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城破后,近万名朱家族老弱妇孺被压到城外,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垂垂老矣的老人,还有女人抱着哇哇大哭的婴儿,朱家族的青壮的男子大都在守城战中死去,这些人被身边的宋兵不停的推攘着,神情中带着悲愤和绝望,他们互相搀扶着向城外缓缓走去,被押送的队伍从府邸前最繁华的丁辛街西边一直延伸到东边,还不断的有宋兵从街道边的房屋内抓到躲避起来的朱家族残留人员,直接将他们扔进队伍里。
成群的乌鸦在空中不停的盘旋着,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血色残阳照在那满地的尸首上,已经分不清楚是阳光还是鲜血
七天后,蔚州最后一座城池有鹿城也被攻下,标志着朱家族对蔚州百年统治时代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拿下有鹿城后,宋真宗赵恒立刻率领宋军队挥师东进,与在琢州、莫州和瀛州已经攻下数座要城的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继业率领的军队会师。
十天后,宋军抵达涿州,经过七天的攻城占了涿州,
十五天后,宋军队攻陷了莫州,收复全境,
一个月后,宋军正式收复卢家最后抵抗的瀛州。
卢家家主卢明威同样以自刎的方式为卢家在琢州、莫州和瀛州的统治划上了休止符。
同时,武州传来快报,秦家放弃抵抗,宣布投诚,家主秦升一干人等已经被押往汴京城,听候发落。
自此,正式开战二年,而实际为期五年之久的塞北地区战役正式结束,在最初汴京城不断的尝试与塞北各氏族达成协议无效后,最终还是通过最原始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战争,始终还是解决争议的最有效手段。
第223章 回京()
宋宗一七七年至一七八年,是一个对大宋后世影响极深的二年,在这期间,宋真宗赵恒向盘踞在塞北地区的氏族势力正式宣战,宋朝倾尽国力从各州郡各地征集军队,向燕云十六州进攻,战火波及下,无数民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数十万民众在这次突然爆发的战役中丧生,宋朝方面虽是胜利,但因此次北征调动了几乎全国的人力物力,战争的后果直接导致宋朝的国力倒退了近十年,塞北地区经济倒退五十年,但从那之后,宋朝平定了塞北,当地经济生产力以每年三倍以上的增幅快速恢复,仅用三年就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而宋朝的综合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为之后进攻吐蕃诸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自野史宋真宗散记
同时,在这次大规模战役中,大宋也涌现出来许多名将,比如杨继业杨延昭父子、李继隆、狄青、裴定方、以及塞北地区的秦家秦紫星、朱家的赵亚夫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应州知府事王靖。
战役结束后,宋真宗赵恒站在瀛州城上,亲手在城墙上插上了代表大宋的紫色金龙旗,他望着城墙下战旗展展的军队,百感交集,不禁对天长啸,发泄他这几十年来淤结在心中的闷气。
在他身后,围着一群宋朝高级将领,那些人包括杨继业、李继隆、李泰等人,还有寿春郡王赵祯和司马固。
良久,赵恒把目光从远处收了回来,他望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朕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久,只有今天才觉得像是一个君王。”
“父皇勤政爱民,对国事兢兢业业,西拒西夏,北攻辽,收复成都府,就算没有这次平定叛乱,这些功绩也不亚于开国的赵家先祖。”寿春郡王赵祯说道,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周围将领们的一片附和称赞声。
在这次战役中,寿春郡王赵祯率领的成都府府军先击败了入侵的吐蕃诸部暴雨骑兵军团,又在攻城中立下大功,已经成为世子之位有力的竞争者。
“祯儿这次也立下大功,不愧为朕的儿子,很好,很不错。”
“全依仗父皇统帅全局,若非您御驾亲征,鼓舞前方将士的士气,儿臣想战局不会这么顺利就结束。”寿春郡王赵祯谦虚着。
“非是朕的能力,实在是大宋的将士能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势必争先,今天的这个胜利应该是属于我大宋的军队才是。”
“陛下说的对,这场胜利是属于我们大宋所有人的。”
“大宋无敌、大宋无敌!”不知道谁在城墙上起的头,有一些士兵呼喊了起来。
紧接着,城下的宋军队开始欢呼起来,声势浩大,直冲云霄。
“大宋无敌!”
“大宋无敌!”
