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荣禧堂是贾府正中的五间开正房。贾环到的时候,外面的廊柱、庭院候着贾赦、贾政、贾琏、贾蓉几人的小厮外加单大良几个管家。暮色之中,十几人安静的站在外头。

    见贾环过来,一众管家、小厮都是笑着打个招呼,“给三爷问好。”

    贾环点点头,穿过“书赐荣国公贾源”的门匾,步入荣禧堂中。

    荣禧堂是贾府日常重大议事和政治性社交的场所。轩昂壮丽。正面大紫檀雕螭案上,放置着一座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上面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此时,贾政、贾赦、贾蓉、贾琏已经在座。明亮的蜡烛,点了两排,将荣禧堂内照的灯火通明。

    贾赦斜了贾环一眼,鼻孔里冷哼一声,拿着茶杯缓缓的喝茶。

    贾环没理会贾赦表现出来的敌视态度,拱手向贾政行礼,“儿子见过父亲。”事实上,他去年年底回贾府,就已经和贾赦撕破脸了。他执掌贾府内外权力最大的障碍,就是贾赦。

    贾政微微点头,不咸不淡的道:“环哥儿来了。”他对贾环有点意见。府里搞这么大的声势,天天你举报我,我举报你,搞的乌七八糟。不被他所喜。他喜欢清静。

    而且,他在通政司里,听到同僚们谈论这件事。在世交的亲朋故旧来往时,亦常被人提起贾环的那篇演讲文稿,询问他府上怎么回事。物议沸腾,令他脸上无光。哪里有苛待下人的道理?他们贾府可是有乐善好施,宽待下人的名声。

    再一个,他去年年底就和大哥、儿子说了,不准相互查账。而现在,他的庶子借机在查大观园的帐。他大哥都闹到他面前来,这让他心中不大痛快。

    贾蓉和贾琏都站起来,道:“环叔,环兄弟。”

    贾琏虽然心中很不满贾环不尊重他这个兄长,又因为贾环卷入会试舞弊时疏远贾环,关系出现裂痕,但是,这次整风运动,贾环给了他一个位置,将他与贾蓉(族长)并举,推在荣国府继承人的位置上,这让他心中服气了些。

    贾环点点头,坐下来。小厮进来到了茶,退下去。

    贾政便开口问道:“环哥儿,最近府里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在查贾芹的事吗?怎么演变成这样?搞得沸沸扬扬。京城尽知。”

    贾赦在一旁讥笑道:“还能怎么回事?仕途不如意,在翰林院里闲的慌,到府里来折腾。搞‘顺我者,逆我者亡’这一套。很威风嘛!眼睛里还有没有我们这些长辈?”

    怨气很大。

    贾环还是不理贾赦。贾赦其实说的不全对。党同伐异,是他在执掌贾府内外权力中,必须要做的事情。他还搞了一个套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自是因为贾府已经到不整不行的阶段了。整个府里的人、事都在空耗、空转,造成极大的浪费。最终就是贾府入不敷出,只剩一个空壳子。

    红楼原书第七十二回,贾琏找鸳鸯借钱: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这是红楼十五年秋的事情。若是,贾府再不加整顿,就必将是如此模样:左支右绌。连几千两银子的现金流都没有。可悲、可叹。

    整风的目的:彻查贾府上下在修建大观园中的帐,追回账款。要杜绝浪费、贪……腐。立下一个新的办事规矩。

    整风有整风的目的。同时,整风也会牵扯出贾赦来。因为,谁都知道,贾赦在修建大观园中贪的最多。

    为了避免贾府以后被罗织罪名,抄家、流放、杀头,贾环是必须要压制住贾府里的猪队友,禁止他们搞事。猪队友中,现在还没被他压制的只剩贾赦。

    借着整风运动,贾环要将贾府内外的权力都给收上来,要夺取贾府的主导权,最大的障碍也是贾赦。

    贾赦在发泄对贾环的不满时,哪里想到贾环本来就是存心要找他的麻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贾环对贾政道:“父亲,贾芹的事情,我已经查完。他认罪,并愿意悔改。我将他发配到香山脚下的庄子里去种两年的地。劳动改造。然而,经由贾芹牵扯出来的府内的状况,触目惊心,儿子不得不查,不敢不查。”

