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也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屈辱,苟且偷生的一段历史。
“这些马蹄印是朝着西南方向的,也就是说是汴京方向,如果环庆府路那边西夏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优势,西夏军队是绝对不敢冒这个险去包围汴京的,所以,我们必须抓紧一点,立刻赶过去,希望不会太迟。”
王靖跃上了战马,勒住缰绳,朝着萧挞凛喊道:“萧将军,我们走吧。”
萧挞凛点了点头,向身后军队下达命令,然后看了王靖一眼,心中的震撼难以平复。
越是和这位特使王靖,萧挞凛越能感受到他的可怕之处,对方的强大分析能力,以及对一丝蛛丝马迹的判断能力,远远的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忽然感觉冥冥之中好像是有一丝看不见的线,将他和这个王靖联系在了一起,三年前那场清河之战,自己被对方算计一次,根本就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完全来自于对方那种细致入微的战场掌控力
看着对自己没有任何防备的王靖,他心里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倘若在这个时候把他给会不会给大辽今后减少了许多麻烦。
汴京城下,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刚刚结束,李继隆率领汴京城守军再一次击退了范雍叛军的进攻。
战场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宋朝士兵尸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城下那些还没有干涸的血迹,发出一片片耀眼的猩红。
范雍本以为汴京城主力已去支援环庆府路,剩下的老弱病残不值得一提,结果攻打了整整一天就损失了一万多人,而且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士兵能够站在汴京城的城头上,现在他有些犹豫不决了,虽然西夏主力就在身后,即将赶来,但若真的这样继续攻打的话,恐怕还没有等西夏主力赶到,自己的这些老底都要搭进去了,而这些士兵也是自己与西夏讨价还价的本钱,若全部都搭了进去,真有可能赔了夫人还折兵。
此刻汴京城城上又传来了让范雍讨厌的李继隆特有的大嗓门,“范知府,你底下的这些人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饭啊,怎么感觉这么弱啊。”
“哈哈哈”城墙上传来一阵哄堂大笑声,范雍冷哼了一声但却毫无办法,只能策马返回了军阵。
范雍没有注意到,这些站在城墙上嘲笑他们的士兵,都是用双手紧握住长矛,勉强来支撑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在这一天的防守中,早已经消耗殆尽,但他们却不敢休息,为了不让对方察觉出虚实只能强打着精神,生怕被对方发现汴京城中已经没有了主力。
在这些士兵中,最大的已经六旬有余,早已经不在年轻,不少都是因为年龄到了已经退役的禁军军士这次又被临时征募回来,这些老兵本来以为这辈子永远和战场无缘,但却想不到现在又再次拿起了武器,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些和自己孙子辈一样年轻力壮的叛军,如果在城墙上他们大声吼一嗓子,“孙子,哪里跑,不服继续来啊。”那么请不要认为这是侮辱性语言,因为这些老兵的年龄确实是够当他们的爷爷了。
