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雍治十八年赴西域宣旨归来的费状元,升迁翰林院侍读(正六品),而他的中书舍人职位则丢掉。取而代之的是同科的翰林编修、广东顺德人陆储。

    费状元当年,极受何大学士的看重,以及天子的认可。简在帝心。然而,近年来,天子越发的怠政,朝政尽归大学士华墨处理。他在中枢换一个“秘书”,是一个很正常的操作。

    费状元虽然丢掉中书舍人,但升迁为翰林院侍读,就具备冲击翰林侍讲学士的资格。他才多少岁?时年二十六岁。绝对不算仕途失意。

    费状元一身青袍,国字脸,相貌堂堂,人物出众,打听道:“长文,子玉在西域的几首诗词,俱是雄文。不知道他何时回京。”

    三年过去,罗向阳与贾惜春婚后,还是微胖的身材。笑呵呵的道:“子充兄,子玉和齐大帅同行。大约年底可至。据信使言,他们已经到真定府。”

    贾环跟着西域总督齐驰的大队进京。而齐总督带着漠北的伊林可汗、大小贵族几十人,准备献俘陛前,沿途官府都会向上汇报这支队伍的行踪,始终在“聚光灯”下。

    费状元沉吟着点头,道:“长文,如今国本不稳,我辈君子,理当直谏天子。望子玉早归啊!”

    他是一个充满着热血、理想的年轻人。雍治天子一手提拔他,他对天子忠心耿耿。他上的奏章,虽然大谈应当早立晋王为太子之事,不要受雍王(杨皇子)的干扰,但都是忠言劝谏,并没有骂天子。

    他此刻希望贾环早日返京。当年,斗争激烈的夺嫡之争,便是贾环压住。

    罗向阳知道费状元的想法,心中苦笑,沉吟不语。

    贾环是以请假的名义返回京城。贾府的三姑娘、贾环的亲姐姐贾探春要出嫁。

    他委实不愿意好友卷入皇权继承的政治风波中。

    但,他同样期盼贾环早日归来。他和子玉亦有三年未见啊。

    …

    …

    十一月下旬。随着真理报的报道,齐总督一行,距离京师更近。京中舆论热议。

    真理报主编周慎行,建极殿大学士华墨的嫡系,在报纸上大肆鼓吹周军战功。

    原因,当然是因为如何赏赐灭掉漠北胡族的将士们,朝中争议的正激烈。他正依华相的意思,设一个局。

    然而,并非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漠北大胜上,还有一些人关心着贾环的行程。

    夜幕徐徐的笼罩着巍峨的皇城。西华门外,殿前侍卫司虞侯陈也俊和同僚交接后,独自带着陈家奴仆、长随们到好友冯紫英家中吃酒。他在殿前侍卫司的好友卫若兰早就身死。

    雍治十八年春,左都督牛继宗守龟兹,身死城破。冯紫英的父亲,京营参将,神武将军冯唐死在此战中。子承父业。冯紫英现为京营校尉。

    民间守孝,没有人会真的恪守礼仪三年而不逾规矩。只要表面功夫做好即可。

    吃着酒,陈也俊问道:“冯兄,京营中如何?”

    冯紫英将近三十岁的年纪,容貌俊朗,人物出众,比三年前更显得成熟。他现在是冯府的顶梁柱。笑着道:“还能如何?新旧武勋集团相斗。没什么前途。

    陈兄在宫中当值,可有确切消息,子玉何时回京?嗨,他立这么大的功劳,竟然被齐总督抢了。当真是…”

    陈也俊嘿然一笑,道:“陈兄,这事可瞒不了当今天子。锦衣卫指挥使邢佑的奏章早报上去。子玉这会应该到保定府了吧。”

    四大家族的势力,远不如昔。不独独是陈、冯两家,他们这些和贾府来往的勋贵世家,都迫切的希望贾府核心人物贾环早日回京。而携西域大胜回京的贾环,将会有何作为,亦令他们期待啊!