    贾环将手里由整风运动领导小组整理出来的资料递给贾政,“这是下人们揭露出来的府里的真实情况,令人毛骨悚然。儿子今晚正是要回父亲。

    府里的收入,大致有五条途径。第一,父亲、大伯俸禄,每年合计约有3000两银子。第二,贵妃娘娘的赏赐,一年约总计一百金,折合白银1000两。第三,天子腊月春祭的恩赏。这个一条不多,但到底是体面。第四,地租。年成好时,府里是一年2万银子。东府里,一年1万两银子。第五,府里置办的各种店铺、生意。但是,我们家原不是做生意的人家。府里的生意、店铺,合计每年只赚约1000两银子(损耗很严重)。

    收入总计:两万四千两(2。4万)。

    而支出呢?府内各色人等,此时计有1103人。每月的月例银子,总计约8500两银子。再有每日的吃、穿、用度支出,历年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去年单这一项必要的支出为6千两。

    再有,各色杂事,办事费用。维护大观园的费用。据粗略估计,去年计耗费4500两银子。

    还有,赏赐、采购、节日、寿宴、世交故旧的人情往来,计有1万两。

    折算下来,平常来算,一年都要亏5千两银子。若是荒年,地租还要减半(只得1万两收入)。再这么下去,不管府里多厚的家底,都要败光。”

    贾环“情真意切”的说完,后面的话都不说了,就这么看着贾政。

    贾政此时脸色已经变了,手掌用力的扶着楠木交椅。心中对贾环的不满,则是消失。

    他虽然当家,但是不知道柴米之贵。听贾环这数据一罗列,心中已经是非常的惊骇。情况竟然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没钱会怎么样,这是谁都能想明白的事情。

    需要说明一点,贾环说的数据,是贾府公中的银子,并非个人的私库、私房钱。比如,贾母一个人的私房钱,就有8万两。王熙凤的私房钱,抄家时,有六七万两。王夫人,预估不会比王熙凤差多少。再有贾赦、贾政、包括贾环,都不差钱用。贾赦买一个小妾,就丢了800两银子进去。

    这就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美国。国家债台高筑,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甚至停摆了一段时间。但要说美国人穷,这还真不是。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问题在于,谁会拿自己的钱,贴贾府的公中用度?

    具有这种高尚情操的人,还真是比较少。凤毛麟角。

    这个责任,贾政作为贾府的当家人,他必须要背。关键是,他背不背的起来!就算他和王夫人的家私有个8万两,一年亏5千两,不算灾年情况,也就16年的事。

    那时,他不过六十多岁,还活着,难道眼看着贾府散伙?

第四百六十四章 终极一招() 
贾政深情阴晴不定,正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当中的时,贾赦冷哼一声,讽刺道:“环哥儿,你不要夸大其词。哪里就到这样了?你不是挺会做生意的吗?府里的生意,你都可以管起来。”

    贾环面无表情的看了贾赦一眼,顶回去,“大伯,我是个读书人!”

    “噗嗤………”陪在末位坐着的贾蓉心里差点没笑出声来,这话顶的大老爷要难受死。

    国朝的情况,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下的。虽然,江南那边有儒商兴起。但,京城、北地这边,还是这样的看法。环叔作为清贵的翰林当然不适合去经商。

    贾赦一口气就憋在喉咙里,恨恨的瞪着贾环。他思维有盲点,忘了这一茬。

    贾琏心里叹口气,都为他老子感到难受。环哥儿的嘴炮在府里,要算数一数二的了。

    贾环和贾赦吵这么一个回合,令贾政心中不舒服,中断思路,表情凝重的问贾环:“环哥儿,你打算怎么处理?”

