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男人四十一枝花,何况还不到三十岁。”小冉一副不在乎的模样。
孙杨的父母倒是没有一惊一乍,老人家只是一时接受不了。
孙杨放下心来,谁知孙钰突然问了一句:“三国的时候,有卫生纸吗?”
“爸,你放心,我已经找到会造纸的人,造了不少纸,就是质量不太好,先凑合着用。”孙杨没想到自己老爸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果然年纪大点的考虑问题比较实际。
“你们爷俩先出去,我这个当婆婆的先和儿媳聊聊。”母亲方琴说道。
吕玲绮可怜巴巴的望着孙杨,孙杨假装没看见,至于吗?我妈又不是老虎。
爷俩来到院子里,站在一棵树下。
一个现代人的装扮,一个古代人的装扮,站在一起相当的怪异。
父亲孙钰开口说:“你吃了不少苦吧?”
“刚来的时候,被吕布的军队抓去修城墙和军营,确实很惨,后来我发现自己带着金手指,情况就不一样了。”孙杨回答道。
父子俩沉默了一会,孙杨问道:“我妈之前得的是什么病?我在时空投影中看到你们过得很不好。”
孙杨不问还好,孙钰激动地说:“我们那个年代,不是有一句话吗,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几十万花出去了,你妈的病情反而恶化了。”
孙杨按住爸爸的肩膀安慰道:“爸,现在不一样了,在这个世界,是你儿子我说了算,以后你生病了,我直接把医圣张仲景给绑过来。”
“兔崽子,你是在咒我吗,我的身体好的不得了。”孙钰踹了孙杨一脚。
一个护卫跑了进来,拱手道:“主公,张将军求见。”
孙杨摆手道:“请他进来。”
孙钰好奇的问道:“哪个张将军?是张辽吗。”
“是张绣。”孙杨回答道。
孙钰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
张绣大步走了进来,看到院子里多了一个人,三十多岁的样子,样子和主公长得相似,难道是?张绣朝孙杨投去询问的眼神。
孙杨点点头,现代人比古人看着年轻,尤其是四十岁以后,孙钰实际上已经快五十岁了。
张绣直接跪在地上,给孙钰施了一个大礼,口称:“拜见太公。”至于孙钰一身怪异的打扮,张绣选择无视。
孙钰连忙拉起张绣,文文绉绉的说:“张将军快快请起,这如何使得。”
孙杨没想到自己老爸进入角色蛮快的,不去拍电影可惜了。
“绣公突然造访,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孙杨问道。
张绣一拍脑袋,把手里的竹筒递给孙杨。
孙杨打开竹筒,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是一张巴掌大的帛书,上面写着“蛇已出洞”四个字。
孙杨若无其事的把帛书塞回竹筒里,道:“几只苍蝇而已。”
“主公,既然太公来了,绣立刻召集文武,大摆筵席。”张绣笑道。
孙杨摇头道:“家母不喜人多,绣公一家和文和先生一家过来就行了。”
晚间,张绣和贾诩带着家眷来了,晚宴很简单,就是方琴和小冉下厨炒了十几个菜,张绣和贾诩赞不绝口,直称是人间美味。
贾诩的儿子贾穆是个很阳光的小男孩,贾诩不停地给儿子夹菜,贾穆吃的满嘴都是油。
吕玲绮一脸羡慕的看着贾诩父子俩,不时扭头看着孙杨,孙杨被她看的发毛。
就在众人欢聚一堂的时候,一片混沌之中传出断断续续的声音:蚩————尤————败————了————入————侵————者————还————活————着。
第五十一章 均田制()
第二天,宛城突然下雪了,道路变得泥泞,打乱了孙杨的归期。
母亲方琴的房间里,婢女们站在一边,不知所措。
方琴梳着高髻,花襦,褂裙曳地,腰系禁步,头钗花,对着铜镜看了一会儿,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这么穿是不是太花哨了。”
婢女恭敬的说道:“太夫人穿得很好看,一点都不显老。”
孙杨出来的时候,碰见母亲正在院子里扫雪,婢女们都傻傻的站着。
孙杨按住母亲手里的扫把说:“妈,你病刚好,多休息。”
方琴不满的看着孙杨说:“你看看这些小姑娘顶多十二三岁,搁我们那,刚上初中,一大早就跑过来,说要伺候我穿衣洗漱,天还这么冷,我让她们回去多睡会,一个个都不肯走。”
孙杨摸了摸鼻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憋了半天说:“你老就安心享受封建地主阶级腐朽的生活吧,别干这些粗活了。”
方琴摇头说:“这段时间,我在医院里躺着,四肢都快躺退化了,你不用管我了,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吧。”
说完朝孙杨挥挥手,让孙杨一边玩去。
孙杨又跑去看自己的妹妹小冉,发现她正在发呆。
孙杨伸出手在她面前晃晃,问道:“想什么呢?是不是还没适应过来。”
小冉回过神来,第一句话就是:“有wifi吗?”
