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依靠贾元春在后宫中的恩宠,王子腾的权势,这是靠不住的啊!

第五百九十一章 贾环的想法() 
责任与权力,权力与责任!承担责任,带来权力。而享有权力的同时,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贾环对此有认识,和体悟。自嘲的一笑,感叹道:“我这个人的性情:有一点懒,有一点冷。当然,若是到那个位置,自然是:在其位,谋其政。”

    其实,封建王朝时代,读书人的政治理想,只要不涉及党争,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想要把国家治好好,以民为本。要求国库充实,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道不拾遗,民风淳朴等等。这是儒家文化的一脉相承。

    顶多是每位宰相、首辅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各不相同。比如明朝三杨时期,和李贤、杨廷和执政时期国家的问题不同。徐阶、高拱、张居正所遇到的问题又不同。

    当然,不干活的首辅除外。比如:万安、严嵩。没有水平,乱搞的人除外:比如刘公公、九千岁等人。

    贾环又道:“不过,像李贤、彭时、张居正那样累死,我是不干的。人生之乐,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到时候由不由我个人,就不知道咯。”

    语气感叹。

    贾环出身于贫苦家庭,学霸出身,供职于企业,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将“登顶”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政治家庭的孩子的理想。比如:唐逸,刘二哥,陆大少。

    当然,他现在是勋贵世家——贾府的执掌者,科举出身的文官,拥有大学士的看重、栽培,还有闻道书院体系、团队的支持。以及年纪优势,拥有着无限可能。

    但是呢,他个人的想法,与其说,想要享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乐趣,还不如说,他更想过着娇妻美妾,体面舒适,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初心并没有变。

    然而,个人的想法和现实往往是存在着差距的。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且,他现在也必须要去走仕途这条路,力争上游。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的人,他的历史三观还是很正的。不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若为执政,还是会尽职尽责。

    通俗点说,贾环的想法,若为宰相,祸乱国家,肯定是不干的。像张居正那样猛干,大搞变法,他也是不干的。因为,张居正累死不说,家还被皇帝抄了。他的想法是像徐阶、高拱那样,干完活,国家国力上升,他挂印返乡。

    正所谓,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钗黛以遨游,寄明月而长终。

    当然,我们都知道,贾同学的想法往往是很好的,而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比如,他想脱离贾府,不得不留下来;比如他想休息几年,天子怠政,贾贵妃地位不稳。

    …

    …

    贾环说,到时候会身不由己,这反而让他更明白的感受到贾环的责任感。乔如松听得一笑。起身,拱手一礼,道:“我知道子玉的志向了。”

    贾环坐着没动,心里苦笑,他现在是还没到权力的山顶,说到山顶怎么退下去的话,有点没意思。等受了乔如松一礼,贾环做个手势,示意乔如松随意。

    这是什么意思,他自然明白。能得到一位有着才干、能力的同学的、帮助、效力、认可,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乔如松重新坐下来,笑道:“庞士元对子玉是心服口服,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罗君子品行端方,于一条鞭法有些疑虑。我啰嗦一点,相信子玉的判断。”

    乔如松表示支持。贾环微微一笑,道:“其实,收税还是银元、纸币好。”

    中国银本位很混乱。有各种做假的银子,还有出产地不同,导致的几分成色的银子,接着还有在使用过程中剪开的银角子。五花八门。因为混乱,所以市面上诞生了银号、钱庄。专门处理银子,兑换银钱。

    他刚刚讨论时,和众同学聊过银元(袁大头)、银行纸币的事情。银元的使用对于统一中国混乱的银钱货币制度有莫大的好处。当然,最终终极的方案是受国家承认的银行发行的纸币。

    乔如松就笑,“那是将来的事情。先推行一条鞭法成功再论。子玉,处理争论一条鞭法的事情,我相信你的方案没问题。我们会尽力做好。些许小事。

    我倒是就件事要提醒你注意。夺嫡之争,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官身,无所谓。倒是你,身为贾府的当家人,你要早做准备。以我看,何相怕是会支持晋王。”

