重装骑兵全身都被铠甲包裹,胯下的战马同样被铠甲包裹,对付重装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进攻马腿,重装骑兵一旦倒地。很难站起身来,因为他们身上的铠甲太重了。

    李自成根本没有做这样的准备。

    厮杀在李自成目瞪口呆的时候出现了,八旗军重装骑兵瞬间撕开了大顺军的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根本不可能迎战重装骑兵。

    醒悟过来的李自成,马上命令骑兵开始冲锋。务必要挡住八旗军的重装骑兵。

    李自成的命令刚刚下达,八旗军的轻骑兵也出动了。

    八旗军轻骑兵的战斗,可以傲视天下,就连郑家军骑兵,与其单独较量,也不一定能够占据优势。大顺军的骑兵就更不用说了。

    一字长蛇阵已经被冲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精心打造的阵形完全被冲垮了。

    八旗军的轻骑兵已经开始了飓风暴雨式的冲锋,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大顺军的骑兵和步卒的阵形全部开始动摇。

    李自成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知道巨大的危险来临了,大顺军必须顶住,否则不要多长时间,就是数十万大军彻底崩溃的时候。

    李自成下达了决战的命令,所有的军士都朝着前方冲锋。

    这是一个失败的决定,也是一个无奈的决定,李自成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就意味着大顺军的失败已经铸成。

    山海关前方的空地不是很大,数十万大军根本无法施展,相互拥挤之下,进攻的势头反而会受挫,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命令一部分军士舍命抵御,争取到时间,其余的大军摆好阵形,伺机反扑,就算是难以抵挡,也利于最后无奈的撤退。

    八旗军的排兵布阵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前面的重装骑兵,紧跟其后的是轻骑兵,重装骑兵朝着前方挤压,不断破坏和压缩大顺军的阵形,其后面的轻骑兵则绞杀无所适从的大顺军军士,最后面跟随冲锋的则是汗八旗的步卒,如此的三轮厮杀之后,阵地上基本不会剩下什么活着的人。

    。。。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大顺军的阵形几乎全面崩溃,伤亡越来越大。

    指挥战斗的刘宗敏痛苦的发现,此战大顺军已经无法抵御八旗军的进攻了,大顺军的士气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军士不再是士气高涨。

    硬着头皮,刘宗敏禀报李自成,必须要撤退了。

    刘宗敏提出来这个建议,也是无奈,其实他已经发现了,参与厮杀的八旗军人数,远远比不上大顺军的人数,可是厮杀持续到这个时候,大顺军军士的士气已经被打散了。

    撤退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逃命,对于即将走上巅峰的李自成来说,是不是能够忍受,刘宗敏内心没有底,可若是继续厮杀下去,大顺军损失惨重不说,还有可能全面崩溃。

    这样的局面,李自成和刘宗敏都经历过,想想以前经历过的那些失败,现如今的李自成已经不能够承受,尽管屡次跌落到低谷的李自成,都能够东山再起,但这一次,他们的对手出现了变化,已经不是对他们心存怜悯的朝廷大军,而是凶悍的八旗军。

    让刘宗敏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大军全部撤离的决定。

    其实李自成比刘宗敏还要早发现情况不对,毕竟经历过多年的厮杀,战场上的局势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判断出来,继续厮杀下去将出现什么样的结局,李自成也是清楚的,这个时候命令大军迅速撤离战斗,保存一定的实力,才是最佳的举措。

    全面的撤离开始了。

    处在战斗最前方的大顺军军士,成为了最倒霉的人,他们就算是这个时候撤离,也无法避免被追杀的命运。

    相对来说,后面的军士撤离就要从容很多。

    八旗军毕竟是按照阵形压过来的,重装骑兵在最前面,他们就无法施展全面渗透的战术,有得有失,这是战斗厮杀的规律。

    不过大顺军开始全面撤退的时候,八旗军的阵形也在瞬间发生了变化。

    重装骑兵朝着左右两翼迅速的撤离,将进攻的大道让给了轻装骑兵。

    追杀在瞬间开始,阵形的转换,没有耽误八旗军进攻的时间。

    一方撤离,一方追杀,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

    这种战斗厮杀的局面,八旗军完全适应,他们和大明朝廷大军作战的时候,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这样的形态,习惯于追杀的他们,是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的。

    李自成在亲兵的簇拥之下,在撤离大军的最前面。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顾不上后面的大军了,他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务必最先撤离。

    以前那个冲锋在最前面,对麾下兄弟关怀备至的闯王李自成消失了,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难道紫禁城和皇宫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让一个英勇的闯王消失。