此时大宋这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在得到了这难得的喘息机会后,纷纷身体依靠在城垛边喘着粗气抓紧恢复着体力,一个个从衣兜里拿出冰冷的馒头,艰难的吞咽着,他们抓紧一切时间,连把馒头加热一下的精力都舍不得用,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们作战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表面看上去城墙上摇摇欲坠,只要对面的范雍一咬牙再派上一拨人,就会把汴京城攻陷,但实际上,就是这些人,当每次攻城结束后他们瘫坐在地上连一个手指都懒得动一下,连眼皮都懒得眨一下的他们,只要听到对方的冲锋号角声,这些人又和刚充过电似的,挣扎着爬起来,身体又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即使身体虚脱得完全使不出力气,他们也会怒吼着利用自己身体的惯性猛冲向对方,抱着对方摔下高高的城墙,按照他们的话讲,劳资活这么大把岁数早就活够本了。
和这些老兵们一样,此时李继隆也和他们坐在一起,身体依靠在城垛边微闭着双眼,抓紧时间回复着体力。
天空中,几原本只在空中不停盘旋的雕突然鸣叫了一声,朝着远去飞去。
几乎与此同时,城墙上突然感受到一阵轻微的震动,李继隆和守城士兵纷纷起身,看着远处声音传来的方向,在地面线上出现了一大片尘土飞扬,西夏统帅李元率领的八万西夏铁骑终于甩开了曹彬所部杀到了这里。
李继隆看着身边那些的一个个全神贯注盯着战场的老兵们,他们伛偻的身材甚至撑不起身上的军服,但却仍然紧紧的握着手中的武器,他心中忽然升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城下俨然已经成为了骑兵的海洋,这些刚刚赶到的西夏骑兵此时汇聚在城下,人山人海,人吼马鸣,噪杂着连成一片,在身边统领的命令下,齐声高喊着,每吼一声,就将手中的战刀击向马镫,汇集在一起发出巨大的碰撞声。
“投降”
“轰”
“投降”
“轰”
一股股声音巨浪从城外发出,强烈刺激着城墙上宋军的耳膜。
第75章 西夏擒生军()
“范大人,我看你你早早就到了,怎么看上去一点进展都没有啊?”李元一脸的不悦,看着汴京城城墙上那点稀稀拉拉的人马,明显对范雍非常的不满意。
“李元帅,你看看前面城下那些尸体,不是我不肯尽力,实在是汴京城太难攻了。”范雍慌忙解释着,自从他投降西夏,将延州城双手送给李元之后,他就发现李元对自己的态度和之前判若两人。
最明显的例子,自己这支军队都是步兵,但却比以骑兵为主的西夏军队早来了一天,就可以看出来这明显是对方想让自己先消耗一波,说什么前去追击残敌,看着那些西夏骑兵马背后面的那些鼓囊囊的袋子,就知道他们沿途没少掳掠东西。
“别解释了,说实在的,在本帅眼里你们宋朝士兵都是一群只知道混吃等死的废物,等会你看着我们西夏是如何攻下来的。”李元冷哼了一声。
听到李元的这句话,范雍脸部明显抽搐了一下,在他身后的几位原宋朝将领也脸色一黯,露出不满的神色。
“李元帅,既然你看不起我们,那就请让我们再攻打最后一次。”范雍咬着牙狠狠的说道。
“不必了,让你们的人回去休整吧。”李元淡淡的说道,只要不是瞎子,仅仅看到对面城墙底下堆积如山的尸体也能看出之前的战斗激烈程度,范雍的确没有说谎话,不过,内探密报说汴京城禁军主力早已经前往太原府路,现在汴京城城防空虚,而且经过一天的消耗对面也应该消耗的差不多了,这千古留名的时刻还是留给自己比较好。
等范雍一干宋朝降将退下以后,李元身边的军师耶律楚德有些担心,“元帅,其实你应该继续让范雍他们攻城,我听说大宋用兵如神者有四人,被称为四名将,英年早逝的赵匡胤善用骑兵,被我们甩掉的的曹彬善用步兵,刘平善于奇袭,而现在我们对面的李继隆正善于守城,曹彬的厉害你我都见识到了,那个刘平若不是范雍率部归西夏也不会这么容易被击溃,难道您还想再用我西夏骑兵宝贵的性命去成就李继隆的英明么?”