    贾环嘿然一笑,道:“友若,这件事恐怕要出乎你的意料。何大学士未必愿意支持晋王。”

    今天上午何以渐来访,顺口提醒他,要他注意宫中的太监刘国忠。据说,刘太监入宫之前,是一个读书人。而此人和晋王来往甚密。贾环给何以渐一说就想起来,他见过刘太监。那天见完杨贵妃出来,路遇此人。

    再结合京城中的传言,晋王与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交好。以何大学士的立场,恐怕不想支持这样的皇子登基。

    没有文臣,会喜欢一个喜欢“厂卫”的皇帝。当然,皇帝不用“厂卫”,大部分都会被文臣忽悠、玩残。

    “哦?”

    贾环将情况给乔如松解释了一遍,说出他的打算,“夺嫡之争,晋、楚两位,我那边都不愿意沾。友若,增收商税事完,我会谋求外放离京。”

    “好。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乔如松赞赏的道:“子玉,你要是不嫌我多事的话,今晚你的话,书院那边,我会代子玉传达。”他打算帮贾环竖起旗号招人,团结团队的向心力。

    贾环点头,有些事情,他确实没法亲力亲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乔如松帮忙,自是好事。拱手一礼,托付道:“有劳友若了。”

    …

    …

    雍治十四年六月三十日夜晚的谈话,背景是在真理报成功发行,要试探朝廷水深,找准自己的定位之时。

    同时,朝廷政局是大学士何朔正受雍治天子信任,在朝堂上权势鼎盛之时。朝堂是何大学士执政时期。

    正是因为何大学士,对真理报,对贾环的支持,拔高了贾环的地位。否则,正六品的翰林侍讲,要成为团队的旗帜、核心,还言之过早。

    贾环和乔如松看似平淡,只谈了几个小问题,却是贾环开始构建自己政治班底、核心团队,亮出政治旗号的第一步,影响深远!

    七月初三,京城里关于“一条鞭法”的议论已经沸腾起来。贾环清晨起来,心有所感,从北园的后院向南至大观园中,到潇湘馆中见黛玉。

    正值夏末,酷暑之时,清晨时分,晨光才透。潇湘馆内翠竹夹路,阴阴翠润。竹影满地参差,铺陈在石路上。

    不见紫鹃、翠缕等丫鬟何在,满院静悄悄的。贾环走入黛玉房中,只见黛玉和湘云俩并排而卧。

    室温凉爽。黛玉严严密密的裹着一幅幅杏子红绫薄衾,安稳合目而睡。湘云一头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手臂撂于被外,手腕上带着两个金镯子。

    美人陈卧,性情各异,美景如斯。仿佛一首轻快、悠扬的乐曲,在这青翠夏末的潇湘馆中。

第五百九十二章 征途未完() 
贾环呼吸都放轻了几分。看着黛玉精致绝美的容颜,在熟睡时有些潮红色。再看看湘云,连睡觉都不老实,雪白如藕的手臂露在外面。笑一笑,悄然的退出来。

    贾环当然不会像贾宝玉那样,上前给湘云盖上薄被。那太唐突佳人。当然,他也不会因为闯进来得见美景如斯,就学道学先生捂着眼睛畏畏缩缩的退出去。

    只是,很自然的站了一会,再退出去。

    贾环刚退出来,就见袭人穿着葱绿色的掐牙背心提着铜壶进来。十九岁的大丫鬟,细长的身姿,肌肤白净,性情柔顺,惊讶的小声道:“呀!三爷,你来了。”

    贾环笑着点头,“我来看看你们姑娘。袭人,我好多时没见着你。都在忙什么?”

