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姨妈说,要将三爷和宝姑娘的成亲日子定下来。太太们都在老太太屋里做见证。”
“呀…”
宝钗微怔,随即,白腻如玉的俏脸上顿时就布满红霞,美丽无端。心里,泛着涟漪。成亲的日子…
探春、迎春、惜春笑吟吟的向宝钗贺喜,“恭喜宝姐姐。确实是大喜。”丫鬟们跟着凑趣。宝姑娘素日凛然不可侵犯,令人敬重,但这大的喜事,在面前如何能不说一声恭喜?
宝钗敌不过一帮子人半恭喜半取笑,红霞如烧,明**人,起身告辞道:“不和你们顽笑了。我想起件事,先回家去。”说着,对黛玉点点头,带着一脸笑意的莺儿离开潇湘馆。
身后,一屋子人都是喜气洋洋。
只是,黛玉有些沉默。有些事,即便知道,可是陡然亲耳听说到,还是会觉得心口里疼。
宝玉郁闷的喝茶。没意思,很没意思。
…
…
宝钗从潇湘馆出来,往西行,经秋爽斋(探春)再往北行,过稻香村(李纨),紫菱洲(迎春),再往西行,准备出西角门,绕行至梨香院。
一路上,春光明媚。三月初,仲春时节,风过树梢,落英缤纷。
莺儿跟在宝钗后面,主仆两人无话。宝钗一般是沉默寡言。莺儿忽而喊道:“姑娘。”
宝钗脑子里全是“成亲”的事,甜蜜而又羞涩,神思不属,根本没听到莺儿在喊她。
莺儿好笑又无奈的拉了下宝钗的裙角,“姑娘,三爷在前面呢…”
宝钗这才回过神,就见园中洁净的青砖大道上,一株绿叶轻舞的柳树下,一名身量颇高的少年,正含笑而立。唐巾直裰,气度沉稳。正是贾环。心里仿佛有火焰腾了一下,灼热难言。
贾环从角门绕进来,倒没想到正好遇到要出大观园的宝钗。他本以为宝钗在梨香院里。还让晴雯送信过去了。这真是意外。心里欣喜情绪浮起来。
因为,前面二十几米远的,端庄、娴雅,正娇羞,美丽无端的女子,将会是他的妻子。人生之快,无过如此。得中会元,再见“娇妻”。
贾环往前走了几步,道:“宝姐姐…”打完招呼后,突然发现,有很多话要说,比如,感情,婚事,思念,想法,却又发现一句话都无法说出口。
情之一字,又怎么能用只言片语表达的清?
宝钗明眸看着贾环的眼睛,千言万语,不过一眼诉清。再挪开看向旁边的园林,俏脸上红霞更盛,微微低头。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看着娴雅、明丽的神女变成娇羞、秀丽的女孩子,贾环突然明白过来,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用说,其实就这么一起相对着站一会儿,便是极好的。在这春风沉醉的午后…
莺儿看的无语,往旁边站远了点。姑娘心里怎么想的她能不知道?相思之情,都快要溢出来了。呆呆的香菱都知道。可见面,一句话都不曾说。
过了一会儿,贾环打破沉默,情绪轻快莫名,说道:“我以为姐姐在梨香院里,派晴雯给你送信了。”
宝钗轻声道:“恩。早上知道环兄弟中会元的消息,便到园子里来闲逛,刚才在潇湘馆和姐妹们顽笑。”
贾环笑着点头,指了指宝钗的额前,“头发有点乱了。”
宝钗扭头回来看贾环,娴雅的轻笑一笑,玉指轻捋着秀发,解释道:“啊…,刚才走的快了些,给风吹乱了。”
还要再聊时,这时,甬道上远远的走来几个婆子、丫鬟。宝钗心底的羞涩压过情意,语气略快的道:“我回去看你的信。你去见颦儿吧。”带着莺儿离开。
贾环目送宝钗远去的倩影,美丽动人。在阳光中,影子斜照。心中情绪难言:愧疚与释然混合,轻快与爱慕同在。
宝姐姐啊!
…
…
贾政的门生,顺天府通判(正六品)傅试在贾府里帮着贾政招待客人,至傍晚时,才回到家中。北城外的一座三进的小院。
到后院里,正巧妹妹傅秋芳在和他夫人说话,傅试一边喝茶一边感叹的对妹妹道:“我那老师家如今越发的兴盛,环世兄中了会元。唉,我是想差了,早知道将你嫁给他了。”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会元啊!贾府会不重视?据说,不久要和薛家的嫡女成亲。
傅秋芳年逾二十,才貌俱全,如今已经是老姑娘了,无语的道:“哥哥,我又并非嫁不出去?你只想着他家的权势、兴旺,不想要担多大的风险。如今他家里有贵妃,又再出一个这么厉害的读书人,这样的外戚能落的了好?”