第八百九十九章 问君何时归(下)() 
贾环三年未归,京中人事几番新。这是他所要面临的局面。十一月下旬,贾环刚到保定府。

    京中各人,问贾环几时归来,出发点不同。

    相比于陈也俊、冯紫英等中小勋贵世家对贾环回京的期待,北静王、西平郡王等,则是多了几许担忧:天子不喜贾环。

    天子已入暮年,驭龙宾天只在这一两年间。若贾环回京后蹦得太欢,只怕将有不忍言之事。

    北静王府。一钩明月隐在云层中。

    花厅中,北静王和世交西平郡王喝茶闲聊。北静王刚添了一个儿子,旧武勋集团因此而聚会。

    西平郡王一身蓝色的常服,道:“王爷,近来魏其候咄咄逼人啊!王安世不过是损失数千人就被他盯着。”他在旧武勋集团中的地位低于北静王,属于中坚人物。

    北静王水溶轻轻的点头,喝着茶,想了一会,道:“等子玉回来再说吧。他应该快到了。贾存周过些时日就会抵达京中。”

    政斗的事,他倾向于咨询贾环的意见。更别说,事情涉及到贾环的舅舅王子腾。

    西平郡王笑一笑,点头。

    …

    …

    夜空阴沉。城西南角阜财坊的燕王府在京城中一干亲王府中,规模、规格都处在中下水平。

    一辆马车在夜色中返回。

    燕王宁淅时年十九岁,当年文弱的少年已经变成青年,而且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贾环在西域时,给燕王的嫡长子取的小名叫做:七月。

    燕王至正房,燕王妃甄祎正在灯下缝补儿子的衣服,碧玉色的袄子,配着淡粉色的裙衫,五官精致,风姿雅丽。如花般的美人。侍女们侍奉着。

    甄祎见燕王酒意熏染,服侍着他换衣,擦脸,微微埋怨道:“王爷每次见越国公都要喝酒吗?”

    燕王宁淅的性子比较文弱,见妻子责备,歉然一笑,道:“让你受累了。今日实在高兴。澄哥儿说,先生要回京了。”

    甄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身挂着燕王的棉袄,“哪个先生?”

    宁淅带着醉意,文静的笑道:“贾先生。”先生是以请假的名义回京。

    甄祎愣了下。有些失神。然后,忙活着,道:“嗯。”

    宁淅笑一笑,他知道甄家上下对贾先生复杂的情绪。而他则想着在先生门下求学的快乐时光。先生应该不会再离京了吧?

    …

    …

    京城东城外,咸亨商行的总会馆中,翰林编修纪澄和咸亨商行在京中的负责人姚纬喝着小酒。借酒浇愁。

    姚纬三十多岁,人长得文秀,容貌普通,有着秀才功名,是北直隶有名的儒商。小口抿着白酒,问道:“伯言,史家不同意你和他们家大姑娘的婚事?诶,这就奇怪啊?

    你好歹是个翰林。京中多少人想和你结亲。虽说没有如今沈于乔那般夸张,但也不少了吧?”

    他和纪澄同为书院中贾环的嫡系。纪澄更是继贾环之后,书院中最出色的弟子。实务能力很强,举一反三。

    纪澄时年二十三岁,满脸苦涩,郁闷的喝着酒,道:“史家嫌我泥腿子出身。实际原因是他们想攀附华大学士。华大学士的儿子有意纳她为妾。院首何时回?”

    院首远去西域,他在京中,时常去贾府帮衬一二。和贾蓉、贾蔷、贾芸等都是熟识。偶遇到常来贾府小住散心的史家大姑娘,惊为天人,一见倾心。

    这三年来,和史家姑娘熟识。亦同情她的遭遇:和卫若兰定亲,却是望门寡。

    他想求娶史家姑娘,却心愿未成。

    姚纬好笑的道:“你这天天来问也没用啊。院首在路上,就算是与齐总督大队分开而行,最早不会早于腊月初八。”

    纪澄苦恼的扶着额头。即便他满腹经纶,权谋机变,但这种事,他能如何?

