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锦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代锦衣-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青突然想起押送官的事,“大婶,那,受伤的那个人?”

    “死了。这不,张发和村里的大人送回去了,昨晚他就是躺的这张床。九叔说要是快一步,兴许还有救,哎,命里带的。老邢啊,您一路走好,可别怪咱家张发。”大婶说着,又点了三炷香。

    朱青总算猜出一二了,他点点头,有些许失落地从炕上下来。

    走近那张老邢躺过的炕头,老邢是为了救他啊。

    “大婶?你说的九叔是谁啊?”朱青听了方才大婶的话,但觉得这九叔不是一般人,昨天朱青就觉得老邢没救了,后来赶了一夜的路程来到张家村,而那九叔却说只差一步,莫非?朱青陷入思考。

    “哦,隔壁的老医生,就是他给你治的伤。”

    “哦。”朱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走到门前,轻轻打开门,阳光顿时照遍朱青全身。

    “恩人,我家发儿说了,你醒之后,如果想走,随时可以走,如果不想走,那就等他回来。”大婶吩咐一句。

    朱青头也不回地点点头。走出张家大院。只是一个拐角,便看见一个敞开的院户,这院户和别的院户略有不同,院子里摆满架子筛子之类的东西,上面放着各种草药,朱青就是被药味吸引过来的。

    院户敞开着,没有匾额也没有家丁。朱青轻声走了进去。顿时被这许多味药吸引住了,沿着架子一一赏析,不时靠近咻一嗅,脸上不时露出惊喜,仿佛这是他自己的院子他自己的药材一般。

    “你醒了?”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位老者,手里端着一个大筛子,筛子里散着药材。此人正是九叔。

    “您就是九叔吧?”朱青看见老者,赶紧作揖。

    朱青竟然猜到自己,这让老者有些惊讶,不过他继而微微一笑,没有回话。

    看到九叔没有回应,朱青继续行礼,“多谢九叔的救命之恩。没想到张家村还有您这样的神医。”

    “小伙子,没想到年纪轻轻,还挺会说话。不用谢我,是你自己造化好。”九叔走到朱青身边,边晒药草边说。

    “可是,我自己都治不好的伤却被你治好了,我不谢你谢谁啊,我觉得你就是神医。”朱青的话听起来虽然像是奉承,却是句句真心,救命的事,岂是儿戏?

    “老朽知道你医术不错,只是你没遇上这些偏方罢了。”九叔见朱青是真心致谢,再看他对医术如此着迷,两人便有坐下来聊了起来。

    原来九叔不是张家村的人,而是一位朱家将领的随军医官,不想几年前那将领被人陷害,满门抄斩,九叔不得已流落江湖,靠行医过活,前年才在张家村落脚。九叔虽然初到张家村,可是张家村已经把九叔当成自己人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九叔的医术和医德。

    当朱青问到是不是当年的朱家灭门案?

    九叔却是没有说话,他突然说道,“这张家村原本叫“永靖村”,当年燕王就是在这里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再定北京的,后来燕王贵为成祖,本想在此修建行宫,后来因为朝中有人说此地风水已经改变,恰逢那一年“永靖村”确实发生一场瘟疫,似乎应了那人的风水说法,成祖只好舍弃“永靖村”,之后,成祖薨,“永靖村”废,只有一些张姓的村民留了下来,所以改名叫“张家村”。而当年将军被害之时,曾告诉我们,‘去张家村,永世不得进京。’我才来到这里。呵,一晃数载,京城几经兴衰,而张家村一如往昔,不胜不衰,可见此地风水仍在,不为外界所扰啊。”

    九叔说完,捋捋胡须,微微一笑。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里民风淳朴,虽入世却不为世俗所累,实在难得。”朱青听后,也由衷赞许。没想到京城附近还有这方静地。

