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的氛围在西安府城是不存在的。

    郑勋睿不反对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俸禄不多,若是依靠俸禄来养活家人,那是天大的笑话,但他也没有伸手,绝不会盘剥百姓,贪墨银两,家中所需要开销的银两,悉数都是江宁县郑凯华送来的,每年都要送来十余万两白银,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当家的文曼珊丝毫不需要操心,吃喝用度都是绰绰有余。

    说来也算是笑话了,郑勋睿每年从互市上面得到了大量的银子,最多的一年接近三百万两,悉数都用于郑家军的开销,互市的范围已经涵盖鄂尔多斯部落、土默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吐鲁番部落,甚至是鞑靼部落和喀尔喀部落,甚至臣服大清的察哈尔部落和科尔沁部落,也偷偷派人到榆林互市交易,要知道从互市得到的粮食,可以壮大部落的力量,这对于一直都缺乏粮食的草原部落来说,是天大的诱惑。

    江宁县郑凯华已经熟悉了制种的事宜,这就好比是一个聚宝盆,每年外界需要的种子数量太多,郑凯华根本忙不过来,也有商贾专门找到了郑凯华,愿意拿出百万两银子,购买制种的技术,一些地方的商贾,也曾经想方设法的制种。可惜不管如何的努力,种子都比不上郑家出来的,好在有郑勋睿的支撑,任何的商贾都不敢觊觎郑家,这才保证郑凯华能够拥有了制种的专利技术。

    京城的郑富贵、马氏和孙氏,一样过着富足的生活。每年郑凯华都会派专人送去银两,郑凯华曾经想着,让大姐郑伶俐和大姐夫孙进如到京城去开设商铺,一方面将种子生意扩大到京城去,一方面能够陪陪父母,不过这个建议,被郑勋睿否定了。

    郑伶俐、郑玉华和郑晓铃三姐妹,每年都要带着小孩到京城去,看望父母。而且在京城呆一段时间,这样让郑富贵等人,在京城不至于寂寞。

    孙进如和郑伶俐在南京城内的商铺,面积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做种子和粮食销售的生意,开始涉足食盐、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生意,当然他们最大的依靠就是郑勋睿,毕竟郑勋睿和郑家军的名气。在南直隶是大名鼎鼎的,没有谁敢不买账。如今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孙进如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赵单羽和梁兴力,崇祯八年七月分别到句容县和溧水县出任主薄,虽说只是正八品的官员,不过句容县和溧水县都是京畿县,条件不错。两人时常收到郑勋睿的来信,按照郑勋睿所提的要求做事情,倒也相安无事。

    应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郑勋睿已经将家人安排的很好了。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地位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刚刚到淮安府城上任,问题就来了。

    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早就写信来了,言下之意,希望到漕运总督衙门做事情,他们当然希望在郑勋睿的麾下做事情,那样地位肯定是不一样的,得到的银子也是不少的,再说他们到漕运总督他们,随便某个差事,都能够得到提拔,至少品阶不一样了,身在官场的时间长了,不想得到提拔是假的,凭着他们监生的身份,只能够依靠郑勋睿。

    孙进如也写信了,说到了做生意的事情,若是能够依靠漕运做粮食生意,包括茶叶、丝绸和瓷器、食盐等等运输,那就等于是滚滚的财源。

    郑凯华也写信了,没有说到自身的事情,倒是说到了大伯郑福禄、二伯郑福寿和四伯郑福南的事情,以前郑勋睿在陕西做事,距离江宁县很是遥远,除开三伯郑福海将小儿子郑凯涛送到了陕西去,其余几位长辈,都不愿意子孙离开这么远,可郑勋睿出任了漕运总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希望家中有些出息的子孙能够到郑勋睿的身边做事情。

    就连文曼珊的亲哥哥文坤,这位郑勋睿没有见过几次面的亲舅子,也给文曼珊写信了,希望能够到漕运总督衙门谋一份差事,文坤是苏州府衙刑房的典吏,可能是因为典吏的身份,一直不被文震孟待见,爷孙之间的关系很是淡漠,文震孟是殿试状元,读书人之中的翘楚,可惜晚辈之中,没有一个能够中举的,嫡孙文坤居然成为了吏员,这也导致了文震孟对儿子文谦康以及嫡孙文坤都不是很感冒,反而对于文采颇为出众的文曼珊另眼相看。

    不过郑勋睿对这位没有见过几次面的亲舅子,却有着很不错的看法,至少人家没有依靠爷爷的名声,既然科举无望,那就老老实实在衙门做事情,比起那些纨绔的士大夫家族的子弟,整日里东游西荡,自命清高,以及一辈子死读书、到头来成为废物的人强很多了。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点都不稀奇。

    脑子里装满了事情的郑勋睿,回到了后院。

    总督府衙门的后院,有一百间房子,占据了总督府衙门整个房屋接近一半了,后院设计很是典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精致的花园,比起陕西巡抚衙门的后院,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了,后院也分为了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有三十间房屋,那是总督府部分官员居住的地方,其余七十间是总督本人以及家眷居住的地方。

