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田园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间田园记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签完了合同,剩下还有一些手续就不需要胡晓雯去管了,自然会有村里――现在就是黄哲负责。

    从现在起,那个桃园就算是正式属于胡晓雯的了,她就可以开始把修剪枝条,清理荒草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大妗子历来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她这就打算回去拿上工具,上山帮着胡晓雯把荒草清理了。

    “大妗子,这事儿先不着急。”胡晓雯赶紧拉住她,“您先让我大舅帮我去找一个懂点技术的果农,来看看怎么修剪。”

    “哦,对!这个也是要紧的。”大妗子一听就顿住了脚。

    胡晓雯用这个借口支走了大妗子,自己一个人上了山来到了干涸的山泉口。她要搞点手脚假装泉口重新出水,当然要尽快。

第11章() 
胡晓雯顺着水渠走回桃园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雯妮儿,你去哪了?这弄得一身狼狈。”大妗子眼尖第一个看见了她。

    胡晓雯爬高上低的,身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蹭了一身土,还带了很多长着尖刺的植物。

    “我去泉口看了一下,我发现那边有水,就是出水不大的样子。”胡晓雯拍了拍身上。

    “咋?那泉口又出水了?”大妗子疑惑了一下,随后说:“兴许是因为头春下的那两场雨吧。不过这水渠里是干的,那水连水渠口都没有淹过,那点水顶什么事?”

    胡晓雯见大妗子没有怀疑,暗暗松口气,她说:“有水总比没水强,我看看能不能用个什么办法,把那个泉水利用上,这样还能省下打井的钱。”

    一听这个,大妗子就不再说什么了。打深水井要花好几万,能省下来最好。

    胡晓雯过来的时候就看见大妗子和大舅还有一个陌生的老人。三个人架着一个木梯,大舅在高处,大妗子和老人在地上,正在修剪着多余的桃枝。

    胡晓雯一看地上落着的一片树枝,就知道他们干了很久了。

    这个老人名叫蔡曙光,以前年轻的时候在外边打工在果园里干了好些年。

    蔡曙光长得黑瘦,人也不爱说话。胡晓雯跟蔡曙光交谈了几句,询问了一下他打算怎么修剪这些果树。一说起这些刚才还寡言的蔡曙光就变得话多了起来。蔡曙光在果园里边的工作经验丰富,正好能帮上什么都不懂得胡晓雯的忙。

    “蔡伯,那这果园里以后修枝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对这些技术不太懂,都要靠您了。”这就算是胡晓雯的果园正式请蔡曙光在果园里工作了。

    桃溪村里有周、赵、蔡、刘四个大姓和其他一些外来小姓构成。除了跟周家沾亲带故的表亲们还有老姨一家人,其他的人该怎么称呼还是怎么称呼,于是胡晓雯就叫蔡曙光一声蔡伯。

    蔡曙光如今已经六十多快要七十岁的人了,儿子儿媳妇带着孙子们在外边打工居住,他早就成了空巢老人。因为要供孙子们上学,蔡曙光的儿子一年也就往回邮寄几百块钱。除了两亩旱地,蔡曙光也没有别的收入,现在能够不用离开桃溪村就找到一份工作,蔡曙光也挺高兴。

    胡晓雯是完全不懂这些技术,不过不懂不要紧,以后慢慢学就是了,来不及学就请人帮忙。总归她有玉坠空间在手,亏本肯定是不会。

    胡晓雯吃了一些大妗子带来的干粮,就着水壶喝了些水。吃完了一抹嘴,胡晓雯说:“妗子,大舅,你们在这里先忙着,我去看看那泉口怎么把它用起来,早点给果树浇上水。”