    。。。

    大顺军军士撤离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的作战大军,悉数都是他们的精锐,逃跑的能力是超强的,他们紧紧跟随李自成,一路狂奔,朝着永平府城的方向而去,到了这个时候,城池是他们最好的保护。

    皇太极亲率的八旗军,不会错过这个追杀的机会,他们要最大限度的扩大胜利的成果,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都很明白,此刻他们追击到什么地方,就占领了多少的地方。

    追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暂时停止下来。

    皇太极不敢在黑夜追击,毕竟八旗军对永平府一带的地形不是特别的熟悉,再说粮草的供给也要跟上。

    兵败如山倒,惊魂未定的李自成,不愿意在永平府城过多的停留,他们命令大军继续朝着京城的方向撤离,同时命令传令兵迅速通知驻守京城的顾君恩等人,召集大军准备抵御八旗军的进攻。(。)

第八百六十八章 定鼎京城(1)() 
大明京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和内城的城墙宽二十四米,高八米,无比的坚固,外城有七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这样的城池,没有绝对的把握,一般军队是难以攻克的,李自成攻陷京城的外城和内城,仅仅用了四天左右的时间,可谓是奇迹了。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

    不过让李自成和顾君恩等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更加令人吃惊的奇迹马上就要出现。

    一片石之战打响的时候,郑家军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分别拿下了营州和通州。

    京城近在咫尺,这里是郑家军下一步目标,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拿下京城意义非凡,不过在这个时候,郑勋睿却有些犹豫了,不出意外,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会遭遇到惨败,惨败之后的李自成,一定会率领麾下的大军从通州方向撤离到京城,郑家军若是在通州做好一切的防御,就能够完全打败李自成,甚至是斩杀李自成,平定郑家军之劲敌流寇。

    在郑勋睿剿灭李自成重创八旗军的任务远比占领京城重要,毕竟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是郑家军的主要对手,现在急着去占领了京城,惊动和放走了李自成,郑家军需要耗费更多的气力去剿灭,毕竟河南与山西两地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李自成的直接掌控之下。

    但郑勋睿不可能提出来这样的战役部署,这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同意的。

    不仅仅是郑锦宏和杨廷枢等人,就连南京的周延儒和徐望华等人,都急切的盼望郑家军占据京城,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郑家军占据京城之后,郑勋睿就可以登基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将诞生。

    这是郑勋睿多有心腹和属下的心思,大势不可违。

    所以,郑勋睿放弃了前军在通州部署的打算,不过他还是留下了五千将士驻守通州。由杨贺直接指挥,且郑勋睿将大部分的斥候营将士留在了通州,他给杨贺的命令非常明确,死守通州,等待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到来,若是中军未能按照预定时间抵达,则这五千将士必须要迟滞李自成麾下的大军前往京城的速度。

    要知道李自成前往一片石作战。其麾下率领的是四十万大军,若是这些军士全部返回京城。凭着驻扎通州的五千郑家军将士,怎么可能抵御。

    不过郑勋睿的命令下达了,杨贺不会皱眉头,郑家军将士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四月二十二日,郑勋睿率领一万五千郑家军前军将士,开赴京城。

    驻扎在京城的大顺军军士有五万人,且周遭的宛平和顺义还驻扎有大顺军军士,郑家军仅仅一万五千人,兵力上面存在巨大的悬殊。

    郑锦宏洪欣瑜和王小二等人还是非常担心的。郑锦宏曾经建议,传令兵命令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加快行军步伐,以最快的速度朝着京城靠近,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郑勋睿的同意,中军以神机营和炮兵营为主,且还有女兵营以及杨廷枢文震亨等文官。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也至少要比前军慢两天以上的时间。

    战役部署早就宣布,这个时候催促中军也没有作用。

    郑家军进攻京城,郑勋睿有着绝对的把握,驻守京城的顾君恩不是武将,虽说谋略不错。可在指挥作战方面,并非是高手,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接连拿下了河间府武清营州和通州等地,周遭居然还没有什么大的震动,这足以说明顾君恩的疏忽。

    郑家军进军的神速不能够掩盖顾君恩出现的重大失误。

    大概是想到宛平顺义和通州等地都驻扎了大顺军军士,所以顾君恩颇为放心。再说这个时候,顾君恩等人的主要精力,全部都集中到一片石之战上面去了,来不及关心其他事情。

    郑勋睿也不是没有做出相应的部署,而最大的部署方面,就是郑家军将士的军服,一万五千将士全部都穿着大顺军的军服,这样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官道上飞驰,不会引发太多的注意,更何况郑勋睿已经想到了大军进入到京城的办法。

    辰时,一万五千大军出现在永定门的前方。

    远远城宏伟的城墙,郑勋睿内心升腾起来不一般的感觉,穿越十七年的时间了,他与这座城池的交集不是很多,这里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不知道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在这里诞生,接下来的时间,他绝大部分都要守在这座城池里面。

