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就去投靠隆王和信王去!”
“好吧,别生气,那就先拿五千,就当本王借你的好吧!”
“”
第26章 太子人选()
崇政殿外
王钦若站在门外,等待着召见,不一会有侍从里面出来,对他喊了句:“王大人,陛下让您进去。”
王钦若朝侍从点了点头,在外面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清了清嗓子,这才推门而进。
“王卿家,坐下吧。”
“谢陛下。”
此时崇政殿内只有宋真宗赵恒一人,再加上王钦若,显得颇为空寂,但这种冷清的气氛,却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威压。
宋真宗赵恒看着坐在旁边一脸谨慎的王钦若,笑了笑,问道:“王卿家啊,知道今天朕叫你来所为何事么?”
听到宋真宗的问题,屁。股才落座的王钦若立刻站起来回答:“老臣不知道。”
“王卿家不要拘谨,今天朕叫你来不是询问国事的,是有些其他事情想要问问你,”赵恒示意王钦若再次坐下,看到他坐下之后,又问了句,“你对王靖了解多少?”
“回陛下”
“坐下说话”
“是”,在宋真宗的目光下,王钦若再次被按回了坐位上,如坐针毡,陛下怎么突然问起王靖来了?
难道是因为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很明显,看样子宋真宗早就知道王靖和他之间的祖孙关系,这次朝堂之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尤其是朝里对此事已经站成了好几派,以曹彬曹国公的一些将领,要求宋真宗赵恒收回将寿春郡王任命成都府路府尹的决定,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隶属于成都府路那些州郡,自从三十年真宗率领兵收复之后,经济上一直极为落后,这对于刚刚在北征军中树立起威望的寿春郡王赵祯来讲,更像是被发配流放,他们的请求也得到了知枢密院事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的响应。
而另一派则力挺宋真宗赵恒的决定,具体思想表现为认为:
“赵祯是一块砖,陛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到县郡去,到边疆去,到大宋最需要的地方去。”
“广阔天地炼丹心,扎根蛮荒心不移。”
大致看了一下,支持真宗决定最坚决的基本都是支持隆王赵佑,信王赵祉的那些大臣,一个个据理力争,引古论今,生怕宋真宗反了悔收回圣旨。
还有一派在朝堂之中缄默其口,不发表任何见解,包括左丞相王旦、右丞相李沆,还有一直和寇准不对付的主和派代表丁谓,而自己当时也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想到这里,王钦若理了理头绪,回答道:“回陛下,王靖乃臣下不成器的孙儿,自几年前为臣那不成器的儿子去世之后,就只剩下了老臣和他相依为命,靖儿性格莽撞,平时大大咧咧,常做一些顽劣之事,如果他真的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还请陛下念及老臣和王家对大宋的一片赤胆忠心,能够从轻处罚。”
说完,王钦若站起,在宋真宗面前接连叩首,长拜不起。
“朕就说你们这些人啊,一个个的,整天满口忠君爱国,但其实都迂腐不堪,还没有说几句话就跪倒朕的面前,论胆识和气魄,有些时候还真不如你口中那个顽劣之徒。”
赵恒叹了口气,“王卿家,朕看你今天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也罢,朕能理解你们身为臣子的顾虑,不过现在我大宋如今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国力日渐衰弱,外有辽国、西夏、吐蕃虎视眈眈,朝堂内是战是和更是纷争不断,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朕纵然有心,恐短时间内也无法扭转这种乾坤之局”
“陛下”
王钦若听到宋真宗的话,正要开口,又见赵恒摆了摆手,“王卿家又要说那些朕正值壮年,英明神武的这些话了么?”
“朕自己的身体,朕自己清楚,”赵恒看了眼书桌上那堆满了的奏折奏章,“这十年之内,相信朕的身体还能支撑得住,但十年之后,倘若大宋没有比朕更加英明的雄主出世,到了那个时候,这江山社稷锦绣河山,又将陷入一片浩劫啊。”
“知道朕为什么要让寿春郡王去成都府路么?”
王钦若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朕从当初的皇子一路走来,比你们多懂得一个道理,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应该属于自己的,想要得到它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如果一个大宋的皇子连挫折都没有收到过,又怎么可能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强敌,不辜负这天下万千百姓的期望呢。”
“陛下所言极是。”
王钦若点了点头,强压着脸上骇然的表情,听到宋真宗的这番话,他心脏正砰砰的剧烈跳动着,心里如翻江倒海般,掀起滔天大浪,现在朝堂之上众大臣还在为隆王赵佑和信王赵祉谁该为太子争得面红耳赤,选边站队,但谁也没想到被认为是发配走的寿春郡王赵祯才是宋真宗心中真正的太子人选。
“曹彬曾在朕面前夸奖你的孙子王靖可堪比‘汉时’霍去病,朕也见过他,不得不说,此子虽然没有显露出多少才能,不过却有赤子之心,不拘泥于礼法,朕愿意效仿当年汉武一样,给他一个机会,至于有没有冠军侯的能力,就看他和祯儿将成都府路那边搞得怎么样了。”
赵恒喝了口茶,轻描淡写的说道。
“那老臣替那不成器的孙子谢陛下恩典。”
听到这里,王钦若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原来宋真宗绕来绕去,最后的这句话才是重点啊,就是说对王靖有提携之意得了呗,这帝王心真是让人琢磨不通啊。
不过,人家汉武霍去病可是领兵的大将军啊,你这去成都府好像是八竿子也打不到,陛下,你想找的是汉高祖时的萧何吧?
