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做到整个岭南道都没有叛乱,李好还得打几场仗才行。他现在不过是解决了广州府的危险而已,然后整个岭南道还有不少城市和其他族群呢,这些都等着李好来处理呢。
等广州府这边安稳下来,剩下的那五千士兵护着武顺她们到了广州府。此时整个广州府的士兵达到了两万,五千骑兵和一万五步兵。李好所不知道的是,他在城外指挥的那场战斗的经过已经被人总结了一遍,然后发往长安去了。
收集李好的作战情报,总结这边的作战经验是李好带来的那几个副将的必须任务,只不过他们没有跟李好说。实际上他们就是跟李好说了,李好也只会一笑而过,说不定还会给他们一点经验传授。
李好把这些人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些人要帮李二监管自己的打算,要不然李二恐怕没那么放心自己。只是李好没想到的是,这些副将太重视个人武力了,他用的那些土炸弹和土燃烧弹再次被轻视了。
在这些副将眼里,李好的那些土炸弹和燃烧弹除了吓人防火,杀伤力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碰上对方有防备,这种东西的效果就没那么神奇了,所以他们觉得这东西作用一般。
长安的李二看到这份战报后只是笑了笑,然后什么话都没说。不过这个战报还是让他心情好了不少,首战的大胜预示着岭南那边会有一个好的开局。
至于怎么胜的他还是能看出一个大致出来,出其不意,加上深夜奇袭,所以才胜的那么轻松。这是李好的作战特点,上次攻打吐蕃李好用的也是这一手。
李二心中本来对那种只能靠声音吓人的炸弹越发没怎么看在眼里,这些都只是小道而已。所以这次战争中出现了火器,并被指出威力一般后,他就更加没放在心上。
把武顺她们安顿好后,李好就马不停蹄的带着广州府的刺史出了城。唐朝时候的南方到底什么样,这个李好不太清楚,所以他只能花时间去看一遍,了解一番,尽管他现在很忙。
岭南道这边的战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打仗的事情着急也没用。另外李好带过来的那些士兵也要休息,所以李好让所有人在广州府休息几天,到时准备好再出发。
而他自己则只能利用这点时间,先把广州府这边的情形大致看向一遍。然后结合这边的地形先弄出一些事情出来,让这边的刺史先安排那些俘虏做事,要不然白养着那么多的俘虏,估计这位刺史要发疯。
整个岭南道对于李好来说,大致就是几张白纸。广州府的那些小世家也好,富商也好,他们识趣听话的话,李好不介意带着他们一起发财。要是不识趣的话,那就直接消失吧,现在整个岭南道李好说了算。
在大唐呆了几年后,李好身上的杀性也越来越重,这可不是什么后世。民主和尊严什么的就别多想了,这里是权力为王,只要掌握了权力就有了对话的资本。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就这么简单!
出了广州府城,李好跟着广州府刺史沿着珠江两岸看了一圈。这些地方李好后世走过几遍,自然知道是什么情况。这片地方在后世就是南方经济最繁荣的珠三角地区,吸引着全世界的人往这边跑。
而现在,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荒地,或者少量的耕地。珠江河道上面也只有少量的船只在江里行走,规模和数量都不大。跟后世的繁荣相比,相差太远,不过地形基本相似,变动的地方并不多。
“沿着珠江两岸,把堤岸修好,多开荒蓄田,多种植桑树。往大海出口处的两片荒地可以命人大修两个大港头出来,以后整个广州府出海也更方便一点,珠江两岸也不用倒腾。”
看完两边的地方后,怎么开发这边李好心中大致有了底细。这个时候的广州府已经有了国际都市的雏形,这里有不少各国的国际友人来往。李好要做的不过是把这些规划化,然后扩大化,把这边的经济底气再提高一层。
珠江口边上的两个出口,也就是后来的香岛和赌城附近。跟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眼光不同,李好对这两片荒地更看重一点,虽然这些地方实际上种植不了什么粮食,但是这里能创造其他的效益出来。
怎么修港口,怎么规划种植,这个李好相信自己带来的那些年轻人完全能够信任这些。而且广州府这边也有不少有经验的人,他们也可以参入到这项工作里面来。
南方这边靠海的耕地模式,后世李好见过一些。因为雨水和台风的原因,这边的耕地基本都是每隔不远处都会种几排树木,然后中间才会用来做耕地,这个对防台风有一定的作用。
李好的目的就是这种耕种模式,然后沿着珠江两岸朝海边开垦过去。把这边的荒地开垦出来后,整个广州府能够容纳的人就更多了,整个珠江两岸也会被带活起来。
至于粮食和资金问题,这个不用担心,李好自己带了不少银子过来,这个可以作为先期投资的资本,到时要加利息还。如果资金不够的话,李好到时可以找潭州的那帮商人们一起来坐坐,或者等战事稳定下来后,李好还得准备钱庄的事情。
“郎君,这次让绾绾姐跟着你一起去可好?绾绾姐会剑舞,还有不错的身手,她在你身边还能照顾郎君平时的生活。”