    …

    …

    冬日柔和。投射在永寿宫中花园里常绿的树木上,几点日光斑驳。深翠浓荫。

    杨皇后满脸怜爱的看着花园里蹦蹦跳跳的儿子,一身暗红色的宫装。身边二十多名丫鬟、太监们环侍着。

    三年的时间过去,岁月仿佛特别的钟爱杨燕燕。时光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的痕迹。

    三十七岁的杨皇后,依旧是纤腰楚楚,肌肤雪白,容颜精致无瑕。雍容、华贵的美妇一袭宫装,双如高耸挺拔,珠圆玉润。一颦一笑,带着成熟美妇的风情,堪称尤物。

    但气质却是端庄、雍容。构成她独有的风情。芳华绝代。

    蜀王宁恪亦在,看着将满六岁的雍王宁渊,笑着赞道:“母后,渊弟聪慧机敏,将来肯定是文武全才。”

    杨皇后雍容的轻笑,道:“恪儿这又是哪里听来的好话?”

    宁恪嘿然一笑,道:“母后,这可是尹郎中说的。”尹言对教导杨皇子非常上心。

    杨皇后微微一笑,她内心中,何尝不对儿子寄予厚望?惟愿天子长寿。多撑几年。

    “渊儿,歇一会。”杨皇后喊一声,让宫女将儿子带下去擦汗,和蜀王离开后花园,往宫中走去。宫女、太监们在他们身后跟着。

    杨皇后微笑着道:“恪儿,外头闹的沸沸扬扬,贾府三姑娘的夫婿沈迁,人还没回,如今在京中炙手可热。媒婆都踏破沈家的门。贾子玉何时回来?等他姐姐出嫁,你代我送一份厚礼去。”

    贾环要回来了。她想交好此人。若说谁有能力将她儿子推上皇位,她更相信这个人是贾环!

    宁恪给杨皇后打趣,笑一笑。心中感触难言:他的妻子是沈迁的妹妹。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孩子都有。然而,贾探春,是他此生所深爱的女子。

    此时,她终将出嫁。所幸,她的夫婿是如此出众啊!否则,他心中何安?

    “好的。”

    杨皇后螓首微点,再低声叮嘱道:“这次朝廷里的风波,你别卷进去。”

    蜀王应道:“嗯。”心中却是微微一惊。

    十二月上旬,朝堂中爆发了激烈的朝争。因真理报上大肆报道漠北战功,舆论因此而起,工部尚书纪兴生因此而上书,请求天子重赏诸将、诸功臣。

    当然,他不会在奏章提起贾环的功劳。他和贾环是政治盟友,不会这样害贾环。

    然而,其政治对手大学士华墨却上密折,攻讦纪兴生罔顾君上困境,逞一己之私欲,操纵朝局。随后,翻出纪兴生在雍治十七年的陈年旧事:结党。将其一本参倒。

    他是听潇妹妹分析的。

    纪兴生要求大封赏诸功臣,本意还是要掌握在人事调整中的主动权。漠北大胜,天子确实非常高兴。但是,他却是忽略了国库无银,内帑无银的境况。

    十一月份,圣寿节上,左都御史张安博当面劝谏:不可靡费,铺张过多,惹得天子极度不快。

    华墨借此解决了政治对手。根子上的原因,还在于天子要华墨稳住朝堂,别去烦他。天子选择了更体贴、媚上的华墨。而放弃颇有名望的纪兴生。

    纪兴生被下狱拷问,家中被抄。当前,朝堂中,正在追杀纪党。

第九百零一章 回时莫徘徊() 
腊月中的贾府在午后的时光略显安静。

    钱槐风尘仆仆的在侧门口翻身下马时,贾府门口顿时一阵轰动。随即,消息传向贾府各处。

    钱槐被管事领着,快步往贾政的外书房而去,

    …

    …

    荣国府前院中,贾政的外书房。

    书房中,一应陈设精美、雅致。挂着名家字画。多宝阁上陈列的装饰,价值万元。

    午后时分,贾政正在和七八名清客在书房里清谈。气氛融洽。

    詹光手里拿着一副画,笑呵呵的道:“老世翁在金陵这三年,这笔法越发的老练。”

    贾政谦虚的笑着。只是脸上的笑容出卖他的情绪。几名清客纷纷出言赞和。

    这时,长随信儿从外头快进来,神情兴奋,跪在地上,大声道:“老爷,三爷派钱槐回来通知,他已到顺天府境内,今晚到府。”