    袭人禁不止低头抿嘴一笑,道:“三爷,我们丫鬟们能忙什么?不都在屋子里守着。姑娘还没醒呢。我给三爷倒茶吃。”

    这时,黛玉在屋里喊,“袭人,可是环哥来了?”她一直醒着的。“嗳。”袭人应了一声,进去服侍。听的里头有湘云的说笑声,叽里呱啦的,很有特色。

    贾环在外面厅中等了好一会,黛玉梳洗完出来,因问道:“环哥,你怎么这早晚来了?”

    黛玉一头青丝挽起,戴着孔雀簪、金钗步摇,娇颜如玉。上裳下裙,手拿团扇。行走间婷婷袅袅,如若弱柳扶风,神韵中灵动,有着诗书的气质和慧黠的糅合。

    显然是精心打扮过。女为悦己者容。

    当着丫鬟的面,贾环倒不好对黛玉说情思之语,笑着做一个手势,和黛玉一起从潇湘馆的后门出去,往柳叶渚、柳堤而去。时值清晨,夏末风光的大观园中,林间幽幽。

    贾环伸手挡着蔓延林荫小路上的树枝,轻搂着黛玉的细腰,揽佳人入怀,道:“因早上想着妹妹,所以过来看你。”

    黛玉轻笑,依靠在他厚实的胸膛上。好一会,抬头,狡黠的问道:“环哥,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啊?”

    其实,有些事情,宝姐姐早和她说过。薛蝌自江南回来时,会将香菱的母亲接到京城来。到时候,会把他和香菱的关系定下来。

    贾环就是一笑,道:“哪里有?”爱抚黛玉的秀发。和黛玉一起走出林中小路,来到柳堤上。视线豁然开朗。眼前的水泊宁静,水面上荷花盛开。

    贾环和黛玉驻足。晨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角,轻柔如梦。

    贾环心中的感慨是因为,他回答乔如松的问题所带来的。他近日里也在梳理他的想法:携钗黛以遨游,寄明月而长终。

    然而,他以他和当今天子的关系,想要求天子赐婚,何其之难?

    执掌贾府,带领贾府度过了废太子的难关、漩涡、暗潮,并非他的奋斗之旅的结束!

    谁只活十几岁不成?日子还要往前走。而他成为贾府这艘船的舵手,接下来是建设、巩固贾府的权势、力量。

    最后,他不想当贾府的舵手,交接班,让下一班小辈们来接手。这是世家大族千百年来延续的生存之道。

    依靠元春的恩宠,王子腾的权势,贾府的根基还是太弱。经不起风浪。在京师,朝廷这样的舞台之上,多少权贵家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想要保护自己、家人、家族,只有足够的强大力量,才行!还有太多的事情,要一一的处理、妥善的安排。比如,他和黛玉的婚事。

    他在红楼的奋斗之旅,还远没到结束之时!

    …

    …

    朝堂之中关于是否恢复一条鞭法的争论,在七月初,形成汹涌的浪潮。上至大学士,下至地方督抚、布政使,纷纷上书,发表看法(打嘴仗)。固然何大学士深受帝恩,执掌中枢,但韩大学士的反对,亦聚集了一批重量级的大臣。

    在这场看似纷乱的朝局斗争之中,真理报正在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发行地区,由京城、北直隶,南直隶,迅速的扩展到江南,全国。完全取代邸报的功能。

    真理报的版面,亦从八版扩展到十六版。大量的奏章节选,被附录在其后。实在是很多要员的奏章,必须要出现。真理报编辑社不怕得罪人,但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得罪人。

    由于真理报是日报,为增加驿站系统的使用效率、成本,接合国朝的生活节奏,大约是旬日一次,以驿站系统向全国派发。

    真理报的报纸购买费用已经提高到15文。但规模仍然在扩大。权威的政治咨讯,无论在何时都会受到追捧。比如,二十一世纪时,不看新闻联播肯定是不行的。

    在这样纷杂、混乱的朝争之中,正阳门外正东坊的真理报社院落中“风平浪静”。贾环的策略确保了真理报在这次事件,不断的发展,受益最大,

    将近中午时分,去通政司、东华门外(军机处)抄录奏章、节略的书手、编辑们回来。报社的编辑室中,顿时一阵惊叹声。

    “哎呀,你们快看,工部杨侍郎支持复一条鞭法。”