    “对了,你的伤已经好了。为什么还不离开?”九叔突然问道。

    “不瞒您说,我本是犯人,只是昨日发配辽东充军的路上遇上匪徒才耽搁了行程……”朱青没有说完,九叔便插了一句,“可是你救了押送官张发,而且你完全可以走,不会有人知道。”

    “我朱青虽不是什么英雄好汉,却也不做那缩头乌龟,若是趁机逃跑,我又何必再跟张发来到张家村?我是在等张发回来送我去边关。”朱青认真说道。

    “不愧是我大明的锦衣卫!”九叔这句话可谓惊天巨雷,堂堂锦衣卫青龙就这样被人识破身份,这是难以接受和容忍的。朱青更加对眼前的九叔多了一份警惕。

    虽然心里惊讶,但是朱青已经学会伪装,他哈哈大笑,“九叔真会说笑。我就是犯人一个,哪是什么锦衣卫?”

    没想到九叔也哈哈大笑,“且不说张发会说漏嘴,单是我给你疗伤时看到你胸口的青龙纹身便知道你就是锦衣卫,而且是京城四圣之首的锦衣卫青龙!”

    朱青知道自己瞒不过眼前这位老者,他微微一笑,“既然您知道我的身份,就不怕惹祸上身?”

    “老朽一把年纪了,死不足惜,更何况老朽相信自己的眼睛,青龙不是那样的人。只是,老朽有一事不明。”九叔笑过之后,疑惑道。

    “何事?”

    “你肩膀上的刺青模糊不清,很像我之前见过的某种标志,但是又不太像。不瞒你说,将军临死之前托付我们一件事,跟那个标志有关……”没等九叔说完,朱青却是摇摇头,“我没见过你们将军,也没刺过什么标志,您看见的那个刺青,不过是生母刺上去的,不是只有九叔才经历过战乱,我们也经过战乱,您应该知道刺青的意义。”

    “老朽自然知道,我亲眼看见战死的士兵脸上血肉模糊,家人认领尸体的时候只能通过身上的刺青识别,哎,战争是残酷的……”九叔仿佛想起从前的军旅生涯。

    两人在院子里沉默良久,之后各自起身去晒药材。

    “青龙大哥!”午时将近,张发回来了,他到九叔的院子找朱青。

    “押送官大人!”朱青不忘自己是罪犯的身份。

    “青龙大哥,您就别折煞小的了,要不是您,我早就跟老邢去了。”张发赶紧过来扶朱青。

    “老邢的事安排得怎么样了?”朱青问道。

    “办妥了,哎,官府给了一点抚恤金,我已经送给嫂子了,我们把老邢大哥厚葬就回来了。”张发回答。

    “葬在何处?”朱青追问。

    “他老家二里村,要走半天路程。”

    “有时间我要到老邢大哥坟前上柱香,磕个头。”朱青坚定道。

    “您现在就可以去,王公公和鬼火大人说了,您随时可以离开,这事就不追究了。”张发兴奋地宣告这件事。

    不料朱青丝毫没有兴奋,反而眉头紧皱,他转身对九叔拱手抱拳道,“九叔,看来青龙要离开这里了。大恩不言谢,咱们后会有期。”

    “是啊,九叔,我也谢谢您老治好了青龙大哥的伤。待会到我家去,我爹说还没好好谢谢您呢。”张发显然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恐怕不行了,张押送官,你得跟我走一趟。”朱青说道。

    “去哪?”

    “边关。”朱青说着,看了九叔一眼,九叔微微一笑,点点头。

    只有张发一人在一旁摸不着头脑。

    “若是真想答谢你的恩人,就赶紧送他上路吧。”九叔对张发说。

    “不,是押!”朱青说着,伸出双手。

    张发虽然还弄不清怎么回事,但是九叔说的话没有人敢不听,于是,张发折回家里,赶紧收拾两袋干粮两壶酒水,出门前他看了看挂在墙壁上的枷锁和锁链,叹了一口气,取了下来。

第三十五章 山海关() 
朱青重新披上枷锁,离开张家村,跟押送官张发前往辽东。

    刑部只给朱青三天时间到达辽东,跟忠孝王吴三桂报到。不想路上出了这差池,已经耽搁一天半,也就是说,朱青必须在剩下一半的时间里走完三天的路程。否则,按律当斩!

