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诗刊》也有很大曲折,有过失误,如对艾青的批判,对《望星空》的批判,伤害了一些人。包括80年代的新诗潮论争,有些方式也未必妥当。这方面的教训应记取。
张清华(诗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不像诸位先生与《诗刊》有那样密切的关系,但我曾是第一届《诗刊》刊授学员。回顾《诗刊》五十年,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巨变。在整个80年代,《诗刊》无疑是诗歌的核心。从80年代后期起,开始出现地方性的诗歌社团。到上世纪末,诗界形成多元并峙的局面。
还有,现在诗歌网站约达381家,每时每刻有大量的诗歌在网上产生,许多读者被网络吸引去了。当然,纸媒体仍有其优势,《诗刊》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重铸《诗刊》辉煌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首先要解决两点:一是足够的经济投入。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应下大力气解决。二是开放的办刊理念。社会上许多自由写作的诗人,到最后仍然想走到《诗刊》的旗帜下。《诗刊》若办得更好些,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
韩作荣(诗人、《人民文学》主编)
《诗刊》多年来既发表老诗人作品和名家作品,也一直重视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第一届青春诗会时,我在《诗刊》当编辑,叶延滨等人被选拔参会。一批批诗人,一个个实力诗人,从青春诗会涌向诗坛。青春诗会被视为诗界“黄埔军校”是不无道理的。还有,“每月诗星”栏目也办成了名牌栏目。我编诗歌年选,从第一期看到第十二期,每年入选最多的刊物仍然是《诗刊》。
时下各地诗歌刊物和网络诗歌比较兴盛,仅广东就有一千多家,许多印制精美。广东政府大力资助诗歌发展事业在全国是比较有名的。相形之下,希望作协对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将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部分给解决了。
刘立云(诗人、解放军出版社编审)
我作为军队诗人代表参加今天的会议,很高兴。《诗刊》在我心目中地位很高,它是圣殿、是精神高地。多年来《诗刊》关心、扶持部队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军旅诗歌的发展是有功有德的。
刚才听作荣、延滨先生讲《诗刊》经费问题,我感到《诗刊》同志在艰难的经济处境中努力办好《诗刊》,令我肃然起敬。我在解放军文艺社做了二十年诗歌编辑,《解放军文艺》在经费上是有充分保障的。鉴于《诗刊》在中国诗歌界的特殊地位,提高《诗刊》的地位实际上意味着提高中国诗人的地位。
刘福春(诗评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最近为《诗刊》明年一月号撰写《纪要》,把《诗刊》又翻了一遍,感觉这真是一份重要刊物。如果说“《诗刊》史”就是一部当代新诗史有些过分的话,那么说它是大半部或半部新诗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诗刊》的重要性我想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诗刊》是摇篮。不要说已经二十多年的刊授和办了22届的青春诗会培养了多少诗人,就是在座的很多诗人可以说都是《诗刊》“摇”出来的,像叶延滨,还有一些诗评家,像谢冕先生等最初也是在《诗刊》上发文章的。第二,《诗刊》是擂台,是高度。无论是哪种写作、哪个门派都要到这上面来表现,没有《诗刊》的认可很难说在写诗这条路上算是成功。第三,《诗刊》是晴雨表。纵观五十年的《诗刊》,当代新诗史上的各种风云都有表现,而有时《诗刊》表现得要比其他刊物还要快。第四,《诗刊》是旗帜。《诗刊》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明确主张,五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说《诗刊》一直都是代表着当时的主流方向。
陆 健(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诗刊》有荣耀,也有失误。当然,错误的发生常是由不可避免的时代原因造成的,与《诗刊》的角色、地位也有关系。如果说《诗刊》犯过错误,那么别的一些刊物可能还没有资格犯这样的错误。《诗刊》有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艺术立场,它要引领时代潮流,这是使命与责任,也是光荣所在。
诗歌无非由生产、传播、价值评价等因素构成。在电子传播时代,纸媒体诗歌形式仍然是不可取代的。二者怎么融合也是值得考虑的。应该重视在国民中开展诗歌教育,尤其要重视在学校中的诗歌教育。
朱先树(诗评家、《诗刊》编委、《诗刊》原编辑部主任)
当前诗歌发展变化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诗已经回归了诗艺本身,真正成为了现代人心灵情感的表达和安慰。但不同的诗人,由于经历和阅历不同,诗的观念和创作追求各不相同也是自然的。《诗刊》的责任和要坚持的诗歌立场应当是:真实地反应现代人的生存和生活感悟,表达他们对美好精神的追求与向往。在坚守诗的本质的前提下,为提升现代人的精神文化品质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而把各种艺术追求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为形成社会的诗意与和谐氛围做出贡献。
诗是要让人心灵愉悦的,应当争取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方式传播诗意的美好,而不应参与娱乐式的疯狂与恶搞。
(杨志学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贺词
贺《诗刊》创刊50周年
《诗刊》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于1957年1月创刊,迄今已迎来她50周年华诞。在此,谨向《诗刊》社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
《诗刊》是我国诗坛著名刊物,在我国诗歌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力,在20世纪和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当代诗歌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诗刊》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希望《诗刊》充分发挥刊载全国名家名作和扶植培养诗坛新人的作用,更好地为诗歌读者和作者服务,为构建和谐文化服务,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推进文学事业的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祝愿《诗刊》唱响时代新歌!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2006年12月1日
贺 词
值此《诗刊》创刊五十年之际,首先,让我们以诗的名义致以诚挚而热烈的祝贺!