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傅试一怔。
第四百三十五章 见与不见。()
雍治十三年,三月八日之后,乙卯科会试的结果开始向京城外传去。而对于士子们来说,这并非科举的终点。还有定于三月二十三日的殿试。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式举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拜座师、房师。然后,是结交同年。
初九的上午,贾环和公孙亮、罗向阳约好一起去拜会座师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刘飞白。
小时雍坊里刘府的侧门外,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乙卯科会试共录取300名举人。每个人都要来拜会座师,而且,有的人还不止来一趟,自然如此。
闻道书院的三人组一出现,立即就引得士子们瞩目。今科会元是天下闻名的神童贾环,不满十三岁,只看贾环那青涩的面庞,就知道是此人。
当下刷刷的目光看过来。一名尖嘴的士子出列,拱手道:“在下永丰范锡爵,见过三位同年。”
贾环三人回礼,“见过范同年。”公孙亮一身白衣,风姿翩翩,爽朗的笑道:“范兄名列第三,理当的老师看中,为何在此排队?”
公孙亮人物出众,温润如玉,说话坦率。范锡爵心中禁不住对闻道书院三人升起好感,又看看沉稳站着的贾环,倒没有像传闻中的那般志得意满啊。苦笑道:“你们去门官哪儿就知道。我昨日就来投贴,今天才得拜见老师。”
中式的三百名举人,大部分都属于官场新丁。这就像初到一个公司的新人一样,心中忐忑,需要开始拓展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而拜座师,就是组建关系网的第一步。
很多人来的比较早。贾环三人,昨天上午高兴了一回,中午喝酒,下午自然来不成。今天上午过来,不算早,也不算晚。并无什么差错。
公孙亮“哦”了一声。
三人在门外,对门官拱拱手,自保了家门,送上拜帖,“今科中式举人贾环前来拜访,不知道老大人是否有空?”
门官是名六十多岁的老者,笑眯…眯的看了看贾环,收下帖子,在手里的名册上填下贾环的名字,道:“前面拜访我家老爷的人数太多,老朽将贾朋友排在大后日上午。还请贾朋友到时候再过来。”
又对公孙亮、罗向阳道:“你二人明天下午就可过来。”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面面相觑,看那名册上确实密密麻麻的写着名字,但是三人同时来,为什么贾环要排到大后日去?这不是却别对待么?
人群中的士子,有些人看贾环的眼神就有些变了:刘大学士不待见新科会元啊!这又是为什么?
贾环三人结束和老门官的对话,转道一起去拜访副考官方望。
副考官在科场上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既不像主考官那样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力,也不像同考官那样负责各房的阅卷工作。这是二把手的通常处境。
贾环三人到方宗师家中时,拜访的士子并不多。方宗师固然是天下文宗,但昨天刚从贡院里出来,也没有打开大门迎客的道理。辛苦大半月,得休息下。当然,学生来拜访,还是会接待。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恰好又是方望任北直隶乡试主考官录取的士子,关系更近一层。
在门房里略等了会后,方府的仆人引着贾环三人到府内一处敞轩中。方望正在敞轩中怡然自得的喝茶、写字。园林中鲜花绽放,景致很好。
方望穿着简单的玉色袍服,六十多岁的年纪,容貌清瘦,笑着伸手示意,随意落座,“子玉来了。”又对公孙亮、罗向阳,满意的笑了笑,“闻道书院果然是人中之杰啊。”
“见过老师。”
贾环三人落座后,闲话了一会,告辞离开。三人在门口分开各自去拜访各自的房师。贾环没有立即去拜自己的房师翰林编修魏原质。而是再入方府见方望。
他貌似没有得罪过刘大学士,甚至,他和卫弘、卫康交好,在刘大学士面前留的印象应该不错啊。为什么刘大学士不待见他?这个问题,还是要先搞清楚为妙。给一个殿阁大学士惦记着,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方望对贾环重新回来,赞许的点点头,俯身在书案上泼墨挥毫,不待贾环开口,笑道:“子玉知不知道你这次会试有多么凶险?”法不传六耳。这时,就他和贾环两人,说话自是非常的直接。
贾环苦笑一声,拱手道:“请老师指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朝廷多少人对他有意见?这是利益冲突使然。所以,他这次会试直接改答春秋题。应该有不少人给他涮了。
方望搁了毛笔,走出书案,在椅子上坐下,叹道:“梅翰林要黜落一份疑似你的卷子,工部胡侍郎赞同,还有几名房官赞同。刘大学士亦不反对。你想想当时的情况。我看那份卷子水准在两可之间,都不好说话,幸好不是你的卷子。”
这一点,他对贾环的机灵、文章是非常满意的。很适合混云橘波诡的官场。不枉他提前透露题目。
贾环愣了下。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考场中的内幕。愤怒,倒不至于。敌人,用什么手段,都不奇怪。围剿,这只是小儿科。
将在刘大学士门口受到区别对待的事情说了说,道:“我并无得罪刘大学士之处。”
方望禁不住哈哈大笑,“看来刘临川还是有几分廉耻之心啊。”见贾环不解,说道:“刘临川有压你的心思。国朝并无褒扬神童的风气。但你的卷子在糊名时,他可是赞不绝口。破题两句,实在写的太好。他拖着不见你,对你而言是好事。”
贾环是什么人,一点就明白方望的话,背后一层冷汗冒出来。如果,刚才在刘大学士府上,他要是得到刘大学士的接见(事实上,会元拜访,一般会插队,随到随见座师),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一位大学士对你笑里藏刀啊!