李元笑道,“楚德,就算李继隆真的像你这么厉害,但宋朝有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汴京城周围的所有宋军都被我们引走了,他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汴京乃是宋朝之国都,只要能够拿下一定会严重打击到宋朝的士气,本帅倒要看看他有什么厉害之处,更何况本帅早就有了攻城准备。”
他转身下了命令“,通知擒生军统领差木台,让他派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十梯人队,立刻攻城。”
城下,从密密麻麻的西夏骑兵队列中冲出了几支骑兵队,与其他西夏骑兵不同的是,这些率先冲出来的骑兵,左手拿着如钩子般的武器,右手却举着一柄盾牌护在自己的上方。
见到这些骑兵出来,其他西夏骑兵纷纷给他们让路,不一会他们便冲到了城墙下,纷纷从马鞍附近卸下一捆长绳,在长绳的一端有一个多爪的精钢钩子,他们奋力摇动着铁钩一段的绳子不停的在头顶盘旋,然后使劲权利像城墙上抛去,长绳另一端的挂钩立刻顺势飞上城墙并钩住了城垛,他们用力拽了拽,然后将盾牌如帽子般顶在头顶,极为熟练的顺着绳子攀爬而上,上面的箭虽如同蝗虫般不停落下,但大多射在盾牌上不能减缓这些西夏兵的攀爬速度。
在很短的时间内,边有数百条的攻城索挂在了城垛上,远处望去,汴京城的城墙如同被覆盖了一层蜘蛛丝一般,蜘蛛丝上面布满了攀爬着的士兵,这就是擒生军,是西夏专门为攻城而训练出来的士兵。
如此众多的攻城索,单凭零星的滚石和擂木已经无法阻挡对方密集的攻势了,李继隆皱了一下眉头,低头嘱咐了身边的一个老兵,那个老兵明显愣了一下,然后飞快的跑下了城墙。
城墙上,西夏擒生军士兵正奋力的顺着绳子向上爬行,这些士兵经过专门的训练,身轻如燕,汴京城城八米多高的城墙,只需要给他们十几个呼吸,他们就能顺利的爬上城墙。
此时城下一排排西夏骑兵已经拉弓上炫,只要对面的宋朝守军敢去砍绳索,稍微一露头就会引起一阵铺天盖地的箭雨。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继隆不但没有阻止对方攀爬,反而还撤下了原本呆在城头上的士兵,原本喊杀震天的城墙上此刻竟然空无一人。
西夏擒生军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靠数量来取胜,利用时间换空间,这些西夏擒生军的士兵最担心的就是在攀爬过程中被对方砍断了绳索,那是他们唯一的弱点,但现在对方竟然胆怯了,这顿时让他们有种错觉,自己是不是中了什么彩票,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
远远望去,每一个绳索上都至少挂了五个以上的西夏士兵,宽厚高大的汴京城墙已经完全被这些在城墙上向上蠕动着的西夏士兵的身体覆盖住了。
耶律楚德回头看了一眼李元,后者正冷冷的观察着战场,即便已经有擒生军士兵率先爬上了城墙,他的脸上仍然没有任何欣喜的表情出现,显得极为冷静。
第76章 隆王出现()
在攻城索上爬得最快的是西夏擒生军的一位都头,以西夏军队的惯例,第一个攻上城墙的军士会受到重赏,因此他攀爬得格外卖力,远远将其他同伴甩在身后,不过,当他马上就要爬到城头的那一刻,他忽的感受到了墙砖有些发烫,深秋时节竟然感受到城墙上传来一阵阵的热浪,还有一股呛人的烟让他干咳不已,等他手刚放到城垛的那一刻,立刻条件般的发射了回来,手掌间瞬间被烫起一片水泡。
若大的城墙上早已经燃起了一条长长的火龙,根本无法立足,而大火产生的高温不但让刚刚爬上来的西夏士兵无法停留,一条条火苗也正迅速吞噬着连接铁钩的那一条条绳索
而这些绳索上挂着不仅仅一个士兵,尤其是最接近城墙上的第一批擒生军士兵,他们的退路已经正被脚底下紧紧跟随的同伴挡住,八丈高的城墙,想要跳下去就算不死也肯定摔个重伤,但城墙上传来的一阵又一阵的热浪连烫带呛让他们无法再进一步,显然留给这些擒生军的时间不多了,他们现在的选择只有一个,是想死的痛苦一些还是痛快一些。
