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给孩子唱几句歌谣:摇——摇——摇一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家里唱大戏,娃儿妮儿都要去……摇着唱着,李紫痕就回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那时候,一个七岁的女孩,就曾唱着这支歌谣带大了只有一岁的弟弟。这个摇篮里的孩子就像一棵柔嫩的树苗,在李紫痕满目的空旷与荒凉中孤零零地摇着几片绿叶。李紫痕每日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并非亲生的孩子,在空旷与荒凉中体验到一股细如游丝,却又深长久远的牵动。有时候绣累了,她照旧还会依门翘首向远处打量,蜿蜒的银溪,林立的井架,密集的樯桅也依旧会如以往那样历历在目。许多年来身边惊天动地所发生的那一切,都不能改变她,也都显得似乎微不足道。李紫痕以自己女人的固执,沉浸在那股细如游丝却又久远深长的牵动之中。
执行枪决的那天,银城人倾城而动云集老军营校场。李紫痕没去,留在家里守着孩子唱歌谣,窗外的漾潆秋雨无声地淋湿了鳞次栉比空无一人的房子,淋湿了整座城市,淋湿了一个女人的孤独与恐惧。鼎沸的人声透过秋雨阴湿地传过来,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也透过秋雨阴湿地传过来,李紫痕觉出自己在打冷战。接着,惊心动魄的枪声响起来。李紫痕骤然停止了颤抖,极不雅观地叉开双腿.仰面朝天地昏死在婴儿的摇床边,被枪声惊吓的孩子尖声尖气地哭了起来……等到李紫痕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床头前立着惊恐不
安的冬哥。看见她醒过来,冬哥说:
“六姐,我没有去,我怕看杀人……”
李紫痕忙欠起身子朝摇床里张望,看见孩子睡得又香又甜。
三
在枪决了九思堂的三十二个男人之后,李乃之的同志们又没收了九思堂的全部财产,和双牌坊后边的那幢深宅大院,并宣布要让那座城市里当家做主的劳动人民迁入牌坊街。那些日子里,那座城市的上空整日回荡着一支无比欢乐的歌曲:
三头黄牛,
一呀么一匹马。
不由我这赶车的人儿笑呀么笑哈哈!
往年,这个车呀,
咱穷人哪会有呀,
今年呀嘿,
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呀,
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呀,
转呀,转呀,转呀,
嘟——哒,
转到了咱们的家!
这支歌如春雷动地般震撼着银城,把所有的白昼和夜晚,都装在那辆大轱辘车上欢快地旋转。
在清除了那座深宅大院里全部的封建阶级的残渣余孽之后,一位部长找到了冬哥,部长对冬哥说:
“你莫怕,我们不清除你。”
冬哥的心里仿佛也有一辆大轱辘车在震天动地地旋转,只是转得很惶恐。
“以前呢,你是为剥削阶级服务。以后呢,你给六姐担水。给六姐担水是为革命工作,为革命工作不能讲价钱,你看要得不要得?”
“要得!要得!”