孙杨挠头道:“这个还真没有。”
小冉大吐苦水:“这地方一点都不好,晚上没灯,还上不了网,购不了物,看不了韩剧,好无聊。”
孙杨神秘一笑,“以后可以。”
“要多久?”小洁惊喜的问道。
孙杨不确定的说:“三五年吧!”
小冉的脸垮下来,“还要这么久啊。”
吕玲绮端着一个木盒走来进来,盒子上面放着崭新的襦裆、无袖短袄、长裙。
小冉笑嘻嘻的说:“哥,你看嫂子多贤惠啊。”
“这还用你说。”孙杨自豪的说道。
小冉眼珠子一转,问道:“嫂子,我哥有没有其他的女人啊。”
吕玲绮不屑的看了孙杨一眼,道:“你有吗?有就带回来让我瞧瞧。”
孙杨扭头就走,不跟两个女人一般见识。
暖阁,孙杨和贾诩卧在榻上,几案上摆着一盘干枣。
贾诩放下竹简,道:“主公,目前南阳编户齐民共七万三千六百一十九户,人口三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三人。”
孙杨一脸沉重的说:“南阳郡鼎盛时期人口两百四十三万,想不到短短十几年,人口减少了这么多。”
“战乱、瘟疫、旱灾是一方面,为了躲避徭役和赋税,这些年来依附在豪强大族名下的百姓越来越多。”贾诩点头道。
这个话题很沉重。
孙杨突然问道:“我住的这个宅子作价多少?”
贾诩屈指算了一下,说道:“若是前些年天下太平的时候,这种大宅至少要两百万钱,现在三十万钱就足够了。”
“哦,详细说一下。”孙杨对这个挺感兴趣的。
“天下宅院大体分为四等,贫贱之人所居宅院,三五千钱,中人之家,两三万钱,上等之家,至少要十万钱,豪奢之家,当费百万钱。”贾诩作为谋士,对物价同样很敏感。
孙杨站起来,背着手走到门边,朝外面看了一会,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左伯纸,递给贾诩。
本来还优哉游哉的贾诩看到纸上的内容,眉头一皱,随即轻笑道:“凡十五岁以上,无论男女,皆受露田二十亩,麻田十亩。主公果然非同凡人,在徐州颁布限田令,又要在南阳推行均田制,可以倒是可以,毕竟南阳战乱频仍,抛荒之田甚多。”
孙杨回头霸气的说道:“我要均的不光是抛荒之田,还有豪强大族的田地,毕竟无主之田,大都是贫瘠不堪的,我要来何用。”
贾诩捻须道;“可诩闻徐州人心浮动,主公争霸天下,连根基之地都无法稳固,窃以为不可取。”
外面传来脚步声,能不经通报就进来的只有张绣。
张绣一进来就笑道:“主公,好消息,袁术称帝了。”
孙杨和贾诩对视一眼,这个蠢货地盘都快丢光了,竟然还敢称帝,胆子不是一般的肥。
贾诩道:“主公欲取淮南,正是此时。”
孙杨有些犹豫,其实他目前比较想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改善民生,而不是战火连天,反正袁术跑不了。
贾诩坚持道:“主公,袁术在淮南强征暴敛,早已惹得天怒人怨,现在又僭越称帝,尽失人心,我们现在收取淮南,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弯腰就可以了。”
张绣倒是没说什么,其实他什么都不用说,看他跃跃欲试的表情就知道了。
考虑了一会,孙杨点点头,同意征伐淮南袁术。
这次征伐袁术天下会有大的变动,位面又会给孙杨什么样的惊喜呢,很期待啊。
说完淮南的事,孙杨向张绣简略的说了一下均田制,张绣听完沉默不语。
“绣公但说无妨。”
“主公,你这个均田制确实是惠民之举,可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耕牛啊。”
张秀一句话打中孙杨这个政策中最大的漏洞,没有足够的耕牛,用驽马代替,那更不行,马本来就少,还容易生病。
贾诩突然开口说:“用骡子怎么样?骡子吃苦耐劳,能负重,还不容易生病。”
孙杨一想,还是不行啊,上哪去找这么多骡子。
贾诩看孙杨的神色,补充道:“主公安心,前日击破曹贼,缴获骡马甚多。”
张绣嘟囔道:“骡子比驴还蠢,不好控制,走路还磨磨唧唧的,平时放在辎重营驮粮秣,我都嫌费劲。”
张绣嘟囔完,给贾诩使了一个眼色,贾诩会意。
贾诩说道:“主公,伯渊(张绣字)将军入主宛城半年来,在各县圈了不少荒地,能否不列入均田制的范围内。”
孙杨本想直接点头同意,毕竟给自己干活,不能一点甜头都不给。可还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圈了多少?”