    大妗子应了一声,胡晓雯就转身向着泉水口走去。有大妗子两口子和蔡曙光,她暂时不用操心别的,只把水源处理好就可以了。

    大妗子和大舅来帮忙只是暂时的,毕竟他们家还有自己的地要伺候。农村里边的人情味浓厚,这样子互相帮忙司空见惯。拒如此,胡晓雯也不能让人累坏了。

    胡晓雯拜托黄哲从村子里又找了两个人,算是解决了初期工作繁重的压力。而她自己则跑上跑下,忙里忙外,整天的不见人影。

    签完合同的第三天上午,胡晓雯在水渠里边铺设的蓝色塑料水管总算是通到了蓄水池里。原本她一天就可以搞定,水管和抽水泵早就在省城买好了,只是为了不引人怀疑,才多等了一天。

    水管被固定在蓄水池边上,清澈的水源源不断的流进蓄水池。

    “有水了!”在果园干活的几个人围在出水口边,很是兴奋。果园里的荒草清理的差不多了,露出的地面很是干燥。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这水放满了得等一阵子那边的水位才能重新涨起来,那边的出水还是小。”胡晓雯摇着头给几个人打预防针,“几天才能把那边的水潭充满。”

    这水都是她提前放进了泉口那的水潭当中,水泵一抽,水位自然就会下降。除非胡晓雯再去放水,要不然那水位只会越来越低。

    蔡曙光抽了一口旱烟,说:“既然这样,这水就不能让它流进沟里,那样浪费。还是配个小点的水泵,拉一根水管去浇。”

    果园里边是修了水沟的,水只要顺着水沟流淌,自然会润泽沿途的土地。只是那样在流动当中消耗的太多,恐怕不等所有的地方都浇透,一水池子的水就流干了。

    拉水管去浇水是最节省水的方法,虽然这样就直接占去一个劳力的全部精力。

    “啊、啊啊。”一个汉子挤到前边,手里比划着什么。

    这个汉子是黄哲介绍来的,桃溪村村民赵大军。他今年有四十多岁,因为不会说话,就没有去外边打工,一直在家种地。人勤奋又厚道,胡晓雯找黄哲推荐,他第一个就想起了赵大军。

    他来了之后跟老黄牛一样卖力,是个非常棒的壮劳力。

    “行,那大军你以后就负责一天两遍的浇水。”胡晓雯明白了赵大军的意思,她点了点头。

    浇水要浇透,最是不能马虎。三个员工当中蔡曙光年岁太大,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另外一个人比较年轻,胡晓雯怕他不细心。也只有赵大军能干这个辛苦活了。

    另外一个人叫蔡胜,今年二十三岁。去年在外边打工右手无名指和小指被意外截断,虽然及时送医接上了,但是却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在家里边养了一年,才刚刚养好伤。

    黄哲推荐他因为他脑子比较灵活,性格也踏实。应该能够更好地配合胡晓雯的工作。

    山下,村子里。

    周晓雯的表舅推门进了屋,看见自己的婆娘在家里,顿时就来气了:“我不是说让你今天去给晓雯帮忙,你怎么还没去?!”

    表舅妈没说话,沉默的洗毛巾打算递给表舅擦擦。表舅看她这样,叹了口气:“算了,今天下午你去地里,我去帮晓雯收拾果园。”

    “她一个大学生,不在省城上班,回来干嘛?!”表舅妈一听表舅这么说,就把手里的毛巾摔进了水盆里。

    打从听说胡晓雯要回来包果园,表舅妈的心里就一直被一件事情揪着放不下,整天整天的难受。

    原因就是为了地。

    姚惠香是有地的,地还不少。总共有两亩水田,两亩旱田。这些地有胡晓雯姥姥姥爷本身的的和继承的,也有一部分是胡晓雯亲舅舅的。

    以前的时候,桃溪村耕地少,每个人分到手里的就很少。最少的甚至就只有几分地,勉强能够种种菜吃。桃溪村给宅基地给的大,未尝没有让村民们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边种菜吃的意思。

