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此刻正一脸严肃的扫视着附近的情况,忽然他的耳朵微微动了一下,他不由得朝着声音方向望去。
在远处,一匹马正飞快的朝着这边赶来,急促的马蹄声渐渐的清晰起来。
“站住!”
陈德站在路中间,把腰刀一横,冷冷的看着来人,在他身后,又跟出来二名侍卫,腰杆挺直的站在他的两侧,手中都紧握着腰刀。
“我是原应州知府事王靖,请通报陛下,就说我有急事求见。”王靖见陈德率人停在了路中间,立刻勒住了缰绳,然后跳下了战马。
陈德上下打量了一下王靖,见他面孔生疏,身上穿着也较为普通,便冷笑了一声,“什么原应州知府事,拿出文书来看看,陛下曰里万机,岂是谁人想见就想见,立刻退后,否则杀无赦。”
“文书没有,不过,本官现在是御林书院的夫子!”王靖犹豫了一下,说道。
“哈哈哈哈”
他刚说完这句话,陈德和他旁边的两个侍卫立刻笑了出来。
“区区一个夫子就想见陛下?而且还这么理智气壮!是你傻啊还是你以为我们傻啊?”陈德冷冷的看着王靖,身形丝毫没有想移动的意思。
“你只不过是一个禁军指挥使而已,按照规矩你也应该报到内宫大臣那里,由他来决定。”
王靖心中压着一股火,原本他就有些气不顺,风风火火的赶来却被拦住了,也没有了一贯的好脾气。
“想不到你还挺懂规矩的,那你就在这里等着好了,我到要看看宫里放不放你进去。”
陈德大概扫了一眼王靖,见对方气定神闲,心里也不敢得罪,便叫过了一个侍卫,嘱咐了几句,侍卫向宫里跑去之后,他就紧盯着王靖,注意着他的神态。
不一会,那个侍卫匆匆跑了过来,他看着王靖脸色未免,然后到陈德旁附耳小声说了几句,只见陈德一边听着侍卫的话,一边看着王靖,脸色变换了好几次。
待那个侍卫说完后,陈德走到王靖面前,侧身留出空档,手向门内一摆,脸色尴尬着说道,“王大人,职责所在,陈德多有得罪,请。”
王靖顾不得讲究什么,大步迈进了宫门快步向宫内走去。
这时,旁边的另一个侍卫很好奇的问道,“陈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陈德望着王靖离去的身影,一脸钦佩的说道,“刚刚的这位,就是咱们宫内流传的那个没有在大殿封功上宣读的那名一等军功的人,他就是咱们宋朝最年轻的国公,收复燕云九州的大功臣,王靖。”
崇政殿
赵恒一如既往的坐在书案前,翻阅着早朝后那一摞摞的奏章,忽然门外侍卫来报,说王靖求见。
“哦,他来干什么?”赵恒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吕蒙正,后者摇了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呵呵,这个王靖啊,没有事情从来不肯来找朕,也好,朕正好有些话想和他说呢,让他进来吧。”赵恒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静等着王靖的到来。
很快,王靖便被带了进来,他看到宋真宗赵恒和旁边的吕蒙正,先是对吕蒙正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恭敬的给赵恒施礼。
“王靖,今天这么急找朕,所谓何事啊?”
赵恒见王靖今天一反常态的老实,便笑呵呵的问道。
“回陛下,微臣最近在书院内,每当遇到困难甚至不顺心的事情,耳边总会想起陛下的尊尊教诲,陛下的音容笑貌、伟岸英姿就仿佛昨天一样,还在微臣眼前晃动着,陛下不但文可安邦,武可定国,西抗西夏,北征辽国,而且还曰理万机,救民众与水火”
“好了好了,王靖,你小子如果只是过来说这些废话的,那朕谢谢你,你现在就可以回去了。”赵恒打断了王靖慷慨激昂的陈辞。
“”
“好吧,其实微臣今天来还有一件小小的事情。”王靖低着头揪着自己的衣角,一脸羞涩的说道。
赵恒和吕蒙正两人互看了一眼,不禁相视一笑,果然这家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微臣听说辽国的萧挞凛将军来了。”
“恩,不错,这已经是前几天的事情了,在汴京城应该早传开了吧,怎么了,王大人。”
“微臣还听说,陛下准备派遣一个使团,前往那里祝贺。”
“恩,王大人的消息还很灵通嘛,朕这边还没有决定下来,你那边就已经知道了。”
王靖听到赵恒这话后,立刻站起身来,一脸正气的说道,“微臣正是为此事而来,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在几年前,微臣就曾经作为大宋的使者,率领使团前往辽国,但却不凑巧遇到汴京会战爆发,没有抵达辽国临潢府,这让臣引以为终身遗憾,这次听闻我大宋将再次派出使团,臣窃以为,这使团团长非臣莫属,恳请陛下,成全微臣忠君爱国之心愿。”
“哦,你是说你想当这个使团团长?”赵恒眯缝着眼睛打量着王靖。
“恩”王靖很干脆的点了点头,“从某种角度来讲,微臣是这个意思。”
“其实呢,这个使团团长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你还算是比较适合的”
“谢陛下,说实话,在我来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点小忐忑,但是看到陛下这样敞亮,我才发现之前想的根本就是多余的,微臣这就下去准备准备,即曰出发。”王靖兴奋的说道。
“先别着急,朕还没有说完呢,”宋真宗赵恒笑了笑,“朕的意思是说,虽然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考虑到你目前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身上还在肩负着培养宋英才的重任,因此朕已经把这个团长的名额交给了别人。”
“”
听到赵恒的话,王靖顿时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尼玛啊,教书任务繁重,这是个理由吗?
