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白血红-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的车站没煤,就烧劈柴和豆饼。人和车呼吓呼吓一天,也就喘出百把里,跟“11”号差不多。不过都挺高兴,坐上火车了,过瘾了,有吹的了。
到平泉换列“票车”,有硬座,有软座,还有卧铺。大家更美得合不拢嘴了。
这列车没刹车风闸。车没闸就像老虎没笼子。又选出几十名壮汉,每节车箱连接处放两人,负责操纵手闸轮。
车内已人满为患,又挤上一些“关东老客”。车梯上,挂钩处,行李架和车厢顶上,里里外外都站着人。
火车憋足劲驶出不远,就听“吐当吐当”响,窗外山坡上的树却不往后跑。探头看,火车正在爬坡,动力不足,又是超载,车轮光在原地空转。列车司令下令推,一阵号子推上去,大家七嘴八舌乐开了:谁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话音未落,就觉得列车越跑越快,窗外树木一闪而过,像飞起来似的。大家乐得欢呼起来。突然间,车身剧烈抖动起来,稀哩哗啦,爹呀妈呀,行李架上的人都被甩下来,人撞人,人压人,乱成一团。
最初的一瞬,王振奎好像看到有人在窗外飞一样闪过,接着就被人压在身下。他竭力想挣扎起来,那压力愈发沉重。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好象有一个世纪,又好象只是一瞬间。最后一瞬的情形记不得了,10多年后在沈阳第一次乘电梯时想起来,就跟电梯启动瞬间的感觉差不多。
醒来后,好像听到有人呻吟,惨叫。睁开眼,这是在甚麽地方呀?行李、包裹和人滚压在一起,人横躺竖卧着,软绵绵瘫着的,傻乎乎瞪眼的,懵头懵脑往哪爬的,空气中一股焦糊和血腥味儿。那时没有地震的概念,广岛、长崎爆炸两颗原子弹倒是印象深刻。莫非是美国往这也甩了一颗?
爬出车窗,看见列车断成几截。有的车轱轳朝上,有的拧成了麻花,有的扎下路基。钢轨朝天撅起,七零八落挂着枕木,像梯子似的。遍地是人,鲜血涂溅车身、路基、路边电线杆和树木。这一切都被蒸气笼罩着,像下着大雾。
原来,下岭时车速越来越快,操纵手闸轮的人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刹不住。学员7队指导员马绪清带着通信员,冒死攀爬过几节车厢,一看驾驶室里空空的,司机和司炉早早旱跳车逃命了。两人手忙脚乱熄灭炉火人,巨大的惯性依然拖着列车狂奔。快到叶柏寿车站时,撞上前面一节煤车。
伤亡几十人。
又调来一列火车。
国民党军队快到锦州了,得和敌人抢时间。而且这带蒙族骑匪经常出没,大家都是徒手,不是久留之地。
说甚麽也不坐火车了。
从通化连夜赶来的炮校校长朱瑞,给大家打“保票”:这回前后各有一个车头,它若再“跑毛”,后边车头就拉住它。大家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若是再出事,我也没法向毛主席和党中央交代呀!
重新登车后,提心吊胆地谁也不作声。
王振奎老人说:当时我就想:是死是活就这一回了,这辈子再也不坐这“洋玩艺儿”了!
最早获得军衔的人
9月17日,一架涂有红五星的道格拉斯式双引擎飞机,从延安起飞,向东北飞去。
坐在飞机上的中国人,是东北局书记彭真和委员陈云、叶季壮、伍修权等人。
9月14日,曾克林向中央汇报挺进东北情况后,政治局立即决定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搭乘苏军特使飞机赴沈阳开展工作,到东北要同苏军打交道。为着工作方便,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名义,授于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为少将。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了任命书。
他们是我军最早获军衔的人。
查阅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其中并无彭真、陈云、叶季壮的名字。文前“出版说明”,也未提及此事。
仅凭一纸任命书,而不佩戴任何能够表示军阶的标志,也为土八路其“土”之一。不知是否也为古今中外军队之一绝。
天气不好,飞机好像出了点故障,临时决定在山海关机场着陆。
飞机在跑道中段降落,冲出跑道,机头插进一块稻田,尾巴翘起,来了个“稻田芭蕾”。
彭真受了脑震荡。伍修权受点轻伤。叶季壮被翻倒的油桶和通讯器压住,腿部受重伤。陈云最幸运,舱门被东西撞开时,把他推进了驾驶室,只吓了一跳。
第二天,一列专列把他们送到沈阳,住进张作霖的大帅府,也算陆海空立体闯关东。
“教授”
彭真一行到沈阳第二天,中央又决定派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高岗,赴东北工作。
想想此前此后,这些人在党和军队的地位和作用,就知道共产党为夺取东北下了怎样的本钱。
罗荣桓是10月24日从临沂动身的。
先是乘汽车,后是躺在担架上,由几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员抬到龙口。
做为山东党和军队的统帅①①,两个多月来,他的精力和体力每逃诩在超负荷运转。
接到朱德的七号命令后,他立即召集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将各军区主力和基干部队编成野战兵团,发动反攻。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解放县城46座,攻克烟台、威海等6个重要港口,将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此期间,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6万主力部队,4万干部,选择便捷途径,迅速挺进东北。这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作。选定路线,设置兵站姑,征调船只,后勤供应,部队轻装,思想动员……千头万绪,缺一不可。
他本来是个病人。
记不得腰痛始于何时。或许是在长征途中,或许是从晋西来山东路上。投笔从戎,生死置之度外,还顾得上脑热腰痛?只记得1942年攻打日照县甲子山时,肾病加剧,以致尿血。陈毅邀他去苏北治疗,那里有个奥地利泌尿科大夫罗生特。罹生特慧眼,说肾里有个肿瘤,却拿不出来。一位杰出的医生缺乏医疗设备,就像一位优秀的将军打仗没有兵。陈毅建议去上海治疗,毛泽东不同意。将军身上有伤疤,弄不好就是给日本人送去了。将军对妻子说:再坚持5年,打败日本再去见马克思。
5年计划提前实现了,又闯上了关东束,登船前,机关人员一律换便衣。