冬哥像得救了似的在惶恐中弄明白了部长的意思,连连点头不止。
冬哥本来就是这幢宅院里的水夫。冬哥担水是为给自己挣生活,冬哥从没想过为剥削阶级还是为革命工作的问题。几十年来冬哥一直都在惶恐和谦卑中为一个家族担水,如今冬哥在这个改写了历史的城市里,又按照部长的意思惶恐而谦卑地为革命担水。世界虽已不是原
来的世界,可冬哥还是原来的冬哥。只是原来要累出满头大汗才能做完的活路,现在只要担一次就做完了。每天早晨冬哥担着水淋淋的木桶站在李紫痕的门外,按老习惯恭恭敬敬地打个招呼:“六姐,水来了。”竹帘撩起来的时候,冬哥就会看见李紫痕有几分苍白的麻脸.就会看见李紫痕眼睛里无边的荒凉和空旷。冬哥就有些迷惑和不解——这偌大的一个家族,偌大的一幢宅院,怎么到头来只剩下一个女人。
这每天早晨的一担水越来越像一个仪式,凭了这个仪式冬哥在确认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几十年来冬哥和这个家族的对话,就只有这用三个字恭恭敬敬的组成的一句话——“水来了。”面对着那些高大巍峨的石坊,面对着那些深奥难解的匾额、门联,面对着那些深不可测的庭院曲径,和庭院内高高升起来的同样深不可测的如云的古树、翠竹,冬哥一直默默无言地用一根吱吱作响的竹担,坚守着自己的谦卑和惶恐,用皂角树下那口古井里的清水,在悠悠的岁月中浇灌着这幢深宅,和深宅中那曾经是人丁兴旺的家族。隔着那么多的神秘,隔着那么多遥远得叫人眩晕的岁月,冬哥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竟如此一览无余地看清了这幢深宅,如此毫无遮拦地面对了这个家族。
不久,在那些无比欢乐的日子里,蜂拥而来的新房客带着他们的锅碗瓢盆,带着他们的妻儿老小,带着汹涌澎湃的生活之流淹没了那幢古老的深宅。回廊画栋下挂满了灿烂的尿布和衣服,曲径通幽处摆起了堂皇的粪便。假山竹丛里整日传出孩子的喧嚣,夜静更深的时分青灯烛照的书房内,响起来男人雄壮的吼叫和女人快乐的呻吟……绵绵秋雨在梧桐叶上轻轻敲打出来的迷潆的怅惘,月朗风清时雕窗画牖上投下的横斜的竹影,余辉晚照中紫燕归来的呢喃,都在这汹涌澎湃的生活之流的冲刷下,骤然褪去原来的色彩,变得破旧而又苍白。
新房客们掩饰不住自己对这幢深宅,和对九思堂的赞叹与新奇,常常会拦住冬哥问这问那:
“冬哥,鱼翅燕窝啷个样子,啥子味道?”
“冬哥。太太小姐些也都读书认字?”
“冬哥,六姐烧脸的那天你在没在跟前?”
“冬哥,四五房姨太太啷个睡法?一天天轮到起呢,还是大家伙到起?”
“冬哥,他们姨太太也娶起三房五房,为啥子叫你打起几十年光棍?”
对这些所有的追问冬哥只能谦卑地笑笑,只能对人说,水夫是下人,老爷太太些的事情看不见也听不到。可是有了这个否定的回答,反而激起更强烈的追问,新房客们就会把自己最隐秘的担心和猜测端出来:
“冬哥,你晓得九哥在北京做了啥子官么?六姐为哪样不去北京找九哥?六姐为啥子要养起那个娃儿?冬哥,我们都晓得,我们不敢和你比的,二天九哥从北京回来,我们通通要搬起走的。别人家的房子乘不起凉的,不生根的木桩站不稳的。”
冬哥终于还是答不上来。冬哥只有涨红了脸窘在自己的惶恐和谦卑当中。但是冬哥隐约地感觉到,在这座改写了历史的城市里,在大家无比欢乐的日子里,突兀着一个令人敬畏的女人,突兀着没完没了的关于这个女人的猜测。
冬哥不知道六姐为什么不去北京找当了官的九哥,冬哥不知道六姐为什么收养了那个孤儿,冬哥也不知道六姐一个人留在这幢深宅里是为了守着什么,这就像冬哥不知道六姐为什么先前要毁容吃斋,为什么后来又去做了地下党。冬哥只是暗暗地在心里希望六姐能留下
来,这样自己也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和依据。就像部长吩咐的那样,自己就可以为革命工作,自己满心的惶恐和谦卑就有了一个安放处。冬哥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和这幢被淹没了的旧宅,和这旧宅里留下来的那个最后的女人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冬哥对李紫痕比别人怀了更多的敬畏,每次见到这个女人,冬哥总要联想起她八仙桌上摆着的那尊白瓷观音。就像在几十年深深的惶恐和谦卑中忘了自己是个男人一样,冬哥在深深的敬畏中从没想起过李紫痕是一个性别意义上的女人。
这一切都要等到那个炎热的夏天,绿意葱茏的夏天是一个生长故事的季节。
一切都是从那个婴儿的手拉开了李紫痕的短衫的时候开始的。
那一次,李紫痕把那个声嘶力竭、天生怕水的孩子从澡盆里拯救出来,冬哥弯腰将笨重的木盆端起来的时候,看见那个挣扎着要找奶吃的孩子一下拉开了李紫痕的短衫,两只雪白松软的乳房赫然滚进冬哥的惶恐和谦卑当中来。眼前晃动着的分明是两只直照灵魂的雪白的太阳,冬哥如雷轰顶般的屏住呼吸,惊呆在这两只太阳的面前。当李紫痕红着脸转过身去的时候,冬哥想:
“六姐是个女人。”
接着,又想:“六姐是个还没出嫁的女人。”
而后冬哥猛然在自己的惶恐和谦卑中垮下来,他被自己这些非分之想吓得魂飞魄散,失手将木盆摔到地上,把满心的惶恐和谦卑泼洒在那尊转过身去的“菩萨”的脚下……
在那个绿意葱笼的夏天,李紫痕平静得出奇地转过身来看着冬哥:
“都是几十岁的人了。慌啥子?’’