你大爷啊!!
自己的智商和人格,果然再一次被侮辱了!
“陛下,其实对于微臣来讲,什么使团团长的都无所谓,只要能为我大宋宋出一点微末之力,这些虚妄的头衔又算得了什么那让我当一个侍卫总可以了吧?您可千万不要说连随团的侍卫名额都爆满了。”王靖仍然不死心,还在试图说服赵恒。
第266章 纠结()
“王大人高风亮节,朕实在很欣慰,只不过让堂堂大宋国公去做一名卑微的侍卫,传扬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朕呢我看还是算了吧,你还是继续回到书院当你的夫子,争取年末当选一个最佳夫子啥的。”
“陛下”王靖一下子跪到了地上。
“哎王大人快起来说话,你这是何意?”
王靖的突然之举顿时吓了赵恒一跳。
“陛下,既然这样,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吧,微臣这次想去辽国,只是想寻找一个失散多年的妹妹。”
王靖眼睛中噙满了泪水,脸上流露出一丝痛苦之色。
“此话怎讲?”
“陛下不知道,家父当年前往新州,好像对一个女人用情至深,据说,当时还给微臣留下了一个同父异母未曾谋面的妹妹,后来又有人说,我的这个妹妹被辽国的一户人家收养,微臣这次罪该万死,实在是不应该欺瞒陛下,的确是想借着这次出使辽国的机会,去寻找我那失散多年的妹妹,看看她还过的好不好,还请陛下成全臣的一片良苦用心。”
王靖说到此处,眼框微红,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想不到王大人竟然还有如此令人悲伤的故事,既然是这样,那让朕再考虑考虑。”赵恒颇为感慨的说道。
“谢陛下”王靖低下头轻声抽搐着,一边用衣袖擦了擦眼角上的泪水,心中一阵窃喜,我真特么是一个大天才啊!
“对了,吕蒙正,出使辽国的使团里现在还有什么位置空缺着么。”大帝赵恒向旁边的吕蒙正问询着。
“什么?”吕蒙正被他问了一愣,他正准备询问,就发现赵恒向他使了一眼色,立刻心领神会,轻声回答道,“陛下,好像确实还有一个空缺。”
“恩,那就好。”赵恒点了点头,对还在旁边低声用口水抹脸上哭着的王靖说道,“王大人,朕忽然想起来了,使团中还有一个副使的位置,既然这样,朕就任命你为副使,过几天后你就随着这次辽国的使团一起前往辽国。”
“谢陛下成全!”
王靖立刻站起身来,脸上充满着感激之色。
赵恒笑着说道,“王大人是咱大宋少有的忠臣义士,倘若你这次能在辽国找到妹妹,也算是不虚此行啊。”
“请陛下放心,老天在上,哪怕微臣没有找到妹妹那也总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陛下您真是对微臣太好了。”
赵恒呵呵一笑,又和王靖谈了一些闲事,比如最近书院饭菜怎么样,有没有跑步锻炼身体,睡觉有没有做梦,王靖之前说的那个难以启齿的隐疾有没有好一些,早晨有没有早勃之类的话。
然后王靖起身告辞,转身离开了崇政殿。
看到王靖身影消失后,原本站在一旁的吕蒙正,立刻开口问道,“陛下,之前您派人去调查王靖的情况,可据我所知,王家的祖宗十八代查了一个遍,好像并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妹妹,而且就算是有,在塞北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去调查过他的妹妹?但这次使团去辽国却一定坚持要去,这会不会是他在说谎?”