    朱青一人受罚不要仅,他想到了张发。这个年轻的押送官虽然年纪算来是他的前辈,但是阅历显然比不上朱青,就连王承恩和鬼火的话都分辨不出真假。

    老押送官老邢已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朱青断然不能再让张发受到牵连。

    一路北上,两人马不停蹄,张发很开窍地在路上买了一辆马车,虽然不是特快,但是相比于步行已经强百倍,更何况朱青的伤刚好,马车虽然颠簸,张发却照顾得很周到。加上朱青并不是水做的,这点对锦衣卫来说如果是个事那简直就是侮辱!

    张发看着朱青伤口渗出血色,本想停下来歇息片刻。不料被朱青催促赶路。朱青看着殷红的伤口,冷笑一声,敞开大衣,撕掉伤口附近的衣物,殷红的伤口连同一头青龙刺青狂野地暴露在肌肉结实的胸膛上。没想到仅仅一年,朱青已经从一个丝书生成长为一个健硕的锦衣卫大将。

    “那好吧,您注意一点,九叔说‘说不休’的毒不能封闭伤口的。”张发知道拗不过朱青,叮嘱一句。

    朱青自然知道,他跟九叔聊的时候才知道‘说不休’之毒。这会儿看着伤口,宁儿公主的影子从他的脑海里一掠而过。

    朱青边处理伤口边摇摇头,嘴角微微一笑,这笑不带半点仇恨。

    “驾!!!……

    ……吁!!!……”

    马车终于在日落前赶到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残阳如血,似乎讲述着这里曾经和即将发生的惨烈和历史兴衰。

    “嘿,累死个球了。歇息歇息。天马上就要黑了,要不今晚在这山海关留宿一宿,明天再敢路不迟,反正我们一半天就赶了这么一大截,明天最晚也能在天黑前赶到。”张发勒住缰绳。拿着酒壶来到朱青身边。

    朱青本想再说什么,不过看到张发赶了一天的马车,着实累了,他点点头,伸手接过张发手中的酒壶和干粮。

    张发正想帮他解开枷锁,不料朱青摇摇头,“多谢大人,不必了,山海关是重要关隘,来往人多眼杂,大人被说闲话就不太好了。”

    张发点点头,“你且在此等候片刻,我到前方的驿站去看看。如果方便,今晚我们就在那里落脚。”

    朱青点点头。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干粮,一番狼吞虎咽,这时他才记起,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朱青在马车里没有下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实在不便露面。他在车上吃饱喝足等待张发回来。

    却说张发去驿站打听之后,一切还算顺利,驿站长本来不怎么待见张发的,见他年纪轻轻,便没有放在眼里,谁知张发踏出令牌,驿站长一看,顿时点头哈腰,说驿站里还有房间,而且是上房。临走的时候,驿站长还送给张发一坛子酒。张发冷笑一声拿着酒坛子走出驿站。

    张发刚走到门口,迎面突然走来一对人马,竟是多尔衮和宁儿公主他们!

    张发再怎么不开窍,这会儿看见宁儿他们,自然知道是敌非友。所有赶紧绕过正道,抄小路回来。

    多尔衮一伙人看起来行程匆匆,走进驿站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那驿站长却反而越发恭敬。

    “最近关卡可有什么风吹草动?”多尔衮漫不经心地低声问道。

    “没有没有,不过方才有个刑部官差想要在在驿站留宿。小的已经答应了。”驿站长顿了顿突然说道。

    “什么样的官差?”宁儿追问。

    “年纪不大,嗯……不算刺头。”驿站长想了想答道。

    刺头,就是厉害角色,这是道上的称号,一般只有刺头才能看出别人是不是刺头,比如老刺头看小刺头。可见驿站长已经是山海关的一方土霸王了。却如何跟满人打得热乎,就不得而知了。