《诗刊》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全国性诗歌刊物,在共和国文学的春天里诞生,忠实贯彻党中央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广泛团结全国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翻译家及广大诗歌爱好者,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而发现和扶植了许多优秀诗人,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诗歌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诗刊》各届领导和编辑以及工作人员的劳绩不可磨灭。
五十年时光漫长,道路曲折,岁月峥嵘,《诗刊》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成长,特别是进入历史新时期之后,展现出崭新的风貌,发表了大量立意新颖,语言精湛,富有个性而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中国诗坛为拥有《诗刊》而感到欣悦。中国诗歌学会与《诗刊》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为弘扬诗歌精神、提高诗歌学术水平携手并进。我们衷心祝愿在新的世纪《诗刊》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诗歌学会
2006年11月27日
《诗刊》纪要
1956年
9月18日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给中央宣传部写报告,呈请批准在1957年创办《诗刊》。
9月24日 中央宣传部批复(1956年发文第1291号),同意创办《诗刊》月刊。
11月21日 《诗刊》编辑部主编臧克家等致信毛泽东,请求在创刊号上发表毛泽东诗词。
11月30日 《文艺报》1956年第22号刊出《诗刊》广告:“‘诗刊’是一本诗歌月刊,定于1957年1月在北京出版。”
1957年
1月12日 毛泽东复臧克家等信,同意发表十八首诗词。
1月14日 毛泽东主席约见主编臧克家。
1月25日 《诗刊》在北京创刊。主编臧克家,副主编严辰、徐迟,编委田间、艾青、吕剑、沙鸥、袁水拍、徐迟、臧克家、严辰。创刊号刊有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和《关于诗的一封信》,刊出的诗有艾青《在智利的海岬上》、冯至《西北诗抄》、孙静轩《森林抒情诗》等。
2月25日 《诗刊》1957年2月号刊出的诗有臧克家《在毛主席那里作客》、冯至《在外文印刷厂》、郭小川《致大海》、公刘《迟开的蔷薇》等。
4月25日 《诗刊》1957年4月号刊出郭小川《深深的山谷》(长诗)、田间《芒市见闻》、邹荻帆《春城无处不飞花》等诗和沙鸥《艾青近年来的几首诗》等文。
5月25日 《诗刊》1957年5月号刊出田间《佧佤人》(长诗·上部)、蔡其矫《大海》、张永枚《螺号》、穆旦《葬歌》、杜运燮《解冻》等诗。
7月25日 《诗刊》1957年7月号刊出“反右派斗争特辑”。此后,刊物发表了若干错误批判一些被错划为右派的诗人的文章与诗歌。
9月 莫斯科真理出版社,根据《诗刊》1月号发表的毛泽东诗词,翻译出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小32开。初版印了15万册。
10月25日 《诗刊》1957年10月号刊出李季《彩虹颂》、臧克家《科学、神话、诗》等诗。
11月25日 《诗刊》1957年11月号刊出郭沫若《月里嫦娥想回中国》、甘永柏《十月颂》等诗和巴人的文章《也谈徐志摩的诗》。这期起编委改为卞之琳、田间、严辰、阮章竞、沙鸥、徐迟、郭小川、臧克家。
12月25日 《诗刊》1957年12月号刊出郭小川《白雪的赞歌》、雁翼《写在宝成路上》等诗。
1958年
1月25日 《诗刊》1958年1月号刊出臧克家《没有什么声音比你更响亮》、李霁野《佛子岭水库》等诗。
2月25日 《诗刊》1958年2月号辟“迎春特辑”,刊出郭沫若《牡丹·芍药·春兰》、冰心《春风得意马蹄疾》等诗。
3月25日 《诗刊》1958年3月号刊出卞之琳《十三陵水库工地杂诗》、郭小川《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等诗。
4月25日 《诗刊》1958年4月号刊出荃麟的文章《门外谈诗》和《工人诗歌一百首》、《工人谈诗》。
5月25日 《诗刊》1958年5月号刊出茅盾《工人诗歌百首读后感》、老舍《大喜事》(“工人诗歌一百首”读后)、袁水拍《向民歌学习浪漫主义精神》等文和《民歌选六十首》、贺敬之《三门峡歌》等诗。
5月26日 《文艺报》1958年第10期刊出上海中国药物公司工人雷霆的文章《祝贺钢铁与诗歌的熔炼者——读的》。