“这个混蛋当然是在骗朕,”赵恒拿过书案上的茶杯浅浅的喝了一口,慢条斯理的说道,“但是你以为朕是那么好骗的么?其实在他进来的那一刻起,朕就已经感觉得到他今天来的蹊跷。”
“臣愚昧,请陛下明示。”
吕蒙正有些不解,他虽然自认为智商不低,但是在赵恒和王靖这一大一小两只老狐狸面前,还是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够用了。
“王靖这个人,算是朝中朕极为看好的几个人之一,他懂谋略识大体,知道以退为进,也绝对不会因小失大,更重要的是,他胜在年轻,像他这样的人才,如果再磨练几年,迟早可以成为我大宋的国器。”赵恒说到国器两个字时,眼睛中流露出一丝赞许的目光。
而在他旁边的吕蒙正,显然也惊讶不已,他的确没有想到,赵恒会给予王靖如此高的评价。
国器,掌宋大运者,帝王之神器,被称为国器的人,有道是有名于当世,可遇而不可求。
并不是所有的能臣都有资格称为国器,强悍于辽国的耶律川,西夏的丞相多摩,都没有资格被称作国器,能够被称为国器的人,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要能够因为这个人让整个朝代发生巨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如说综合国力暴涨,人口快速增加,其次要能够稳定住局面,对内对外均游刃而余,让国家影响力变大,改变气运,而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哪怕他不在了,他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也会以一直持续下去。
如同战国之管仲,吴越之范蠡,秦汉之张良一般。
就算是萧何、陈平、房玄龄和袁盎等历史上有名的大臣,都没有被称为国器。
由此可见,国器二个字,已经是一个帝王对臣子的最高的评价了。
“但王靖这小兔崽子有一个坏习惯,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摆在他的面前,哪怕是瓶子倒了,他也不会去伸手扶一下,想要这个混蛋替朕办事,就需要不停的敲打敲打他才行。”
赵恒笑着说道,这些年来,他对王靖的脾气秉性早就了解得非常的透彻。
吕蒙正也跟着笑了起来,他每次看到赵恒提到王靖,总会觉得面前的这个陛下就好像遇到了什么极为开心的事一样。
“所以说陛下您早就知道王大人今天有别的目的?”
“没错,朕当初没有给他委派要职,就是想压一压王靖身上的这股子锐气,而他连这样重要的事情都从来没有来找过朕,吕蒙正,你不觉得他今天会为了一个小小的使团团长这么苦求与朕,有些反常么?”
吕蒙正点了点头,赵恒老谋深算,观察的确非常的细致,他不由得问道,
“陛下,那您知道王靖想加入使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么?”
“朕又不是算命,我怎么会知道,不过”赵恒说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更加的浓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在乎这个使团,但这一切并不重要了。”
在吕蒙正眼中,此时的赵恒目光深邃,一股王者之气不经意间散发出来,只见他淡淡的说道,“因为这次使团的正史,我决定让清虚公主担任,朕就不相信,孤男寡女这一路上,两人不会一点想法也没有。”
王家府门前的台阶上,两名侍卫傲然站在两侧。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其中一个侍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瞥了一眼,只见王靖骑着战马正朝这边赶来。
“大人,您回来了。”一人赶紧迎了过去接过了王靖手中的缰绳。
“李科在不在里面。”王靖边问边向府中走去。
“回大人话,在里面呢。”侍卫边捋着马鬃一边回答着,不过等他转过身的时候,却发现王靖已然进入了府中。
旁边侍卫也有些惊讶,“咦,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火急火燎的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王靖从府门进来后,半路碰到一队正在巡逻着的卫队,他和领头的侍卫长说让李科前去找他,然后就直接朝着自己的住所走去。
在穿过几个别院和凉亭长廊后,来到了书房前他径直推开门走了进去。
书房内整整洁洁,案上文件整洁有序,一尘不染,显然每天都有人打扫。
王靖快步走到书案旁,从文件的夹缝中抽出了一封已经被摸得破损的信,然后坐下来又重新看了一遍这封已经不知道被他看了多少遍的信,信上面娟秀的字迹仿佛又浮现出耶律奥古绝美的容颜,王靖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当年两人在山峦上互相鼓励的身影
虽然当时王靖为了占些便宜揩点油,装作体力不支,不过那双盈盈一握的细腻小手,传到他指尖的手感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王靖又想起在火焰城的那个夜晚,在木屋外那柔美的身影,在那一刻,他相信,如果自己当时用力撞开那扇破门,耶律奥古一定会毅然决然的跟随着他一起,从此浪迹天涯。
而自己在应州的时候,看到了耶律奥古的信,竟然鬼使神差的没有回复,不仅这样,即便后来他因为解药的事情赶到了辽国,竟然没有想过去临潢府再去见她一面。
六年了,足足已经六年了,任凭王靖有再多的理由,让一个年芳十六的少女足足等了六年,错过了花季盛开的年龄,所有的解释都是苍乌无力的。
王靖知道,他并没有什么权利去指责耶律奥古什么,相反,如果当他真的有那么一天站在她的面前,最惭愧的人反而会是他自己。
王靖手中的信纸在轻微的抖动着,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他此刻的心情,包括他自己,都绝对没有想到听到耶律奥古即将大婚的消息后
那就感觉,就好像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一样。
什么国公、什么知府事、什么宋时,什么权利名节,什么富贵荣华,现在在王靖面前,全部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完全不重要了。
,在王靖听到耶律奥古要大婚的消息后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一切,根本就特么不再重要了,在那一刻,王靖感觉到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根本无法再继续保持住镇定,他甚至还曾想过,趁着萧挞凛还在辽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