    郑勋睿带来的家人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的,特别是三个女儿先后出生之后,需要有专人照顾,所以说七十间房屋,倒也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吃饭的时候,郑勋睿依旧在想着诸多的事情,有些心不在焉。

    吃饭之后,郑勋睿依旧是陪着文曼珊、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等在后花园散步,这是他的固定动作,每天这个时候,他能够和家人一起说话,两岁多的郑瀚宇,自然是陪着散步的,郑勋睿有要求,郑瀚宇散步的时候,必须是自己走路,除非是累的走不动了,才能够被抱着。

    文曼珊走在郑勋睿的身边,右手拉着郑瀚宇,冬梅等人稍稍靠后一些。

    看见这样的情形,郑勋睿有些奇怪,以往散步,所有人都是在他左右的,说说话,显得很是热闹。

    “夫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夫君,奴家的确有事情,哥哥准备三日后到淮安来,奴家都不知道怎么说了,爷爷去世之后,家里清静了很多,哥哥说在府衙做事情,也不是很顺手,一直有着辞去差事的想法,可父亲不同意,在府衙做事情,总是有一些收入的,这一次哥哥给父亲说了,想着到淮安来做事情,父亲也同意了。”

    郑勋睿看着文曼珊,很认真的开口了。

    “曼珊,你我已经融合到一起,日后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用解释那么多,直接提出来要求就是了,哥哥到淮安来,就是想着进入总督衙门做事情,你就说你是什么想法,该如何的安排,我若是能够做到,一定做到,不能够做到,也要解释清楚的。”

    “奴家明白了,奴家看见夫君这几日太操劳了,不忍心提出来。”

    郑勋睿点点头,家人的关爱他当然是知道的。

    “奴家想着,哥哥到淮安来了,肯定是给夫君添加麻烦的,奴家对官场上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哥哥在来信之中说了,他本来在府衙的刑房做事情,对这方面的事情熟悉一些,来到淮安之后,也想着做这方面的事情。”

    郑勋睿只能够是苦笑了,看来文坤在衙门做事情多年,深谙官场的事情,且不说衙门六房的规矩,仅仅是漕运总督衙门里面,分为了巡漕、督催、押运、仓储和理刑五大块,前面的四项职责,几乎都是单独的,各不相干,各行其是,直接对总督大人负责,唯独理刑这一块,贯穿到每个职责之中,无处不在。

    文坤原来是苏州府衙刑房典吏,自然熟悉刑狱事宜,而郑勋睿准备重点着手的,也是在理刑这一块的。

    理刑必须要狠狠抓,一旦负责刑狱官吏与其他官吏以及商贾勾结起来,那就是大忌,会让整个的漕运遭受巨大的影响。

    文坤是文曼珊的亲哥哥,来到总督衙门,从事理刑方面的事宜,也算是不错,但若是想着从中捞取好处,肯定不行。

    “我知道了,既然哥哥想着在总督衙门做事情,来到淮安之后,就不要住在总督府了,在外面找地方住,所有开销的费用,夫人安排,家里可以招待一天的时间,我也会提出来要求的。”

    文曼珊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郑勋睿这样说,也就表示文坤正式进入到总督衙门做事情了,至于说具体安排什么事情,那她就不需要过问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来信() 
感谢狂魔导、斌斌琦琦、稻草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稻草人、天下纵横有我的打赏,谢谢了。

    郑勋睿刚刚进入厢房,徐望华就跟着进来了。

    徐望华的手里拿着一封信函,信函显然是尚未打开的。

    郑勋睿接过信函,上面的落款居然是石柱的秦良玉。

    马祥麟已经进入郑家军,只不过目前尚未安排职位,郑勋睿的考虑,是让马祥麟担任参将,这样的安排看上去有些委屈,但郑家军依靠的实力和资历说话,马祥麟尽管是皇上御赐的骠骑将军,不过在郑家军之中,还没有特别大的功劳。

    撕开信函之后,郑勋睿认真看着来信,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他将来信递给了徐望华,脸上的神色不是很好。

    徐望华也迅速看完来信,神色同样不好。

    “大人,您的预计真的是准确的,卢大人过于疏忽了,以为流寇已经不堪一击。”

    “卢象升有罪啊,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陷入到绝路了,若是大军合力围剿认真对待,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逃出四川的,斩杀流寇不过一千多人,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逃脱了,而且顾君恩、李定国、刘文秀以及艾能奇等人悉数逃走,我早就说过了,剿灭流寇,唯有擒获了流寇的首领,才真正的有用,否则一切都是白搭,北方的河南和山西等地,都尚未平稳,还是存在大量的流民,一旦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逃到这些地方,很快就可以拉起来队伍。”