安排好广州府这边的事情后,李好从这边的富商豪族手中抽调了一万精壮,然后收集了百来艘大船,兵分两路往泉州府而去。他自己带来的一万人留了五千步兵,原广州府的一万人也留了一半,再征了一万民壮,合计两万人驻守广州府。
五千骑兵带五千步兵走陆路,这一队人马由李好的副将带着,而李好手中的几个年轻人也安排进去,共同掌管这支兵马。沿途怎么走,李好只给了大致意见。
而打仗破城的事情就是这些人自己决定了,李好只让他们尽可能的多抓些俘虏,但是这个不以影响自己的安全为主。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那些俘虏可以随时杀掉或者放弃。
剩下的五千步兵则坐船走海路去泉州,到时配合泉州府的兵力迎头夹击那些叛乱的山越人。海路的人马由李好亲自带队,然后留了两个副将在身边。
从广州府到泉州府,走海路自然比走陆路快上很多。这个时候的海航线早已有了,还有来自阿拉伯和其他地方的商人跟大唐通航。其实就算没有,李好也能依靠系统提供的技术轻松从广州府到达泉州府。
因为是行军,这次李好身边是准备不带武顺她们一起去,没想到走的时候几个妹子就是不怎么放心,硬是把绾绾放到李好身边,因为绾绾会武艺,在战场能够照顾自己。李好在外面征战,总要有个人照顾。
绾绾跟着李好去泉州,自然不能再穿着女装一起过去。李好虽然是行军总管,但是军营里不能带女眷这是硬性规定,所以绾绾也只能跟那些士兵一样换了一身服装,然后再李好身边做了一个亲兵。
“郎君,妾身拖累你了。”只是上了船后,原本要照顾李好的绾绾很快就倒下了,成了李好照顾她了,这妹子晕船!
其实不仅是绾绾,李好的家将中也有不少晕船,还有那些年轻人。李好的两个副将也不例外,上船没多久全都倒下。剩下能挺住的人不足三分一,包括李好在内。
但是那五千士兵大部分却正常的很,他们都是李好从广州府这边征来的精壮,大部分都习惯了在船上讨生活,对于坐船的反应并不大。这也是李好为什么要从广州府这边征部分兵的原因,北方兵没有一段适应时间,很难适应这种生活。
不过李好上船前还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一些防晕船的药品,每艘船上都匹配了不少,还匹配了医师。这个时候正好用来救场,要不然这些人到了泉州后估计都得脱层皮。
第两百二十四章 来自未来的泉州美食()
“呵呵,你这是晕船,上次在大江上跟这里不同。因为那次坐船的时间不长,而且江上跟海中差别还是大了不少,习惯了就好。不过这海上可有不少美味的东西,可惜你都吃不了了,只能看着我们吃了。”
李好看着虚弱的绾绾后笑道“可惜在广州府的那几天太忙,忙的也没时间给你们做几顿美味的海鲜吃了。现在有时间了,偏偏你又晕船了,也只能等到泉州那边上岸后再吃了。”
船上也可以生火做饭,李好带了不少配料上来,原本就是准备来船上好好吃几顿海鲜的。比起淡水鱼类来说,海鱼其实更好吃点,这是李好个人感觉。因为海鱼腥味没那么重,骨头也不多,用来做美食正好。
结果绾绾晕船了,闻不了腥味,看都不能看李好吃海鲜,这让李好吃海鲜的兴趣瞬间没了。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吃着,然后让绾绾在一边看着吧,这样也没必要。
不过广州到泉州府也不远,坐船顺风的话,一天多点的时间就到了。所以李好也不觉得日子比较难过,晚上还能抱着绾绾一起看看大海,看看大海的夜,然后在温柔的海风吹拂中,摇晃着安然入睡。
这个时候的船看起来不小,但是还入不了李好的眼,需要改进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船速,比如船的大小,比如航海时候怎么辨别方向等等诸多问题,这些就需要李好带的那些学生们动脑筋了。
李好带来的那些学生们每艘船上都有安排,他们跟着李好学习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怎么辨别那些。但是这边的老水手们没有学习过那些,他们一样有经验来识别,双方还就各自的方法验证了一番。
这些学生跟着船走几趟,以后广州府和泉州府这边的造船厂就要交给他们,培养海航水手和海战的任务也会交给他们。这是李好的计划之一,现在还只是布局中,必须等李好在岭南道站稳脚以后。
“将军,泉州港到了!”船队是第二天下午时分到的泉州港,天色尚早。看到这么多的船队过来后,泉州府立即全城戒严起来。李好让船停在港口外,然后派人把自己的印信送了过去给泉州港这边的官员验证。
泉州府刺史治所不在泉州港,在福州。李好到了泉州港后自然不能马上见到他,不过这也没关系,自然会有人通知泉州刺史过来见自己。
李好带着人马上了岸后并没进城,他带着的是五千士兵,直接进城恐怕会引起恐慌,也不好安置。泉州港这边的官员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把李好他们安置在港口边上的一个营地,然后邀请李好入城。
现在的李好是整个岭南道各级领导,这些人自然不敢轻视李好。不过李好没打算进城,他得先把这几千士兵安排好,然后就在城外歇息吃点东西便可。
泉州港这边现在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这里来往的各国商人一样不少。李好他们从港口下了船后,一路上就看到不少的各色人种,这些人见到正规的大唐军后一脸的仰慕。