刘大学士这个疏远的做派,其实反而是表示他对自己没有想法,不会针对他。
见贾环明白,方望欣慰的一笑,勉励道:“会试已经过了。那些人想针对你都没办法。殿试好好的考,我记得你是很擅长事务。今科殿试,天子会亲自出题。肯定会与实务有关。令尊在通政司。你多加留意。殿试拿下状元,来翰林院跟我修书。”
他正在负责《皇周英华》的修撰工作。以天子的心愿,非五年十年之功不可。现在,礼部的部务都是由左侍郎彭仕鄂负责。
这是玩笑加勉励加提示的话了。会元进翰林院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而政老爹在通政司,他要看最近的朝廷邸报,不要太容易。
贾环笑着道:“谢老师吉言。”
…
…
贾环拜会座师、房师后,便是与同年们交游,吃酒。
三月十一日晚,一顶小轿进入小时雍坊谢大学士府中。片刻后,一间静室中,谢大学士和前来的梅翰林见面。
谢大学士脸色阴沉着,缓缓的道:“宗贯,此事如何办成这样?”他这次的损失有点大。补给了王子腾一个经庭日讲官。却没有将那个少年压下来。
更重要的是,要想人莫知,除非己末为。他还会因此而得罪了贾家的贵妃。怕到是不怕,但没有达成目的,终归心里不舒服。金陵陈家那件事,他对贾环还是很有些看法。
梅翰林,名和歌,字宗贯。此时,额头上有些冒汗,嘴里发苦,将贡院里开卷的情况介绍了一遍,道:“老师,我后来拆卷看过,黜落的是黄冈士子萧梦祯。谁又想到他会改答春秋题。”
你为什么就想不到?
谢大学士很点无语。无怪乎,他的学生都走向高位,唯独梅宗贯三十多岁的人,儿子都大了,还在当老翰林。这办事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啊。
…
…
下午散衙时分,户部员外郎卫康刚到家中,就给刘大学士派家仆招到府中。
刘飞白让卫康陪着他小酌。傍晚时分,春雨如丝。
刘飞白抿了口绍兴黄酒,道:“令尊何时到京城?”卫康的父亲卫弘年前就接到朝廷的谕令,接任户部尚书。当时,金陵还有手尾交接,现在应该是启程来京了。
卫康三十多岁,容貌清朗、俊逸,道:“家父日前曾派人送信来,算算日子,应该快到通州了。”
刘飞白点点头,“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天子对军机处排在第二的何大学士有些不满。否则,今科的会试,就不应该是由他来担任主考官。而是应该让何大学士来。
这才是平衡首揆谢大学士的帝王术。
户部尚书,贵为九卿之一,卫弘早点来京,可以让他增加实力。只怕殿试之后,就会有朝政风波。
刘飞白感慨了一句,转移话题,微笑着道:“贞白,听闻你与贾环此子交好?嘿,我昨日见过他了,此子的心性…,他将很多人都摆了一道。”
当下,两人聊起会试的事情来。
…
…
贾府连日的喜庆气氛,让荣国府北街对面的汝阳侯府都能感受到。这是令汝阳侯赵豫心里很不爽的。
三月十四日的晚上,赵豫将儿子赵星辰叫到自己的书房中,家仆在书房四周散开,防着锦衣卫的密探。
书房中烛光明亮。
汝阳侯赵豫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体态略显肥胖,白白净净,穿着宽松的锦袍,眼神阴鸷,叮嘱儿子道:“贾环既然通过了会试,还取中会元,这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机会。你一定要把声势造起来。”
赵星辰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同样是一个白胖子,自信的笑着,眼睛眯着,道:“父亲但可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
三月十五日,京城来参加会试还没有离京的士子中便开始流传着一则流言:今科会元贾环,是靠着方望泄题,才拿到会元。
同时与流言相佐证的是,贾环在年前、年后两次拜访方望。完全有可能拿到题目。而方望恰恰是这次的副考官,参与出题。
这则消息,不断的挑逗着落榜士子们的神经。十三岁不到的会元,如何能服众?
第四百三十六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三月八日会试结果放榜,大约三千多名参与会试的士子录取三百人。在这几天的功夫内,落榜的士子们并都没有立即离开京城。还有许多人滞留在京师。
在落地士子间流传的流言,就像是潜藏在湖面下的暗流,缓慢而汹涌的酝酿着。表面上可见些许端倪,但暂时的还没有爆发出来。
三月十六日晚,贾环按照原定计划,在醉仙楼宴请今科中式的北直隶籍同年,计有三十多人,并若干在这两天有交情的中式举人。比如:福建翁宗道、江西范锡爵等人。
醉仙楼的二楼被贾环包下来,几十名中式举人饮酒谈笑、吟诗做赋。美酒佳肴摆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