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香港做大亨-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壮大财神投资的实力,将触角真正的伸向世界。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从财神投资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可见一斑。

    许多亚洲、欧洲甚至美洲等地的投资公司或者实体公司,开始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投资公司和跨国企业。在这一点上,周兴盛没有乾纲独断,而是尽量倾听着下属的意见,在投资部主管霍希妍的主持下,也和不少的投资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和一些跨国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除此之外,最大的影响力还是体现在了香港。

    在香港,超级富豪诸如李超人、李兆基、郑玉彤、包玉纲、以及刚刚去世不久的周昔年、冯金喜等人,各自的主业不是地产就是银行、珠宝、船业以及酒店业这些。如果不是在这些方面有着实体公司,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只能是出资金,在股市上玩玩数字游戏,并不能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

    周兴盛的情况就是如此。旗下产业不是饮食就是电子、传媒这些,还真没多少可以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的地方,所以一直有着格格不入的感觉。即便他在股市上呼风唤雨,为世人所倾倒,但总体上却还是被排斥在外,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大亨。

    直到“华美达”被他收购,他顺势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酒店大亨,他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同。

    李超人、郑玉彤、李兆基之流,似乎已经接纳他成为他们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玩高尔夫、喝酒、玩牌的时候,有时候都来叫上他一起去。感情热络的很,似乎成了忘年交,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周兴盛谈不上受宠若惊,但也欣然前往,心下颇为振奋。

    在和这些大佬联络感情期间,生意上的事自然没有落下。相反的是,随着他的人脉关系日渐宽广深厚,旗下财神投资迎来了一阵投资高峰,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宽。不仅和一干超级富豪达成了合作协议,诸如以“华美达酒店”和郑玉彤旗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股权互换协议,以“和兴置业”下“和兴基建”的名义和李超人、霍英冬旗下的“长江基建”、“立信置业”签署了共同投资内地基建项目的合作协议等等。

    和兴基建,专注于基建项目的投资。

    和兴置业。是财神投资之下又一个开设在英属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是独立全资子公司。

    设这样一个公司,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整顿财神投资旗下散乱的有关地产业务的公司。譬如万科地产、华人置业,或许以后还会有新的公司加入。如此一来,直接由财神投资管辖。难免精力分散,得不偿失,所以将这些集中起来,统一由一个公司来管理,这就有效率多了。

    就像“周师傅控股”一样,主管“周师傅方便面”和“周师傅饮品”这两个公司,财神投资高高在上。

    这种管理模式,金字塔型,最适宜管理日益庞大并且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

    最上面自然是“财神投资”,之下就是“周师傅控股”、“和兴置业”、“真功夫”这些控股公司,然后才是“周师傅方便面”、“万科地产”、“和兴基建”、“华美达酒店”这些公司。从此之后,财神投资不再直管下面公司的具体经营,而是调控中间的控股公司。

    就好比一个国家,中央、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这样下来,一级管一级,不再设什么直辖市之类的。

    难免的,周兴盛再一次的对财神投资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

    持续到十一月初,一切安排就绪,公司的具体规划终于形成。

    财神投资之下,以前的诸多子公司按照各自行业划分,统一集中管理,分别成立“周师傅控股”、“真功夫饮食集团”、“旭升科技集团”、“和兴置业集团”以及“凤凰传媒集团”这五家集团公司。

    “周师傅控股公司”下辖“周师傅方便面”、“周师傅饮品”。

    “真功夫饮食集团”下辖“华美达酒店”、“真功夫快餐连锁”、“周记茶餐厅连锁”。

    “旭升科技”下辖“旭升电器”、“家盛电子”、以及新成立的“旭升电脑”、“旭升软件”这些目前还是空壳的公司。“旭升电器”的成立是专营vcd、dvd以及之后的彩电、空调这些家用电器,周兴盛已经有了全部的计划。

    “和兴置业”下辖“万科地产”、“华人置业”、“和兴基建”。

    “凤凰传媒”下辖“丽盛传媒广告公司”、“亚洲电视台”、以及和金庸正在商谈收购的《明报》。

    或许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凤凰传媒旗下还将增加一大批网络公司,譬如新浪、百度、搜狐、甚至于某点。

    对于“凤凰传媒”,周兴盛可是给予了厚望的。

    至于“凤凰传媒”这个名字起的,也是周兴盛的恶趣味来了,照搬了之后的凤凰卫视。

    当然,随着事情的发展,再加上周兴盛不断膨胀的野心。在未来,肯定还会成立更多的公司以及控股公司,以实现插手其它行业,大肆发展自身的目的。不过在目前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周兴盛为此都忙得脚跟不着地。

    最大的一个问题,缺人!