    “又一个高官表态了。估计差不多要准备廷议了。”

    “嘿,廷议未必通得过。怕是还要等等。吏部宋天官可是强烈反对的。”

    贾环的房间中,遥遥的可以听到编辑室内的喧闹声。新科状元费敏政从军机处而来,带着可以登报的奏章。没有以报纸治国的道理。军机处里有些消息,信息是不会登报的,需要筛选。

    费敏政时年二十岁,性情沉稳,一身青袍官服,听着外面生机勃勃的讨论,微笑着道:“贾兄好手段。”费状元说的是贾环“不偏不倚”,借机迅速壮大真理报的事。

    贾环谦虚的推辞道:“费兄过奖了。我负责真理报自是要为报社谋划。”说着,起身,送费敏政离开。

    眼看着到了中午,贾环想了想,叫来长随钱槐,吩咐了几句。

    这时,副主编萧梦祯拿着一叠文稿过来找贾环,看着院外远去的轿子,笑道:“费子充,春风得意啊!我们丙辰科,最有望拜相,恐怕就是他。据说,他在何相面前很得宠。江湖传言,比你还受重视。怕是何相培养的接班人。”

    贾环微微一笑,伸手示意,“进去谈吧!”

    …

    …

    七月十三日的中午,都察院中,江西道御史朱鸿飞与几名好友一起步出都察院大门。

    朱鸿飞在第一期的真理报上与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各自发表了弹劾京城权贵不法的文章,在都察院的头号大喷子赵俊博被贬官的情况下,才进入仕途一年的他成为言官群体中新秀。

    “雁阳兄,近日又是哪家富商相邀?”

    “诸位不要说笑。”朱鸿飞皮肤黝黑,身量中等,拱拱手,笑着告辞同僚,拐上宣武门里大街。

    贾环约了他中午在三元酒楼吃酒。

第五百九十三章 论战形势() 
宣武门里街的三元酒楼是国朝唯一的“三元”林季同题名,讨一个好口彩。生意红火。

    街边所见,重楼叠院。国朝安享太平一百多年的时间,京中人烟稠密。屋舍空间极小。

    二楼的雅座中,贾环和朱鸿飞一起小酌。燕王宁淅、宁澄在隔壁的雅座中。

    朱鸿飞喝着酒,笑道:“贾兄,可惜燕王非当今的嫡子,或者吴王是宗室近支。否则,你这可算是帝师。”眼中,颇有些热切。

    贾环举着二钱的酒杯,和朱鸿飞碰了碰,一口抿了其中的绍兴黄酒,笑着摇头,“真要是帝师,哪里还轮得到我来做?雁阳,你说是吧?”

    朱鸿飞嘿嘿一笑,道:“有时候,条件太得天独厚也不行。”贾子玉身兼文官、勋贵出身,同时还如此年轻。官场条件太好。

    贾环莞尔一笑,吃了口菜,道:“支持一条鞭法的力度,可以加大些。”

    朱鸿飞筷子点在餐碟的烤鸭上,点点头。

    …

    …

    旁边的雅间中,宁淅和宁澄两人吃着精美、可口的酒菜。只有,四个菜碟,一壶黄酒。

    宁澄比宁淅小一岁,但看起来却反倒想兄长。招呼着宁淅吃吃喝喝,更放的开一些。

    宁澄脸略狭长,穿着蓝色的儒衫,用力的咬着鸡腿,不满的道:“贾先生就是规矩多,吃饭还不许浪费。我和九哥他们出去,那顿饭少了十八个碟?天子一顿饭多少个菜,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