    贾环今晚回来?贾政微怔,随即反应过来,道:“好!叫钱槐进来。”他要问下贾环的近况。

    政老爹没有察觉,他的声音有点高。高兴之意,溢于言表。八名清客们何其眼明,立即恭贺贾政。

    贾府的主心骨回了。老世翁能不能官复原职,就看贾环的了。

    …

    …

    贾环将在晚上回府的消息,如同一阵风般的在宁荣两府内传播。

    起先是在荣国府的侧门处,贾瑞等人议论着。稍后,前院的书房、管事处、纠风办等地,都在传遍。

    宁国府里的贾蓉、贾蔷亦收到消息。年关将近,基本都在家中准备过年。

    而随着贾政见过钱槐后,令人往后院里报信,令贾府的厨房准备接风的宴席,贾府内的气氛如同被点燃一般。

    宁荣两府,合计两千多口人,在雍治二十年的腊月二十日午后两点许热议着环三爷将归的消息!

    …

    …

    宁国府中。

    贾蓉和贾蔷得到消息时,正领着一帮贾府子弟在花园里饮酒看戏。消息传过来,当即就炸开。

    贾蓉今年三十岁,往日俊俏的奶油小生略显老成。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纨绔子弟。一叠声的吩咐道:“都撤了,撤了。”又对贾蔷道:“蔷弟,你去西府和琏二叔,琮叔,芸哥儿说一声。我们到城外去迎环叔。”

    贾蔷二十七岁,相貌俊俏,有一个秀才功名。和宛平县本地的文士有来往。娶的是龄官。夫妻感情极好。孩子都有两个。起身道:“好的,蓉哥。”

    将戏酒给撤了,贾蓉再进到宁国府里,在东边院子里找着尤氏、妻子胡氏,说起这个消息。

    尤氏四十多岁,已见衰老,笑道:“嗳,那我们娘俩赶紧去西府恭贺太太去。”带着胡氏往荣国府来。

    …

    …

    尤氏、胡氏到时,东跨院里,王夫人面前,薛姨妈、王熙凤、赵姨娘、周姨娘并林之孝家的等内管事都在,正说着这事。

    自贾母死后,贾府内眷们的活动场所,便在王夫人的东跨院。

    东廊三间小正房内,赵姨娘犹自哭泣着,她其实是在得瑟。她儿子回了呢!嘴里骂道:“这蛆心的孽障,出去三年,还知道回来。”

    一屋子人都在劝解赵姨娘。

    薛姨妈笑着劝解道:“姨奶奶,环哥儿那是为国效力!不是他想回就回得来。这不是打了胜仗,得胜还朝吗?”

    王夫人坐在西边上首,喝着茶。看看赵姨娘。子和儿子比,要气死人。她那个孽障还在厮混。她的心情略烦闷。儿但,她得承认,贾环东归,是好消息。

    他是贾府的架海紫金梁!

    …

    …

    消息传到东跨院处,接着向大观园内传去。

    大观园中,秋爽斋是略偏贾府中路的位置。秋爽斋三间开,房屋相通,陈设典雅、华丽大方。

    贾探春正给一干姐姐妹妹们打趣着:她将嫁给沈迁。沈迁二十二岁,即为国朝名将。在京中,炙手可热。据闻,最近沈家的大门都要被踏破。

    有的人是想沈家太太悔婚。有的人则是想沈家太太为沈迁纳妾。

    她今年二十一岁,因贾母去世,耽搁三年,都成了老姑娘。好在是,得一良婿。

    李纨、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几人都在这儿笑闹时,外头忽而听得一阵阵的喧嚣声。

    贾迎春鹅蛋脸,温柔可亲。她和薛蝌成亲,就住在离荣国府不远处,婚后生活和美。笑着道:“三妹妹,准是沈家派人来下礼了。太太前儿和沈家太太在西平郡王府上遇着,说起你的婚事。”

    三书六聘。一一都要走到。预计,三妹妹婚事在明年二月春。

    探春大方,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