9月15日,中央在关于派一百个团的干部到东北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开入东北之部队”,“在进入满洲边境时,绝不可被红军及英、美、国民党人发现”。换便衣是其中措施之一。
戴墨镜的参谋处长李作鹏(最后职务为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委),身材细长的保卫部长苏静(离休前为总参谋部军务部长),胖乎乎的供给处长何敬之(去世前为武汉军区后勤部长),都扮成商人模样。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觉得对方挺可笑,挺别扭,又想到自己可能比人家还可笑,还别扭。
闯关东大军唯一一位外国人罗生特,怎麽也没找到一套合身西装。没办法,也像李作鹏等人一样,穿长衫,戴礼帽。可那蓝眼睛、大鼻子怎麽换呢?他对着镜子哈哈大笑一阵,又无可奈何地耸耸肩,摇摇头。
当年青岛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罗荣桓,化装成一位教授。穿件深色长衫,戴顶礼帽,配上那副实实在在的深度近视镜,更主要的是他原本就具有的学者风度。曾当过红军工兵营长的林月琴,穿上阴丹士林布旗袍,冷眼看去,倒也像个教授夫人。
汽艇在海上颠簸两天,到达辽东半岛东南角的狴子窝。
在海上曾被苏军巡逻舰发现了,说明身份后就放行了。
“林总”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像从来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个“鬼”字覆盖了的人。
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屏蔽广告=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除了“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
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号,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究心理的人。
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看着好像也挺容易),轻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引起麻烦,已经死去快2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
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
谁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林彪”。
10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任第一、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连昌、周保中。萧劲光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程子华任副政委,萧劲光兼参谋长,伍修权为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为政治部主任。
林彪是8月24日离开延安的,目的地是山东,去山东军区任司令员。中央决定让罗荣桓回延安治病。结果,两个月后接替罗荣桓的,是新四军军长陈毅,从延安坐一架美国运输机到大行山(写完这一节,梦见休彪乘坐的好像是那架256号三叉戟。写辽沈战役打锦川一章,又梦见林彪好像站在天安门上指挥战斗,手里擎着本小红书。——够荒诞的)。
然后骑马,步行,大部分时间是步行。到河南濮阳,接到中央“万万火急”①②电报,命令林彪、箫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原定去山东的人,立即转道奔赴东北。
笔者没见到这封电报。估计,这个时间应是9月19日,或是9月19日前后,查到这样两封电报。
军委并请转罗黎:
为掌握冀热辽战略枢纽,准备一切力量,争取粉碎国民党与我们争夺华北,东北的进攻,以保东北的顺利争取,因此,我们为坚决执行军委这一意图和任务,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准备和训练部队,建设炮兵,以及进行布置战场等工作。因此我及莆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并建议关于山东出征部队的转移,留守部队的组织,干部的配备问题,请罗黎萧迅速决定办理关于津浦战役①③的组织与指挥,应由新四军北进主力兵团负责,最好由陈军长、宋时轮等亲自指挥。
林彪
三十三日
军委并请转罗黎萧:
一)中央皓电及贺电,望你们迅速布置与行动,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完成中央所给之重大任务。关于山东部队与干部,可先后陆续的走,尤其是干部须迅速北去,以便展开广大的地方群众工作及进行扩军,二)津浦路之破坏工作,望切实加以布置,最好即执行,除破铁轨外,必须挖坏路基,铁轨易补,路基难修,为此须以此种方法,奖励群众的破坏工作,展开群众的破路工作,部队尤应起领导作用,三〕我与萧等现在濮阳军区,拟有日动身经冀南、冀中、冀东,需时月余可到。我们带有原北方局电台,请富春多带译电员去。
第4章一条对角线
8月31日,蒋介石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
10月12日,3星上将熊式辉,率领行营官员和9省2市①④的省主席和市长们,到达长春,10月川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列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战斗序列的有13军、30军、32军、52军、92军、94军。
11月16日,杜聿明率13军和52军,闯过山海关。
从1946年2月开始,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新6军和新1军①⑤,还有71军,滇军60军和93军,原东北军53军,陆续闯进关东。
共八个正规军,30万人左右。
全是由美国海军海运到秦皇岛登陆的。
据说,当时秦皇岛人在码头随便弯下腰去,就能拾到一只纽扣,一只金黄色的纽扣,不是贝壳。
世界太小太狭窄,可那片黑土地太大太空旷。不然,这麽多人撒到那里怎麽很快就不见了,3年后只回来万把人?