    后来随着人们纷纷外出打工,甚至在外边安家落户不回来了。这村子里的地转让的转让,租赁的租赁,这才让村子里的人手里的地够种了。

    不只是够种,甚至还能富裕出来。只不过再怎么富裕,水田也不会闲着,只有一些旱田荒着。

    以前地紧张,像周青这样嫁出去,连户口都不在村子里的,土地就会被收回。近年来田地富裕起来,就让这个规定作废了。姚惠香去世之后,这些田地的使用权就被周青继承。

    周青当然是不种地的。周青跟胡新民居住在城市里,就把这两亩水田地借给了胡晓雯表舅一家耕种。

    多了两亩水田的耕种面积,一个家庭能增加几千块钱的收入。

    现在胡晓雯回来村子里务农,表舅妈就一直紧张这地会被要回去。

    一下子每年要减少几千块钱的收入,搁谁身上不难受呢?也怪不得表舅妈一看见胡晓雯就堵心,根本就不想去给她帮忙。

第12章() 
其实表舅妈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别说胡晓雯不知道这回事情,就是周青也没想过要把这两亩水田要回来给自己家用。毕竟现在在她看来,女儿这个果园能不能办成都不知道,光是果园的事情胡晓雯就忙不清,给她田地也是白瞎!

    到了第四天,表舅妈到底是上了果园去给帮忙去了。

    农村里边就是这样,亲朋家里缺人手的时候除非是关系特别淡薄的才不去。在桃溪村里跟胡晓雯家亲近的就是表舅一家和老姨一家,头几天地里边有事儿不去还说的过去,这两天都不怎么忙,他们家要是没有人出现才会让人嘀咕起来。

    周青一天打一个电话,指点胡晓雯如何在村里跟人来往。

    要不是周青说,胡晓雯原本打算等果园初步整理完成,给来帮忙的大舅大妗子还有表舅妈一些工钱,不然她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干活。根本没想过原来在村里生活,人情来往比金钱更重要。

    周青打消了胡晓雯的念头,只是让她以后在大舅一家和表舅一家有事的时候伸手帮一把。胡晓雯从这件事情上学习到了在农村怎么积累人脉和人缘,在这个地方生活人情往来必不可少。

    第五天,胡晓雷开着车带着胡新民和周青上了桃源村,随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

    “这都是给我的?!”胡晓雯惊讶的看着胡晓雷帮着后边送货的伙计把冰箱和洗衣机搬下来。

    “尽说傻话!不是给你买的,拉回去自己用还不够费油钱的。”周青没好气的说。

    胡晓雯四肢不勤的,又要整天钻来钻去,一天功夫下来衣服就脏了。胡晓雯可不比那些常年劳动的村民,还有力气打水洗衣服。周青就想着给她买一台洗衣机,而那台电冰箱,则是胡晓雷对胡晓雯事业的支持。

    胡晓雷还指望胡晓雯真种出桃子来,面面现在整天惦记着吃姑姑种的桃子。胡晓雷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执着劲。

    胡新民在院子转了转,自从老太太没了之后,也就只有烧纸的时候他们回来过。这回一来变化还挺大的,尤其是院子里的花椒树今年长得贼好,门口还多了一株差不多一人高的桃树。

    “这桃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胡新民摸着下巴,迷惑的回想上一次来的时候有没有在门边看到一棵桃树苗。

    胡晓雯正摸着冰箱和洗衣机高兴,一听她爸的话顿时一头冷汗。

    可能是灵雾吃多了太补,再加上后续的一大瓶空间水,让那桃枝长得很快,现在已经有一元钱硬币那么粗了,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当年刚刚扦插长成的。

    “可能上次来的时候刚出苗吧,这桃树刚出苗的时候也看不出来什么。”胡晓雯轻描淡写的说。胡晓雯只能让这棵小桃树冒充果实落地之后不小心在院子里长成的。

    胡新民弯下腰看了看:“实生苗?难得。”完后他直起腰说:“那就好好养着吧,也别拔掉它了。”

    周青也过来看了看长势很好的桃苗:“都长这么大了,拔掉多可惜,反正院子这么大,多它一棵也不怕。”