    徐望华完全相信郑勋睿的判断,郑家军每次和流寇作战。对准的就是流寇的首领,每一场厮杀,都是派遣郑家军最为强悍的斥候营,前去捉拿或者斩杀流寇的首领,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譬如说罗汝才和老回回等人。被生擒和斩杀之后,他们麾下的流寇,几乎都不存在了,投靠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也就是少数。

    “大人,您虽然到南方来了,可这剿灭流寇的事宜,郑家军将士付出太多,尽管如今是卢大人直接负责,您也可以直接写信提醒卢大人的。这么好的局面,就这样消失,属下的心里都是很不舒服的。”

    徐望华虽然说的很是婉转,但意思是明确的,不管流寇如何的肆掠,也不管是不是被彻底剿灭,与郑家军是有着很大关系的,郑勋睿应该要关心这件事情。

    郑勋睿叹了一口气。他内心的想法,徐望华不可能知道。他也不会说,不过徐望华应该是明白一些的。

    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的大明王朝,经不起折腾了,外有后金鞑子的威胁,内有流寇的肆掠,两面遭遇进攻。根本无法应对,加之北方连年的灾荒,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已经抱成团,根本不在乎朝廷的利益。更不会管百姓的死活,一心想到的都是自身,如此情况之下,大明不轰然倒下,都说不过去了。

    “徐先生,你说的是有道理的,可卢象升已经是五省总督,代表朝廷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我若是出面提醒,还不知道朝廷里面有些人怎么想,看看卢象升下一步如何做吧,毕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入我所希望的,流寇不要影响到陕西的稳定,毕竟和草原部落的互市是不能够遭遇到波折和破坏的。”

    徐望华叹了一口气,不再开口说话。

    “徐先生,如今我们最为重要的事宜,就是彻底署理好漕运的事宜,这里面异常的复杂,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不过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只要能够彻底清除漕运之中存在的弊端,那就能够撬动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以前是没有理由,如今可以公开动手了。”

    “属下明白,杨副总兵和王将军已经在暗地里调查,想必几日之内,就会有大致的结果,属下到时候会仔细思考,该从什么地方打开缺口。”

    郑勋睿点点头。

    两人说到了郑家军的事情,想要真正护卫漕运,依靠卫漕兵丁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卫漕兵丁的待遇太低了,和北方的军户没有多大的区别,你指望人家清廉,好好的护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真正能够护卫漕运的,还是郑家军。

    马祥麟进来的时候,脸上的神色很不好看,他的手里同样拿着信函,同样是秦良玉写来的信函。

    “马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马祥麟暂时编在亲兵营,故而留守在淮安府城之内,两千亲兵负责护卫郑勋睿及其家人的安全,驻扎在总督府衙门的只有最为精锐的一百人,由洪欣瑜亲自率领,其余亲兵驻扎在距离总督府衙门不远的卫漕兵营里面。

    “大人,徐先生,属下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在来信之后,详细说到了剿灭流寇的事宜,属下是越看越气,属下当年犯下了错误,要不是大人宽宥,属下早就领罪了,可想不到卢大人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导致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首领逃离了四川,卢大人不仅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训斥了母亲。。。”

    马祥麟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勋睿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了,秦良玉在信函之中没有提到这些事情,仅仅说李自成、张献忠、顾君恩等人悉数都逃离四川,应该是进入湖广和河南等地去了,其他的没有说。

    接过了信函,郑勋睿仔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差点就忍不住发脾气了。

    原来卢象升负责剿灭流寇事宜之后,在掌握了流寇的情况之后,决定进入到梁山的大山之中,展开对张献忠的围剿,至于说播州方面,卢象升也下达了命令,正在播州剿灭流寇的白杆兵,主动出击,播州诸多土司也要派遣专门的军士,协助白杆兵生擒李自成。

    秦良玉对这样的安排表示了反对,她很清楚,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进入四川时间很长,已经熟悉了当地的地形,而且他们麾下的流寇人数不多,随时都能够找到躲藏的地方,相反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不熟悉夔州诸多地方的地形,一旦进入到大山之中,根本无法找寻张献忠等人的踪迹。

    至于说李自成,麾下不足百人,基本走投无路了,白杆兵只要把握住播州各个地方的出口,相互之间加强联络,同时依靠播州的诸多土司,就一定能够逼迫李自成现身,到时候斩杀李自成,就是手到擒来了。

    卢象升根本不听秦良玉的建议,依旧下达命令,要求发动强攻,在最短时间之内彻底剿灭流寇。

    也正是因为卢象升的这个决定,给了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机会。

    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在白杆兵的协助之下,进入到大山之中,的确是发现了流寇的踪迹,斩杀了不少的流寇,但因为大军悉数进入到大山之中围剿,外围不可能布下严密的防御圈,导致张献忠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带领最为精锐的百来人,从梁山逃往万州方向,不知所踪。

    播州方向的情况更加的糟糕,土司之间本来就有忌讳,领土观念特别的严重,秦良玉成为四川总兵之后,诸多的土司是不服气的,生怕秦良玉的手伸到了播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