一个又一个身上带着熊熊火焰的擒生军哀嚎着从城头上跌落下来。
但更多绳索上的士兵还不清楚上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抓住绳索挂在城墙等待着同伴,只有那些离城墙头最近的士兵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呼喝着下面的同伴,希望下面的同伴能够给他们让下逃脱位置,可在这喊杀震天的攻城战中,下面的人根本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还在催促着上面继续向上爬。
“下面的别往上爬了,宋狗在城墙上放火了,快让老子下去。”
“你说什么,你墨迹啥呢?快点往上爬啊。”
“快让老子下去。大宋放火了,”
“什么?你说你一上去,大宋就跑光了。”
“”
攻城索最上面的西夏士兵终于忍受不住,他狠狠的踩着下面的士兵底下的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自己的同伴狠狠的踢了下去,但很快又有新的士兵填补了跌下去士兵的位置,明显还不太清楚绳索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之前那个踢人的西夏士兵终于绝望了,啪,啪,啪,攻城索相继被烧断,这个西夏士兵抓着半截绳索带着一串人重重的砸在了地上,而在他旁边,那个被他踢下去摔死的同伴尸体正在也横在那里,那双已经失去光泽的眼睛仿佛还在嘲笑着他,还有满城墙的火焰。
西夏擒生军刚才还气势恢宏的喊杀声,转眼就却接连不断的惨叫声代替,那些从高处跌落到地面的擒生军士兵有些早已死去,有一些运气好些摔落到尸体上反而留了一条性命,只是抱着被摔断了骨头正痛苦的呻吟着。
短短一炷香不到的时间,李继隆就轻松的化解了西夏军队凌厉的攻势。
“不愧是李继隆,不愧为大宋四大名将之一”耶律楚德感叹着,李继隆虽然名头不如曹彬的名头响亮,但是也有给这些西夏士兵好好上一课的实力。
虽然论士兵的素质,西夏要比宋朝明显高一个档次,但是论对兵法的掌控能力,位于中原深受几千年文明熏陶的大宋,还是能人辈出的。
西夏统帅李元现在的心情就不是很好,他想不到自己策划精密的攻城计划,竟然就这么被对方的一把大火轻松的化解了,他记得以前西夏一个很有名的将军曾经拿着一本论城攻防详解并很钦佩的说,这本书完全覆盖了所有历史意义上的攻守精髓,而他第一次看也惊为天书,拿着这本书整整研究了一年,自认为对这本论城攻防详解每一个细节和精髓都完全掌握,无人能出其右。
不过有一件事情李元不知道,这本论城攻防详解的作者正是此时又返回城墙上继续督战的宋朝名将李继隆,那本书只是他一次酒后和众将官辩论之后被有心人整理出来的。
仅仅短短的半个时辰,城墙下的西夏军队就又损失了二千多人,汴京城守军的顽强抵抗,包括李继隆的沉稳老练,终于让这些认为每个人吐口口水就可以淹没汴京城的西夏骑兵意识到,想要真正的结束这场战斗就算每人吐口血好像也没啥用。
夜幕渐渐临近。
汴京城在经历了一天的厮杀后万物寂静。
城墙上的李继隆,静静的看着西夏骑兵如潮水般缓缓向后褪去,脸上没有任何的轻松,他知道,也许在明天,或许今晚,对方又将卷土重来。
在这些大宋守军眼中,副统领李继隆就是一个精神支柱,他不倒,斗志就不熄灭,在西夏骑兵眼中,城墙上的李继隆更是一种威慑,有他在,汴京城就不会被人染指。
落日的余晖撒在李继隆脸上,神态平静而庄严。
出乎意料的是,李元的西夏军队并没有进行夜袭,看来远道而来他们也需要休整一番,这也让汴京城的守军难得的获得一些喘息调整体力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李松再次出现在城门前
“李继隆李将军,本帅劝你还是投降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看看你认识不?”李元用手一指旁边的人,只见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