“六姐,我该死……”
“你死了哪个来给我担水吃?”
“六姐……我不死,我一辈子给你担水吃……只怕六姐不用我。”
“冬哥,我有件事情要问你。”
冬哥抬起眼睛来和李紫痕对视着,冬哥觉得那个夏天的故事正喘息着朝自己走来。
“冬哥,你可愿意同我一起把这娃儿养大?”
冬哥听明白了李紫痕的意思,冬哥在李紫痕出奇平静的眼睛里看出一个女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冬哥想:
“六姐是个女人。”
接着,又想:“六姐是个还没出嫁的女人。”
而后,冬哥再一次在惶恐和谦卑中低下头来。
“冬哥,你嫌我这张脸不好看?”
“六姐好看,六姐哪里都好看……六姐,我几十岁的光棍,我做梦也不敢想……”
“冬哥,你去担水来,我洗干净给你看。”
冬哥听懂了。冬哥觉得自己的血猛然间热得就像那个烫人的夏天。
冬哥从皂角树下的那口古井里担回清水来,而后又帮李紫痕把那只笨重的木盆安置在蚊帐的后边,倒进热水,再对进冷水。李紫痕指着八仙桌旁的木椅说:
“你在这里等,莫出声,娃儿刚睡了。”
冬哥默默地坐下。接着,冬哥听见了哗哗的水声。冬哥忽然觉得十分的燥热,十分的焦渴。他走到水瓮前把半瓢凉水浇进燥热和焦渴当中,然后再默默地坐下,又听见木盆里哗哗的水声。冬哥想:“是六姐坐在澡盆里。”于是,胸膛里又翻起更多的燥热和更多的焦渴。然后,冬哥听见哗哗的水声停下来。然后,冬哥听见满耳轰鸣着的蝉声。冬哥在轰鸣的蝉声中朝蚊帐走过去,撩起帐角的时候,冬哥看见一个冰清玉洁的女人,雪白的身子就仿佛八仙桌上那尊白瓷观音。冬哥怀着满心的惶恐和谦卑对那个雪白的身子说:
“六姐。我来了。”
随后,那座城市绿意葱茏的夏天里就只剩下一片惊心动魄的蝉鸣。
那是一个笨拙而又闷热的正午。
当冬哥从笨拙和闷热中大汗淋漓地坐起身来的时候,在床头安睡的那个男孩突然哭闹着爬起来,扑进冬哥刚刚离开的那片雪白的松软当中吮吸起来。笨拙的冬哥无比震惊地看见,眼泪和鲜血同时从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上流下来。冬哥在那张雕花的檀木大床上朝着李紫痕
跪下去:
“六姐,我来生转世变牛做马也跟到你……”
那是一个笨拙而又闷热的正午,在这个闷热而又笨拙的正午当中只有一片惊心动魄的蝉鸣。在这片惊心动魄的蝉鸣里,一个女人在眼泪和鲜血中超度了两个男人,使他们一个变成儿子,一个变成丈夫。
与此同时,那座城市正大张旗鼓地演播着一出戏,戏里一个叫刘巧儿的女人,在婚姻法的保护下翻身解放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女主人公刘巧儿在戏中唱道:
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
他的名字叫赵振华。
都选他做模范,
人人都把他夸。
从那天看见他我心里就放不下,
因此上我偷偷地就爱上他。
但愿这个年轻人他也把我爱,
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
又织布,纺棉花,
我们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助他,
争一对模范夫妻我们立业成家呀……
唱词中洋溢着的朝气蓬勃和幸福美满,被装在那辆轰轰作响的大轱辘车上,欢天喜地地驶进银城刚刚改写过的墨迹未干的历史之中。
第十三章
一