留下足够的人手看守自己的船队,李好就自己安排人去泉州港采购一些东西,泉州港这边的官员送来的猪羊李好一样笑纳了,还有各式的海鲜。
泉州港的官员会安排什么吃食这个李好不确定,但是这个时候的食物他一直都不敢怎么恭维,反正他走过的地方也不少了。少了不少调料后,这些食物都要差不少,而现在的泉州不是以后的泉州,所以李好才会拒绝参加他们的接风宴,而是选择自己来。
美食就是吃的学问,李好去过后世的泉州旅游过,这边的一些有特色的美食他没少尝过。后世泉州的风味美食,就因为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誉海内外,别具一格。
而泉州菜在烹调技法上有炒、煮、炖、蒸、焖、煎、卤、炸等,口味一般是以清淡酸甜为主。有人说,到了泉州没吃遍这儿的美食就等于白来一场,许多人也经常因为这里的美味而停留。
这足以证明泉州的美食有多诱人,但是这个时候只有煮炖,其他手法都没。想要在泉州港吃到真正的美食,那还得李好自己动手,所以他才对城里的官员邀请自己入城没什么兴趣,更何况这个时候的泉州刺史并不在泉州港,李好还得等那家伙过来后才会入城。
泉州刺史李好来南方的时候了解过一番,实际上整个岭南道的官员李好几乎都了解过。来这边做官的人基本上都是在长安不得势的人,不太遭李二喜欢,混的不好的人才被赶到了这边。
因为这边在大唐的时候属于边荒地区,事实上这边的这些官员才能都不差。他们或许欠缺一些划时代的眼光,但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让百姓们日子过的好起来他们还是做了不少工作。
只是这边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能搞活经济的东西也不多,加上瘴气和山越土著的捣乱,他们想要大干一番也确实困难,这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郎君要自己做东西吃么?”李好的营帐中,上岸后绾绾现在的状态好了不少,再也看不到刚上船那会的虚弱样子。看到李好指挥他身边的亲兵忙碌起来,她忍不住出声道。
“当然,现在海看过了,就少不了要吃海鲜了。泉州港的那些家伙做的东西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们做的肯定没我做的美味。”
李好听后笑着回道,他的营帐中有不少从港口买来的海味。看海这东西,对于绾绾和李好带来的那些学生们来说,是一件比较稀奇的事情,对于李好来说却不是。
他去过不少海域玩过,也下水玩过,甚至还潜游过。所以对于大海的想法也就那样,他更看重的是大海里面各种丰富的物产,这对于一个一个吃货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座宝山。
“这边的东西今天不做么?”绾绾看着李好身边的东西,好奇的指着李好把一个小桶里面的东西放到一边,还用盖子盖了起来,似乎不准备今天要做一般。
“嗯,这个今天不做,那些东西需要让它们把肚子里的杂质吐了出来,到时才能做成美味出来。”李好听后回道,那个小桶里面装的是土笋,一种虫子。他可不想看到绾绾被吓一跳,到时别人都知道自己营帐有女人了。
土笋原是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的一种虫子,后世的标签是属于星虫动物门动物,学名可口革囊星虫。它含有胶质,身长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颜色黑褐。
土笋大小不同,粗者如食指,细者似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这种东西又名涂笋。
据《闽小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说的就是这个,不过这个是清朝的记录,之前并没发现其他记录。
这种东西怎么做,李好倒是特意去了解过,还看过泉州港的人自己做过。做法并不难,只不过稍稍要花点时间而已。
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后,就要先放养一天,让这些家伙吐清杂物。然后再铺在石板上碾压破肚,洗去肚里残余的泥浆杂质,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糊糊,如同果冻一般。
把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小碗的“土笋冻”了。土笋冻颜色白润晶莹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鲜,清香软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酸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