换个牌子
杜聿明原是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
两个总部的牌子自然挂在昆明。那可是个好地方。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还有那麽多未来得及一饱眼福的名胜古迹。可他没有机会了。他把“云南王”龙云搞下了台,他在云南也呆不下去了。
他知道蒋介石不会亏侍他。他只是留恋这支军队,舍不得他的5军。
从中国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到200师师长,再到5军军长。5军倾注了他的心血,是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地方,也是他这位2星中将的摇篮。他已经把人生最美好最辉煌的一段留在那里了。每个人都怀恋自己的故乡。对于一个献身军旅的将军,那支有着朝夕与共的活生生的生者和逝者的军队,才真正是生他养他的故乡。
第5集团军司令部原班人马,走了近乎这片国士的一条对角线,把一块“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牌子,挂到如今沈阳铁路局大楼的雨搭前。
闯到黑土地上的杜聿明,黄呢军装笔挺,领章上两颗三角星闪着灼人的光芒。
他是站在青天白日旗帜下的司令长官,名正言顺,文打武斗,怎麽接收怎麽有理。
他麾下的士兵,无论对闯关东作何感想,在这一点上都这麽理直气壮,所以,3年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自杀未成后,杜聿明拒绝谈任何问题,动辄拍桌子摔板凳。以至于从济南押赴北京功德林时,不得不给他戴上重重的脚镣。
远征军再远征
新1军,新6军,52军,53军,71军,抗战后期,都是曾经进入缅甸,或是中缅边境作战的远征军。
这五个军,还有前面提到的滇军两个军,其抗战历史,有的可以追溯到1933年长城抗战,1937年淞沪抗战,有的可以追溯到名闻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以及后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几乎所有比较大的战役。
这是一支支在8年抗战中历尽艰辛的功勋卓着的军队。这是一支支曾经表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气概的军队。它们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精锐。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做。
现在,它们又要远征了。
从西南远征东北,去那里打杀曾和它们并肩抗战的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这七个军,都是从越南和“公鸡”尾巴下边那个地方,陆续开拔闯关东的。有的曾在南京等地接受日军投降。有的是先空运,后海运,到达秦皇岛的。有的是一直乘船,几乎历经中国所有海域1万多公里的航线,在秦皇岛登陆的。
启程最早的,是10月中旬分别由九龙和越南海防海运的13军和52军。
这个时间,比曾会克林的16军分区晚50多天,比启程较晚的新四军3师晚20天左右。
却比3师提前一星期闯到山海关前。
黄达宣老人说,他们过玉田不久,国民党飞机就追上来了。一帮一帮的,都是“大肚子运输机”。大家着急了,脚步更快了。
他们不知道,在海上,军舰一艘一艘的也都赶到前面去了。
铁脚板没走过汽车轮子,更追不上飞机和军舰的螺旋奖。
还是现代化快。
他们肯定走错了地方
不到3年后在长春起义的60军,也是从越南海防登程的。
今年65岁的胡义深老人,闯关东时是60军暂编21师1团2营4连中尉排长,起义时是1团副官处副官。
笔老是在某招待所见到他的。老人须发斑白,儒态瘦弱,周身部件好像不堪重负,随时可能散了架。穿件边角洗得发白的蓝布制服,黑色条绒敞口布鞋的大小脚趾处,像脚指甲似的钉着两块亮晶晶的黑皮掌。
老人讲在越南怎样接受日军投降。讲离开海防前,曾和53军的弟兄一道,狠狠教训了企图在海防登陆的法国殖民军。“那一仗好痛快!”9艘法军舰只,击沉1艘,重伤3艘,俘掳2千多人。讲60军参加台儿庄大战,弟兄们怎样在禹王山浴血厮杀。老人有些遗憾,说他参军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