贾诩看了张绣一眼,吞吞吐吐的说:“十万亩。”
孙杨咬牙道:“准了。”
既然决定推行均田制,那就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孙杨以徐州牧的名义邀请南阳郡的大族家主前来商讨要事,时间定在两日后。
第五十二章 试行均田制与南阳世家大族()
孙杨的邀请得到世家广泛的回应,除少数人临时有事,绝大部分人表示会准时赴会。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三日,应邀而来的人很多,光南阳豪族家主就高达百人。
这么多人,孙府是接待不了的,孙杨也不想让人打扰到家人,只好改在郡守府,孙杨、吕布、贾诩和张绣亲自在郡守府的大门口迎接。
郡守府外的大街上和附近的巷子停了至少五百多辆马车、牛车,因为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跟随家主来的家仆只能在外等候,很多小贩聚集在附近叫卖,热腾腾的汤饼、蒸饼、胡麻饼,生意相当的不错,这些豪族的家仆出手很是阔绰,一次十个胡麻饼。
孙杨笑的腮帮子都是酸的,逢人就说久仰大名,反正能参加这个盛会的都是南阳有头有脸的人。
唱名的在一旁喊道:
“宛城吴家,前大司马、广平侯吴汉之后。”
“冠军贾家,前左将军、胶东侯贾复之后。”
“棘阳岑家,前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之后。”
“……………………”
“南阳许家,许忽,代家主许攸前来。”
“安众宗家,南阳名士宗承。”
“襄乡何家,何清,代家主何颙前来。”
贾诩低声说:“前面来的都是追随世祖皇帝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的后人。”
孙杨现在才知道云台二十八将有十一个人是南阳人,感情老刘家的天下都是靠家乡人打下来的,后世,不管是重八还是校长,都深得老刘家打天下靠乡党的精髓。
张绣发现主公在走神,举手晃了晃他,说:“主公,人都进去了。”
孙杨没有理睬张绣,只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街角,嘴角流着口水。
吕布也顺着孙杨的目光看过去,什么都没有啊。
吕布连忙扶着孙杨紧张的问道:“贤婿,你是不是中风了。”
孙杨回过神来,从荷包里掏出一把五铢钱递给贾诩,激动的说道:“文和,去帮我买份豆腐脑,我要咸的,多放点葱。”
贾诩黑着脸接过五铢钱,道:“主公,先谈正事,谈完再吃。”
吕布扭头就走,真丢人。
孙杨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卖豆腐脑的,磨磨蹭蹭的走了进去。
张绣朝身旁的管家吩咐了几句,一会儿,几个如狼似虎的护卫走到卖豆腐脑的摊位,二话不说,架起小贩就走。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卖豆腐脑犯了那条王法。”小贩一边嚎叫一边直蹬腿。
“救命啊!我不去!!!”
隔壁摊的老王擦了把额头的冷汗道:“还好我卖的是胡麻饼。”
附近几条街上卖豆腐脑的小贩听说官府在抓卖豆腐脑的,推着独轮小车拔腿就跑。
郡守府的花园里,摆了几百张几案,众人席地而坐,来来往往的婢女给每张几案都摆上酒菜。
孙杨望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家主,心中一阵火热,要是把他们一锅端了,南阳的事,不就了了嘛。
孙杨站起来,像蒋校长一样,双手向下虚按,道:“诸位请听我一言。”
原本喧闹的众人都安静下来,这个由徐州牧孙杨发明的手势已经风靡整个大汉,诸侯们纷纷效仿,据说就连当今天子在朝会上也常用这个手势,新任将作大匠孔融请求把这种手势列入朝仪,作为天子专用,惹得大将军袁绍上表弹劾。
孙杨含笑道:“我欲在宛城推行均田制,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当然有,孙使君是徐州牧,何时管到南阳郡的事了,就算要推行均田制,,也是荆州牧刘使君来推行。”一个白面无须的中年人站起来道。
“尊驾是?”孙杨问道
“许攸之弟,许忽。”中年人傲然道。
孙杨拍拍手,一个美貌侍女怀抱着锦盒从人群后面走了出来,走到许忽面前,屈身把锦盒放下。
孙杨来这一手,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当事人许忽误以为锦盒里装的是血淋淋的人头,迟迟不肯打开,正吃饭呢,被恶心到,怎么办?
贾诩干咳一声道:“里面装的是书简。”
许忽这才打开盒子,取出书简一看,表情要多丰富有多丰富,半响抬头道:“孙使君确有资格。”
附近的家主也围上来,其中一位家主嚷道:“是刘使君写给孙使君的盟书,请孙使君代管南阳郡。”
其他家主闻声轰的一下乱了,有些人大骂刘表把他们卖了。
安众宗家家主宗承站起来说:“孙使君均分无主的荒地,我等无话可说,若是要均分我等祖业,除非杀了我等。”
“就是,就是……”其余的家主纷纷嚷道。
“头可断血可流,祖业决不能丢。”
孙杨猛击几案,喝道:“肃静。”
孙杨环顾众人道:“是不是只要不动祖业就可以。”
“没错,没错……”家主们喊道。
宗承心中一突,上当了。
二十名力士抬着十个箱子放到众人面前,箱子上布满灰尘。
孙杨一脸轻松地说道:“中平元年以后,也就是黄巾之乱以后增加的田地,总算不上祖业吧。”
宛城吴家的家主和棘阳岑家的家主满脸不屑的看着孙杨,黄巾之乱开始后,数他们两家吞的最多,想要他们吐出来,门都没有。
位置靠后的小家主们很是紧张,今天这种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