    公司不断的增加,总裁、总经理、经理、甚至是部门主管、普通职员这些都缺,其中不乏有公司缺人缺到了无法运转的地步,不得不先当一个空架子在那里放着。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到财神投资的底蕴是多么的单薄。

    要换做是李超人、郑玉彤、包玉纲等人他们旗下的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根本就不愁管理班子的问题。即便一时之间难以有这么多的人手,但一切还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根本发生新增公司不能运转的问题。

    而这,也是周兴盛为什么近来喜欢收购的原因。

    实在是底蕴不足,不得不收购成熟的公司来增强底蕴。

    前面引入日本三洋食品,现在收购华美达,都是周兴盛策略大调整的产物。换做是以前。他非得全部自己投资从头开始做起不可,就好比“旭生科技”、“丽盛传媒”这些。放到现在,肯定是先收购一家规模中等的公司,直接跨过创业初期。进入到跳跃似的发展,省下的时间都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产业多了,公司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周兴盛又不会分身术,忙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不过还好。当老板久了,处理起公司的问题来也逐渐得心应手,倒也没有到手忙脚乱的地步。

    谁重谁轻,哪个先处理,哪个后处理,周兴盛也都分得清楚。

    其它的产业先不提,很容易就能够搞掂。

    唯有“和兴置业”下的“和兴基建”很难搞,倒不是技术、管理班子、关系网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主要的实施者还是“长江基建”和“立信置业”,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在内地方面的关系,他们都能够搞定。“和兴基建”还是草创阶段,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投资方而已。

    真正困难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基建项目,向来就是吃金大户,不是资本极其雄厚的大公司,根本就不敢去运作。

    基建,顾名思义,也就是基础建设,公路、铁路、码头、飞机场这些。当然,在内地的基建项目,一般都是公路建设和码头建设了,乡村公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各地出海口或江岸码头;铁路和飞机场是不用太多想了,是不太可能向市场开放的。也许有特殊情况,但极少,基本上都是国家建设。

    在这个方面,内地由于积贫积弱上百年,加上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别说完成联通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就算是大致的建设,勉强能够形成及格的交通体系,倾国家之力没有个上百年也是完不成的。在后世,即便是开放了三十多年,完善的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依然遥遥无期,很多地方公路都还没有通,还在走崎岖的山路。

    所以,引入外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必须的途径。

    随便一条公路,水泥路也好,柏油路也好,在香港这些地方自然是没有多长,但在内地,那叫一个长啊,至少十数公里,动辄就是数千万、过亿、甚至数十亿人民币的都不在少数。以周兴盛现在的身家,就算全部拿出来投资也建不了多少里的公路,更别提还只是出一部分的资金。

    自然而然的,在基建项目上,周兴盛只能采取保守的策略,走一步看一步。

    在香港,李超人、包玉纲、霍英冬、方闰华这些商界大亨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很有赚头,另一方面就是在向内地政府示好了。

    周兴盛决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其实也是抱了和他们同样的心思,赚钱的同时示好内地。

    这个决定,是霍英冬等人邀请他一起打牌的时候,见过新华香港分社以及香港招商局的主要负责人之后突然有的。

    新华香港分社,明面上只是个互通有无的联络站,但是个人都知道它兼具着情报站的作用。这一任的社长是许家囤,曾经的苏省书记。至于香港招商局,别看挂了个香港的牌子,其实是正儿八经的内地政府的事业单位,由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驻港招商局演变而来,中国成立后,招商局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和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后,招商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不仅影响力遍及亚洲,更是外资进入内地的一个渠道。