“好,好一个大宋无敌,这次朕能够平定内乱,各位居功至伟,等朕回京后,一定要好好的犒劳三军,哈哈哈哈”
宋真宗赵恒此刻心情大好,一贯严谨不喜形于色的他今天也不知道怎的,不管说什么话都觉得喜气,再也无法板着那张脸了。
他又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墙下那些正挥舞着战刀大声怒吼的宋兵身上,数十万之众在城墙下的开阔平原上,犹如绽放着的紫色荆棘花丛,一眼也望不到边。
宋宗一七八年十月
宋真宗赵恒决定在汴京城对在这次战役中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摆下庆功宴,此时,近百匹快马从汴京城城门疾驰而出,向不同的方向赶去,他们的目的地是大宋各地区,通报全国各路的州府郡参加庆功宴。
这次汴京城平定塞北内乱,收复燕云十六州九州,历时近五年,却收复了百年之前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领地,意义之重大,战果之硕硕,举世瞩目,因此,从各地赶来前来参加庆功宴会的各级官员们全部都衣鲜亮丽,每个人都上书言表称赞此次宋真宗北伐,实乃堪比开国之壮举,他们很清楚这次被一直被塞北氏族占据的九个州全部回归到宋朝后,一定会留出大量的职位空缺,因此他们一方面是为了这次庆功宴,另一方面还带了大量的财物来汴京城看看自己的那些老朋友,想疏通一下关系为自己多谋求一点利益。
而且对于这种如此大规模的封赏,可能也只有他们的祖辈才遇到过,这一次封赏下来,不知道宋朝又会有哪个派系变强大,又会有多少奴仆和田地被赏赐下来。
汴京城
正门
行人往来不断,络绎不绝,塞北战役结束已经近一个月了,汴京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繁荣,一名守城军官站在城门口,不停观察着过往的行人,在他身后,几列士兵整齐的站在那里,汴京城近期要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城内虽然很热闹,但是城门的这些守城军士却显得有些严肃,现在内乱刚刚平定不能排除这些氏族还有漏网之鱼趁机捣乱。
这时,从远处疾驰而来几十个骑兵,在城外稀稀拉拉赶路的行人中格外引人注目,很快,这些骑兵来到了城门前,他们纷纷跳下了马,正准备进去却被这位军官叫住了。
“等一下,请问各位大人,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
军官仔细的打量着这些人,见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杀气腾腾、紫色军服被里面的肌肉撑得鼓胀,甚至能在外衣隐约能看到肌肉的轮廓,唯一有些奇怪的是,里面还有一个身体瘦弱的年轻人,看对方气定神闲的神色,好像还是这些彪悍骑兵的大人。
这些人牵着的战马都是关外常见的西马,因此他们应该是来自边关。
“怎么,现在进城还需要登记了?”被拦住的这些人中有一个人脸上明显有些不满。
“是的大人,庆功宴近期就要举行了,为防止可疑人员混入必要要进行登记,这是皇城司下的命令。”那个军官解释着,他看到对方的气势不凡,汴京城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他可见多了去了,因此不知道对方底细他可不敢得罪,他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万一得罪了哪位大神可就倒霉了。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进行登记,非要劳资们登记,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裴定方指着旁边川流不息的行人吼着,旁边有一些行人正很奇怪的看着他。
“大人,这”
“裴定方,你就不要抱怨了,谁让你长的这么凶悍,”王靖摆了摆手制止了裴定方,然后对着那个军官笑了笑,“我们是从应州来的,这次过来参加庆功宴,你们是属于汴京皇城司吧。”
“是啊,我们是皇城司北大营三军第六营第五都的。”
“哦?第五都?”
不光是王靖有些惊讶,连旁边的裴定方也傻了眼,再没有比他俩更熟悉这个番号了,在当初王靖刚从军的时候,当时就是在汴京城防军这个第五都担任都头,而裴定方在第五都的时间更长。
“现在你们皇城司的是哪位大人?”王靖问道。
“回大人,现在是李继隆李将军。”
“哦,原来是李将军。”王靖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太拘谨了,当初本官和旁边的这位也都曾经在第五都呆过,论起来我们还都是自己人呢。”
“什么,您也在我们第五都呆过?”这个军官楞了一下,才一回头,王靖等人已经登记完,渐渐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军官挠了挠脑袋一脸奇怪,看年轻人年龄不大,身边还有好几个汉子陪同,看那几个汉子的气势明显是久经沙场才能有的,他竟然说在我们第五都呆过,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哪家将军的公子特意过来消遣我们的吧?