7月25日 《诗刊》1958年7月号刊出谭次吾、胡宗文等79人的《战士诗歌一百首》和刘瑾瑜、廖训让等38人的《战士谈诗》,并随刊出版《支持阿拉伯各国民族独立运动增刊》。
7月 《诗刊》社编的《大跃进民歌选一百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8月3日 《诗刊》编辑部召开座谈会,郭小川、阮章竞在会上的发言分别题为《怎样使诗歌更快更好的发展》、《群众对诗人的要求是些什么?》,刊于《诗刊》1958年8月号。
8月25日 《诗刊》1958年8月号刊出《民歌选一百首》等诗。
9月25日 《诗刊》1958年9月号刊出郭小川《鹏程万里》、吕远《一个党员的手》等诗。
9月 《诗刊》社编的《工人诗歌一百首》、《战士诗歌一百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25日 《诗刊》1958年10月号刊出“新民歌笔谈”栏,刊有宋垒《与何其芳、卞之琳同志商榷》、邹荻帆《到火热的斗争中学习民歌》、欧外鸥《也谈诗风问题》等文。
10月 《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编辑部编的诗集《举国欢腾庆凯旋——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2月25日 《诗刊》1958年12月号刊出《天津海河工地民歌选》、《河南登封县民歌选》等民歌。
12月 《诗刊》社编的《新民歌百首》(第二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59年
1月25日 《诗刊》1959年1月号刊出《郭沫若同志就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答本社问》一文和温承训《第二次解放》、张志民《七锁娘》、郭小川《雪兆丰年》等诗。
1月 《诗刊》编辑部编的诗论集《新诗歌的发展问题》(第一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3月25日 《诗刊》1959年3月号刊出臧克家的长诗《李大钊》和吴烟痕《黄河断流》、梁上泉《山乡去来》等诗。
3月 《诗刊》社编的《云南兄弟民族民歌百首》,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刊》社编的《新民歌百首》(第三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4月25日 《诗刊》1959年4月号刊出臧克家《“五四”,新诗伟大的起点》、冰心《我是怎样写和的》等文和郭小川《朗诵会上的一段奇闻》等诗。
5月25日 《诗刊》1959年5月号刊出《锦绣河山换新装》(民歌20首)和郭小川的《雾中》(长诗“将军三部曲”第二部)等诗。
6月25日 《诗刊》1959年6月号刊出严阵《江南曲》等诗和谢冕、孙绍振、刘登翰、孙玉石、殷晋培、洪子诚撰写的《女神再生的时代——“新诗发展概况”之一》。
6月 《诗刊》社编《新民歌三百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7月9日、28日和8月6日 《文学评论》编辑部、《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报》、《诗刊》联合邀请北京的一些诗人、学者及诗歌爱好者召开三次座谈会,讨论诗歌格律问题。会议由何其芳主持。讨论综述以《诗歌格律问题的讨论》为题刊于《文学评论》1959年第5期。
7月25日 《诗刊》1959年7月号刊出张永枚《边防军》、李瑛《新兵日记》等诗和谢冕等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高潮——“新诗发展概况”之二》。
8月 《诗刊》编辑部编的《诗选》(1958),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9月25日 《诗刊》1959年9月号刊出“国庆十周年专号”,刊有贺敬之《十年颂歌》、韩北屏《祖国颂》、冯至《在我们的国家里》等诗。
9月 《诗刊》编辑部编的诗论集《新诗歌的发展问题》(第二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0月25日 《诗刊》1959年10月号刊出萧三《祖国十年颂》、张永枚《雪白的哈达》和谢冕等的《暴风雨的前奏——“新诗发展概况”之三》。
10月 《诗刊》社编的诗集《祖国颂》,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2月 《诗刊》编辑部编的诗论集《新诗歌的发展问题》(第三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60年
1月25日 《诗刊》1960年1月号辟有“《红旗歌谣》赞”专栏,刊有柯仲平《祝贺(红旗歌谣)的出版》、远千里《文学新纪元的开始》、李季《大跃进的颂歌和战歌》等文。
2月25日 《诗刊》196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