    胡晓雷和胡新民去桃园看了一下,觉得形势还是很不错的,很为胡晓雯高兴。父子两个看园里正在修剪桃枝,手痒就跟着学了学,一天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山上。

    而周青则是和胡晓雯两个人一起平整了院子里的菜园,翻了一下地,把胡晓雯买回来的蔬菜种子都播种了下去。

    胡晓雯就记得自己那些天怎么想吃菜了,就买了好些种子回来。院子里的地根本就用不到这么多菜籽,周青也没说她,只是挑拣一些春天常见的蔬菜给种了下去。

    种完了这些,周青又教了一下胡晓雯平常怎么照顾这些菜。虽然现在住在城里,周青没结婚前可没少接触这些农活。周青也知道胡晓雯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只说一点最必要的,只要水浇的足足的,这些菜就长得差不了。

    “你啊,光买蔬菜种子,大蒜、小葱、香菜,这些你都不吃啊?”周青无奈的摇了摇头,一看就知道没经验,村子里可没有地方给胡晓雯去买,这些调味的都是农户自己种。

    下午周青和胡晓雯两个一起去了镇子上买回了这些种子,种了下去。

    胡晓雷还要上班,周青和胡新民还得接面面放学,只在这里待到周日下午,三个人就回去了。

    拒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来很高兴,然而在一切起步的初期,还是独自一个人,让胡晓雯更自在。

    胡晓雯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用空间水直接浇到地里,傍晚回来的时候再顺手浇一边。有空间水的滋润,这些种子大部分都发了芽,以一天一个变化的模样生长着。

    桃园的树枝修剪完了,草也处理干净。大舅两口子和表舅妈就回家了,桃园里只剩下胡晓雯和她的三个员工。

    原本蔡曙光是建议胡晓雯多招几个人的,因为一个这么大的果园,只有四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胡晓雯却觉得暂时就他们四个人足够,胡晓雯打算忙的时候再请人。果园里工作的人如果多了,早晚会有人发现泉水口的不对劲。

    对于日常果园里的工作太多人手不够的问题,她可以去买一些自动设备铺助解决。有她和蔡胜两个年轻人相信很快就可以学会操纵使用,然后再等赵大军和蔡曙光慢慢学。

    有了这些设备,四个人照顾三十亩的果园一点都不累。看着胡晓雯买回来的自动设备,蔡曙光直感叹科技的了不起,以前他在外边打工就是傻卖力气而已。

    有这些东西很省力不错,不过动起来就是在烧钱。这些设备用的都是柴油,再加上泉水口那里的抽水泵也是个吃油的,光是油钱就让胡晓雯肉疼的不行不行的。

    桃溪村一直是个贫困村,村里的大型农业机械也就是拖拉机还有脱粒机,胡晓雯的大手笔让村民知道了都很新奇。有人说她大手笔,不愧是大学生做事情有气魄,是个有出息的;也有人说她败家子,不懂得节俭,才刚开始就铺这样的大摊子,一个弄不好都要赔进去,后力无继。

    这天,胡晓雯没有去果园,难得的休息了一天。

    回来一个多月了,胡晓雯已经完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节奏,每天睡眠踏实,一天的劳动干完虽然很累,睡一觉起来就精神抖擞。要不是这好似天赋一样的恢复能力,胡晓雯早就累的脱了形,说不定会受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打起退堂鼓。

    虽然每天暴晒,胡晓雯却没怎么变黑。胡晓雯正站在镜子面前看自己的脸,她对于父亲说的皮肤变得粗糙还是很在意的。

    “奇怪,怎么感觉最近皮肤反而变好了?”胡晓雯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天有的时候她会忘记涂抹护肤品,一点都没有变粗擦不说,皮肤还变的更细腻了。

    “胡晓雯,你在吗?”门外响起黄哲的声音。

    黄哲来是问胡晓雯要不要把户口迁到桃溪村。如果胡晓雯把户口落回来,黄哲就可以为她争取一笔农机器械补贴。

    黄哲对这个破釜沉舟辞职来到农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