    五十余名斥候营的将士快马朝着永定门而去,一边驰马一边嘴里高呼。

    “一片石大捷,山海关大捷。。。”

    守卫城门的军士以及城墙上面的军士,早就听见呼喊,也飞驰而来的战马,战马上的军士身穿大顺军军服。

    京城内这几天的时间,关心的就是征伐山海关的情况,此刻听见了捷报,肯定是高兴的。

    五十余名斥候来到永定城门处的时候,守卫城门的军士纷纷朝着两边闪开,这些军士肯定是闯王身边的亲兵,回来禀报好消息,他们可不敢阻挡。

    他们很快就没有阻挡的机会了。

    十名斥候飞身下马,其余的斥候通过甬道,进入城池之后也是飞身下马,朝着城墙上面而去,厮杀在瞬间展开,城墙上面的军士和城门的军士,压根都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永定门瞬间被掌控。

    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来,一万余郑家军前军将士开始了冲锋。

    洪流涌入永定门,厮杀在外城展开。

    大顺军的军士,绝大部分都是驻扎在外城,内城只有极少的军士。

    京城外城分为八坊,分别为正南坊正东坊正西坊宣北坊宣南坊崇北坊崇南坊和白纸坊,大顺军军士主要驻扎在正南坊正东坊崇南坊和白纸坊,这些地方可以扼守外城七门以及内城的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

    厮杀也就在这些地方展开。

    外城的寻常百姓,早就关闭了房门,在家中念着菩萨保佑,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京城竟然接连出现厮杀的场景,京城的百姓不知道是做了什么孽。

    厮杀开始的时候,内城的城门迅速关闭。

    郑勋睿无所谓了,只要拿下外城,内城就不在话下了。

    。。。

    酉时,天色微微有些黑了,外城的战斗基本结束,尽管大顺军军士拼死抵抗,可惜在毛瑟枪和弓弩的面前,他们的抵抗充满了无奈。

    大顺军军士至死都不知道,他们驻扎的方位人员的多少等等情况,郑家军将士一清二楚,这都是京城内暗线的功劳。

    三百多名黑余人出现在郑勋睿的面前,站在他们中间的是段宗奎和高起潜。

    马背上面的郑勋睿,三百余名黑衣人段宗奎和高起潜全部都跪下了。

    段宗奎已经是泪流满面了,煎熬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不知道自己想了一些什么,现在终于见到了郑勋睿,皇上自缢身亡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此刻郑勋睿进入京城,意味着什么,段宗奎是非常清楚的。

    高起潜就更不用说了,皇上当着王承恩段宗奎和他的面,说出来那个最后的圣旨的时候,高起潜就明白,郑勋睿就是未来的皇帝了,这个时候见到了即将登基的皇上,不下跪还能够干什么。

    “你们都起来吧,段宗奎,高起潜,你们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朱慈烺等人这个时候还不能够现身,毕竟这是郑勋睿独自做出的决定,而且他虽然进入了京城的外城,但尚未占据整个的京城,更没有登基做皇帝,要是朱慈烺等人这个时候出现,必定会引发轩然大波。

    要知道京城的老百姓,包括诸多的官吏,都以为朱慈烺等人已经身亡了。

    郑勋睿对京城的诸多暗线表示了慰问,还有一部分的暗线,潜伏在内城。

    不过郑家军还没有完成作战任务,他们需要占领内城,占领紫禁城。

    郑勋睿胸有成竹,他已经不准备攻打内城了。

    一名被擒获的大顺军军官被押过来了。

    “谢应龙,你是李自成麾下的左威武将军,我放你进入内城,给顾君恩送一封信函,我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若是自动打开内城城门,顾君恩等人可以离开京城,我不杀你们,若是一个时辰之后不打开内城城门,郑家军随即开始攻城,城破之时,就是你们在世上最后的一刻,对了,还有一件事情,你可以禀报顾君恩,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大败,溃不成军,已经朝着京城方向撤离,郑家军将士正在通州等候李自成,希望他能够逃过这一劫。。。”

    内城的城门没有打开,谢应龙被军士用吊篮吊上去了。

    应龙进入内城,郑勋睿的脸上浮现出来自信的笑容,他知道顾君恩不会投降,但会识时务,当年的车箱峡之战,就是这个顾君恩提出来了关键的建议,才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能够能够逃出生天,否则那个时候,李自成就命丧车箱峡了。

    郑勋睿更是相信,顾君恩等人逃不走,他们就算是离开京城,也没有地方可去了。(。)

第八百六十九章 定鼎京城(2)() 
顾君恩脸色苍白身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