第27章 无耻郡王()
“什么,又要银子?”
“行了行了,你们退下吧,我想一个人先静静。”
府尹府大堂中,王靖将前来要钱的一干府吏全部赶到了外面,看着冷清的厅堂,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寿春郡王这个贱人和欠条。
不久前赵祯突然任命他为成都府少尹,也就是权知成都府事,主管税务、水利、民事、后勤等各项杂务,刘玄任兵曹,主管城防和治安,潘春留在赵祯身边办事。
任命结束之后,赵祯就挥了挥袖子将所有事物一股脑推到了王靖的身上,自己却拿个鸟笼子都在成都府闲逛,美其名曰体验民情,但有人却发现他最后逛到了成都府最火爆的风月场所,但用他的话讲,只要本王在这里,其他官员就不敢来了,这是一种曲线救国式的监督。
当然了,这种监督是以赊账和白条的方式来进行的,去青楼的欠条也由老鸨很快的送到了王靖那边。
“如此年轻的少尹,这在政令开明的宋朝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好好干吧。”当时赵祯说这话时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殷切目光,要不是因为他身边还站着来要帐的老鸨,王靖差一点就被感动了,就凭这几句话就想让劳资帮你还老鸨的那几张欠条,可能么,劳资还欠着呢。
书案上堆积如山的那些折子,都是底下各州郡县呈送来的信息,王靖越发的皱起了眉头。
成都府是成都府路重要中心,成都府路西部与吐蕃诸部接壤,南部又与大理相连,算是大宋极为重要的边陲重镇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西有吐蕃诸部的十几万兵力虎视眈眈,南部虽然大理国段氏与宋朝交好,但也难免不会节外生枝,最让王靖头疼的是,成都府路周围有无数马帮,数量众多,最多达二万之众,再加上城里刘玄的五千士兵,还有那些一直就对汉民不满的蛮夷族,处理不好也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药桶。
王靖越发觉得寿春郡王赵祯带来的二千士兵实在拿不出手,摆在眼前的所有政务,没有一件不是当务之急,成都府要想稳定发展,必须要有相当的兵力维持,而发展需要银子,兵马同样需要银子,还有那么多蛮夷族人需要安抚,更需要大量的银子
这个时候他忽然感觉到自己再次被赵祯算计了,难怪这货之前还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自从去了一趟府库之后立刻改变了主意,突然任命自己了,据说府库内不但银子没有一两,就连耗子都被饿死了好几只。
这现在已经不是老鸨那几张欠条的问题了,现在事态已经发展了新的高度。
也就是说,这个赵祯欠下的所有债,都要放在劳资的名下?
也就是说,自己少尹上任的第一天,油水没捞到一毛,先欠下了好几十万两银子?
银子啊,银子。
王靖越发的头大。
招兵需要银子,买盔甲武器需要银子,修河堤需要银子,赈灾需要银子,到处都需要银子
光看成都府这个破烂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填不满的大窟窿,单凭依靠那点税收,想都别想了。
王靖有问过前任府尹刘玄,而对方直接掀起补丁的衣袍给他看,一个堂堂的前任府尹,一品大员,穿带补丁的衣袍,要不要这么夸张,你这不是以为我瞎,是以为我傻吧。
据刘玄说造成库房空虚的原因是都用在成都府的建设当中了,就连他也家徒四壁,穷的没米下锅了。
这才是以为我瞎好不好?