汴京城大街上,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如今正值宋真宗赵恒即将封赏群臣之际,节曰气氛曰见浓烈,有不少整队的宋士兵正在街道上巡逻,维持着秩序防止有人从中捣乱。
王靖带着裴定方、狄青等人,一边牵着战马一边询问着路人,向王记酒铺方向走去,之前已经派人到府上通知了自己的爷爷王钦若,反正也是回家不急于一时,还是先去王记酒铺打探一下消息比较好。
这些天,不断的有各级官员和一些边关重镇的将领从外地赶回汴京准备参加庆功宴,这些人排场豪华庞大,或者是百多名耀武扬威的骑兵开路,或者近百辆马车浩浩荡荡从城门驶入城里,车队甚至从街头一直到街尾都排不下,相比这下,王靖这些人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了。
在刚才,一支从武州赶来的陈家车队刚刚路过,马车百多辆,车队旁边各有两排陈家成员护送在两旁,这些陈家成员太阳穴鼓起,身上衣服无风自动,脸上面无表情,他们身下的坐骑血红马每一匹都值数千两银子以上,车队所到之处,围满了旁边的路人。
“大家快看,这边来了一群骑着汗血宝马的人,这尼玛得多有钱啊。”
“我靠,太特么帅了吧,连护卫的骑兵都骑着这么好的马?我家老爷家里也有一匹汗血宝马,但从来都不舍得骑。”
“这个马队的主人到底是谁啊,人家真的好想嫁给他啊。”一个女子害羞的低下了头。
旁边的人看了她一眼,只见她一脸横肉满身肥膘,手中还捻着兰花指做小鸟依人状,那个样子就好像一只被拔光羽毛的肥火鸡,他不由的火气,上去给了她一巴掌,“丑逼,给劳资滚远点,你特么吓到我了不知道么。”
不但是这样,在得知这是陈家车队后,有二支皇城内的巡逻队还专门在车队前面替他们开路维持秩序,陈家这次投诚,在这次平定家族内乱中更是站对了队,立下了很多功劳。
王靖等人也被旁边的用来位置秩序的宋士兵推攘到一边,裴定方正要发火,却比王靖制止了。
“大人,这次平定内乱还有谁比我们功劳大,竟然比我们还嚣张,劳资真是看他们不爽。”裴定方一脸愤愤不平。
“裴定方,大人这样做一定有他的深意。”狄青说道。
以王靖目前的实力,不要说百匹汗血宝马,就是一千匹只要能够买到,那些钱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里,而在各路官员和将领们一个个风风光光赶来汴京时,王靖却只带了几十个骑兵赶来,很明显王靖是有所顾忌。
“裴定方,你应该和狄青多学一些,如果你脾气仍旧这样火爆,万一哪一天我们分开,你会得罪很多人的。”
“和大人分开?怎么会呢?除非大人不要我了。”
王靖摇了摇头,历朝历代的将军们就是这样,在战场上要和敌人拼杀冲锋,要担心自己的后勤给养辎重是否能够到位,还要担心是否会失败,而成功了还要担心自己背后是否有人在算计自己,是否功高震主,而且,最可怕的就是那种看不见的刀子,朝堂之争远远要比真刀真枪的沙场更为可怕和致命。
最近他心中一直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宋真宗赵恒这次将庆功宴准备的这么宏大,总觉得有一种过于顺利过于完美的感觉。
他对着裴定方郑重告诫,“老裴,你要记住,这次平定家族内乱,最大功劳是宋真宗陛下,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明白了么?”
“哦。”裴定方挠了挠脑袋,他性格虽然有些直但不代表傻,立刻明白了王靖的意思。
汴京城虽然很大,但是王靖之前来过几次,凭借着模糊的印象他们很快找到了王记酒铺,汴京城王记酒铺的负责人墨五,原本也是第五都的一名军士,虽然已经几年没有看到王靖,但仍旧一眼认出了他和裴定方,墨五和裴定方都在第五都当军士的时候关系就比较好,当他在柜台前看到了走进店铺的他们后,神情楞了一下立刻兴奋的迎了过去。
第224章 坐上宾()
“王大人”墨五上前一步下跪施礼,眼中含着激动的泪光。
“不要叫什么大人了,你现在只是一个百姓,已经不在军中了。”王靖笑道,上前扶住他。
“墨五,你咋没有给我请安呢。”一旁裴定方笑道。
“老裴你个臭不要脸的,你让劳资给你请安,你也配”墨五看了王靖一眼,立刻朝着裴定方扑了过去,两人你一拳我一脚的互相打闹在了一起,旁边的伙计目瞪口呆,自己那一贯老成稳重的酒铺掌柜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过还别说这身手还真的很不错。
王靖在一旁微笑着看互相打闹的两人,这种熟悉的场面,好像又回到了当初他们在皇城司的时候。
待两人打闹过后,王靖才开口说道,“墨五,你先帮我把他们安顿一下裴定方、狄青,你俩和我出去一趟,我们去曹大人府上坐坐。”
“大人,不用这么急吧,你们才刚刚赶到啊,明天再去吧。”墨五急忙说道。
“没有关系,现在天色还很早,待晚上再让裴定方好好和你喝一顿。”王靖一眼就看出了墨五的心思。
“嘿嘿”墨五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
“老墨,等我回来好好的收拾你。”,裴定方背着王靖偷偷向墨五做了一个大拇指向下的手势,后者直接回敬了一个中指,两人还未开始拼酒已经打起了心理战。
王靖和裴定方来到住所,换好了便装,然后走出了门。
“大人,一会到了曹府,万一留到晚上吃饭,说好了,我可是滴酒不沾啊。”
“哦?为什么?你不是宁可没有水也不能没有酒么?”王靖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要留着酒量对付墨五这小子,几年不见我看他很嚣张啊。”
“放心吧,就算你拿出一半实力来,他都不是对手,我刚才看到你根本一脸不在乎。”
“那是表面上的,您不是说过了么,越是可怕的敌人,心理上我们要轻视对手,战术上我要重视对手。”
“滚,你把我教你的这些战术用在拼酒上,你大爷啊,我今天才发现你真是个人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