    “嗯,你下去吧。大家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赶路。”多尔衮对驿站长挥挥手,随即转身对手下的人说。他在驿站内外环顾一周后,走进自己的房间。

    “青龙,青龙!!!不好了青龙!!!”张发抱着酒坛子慌忙地跑回来。

    “怎么了?”朱青感到不祥的预感。

    “是她,是她,他们进驿站了……”张发惊慌得声音颤抖。

    “大人别急,您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看到张发的神态,朱青环视一圈,跃下马车,此时天色已晚,人脸已经模糊。

    “是杀老邢的那帮人,我刚才从驿站出来的时候,差点被他们撞上。”

    “原来是满人。这么晚了,他们为什么也偏偏这时候出关?”朱青像是跟张发说,其实自己陷入了沉思。

    “你还看见什么?”朱青追问道。

    “对了,我们都以为那个女的就是那个那伙人的头儿,不过刚才我看见走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汉子,那样子一副主子的样子,就连驿站长也对他很是恭敬。”张发回忆道。

    “汉子?驿站长是我大明官吏,怎么会跟满人套近乎?”朱青疑惑道。

    “我也觉得奇怪,驿站长还送我一坛子酒呢。”张发说着,把酒坛提了提。

    朱青揭开坛盖,只需微微一嗅,便沉沉说了一句,“九里有毒!”

    “什么?”张发一听,赶紧把酒坛子一扔,坛破酒洒,地上顿时冒出白烟。

    “反了反了,驿站长真是反了,待我不扒了他的皮!”张发说着,操着大刀正要往驿站走去。朱青知道张发这是惊吓过度结果,朱青扯着锁链拉住张发。

    “大人,使不得。你这样去,必死无疑!看来,我们要想光明正大出关不是那么容易了。”朱青说道,既然连驿站长都投敌了,这关口想必已经被满人控制。

    “那怎么办?”张发问道。

    “连夜出关!”朱青寻思一番,下了决心。

    “好好好,我这就去赶车!”张发听后正要转身走向马车。

    “大人慢着,我们恐怕要步行了,马车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我们只有弃车出关!”朱青说道。

    张发点点头。

    “大人,拿上干粮,我们现在就出关。”朱青看了看天色,说道。

    “青龙,你疯了,要出关也等夜深了才好。”张发疑惑问道。

    “不,既然山海关已经被满人控制,夜里防范就更严了。我们要趁着他们刚落脚驿站,打理行装,无暇顾及的时候出关。”朱青说着,把手伸到张发面前,张发这会儿倒是意会,赶紧打开枷锁和锁链。

    因为,要想顺利隐蔽出关,他们需要朱青的身手。

    两人在蒙蒙夜色中摸索前进,很幸运如朱青所想的,侥幸出关。

    关外的夜色有些凄寒,特别是回望山海关的时候,朱青感觉一种历史的定数正在向自己扑来,难道那一刻真的会发生吗?朱青在心底问自己,带着些许无奈,同时,朱青的内心顿时升起一个念头,这念头与历史无关。

第三十六章 出关() 
朱青倒是出了山海关,这下关内却开始骚动了。

    夜色越来越深,宁儿公主却没有待在房间里休息,她拿着宝剑来到柜台,径直向驿站长走去。

    “宁儿格格。”驿站长看见宁儿走来,赶紧点头打了招呼。

    “我问你,你说的那个官差什么时候来?夜都深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宁儿质问驿站长。

    “他恐怕是来不了了。小的忘了跟格格和大人说了,刚才他来的时候,小的送给他一坛子酒……”没等驿站长说完,宁儿便怒视着他,“什么?你还给官差送酒?!”话中带着怒气。

    驿站长听出宁儿公主不高兴了,赶紧附和道,“格格息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