对于这种回答张靖也只能当个笑话听听就算了,心想以后抄你家的时候就知道你到底有多“穷”了。
思来想去,王靖还是决定先打这些蛮夷族的主意,毕竟现在成都府唯一有名气一点和值钱的东西就是这些蛮夷族打造的武器装备了。
如果能够低价从那些蛮夷族手里购买,然后再运出成都府路高价卖给其他城的商人,赚个差价就可以了。
凭这些蛮夷族不灵光的脑袋,应该想不到这一点吧。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派出曹坚等人几乎走遍了成都府所有的蛮夷族铁匠铺,蛮夷族人一听到来意,纷纷摇手说不。
这下,王靖总算明白为什么蛮夷族这么穷,蛮夷族打造的武器卖得这么贵了。
对于蛮夷族来讲,锻造是一种信仰,是生命之中的一部分,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就绝对不会卖掉自己的武器,虽然卖掉一把上好武器,够这些蛮夷族工匠吃个几年了。
这些蛮夷人还有一个习惯,一旦锻造出更好的武器或盔甲,那么之前他们打造的那些不如新武器和新盔甲的他们就要毁掉,只剩下铁匠铺台架上的那些武器盔甲。
所以,基本上每个蛮夷族铁匠铺里都会有那么几个祖辈传下来的珍藏兵器盔甲,也不准备卖钱,就那么放着,显示着自己祖传手艺的精湛,所以相当于蛮夷族们守着一大堆宝藏,然后一个个的又都很穷。
然而这些蛮夷族却乐此不彼。
实在是挺不住了,就打造一些铁器锄头铁锅这些,换点生活家用。
用好听一点的说,这些蛮夷族是在不断的超越自己,用张靖的话来概括,就是瞎折腾。
我们蛮夷族有我们蛮夷族的尊严,别想用你那沾满蛮族人鲜血的银子来打动我们!一个蛮夷族长老说道
我们蛮夷族打造的武器就算毁掉,也绝对不会拿出来换你们的银子,你们汉民满身的铜臭味真是让勤劳的蛮夷族感到恶心!一个有威望的蛮夷族长辈吼道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周围蛮夷族的共鸣,对,蛮夷族的武器宁可损坏也绝对不卖。
声讨少尹张靖,维护蛮夷族尊严的行动一浪高过一浪,而且竟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一个蛮夷族出身的云游诗人是这样说的:
啊
卑微的汉民
啊
你以为你用肮脏的银子
啊
就会带走我们神圣而伟大的蛮夷族的尊严
啊
即使银子再多
我们只能用行动告诉你
蛮夷族的尊严你永远也买不起
啊
卑微去吧
弱小而无知的汉民
王靖恼火的不行,屁大点的事至于弄得这么夸张了,我到底干什么了我?
这件事发展到最后已经脱离了事情原本的初衷,更多的蛮夷族人们为了体现自己多么拥护蛮夷族,多么以自己是蛮夷族为荣耀,彼此还交流着心得。
“你看我写的怎么样”,一个蛮夷族老大爷神秘的拿出一个小本本,给另一个蛮夷族老头看,在上面歪歪扭扭的写了这样几个字
“武器是我的小苹果啊,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蛮夷族中年很认真的看过后评价“恩,写的不错,体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形容不够恰当,武器那么大怎么可能是小苹果呢?想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东西?”
“我家运铁矿的推车,每次搬矿石都会省很多力气。”
“那这样,武器是我的小推车啊,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恩,你看,这样改意境就出来了吧”
一个又一个的蛮夷族名言警句因此横空出世,这些蛮夷族工匠每天在铁匠铺门口盼望着,盼望着,等待张靖的再次到来,他们好把这些富有正义感的蕴含着充满尊严的蛮夷族格言抛到他的脸上。
他们满心欢喜的等待张靖再次说服他们,没想到吃过几次闭门羹的王靖对这件事竟然不在提了。
就好象没发生这件事一样,这几天张靖常常不在城里,而是就在城外的山脉边转悠着,偶尔指挥手下的士兵在这挖挖,在那里挖几下,不知道在寻找着什么。
而他这几天在大街走的时候就觉得怪怪的,好像总有人在看着他,总看到有蛮夷族铁匠假装在火炉前打铁,却一直在偷瞥他,王靖一回头,又慌乱的继续装作很忙。
王靖任职的这二个月,什么明显的成果也没有,就连寿春郡王赵祯也有些坐不住了,他收起了他的鸟笼子,悄悄的问“少尹大人,最近咱们手头越来越紧了,红袖楼的老鸨又来催还钱了,你心里得有数啊!”
王靖沉思片刻,“现在到没什么来钱快的方法,为今之计也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赵祯一脸惊喜:“什么办法?”
“去问问那个老鸨有没有处男权拍卖什么的实不相瞒在下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处男。”
赵祯:“”
赵祯“好,我去问问。”
王靖:“”
第28章 王记酒铺()
在寿春郡王赵祯还在琢磨如何说服张靖替他买单的时候,成都府附近的郡县却出现了一些颇为奇怪的人,他们打着张记的旗号,大量收购着粮食,然后悄悄的运回成都府。
同时,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几辆不起眼的车拉着山中常见的略白色的石头缓慢的往回赶着。
“这堆是石英砂,恩,那个是钾化石,恩,把这个芒硝先放到一旁,纯碱这些不要让它沾上水,你们都记住了啊,别搞混了。”张靖指挥着曹坚身后的那些士兵,后面还有十几车满载着淡白色矿石的马车。
看着王靖往回拉这些成都府路遍地都是的矿石,那些蛮夷族人一脸不解,难道这个汉民买不到蛮夷族的盔甲武器,准备自己打造么?这是不是疯了?问题是这也不是打造盔甲武器的矿石了。
此时的王靖也顾不上身后的指指点点,他带领着一帮士兵在一个小院里神神秘秘的捣鼓着,命人把这些矿石加入一些,就在小本上记录了一下,很奇怪的是,没几天的功夫,那种淡白色矿石的熔渣之中竟然偶尔会出现一点亮晶晶的透明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