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银子,足足是一名一品朝廷命官一年多的俸禄,王靖就这么轻易的给了刚才这个宣读官,这并不是因为他多么的有钱,而是因为他知道,在皇宫深处,尤其是在宋真宗赵恒的身边,有这样一个自己人有多么的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略为有些同情心的公公和一个睿智的国公因为一句无心的话就这样被有心的联系到了一起,而随着这张价值一千两银子的交子的介入,两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越来越牢固可靠。
当然,这个张景宗的善良也是王靖想结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一位侍卫的带领下,王靖被带到了崇政殿,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事,在殿外面的时候,他似乎听到了殿里传来了剧烈的咳嗽声,但是当他见到宋真宗赵恒的时候,发现赵恒仍然是面色红润,眼神炯炯有神。
侍卫退下以后,书房中便又只剩下了赵恒和王靖两人。
“陛下。”
王靖赶紧上前三叩九拜,和以往不同的是,王靖做这些动作极为熟练,磕头磕的当当响,实际上这些礼节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耶律奥古亲自交给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一贯散懒的王靖不要因为这些小事吃了大亏,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
为了让王靖完全掌握这些礼仪,耶律奥古付出了献吻近百次,拥抱数十次,脱光衣服让王靖折腾好几个晚上等沉重的代价。
“王靖,你这次去辽国倒是学会了一些必要的礼仪啊。”宋真宗赵恒看着身伏在地上的王靖,嘴角微微一笑,淡淡的说道。
“陛下,人都是要进步的,为臣也一样,以前为臣就是一个乡巴佬,没有人教为臣这些礼仪,不过为臣想,既然陛下封我国公之位,为臣就代表着大宋的尊严,因为为臣日夜苦练,总算学的了这一技之长”
王靖不亢不卑的回答着,他此时仍旧保持着刚才鞠躬的最后一个动作——躬着腰。
“你先抬起头再说话吧。”
赵恒看着王靖这个姿势极为别扭,再加上王靖的回答极为朴素诚恳,火气顿时消了许多。
呼
听到这话,王靖立刻抬起头,偷偷的抹了一把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赵恒的一句话又让他把落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王靖,朕封你为使团副使,出使辽国参加耶律奥古公主的婚礼,你怎么突然回来了,难道说婚礼结束了吗?”
“呃回陛下,已经结束了。”王靖一脸的尴尬,也不敢多言,他总不能回答说,陛下,婚礼结束了,是为臣娶的耶律奥古公主——驸马是我,但娶的公主却不是赵灵儿。
“所以你就把朕的清虚公主留在辽国,自己跑回来了?”赵恒又问了一句。
“陛下,公主殿下聪慧过人,机智多谋,为臣在她的身边,只能是碍手碍脚,画蛇添足,在下这次回来,是因为惦记那些在御林书院的学员们,倘若因为为臣没有尽到责任,耽误了这些未来的朝廷栋梁们,实在是会让为臣抱憾终身啊。”王靖一脸严肃的回答道。
赵恒注视着他,以他对王靖的了解,完全不觉得他会是一个有着这样高尚节操的人,而且刚才王靖一口一个在下,一口一个为臣的谦卑样子,总是让他有一种极为不真实的预感,好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
这时,王靖又在一旁说道,“陛下,为臣这次来,就是为了向您请安,如果您没有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臣的那些学生还在等着我呢?”
王靖被赵恒看的有些心慌,他现在只想找一个说辞先离开崇政殿再说,毕竟,连贴身公公都说了,陛下的心情不是太好,谁惹的谁负责好了,他犯不着在这里去替别人当出气筒。
赵恒摇了摇头,“王靖,你先别走,朕这里刚好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主意。”
王靖一愣,“陛下请说。”
“你从辽国返回汴京,一路上也应该看到了,今年霜降提前来临,各州府粮食减产大半,朕本想派人去其他国家购买一些粮食,但是这些国家或者不卖,或者提高了数倍价格之多,你认为应该当如何对策?”
王靖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回答道,“回陛下,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是一国之本,我大宋人口众多,所需粮食数额巨大,吐蕃诸部粮食产量较少,自给尚有困难,辽国比大宋产量还要小,虽然有余粮但肯定不足以帮助陛下度过危机,而西夏一直对大宋有敌意,不趁机落井下石已经是极好的了,只有从金国下手,才会让帝国安然度过这次危机。”
赵恒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感慨,不愧是曾经掌控大宋局势的王靖,话一出口,就将事情调理分析得这么清楚,连西夏不肯卖粮的因素都考虑到了,若不是自己已经得到了信息,真不敢相信王靖的判断竟会是这样的准确。
掩饰掉内心的震惊,赵恒继续说道,“恐怕你还不知道,金国已经正式宣布,禁止擅自购买粮食了。”
“金国为什么会这样做?”