李紫痕凭着女人的固执和直觉把之生抱回家的时候,没有想到那辆轰轰作响的大轱辘车,有一天会带来那样一场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会把她毅然决然含辛茹苦所做的一切事情变成一块木牌。那块立在空地上的木牌只用六个字把所有的一切缩写成一句话:古槐双坊旧址。
一九六四年,那个叫李之生的小男孩在银城小小的出了一点名,那一年他以全银城考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银城最负盛名的伯儒中学。伯儒中学就是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的那场暴动失败后,被解散的中学。学校大门的花坛正中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的胸像。烈士就是暴动失败后被砍了头的中学校长赵伯儒,学校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如今永垂不朽的校长矗立在花坛正中,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座曾经屠杀了他的城市。
为了奖励之生读书上进,李紫痕在开学的第一天,从箱子里翻出那支珍藏了几十年的派克笔。笔管上清晰的字迹让她想起了妹妹和弟弟,想了那个在冰冷的银溪里淹死的年轻人。看见李紫痕脸上淌下来泪水。之生诧异地问:
“姑婆,你为啥子哭?”
“多少人都不在了……”
“哪些人不在了?”
李紫痕把许多被泪水打湿的岁月从脸上抹下去.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
“之生你莫问。你好好读书才对得起这支金笔。”
于是,之生高高兴兴地在胸前插着一个亮晶晶的故事,匆匆走过紫云桥,浑然不觉地走到革命烈士的面前。他不知道是自己的爷爷们使原来的校长变成了雕像,他也不知道是雕像的同志们使自己变成了孤儿。之生新奇地站在校门里,有些崇敬也有些畏惧地打量着雕像,但又立即就躲开了直射过来的目光。之生不知道,他已经注定了无法逃避这永垂不朽的逼视。之生低下头,当着雕像的面拔出自己的金笔来,一字一顿地念着笔管上刻着的文字: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之生不懂得这些文字都说了些什么,之生也不知道这些凄凉的诗句,是七百五十年前一个叫陆游的人想出来的。之生觉得应当在笔管上刻一句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是“向雷锋同志学习”。之生没有想到两年以后的那个夏天,自己会被许多同学推操着跪在烈士像前,念这些成为自己罪证的诗句。同学们用那种带铜扣的武装带和练操用的木枪拼命地打,然后。鲜血就顺着鼻尖和下巴滴在眼睛下边的土地上。之生就大声地哭喊起来:
“哎呀,哎呀,莫打了,莫打了,痛死我了……”
同学们就问:“你说,你是不是仇恨新社会?你为啥子要骂东风恶?”
之生就答应:“是……我是仇恨新社会,我是骂东风。”
同学们又问:“你说,你是不是九思堂的狗崽子?”
之生就又答应:“是,我是狗崽子……”
然后,同学们就又打。木枪和带铜扣的武装带就在之生身上劈劈嘭嘭的闷响,被打倒了,又被拖起来。再被打倒,再被拖起来。同学们说:
“你这狗崽子向我们的革命烈士认罪!”
之生就一身是血地对着革命烈士嚎啕大哭起来:
“我有罪,我有罪,我是狗崽子……烈士呀我不晓得是我爷爷杀了你,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