    1978年,招商局做了一件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事,独自开发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对外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说起来,周兴盛现在和招商局也算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周兴盛入股的招商银行其实就是招商局牵头创办的。其中,招商局常务副董事袁更起了重要的作用。(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一章 香港四大央企!() 
对于政府的动作,绝大部分的国人都只能见到明面上的,见不到背地里的。这除了和国人本身的见识有关之外,更多也是政府动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讲究的是低调,行使的是润物细无声。

    在香港,政府其实在改革开放前后都拥有国企。

    不说设立,说拥有,是有些国企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属于政府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接管了过来而已。

    最大也最知名的四家国企,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香港招商局,这家成立于晚晴洋务运动时期的国企;然后不分顺序依次是中国光大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中国华润集团。

    四家国企,光大集团和华润集团最为国人所熟知,港中旅集团次之,香港招商局排末尾。

    光大集团,一听这个名字就耳熟的很,没错,其实就是后来那个不断在电视上有着广告的光大,光大证券、光大银行这些。另外,还有上、海那个光大会展中心。周兴盛前世就去过这个会展中心,虽然也不怎么样,但在上、海来说也是个知名的地点了。

    华润集团,华润置地、华润电力这些就不说了,单说一个华润万家,就足以让国人对它印象深刻,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团。还有一个华润怡宝,水业中的一个大牌子,同样是属于华润的。

    周兴盛有时候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提起大型超市这些,国人就说中国不行?

    坑爹啊,华润难道就不是中国企业了?华润还是副部级的央企呢!

    所以,有的时候看待问题还是得眼光放远一点,别一听央企、国企这些,就说这不行、那不行的,印象坏到极点。然后说着需要改革、需要有外来资本参与竞争之类的。其实,有些央企还是很不错的,不等不靠,也不靠垄断,不也照样发展成了世界五百强?华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些,只要管理层得当,国有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优势的。

    港中旅集团,带着一个“旅”字,一听再一看,很容易就明白。这是一家主要以旅游业为主业的央企。当然,和其它大型的公司一样,发展壮大了之后,往往什么行业都想掺和上一脚,所以到最后,房地产、钢铁、物流贸易这些也成为了港中旅旗下的主要业务。

    香港招商局,这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期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设立招商局,同治皇帝批准。1872年,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也是洋务运动硕果仅存的产物,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

    后世。周兴盛是没有听过这家企业的,但在这一世,参与了内地的投资之后,他就不得不了解这家企业了。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得和这家企业打交道,还真绕不开。早前去内地投资创办周师傅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招商局才办成的。

    有关招商局的资料。厚厚的一垒,有膝盖高,光是目录就成了一本书。

    当秘书将目录给他,指着一垒高的资料让他看时,他的表情和星爷在《鹿鼎记》里的表情如出一辙,太坑爹了。

    而看完资料后,周兴盛再数了数招商局的壮举,只说了一个字:“靠!”

    开辟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治平厂矿公司;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第一条电话线、第一条铁路等等等等。

    而在新中国接手之后,1979年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1987年,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也就是今年,又倡导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

    看看,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创办的企业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企业,汉治平、开平矿务局、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等等等。如果不是明确知道,很难想象招商局居然是这样的风光,这般的大能耐,堪称传奇。就算后世的一些大型跨国集团,相比起招商局来,那都是渣渣,不在一个档次上。

    对此,周兴盛还能说什么?只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膜拜中!

    四家企业里,三家企业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只有光大集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创办的,时间是1983年5月。国务院国发'1983'89号文批复光大集团章程明确:光大集团是直属国务院的部级公司。在规格上,比招商局还要高半个位阶,招商局还只是副部级而已。

    目前,周兴盛和四家企业都打过交道。

    谈不上和哪一家企业的联系最深,因为联系都很深。

    和招商局的联系,这个是必然的,港商进入内地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加上周兴盛如今大举进入地产基建行业,和招商局的联系就更深了,先后在内地的多个基建项目上和招商局有过合作。一个是成渝高速公路,一个是沪杭甬高速公路,目前还没有开工,尚处于论证阶段,不过合作方案已经基本达成。

    沪杭甬高速公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哪里的高速路段,最终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整条路将会途径四个市,全长将近两百五十公里,是名符其实的浙省第一路。

    成渝高速公路,这个的名气就更大了,国人多半都知道这条路,这是川省第一条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