赵恒摇了摇头,“这个原因,朕也不是很清楚,现在国库空虚,你如果不找朕,朕也会去找你,听别人提起你的产业现在如日中天,现在国家有危难,你身为国公,我希望你能带头捐一些财物出来。”
这是哪个王八蛋说的劳资的产业如曰中天的,王靖心中大骂道。
王记以冰璃酒起家,近十年的时间,产业逐渐扩大,涉及了酒业、冰璃产业、矿业、镖师、医馆以及其他十几个行业,以极其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其实力在整个大宋中也是极为突出的。
也正因为如此,赵恒认为,现在正是朝廷最需要的时候,而且以王靖的身家,拿出个几百万银子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陛下,这样恐怕不妥吧。”王靖的声音幽幽的传来。
壁炉里木炭烧得通红,不时有火星迸了出来,未等落到地上便化成了灰烬。
书房里的气氛格外安静,气氛也突然变得有些压抑起来。
赵恒一道如利刃般的目光直直的看着王靖,等待着他的回答。
第324章 一线曙光()
王靖清了清嗓子,“微臣身为国公,为朝廷分忧那是应该的,事实上,陛下今天谈的这件事,微臣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发现了,其实微臣和陛下的观点,有一定是一致的——一定要尽快的采购粮食,越多越好”
赵恒没有说话,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厌恶面前这个混蛋了,那种无论时候都表现出的所谓的淡定,对于他看来,这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装逼。
“也正因为如此,微臣也派人去采购了一些粮食,这些粮食加上朝廷采购的粮食一起,我想应该够朝廷度过这次危机了吧。”
“咳咳”
赵恒一下子被自己的口水呛到,捂着嘴剧烈的咳嗽起来,脸憋得通红。
王靖立刻停止了讲话,一副老实的模样看着宋真宗赵恒,他不知道,汴京城派往各国的使者,两个在西夏和金国吃了闭门羹,一个在辽国被通知需要付出五倍的收购价格,而且还是限量采购,在吐蕃诸部的那个使者更不用提了,去的时候还被吐蕃诸部当成了大宋去赈济他们的使者,还被热心款待了一番,饭还没吃完,那个使者就一脸尴尬的中途退席,灰溜溜的跑了回来。
现在赵恒准备号召国内各王公大臣和各地官员进行募捐,完全就是为了辽国那点高价粮食,哪怕是再贵,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买下来。
“等一等,你是说你已经采购到了一些粮食?”
待赵恒缓过劲来,突然问道。
王靖点了点头,“回陛下,微臣是买了一点点。”
听到他的回答,赵恒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失望——也是,王记虽然是出了名的有钱,但毕竟只是一个大商号罢了,又不是什么开粮行的,就算是一个粮行那也不会存有这么多的粮食,原本寄托在王靖身上的那点希望立刻如火星般熄灭掉了。
不过对于王靖的行为,赵恒还是决定对王靖进行一下口头的赞扬,毕竟相比其他人,王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王靖,你这次做的不错,等你的运粮车队回到汴京城,朕要好好的奖励你。”
“可是陛下,微臣并没有打算让运粮车队回到汴京城啊。”
“呃为什么?”
“因为如果运粮车队回到汴京城的话,会增加很长的一段路程,而在那些购粮的地方,还有不少臣买回来的粮食放在那里了,估计也怎么也要再拉个几十次吧。”
“”
“王靖,你不是说只采购了一点点吗?怎么还有那么多——难道说你的王记车队只有十几辆马车?”
赵恒有些惊讶,同时他心里飞快的合计着,一个车队就算有十辆车,那么几十趟下来至少也有几百辆车,一辆车拉几万斤的话,那么都算下来也有几百万斤,足够让不少地区维持一个来月了。
“回陛下,在今年大宋遭遇霜降粮食减产还没有传出去之前,微臣便已经派人去各地大量收购粮食了,不过很惭愧,仓促之间只是买回来一些陈粮而已。”
“你是说你把其他国家的陈粮全部都买下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拉,最多只是买下了近半数,微臣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如果朝廷收成有三成的话,加上这些粮食,也只能让咱们撑到明年的五月份左右,还是有一部分的差距。”王靖据实情老实回答。
“什么?”