    贾环习惯性的拱手一礼,答道:“父亲,无非是开源节流四个字。我们家里的仆人,家生子,这几代的生息、繁衍,人口众多。该清退的清退、该放出去的放出去。

    其次,是办事的时候,不能贪……污。办事的经费,最多只能拿一成,拿多了,就要处罚。之前,贪……污的银子,要吐回来,补回到公中。特别是修建园子的费用,若是都拿回来,公中的银子就尽有了。”

    贾赦见贾环公然的当面挑唆贾政查他的帐,当即就不满的喝道:“好小子,你要查谁?”

    贾环不为所动,接着对贾政道:“父亲,据查,张才、单大良两家子合起来贪……污了近两万两银子。这两个人一定是要查一查的,仿照赖家的旧例。”

    贾蓉、贾琏两人在整风运动领导小组里,对张才、单大良两家的贪……污情况、数目都心理有数。而贾政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当即就震惊了。

    贾环对贾政的心思还是把握的很精准的。贾政的想法,归结起来就是“家和万事兴”。他不可能和贾赦起冲突。不可能让庶子去查长兄的账目,这闹出去,就丢脸丢大发了。

    但是,贾环建议查家里的下人、管家,这对贾政而言,就没什么心理障碍了。

    贾政气愤的拍了下楠木交椅的扶手,发狠的道:“好。我待下人还是太宽厚了。导致家里出现这样的事情。吃主子的,拿主子的。从今而后,是要好好的整顿、整顿。环哥儿,你放手查。”

    贾赦给贾环晾在一边,这时截住贾政的话,发狠话道:“二弟,不准查。否则,你别怪我丑话说在前面。”

    贾赦虽然贪暴、好色,但至少点了几点宅斗技能,不像贾政完全不通实务。

    贾环的套路很简单,他要查的四管家张才是贾赦的心腹,大管家单大良最近为了自保,投靠了贾赦。如果贾赦现在保不住这两个人,可以说,日后,他在贾府里说话,只要和贾环意见相冲突,绝对不会有人听他的。

    贾政为难的看兄长一眼,试图讲道理,劝道:“大哥,环哥儿刚才列的数据,你不是没听到。何苦…”在政老爹看来,除了各房的小厮、丫鬟,其余的人等都是贾府的人。他大哥为两个管家和他闹矛盾,有点不讲道理。

    贾赦很粗暴的打断贾政的话,冷笑道:“二弟,我才是嫡长子吧?你先让你儿子交代清楚林妹夫的账目。”

    贾政还没说话,贾环在一旁助拳,再顶贾赦一句,“大伯,做人不可太贪心。林姑父让琏二哥带了一百万两白银给家里,作为林妹妹的使用,如何不够?我这里的二十万两白银,是林妹妹的私房钱。

    再者,大伯即便是想要,我这里也是没有的。宫里的贵妃要用度,上下需要打点,这笔银子,我投到宫里去了。”

    这是贾环和贾政早就商量好的说辞。

    贾赦给气的脸都变青,胸口起伏,呼呼的喘着粗气。这又是一个狗屁、扯淡、糊弄人、但让他无可奈何的理由。他不可能去找太监们对账。贾环说多少,就是多少。

    贾政看看兄长贾赦,便训斥贾环,道:“长辈说话,哪里有你插嘴的份。”再对贾赦道:“大哥,林妹夫就剩下一个独女在府上,委托给环哥儿照顾。都退一步吧。”

    贾政糊涂归糊涂,还是很清楚,修建园子,贪……污的大头,就是他的兄长得了。贾环去年刚回来时,两个人就为这事针锋相对,撕破脸。他不打算查贾赦的帐,也不打算让贾赦查贾环的帐。但是,现在下人的帐,他想查。

    贾赦冷着一张老脸,冷笑道:“我倒是想退一步,奈何,你们父子两个逼到我头上来?”说着,又骂贾琏,“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坐在哪里挺尸。”

    贾琏给骂的脸都灰了,极其狼狈,从椅子上站起来,讪笑道:“老爷,环哥儿,要不这事就这么算了吧。单大良、张才到底是给府里做事,把他们叫过来申饬了一顿,留点脸面。”

    局面,顿时就僵硬着。贾政有些为难的沉吟,难以决断。

    贾蓉还是一脸平静的坐着,其实是在看戏。这时候,内心里摇头,感叹。无怪乎,环叔并不倚重琏二叔,关键时候靠不住。当然,琏二叔也有他的难处,他到底是大老爷的亲儿子,没道理不帮亲老子说话。

    贾环刚才给贾政装样子训了一句,正坐下来喝茶,实话说,别看这会儿场面很激烈,但是他心中并不紧张。

    他和贾赦联手,要动贾府的格局,需要耗费精神,仔细谋划才能成功。但他和贾府的当家人贾政联合,要动贾府的格局(贾赦),就很简单。

    这时,翻开他的底牌。他既然主动找贾赦的麻烦,要压制贾赦,当然是有准备。没准备,他搞如此声势巨大的整风运动,把火往贾赦身上烧?

    贾环再一次不顾贾政刚刚的“训斥”,冷幽幽的插了一句,“大伯,不是我逼你。而是你太贪心的捞银子了。你屡次派琏二哥去平安州公干,拜会平安节度使,侄儿想问一句,办的什么事?”

    荣禧堂内,因为贾环这一句,陡然的就安静下来。在瞬间,听得到蜡烛燃烧的声音,还有荣禧堂外遥遥传来的夏季声响:蝉声、蛙声、虫叫、人声。

    贾政惊诧的看着兄长,半响说不出话来。他是真的给刺激到了。

    贾赦本来是给贾环“调戏”的火冒三丈,正喘着粗气,还骂贾琏,指桑骂槐。这时,收了声。贾琏脸皮都僵硬了,额头上冒着冷汗。

    看戏的贾蓉此时也是坐直身体,目瞪口呆。

    不怪贾府的男主子们有这样大的反应。因为,平安州地处北境边关。距离京城一千多里。京中的勋贵,结交外地的节度使,特别是边境上的节度使,你想干什么?

    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造反!

    这是要抄家杀头,夷三族的罪名啊!贾府何至于到造反的地步?但是,皇帝会听你解释吗?开什么玩笑。

    国朝的官制,节度使是虚衔。比如:贾环的老师张安博就曾授从二品的淮扬节度使虚职。比如,宁国府已经故去的长辈贾代化、王子腾就曾任京营节度使。

    这也是个虚衔,作为拱卫京城的核心力量,京营十二营的大权掌握在文官手中。当然,天子会派太监做监军。

    平安州章知州(从五品)加节度使衔,基本是在州中,军政一把抓,说话算数。和这样的人物结交,非常的危险。若是给锦衣卫查到,报给天子,立即就是大祸临头。

    这事给贾环捅出来,贾赦在贾政等人面前能有什么底气?这是把家族往死里带的节奏。

    贾政看着贾赦,缓缓的,很认真的问道:“大哥…,这到底怎么回事?”

    给贾环捅出来了,这事不说清楚不行。贾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二弟,不是有商人要和北边草原上的部族做药材、毛皮生意。要通过章知州。我参了一股。”

    贾环晒笑一声,道:“大伯,不要避重就轻。就我所知,铁器向来是边境走私商品中的大头。朝廷是禁止走私铁器到草原上的吧?”他在提醒贾政。

    贾政便盯着贾赦。事关家族的前途,自己的身家性命,贾政哪里敢糊涂?

    贾赦喟然的长叹一声,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