听到王靖的话,原本坐在椅子上的赵恒一下子站了起来,他脸上那激动的神情,只有当初大宋获得大捷的时候才出现过。
赵恒并不知道,站在他对面一脸镇定的王靖,此刻心里也一阵激动,但如果他能够读懂王靖心里现在在想什么的话,恐怕会立刻上前去掐死他,因为王靖心里想着的是——这次霜降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王靖从来就没有认为以王记的能力就能解除这次饥荒危机,这不现实,更不可能,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他的本能直觉而已,既能够减少为朝廷减少损失,取得宋真宗赵恒的好感,又能够为王记带来巨大的收益——傻子才会把这些粮食白送给朝廷呢,同时,他帮赵恒解决了这么头疼的问题,相信这时候他顺带提一下耶律奥古的事,以及解除和清虚公主婚约的事,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想到这里,他实在是太佩服自己了,竟然能够想出这种一箭n雕的计策出来。
显然赵恒不清楚王靖私心,在得知王记购买的粮食将会让大宋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再加上一个温暖的春天后,他的心情显得格外得好。
能够坚持到五月份,那已经足够了。
只要能熬过这几个月,等明年夏天,很多早熟的种植物丰收,这场危机便能够消弭过去,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操作的方式,比如说,按定制每家每户发放粮食,虽然不够吃但总比饿死人要好,比如说,下发紧急时期特诏,禁止各府路粮食买卖,将各粮行的粮食按市价充公,等等。
这些天一直困扰着赵恒的问题,终于得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完美的解决,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在他眼前的王靖。
赵恒不由眯着眼睛再次打量起王靖来,人畜无害的表情,外加偏瘦的外形,给人一人完全重视不起来的感觉,走在大街上,根本没有人能够注意到他,但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的真正实力,只有和他交过手的敌人,才知道他的可怕——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如何去防范他。
王靖作为现今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裴定方、狄青两位新崛起的武将,以及一大批指挥使,都是他坚定的拥护者,还有杨家将,甚至李沆和曹彬等人,也和他私交甚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势力背景,仅靠军功一点点崛起的王靖,能够让这么多朝廷大臣愿意和他结交,原因只有一个,他的无以伦比的能力。
从没见过王靖与部下争吵,甚至都极少听到他语调高过,每到关键的时刻,他始终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案前,反复的不厌其烦的推演,那种从容的神情,好像只是正在和一个人下一盘可输可赢的棋局一般,让人完全忘记了他这是在推演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他的冷静,比疯狂更让人觉得可怕。
这也正是赵恒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王靖调往御林书院的原因,以王靖现在如此年轻的年龄,加上他身后这么强的人脉,倘若真的有一天存有异心的话,那必定将是大宋帝国的一场前所未有浩劫,是赵家皇室绝对的威胁。
毕竟赵家当初黄袍加身的那个场景也并不怎么好看。
如果说一个在众臣之中威望极高,又有恐怖如斯的军事能力,以及他所展示出来的对军事超出常人想象的天才能力让赵恒感觉到威胁,那么,王靖对商业的把控能力则是让赵恒更为忌惮。
白手起家,十年期间,便将没有任何名气的王记酒铺打造成闻名于整个天下拥有十几个不同产业的王记商行,而其中的冰璃酒已经成为宋朝、吐蕃诸部、西夏、辽国和金国等盛大庆典指定用酒,创造了商界的一个奇迹。
论地位,王靖位居国公之位,虽没实权但却跻身贵族之巅,论金钱,王记商行的财富保守在亿万银子以上,富可敌国,轮声望,他在宋军之中的声望,仅次于当朝的曹彬和杨家将。
如果王靖再想提高追求上进的话,恐怕也就只有九五之尊之位才适合他了。
因此,赵恒心中早就有了定数,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并不打算再让王靖担任军职,就如同他对待老元帅曹彬那样,有战事的时候启用,平时就供养起来,让他解甲归田,相安无事,对彼此都有利。
看着一脸谦卑的王靖,赵恒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微笑,“王靖,时辰已经不早了,你就留下和朕一起吃顿便饭吧。”
王靖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答应了下来,他原本就在考虑如何向赵恒提起他和奥古婚事这件事,这样一来到有了一些机会。
在几个侍卫的带领下,王靖跟在赵恒的后面来到了一个厅中,大厅内布置简单,中间是一条铺着餐布的餐桌,周围烛光闪闪,周围除了几盆植物和一扇白玉屏风便再无其他,在赵恒和他落座之后,就有人将菜品相继端了上来。
王靖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几盘食物,一盘烤牛柳、一盘果蔬、一盘肘子肉、一盘香煎黄鱼,还有一盘甜点和一碗清汤,菜品虽然不多却很丰盛。
见王靖还在发呆,赵恒笑着说道,“怎么,是不是嫌朕准备的简陋了,朕平时就吃这些,今天没有考虑到你,不要介意啊。”
才拿起筷子的王靖听到赵恒的话,立刻放下了筷子,一脸的尴尬,“陛下,您实在是误会微臣了,微臣刚才是在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一会要不要留下一点,带回府里给家里人吃些,自己一个人吃这么好的东西实在是有些可惜。”
王靖最后一句话特意提到“家里人”三个字,希望能够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赵恒问,你不是单身吗,那他正好回答,陛下,我这里有一件事情,我这次在辽国已经和耶律奥古成亲了。
不过显然赵恒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事实上,当他得知最头疼的粮食问题解决后,脑袋紧绷着的那个弦立刻放松下来,思维反而不像平常那样敏锐。
赵恒热情招呼着王靖,“来来来,你尽管吃,等你走的时候,我差人让你多呆一些好了,说起来,这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