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玉偃旗息鼓,无精打采的模样,贾环便不再理他。再将薛姨妈的“荒谬言论”驳斥,再下一城。

    要不是看在宝姐姐的面子上,他现在当然不会对薛姨妈这么客气:只是迂回的反驳。岳母又如何?

    贾环再对贾政道:“父亲,如今兰哥儿都知道上进,想要去闻道书院学习。东庄镇可比族学还远。族学近在咫尺,有何不可?”

    贾环列出来的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将老太太、太太求情、施压的话头给堵住,贾政心里顿时也下定决心,捻须道:“嗯。我听闻族学的子弟读书日益精进,骆先生确实为良师、名师。”再板起脸,训斥宝玉道:“新春将近。年后你去族学读书。若是荒废学业,仔细你的皮。”

    宝玉吓的一哆嗦,苦着脸行礼道:“是,父亲。”心中如同吃了黄莲子一般。他才不要去族学读书,这哪里有和姐姐妹妹、丫鬟们在家里玩耍愉快?

    贾环洒然的晒笑一声,补一刀,“宝二哥,我提醒你一句,族学正月十八开学,开学就要考试。你正月里好好温书,不要考最后一名,丢我们荣国府的脸。”

    一想起正月正玩乐的日子里还要温习书本,宝玉脸色再黄几分,恨恨的瞪贾环一眼,心情极度糟糕。

    见贾政将宝玉出府读书的事情定下来。贾母也没说什么。一个是,贾环列的几个理由,一时间确实很难反驳。二个是,早前雍治九年,宝玉也曾出府读书,那时是和秦钟在一起。她也不是说一定不能接受。

    贾母看了贾环一眼,淡淡的道:“既如此,今天都散了吧。宝玉跟着我摆饭。”

    贾母一句话,众人方才发现,时光差不多将近中午了,纷纷向贾母告辞离开。

    细心的人,能从贾母这句话里读出两层意思:第一,力挺宝玉,向贾环示威。贾母心里对贾环不满着呢。即便宝玉今天闹一通,看似不讲道理,一无所获。即便给贾政强压着要去读书,即便给贾环坑的不要不要,处在下风,但她还是宠爱着宝玉。

    这是做个贾府里所有人看得。

    第二,疏远黛玉。黛玉之前她在贾府里的惯例是跟着贾母吃饭,若是贾母不摆饭,则是跟着王夫人一起吃。这是贾府里最好的待遇。和宝玉同级。当然,黛玉若是生病不吃饭,那就另说。

    黛玉住在贾母上房处,贾母现在摆饭却不叫她,心里怎么想的,贾府那些人还能不知道吗?

    今天的事,贾母对黛玉是有些不满的。

    一场大戏,就此落下帷幕。给贾府众人感受最深的当然是环三爷。他能主动逆着老太太的意思而没事。之前贾府众人的感觉有些虚无缥缈,没那么明显,现在算是明白了。

    三爷,在贾府里,算是一个大码头。

    今天之后,贾府里的人将重新审视、认识贾环。

    …

    …

    贾母摆饭,论理王夫人是要在跟前伺候的。但是她心里有事,外加贾母心情不好,告罪了一声,和薛姨妈一起离开。彩霞、金钏儿连忙跟着。

    宝钗看看有些失落,又有些难言轻松的黛玉,带着香菱、莺儿跟着她妈出去。

    邢夫人也告辞离开,前往贾府东路去见贾赦,想要将今天的见闻告诉他。

    李纨告辞后,出门来,看看已经跟着贾政一起往外面去的贾环的背影,心里叹口气。她今天要承环兄弟一个人情啊。

    环兄弟今天将兰哥儿拿来举例子,相当于是抬举、吹捧起来了,又留了话头。她日后在老太太面前说要送兰儿去闻道书院读书,极易获得通过。

    …

    …

    冬日清寒,正午的日头仿佛没有什么热度。

    王熙凤带着平儿、丰儿走在贾府西路的大道上。往日跟着她的一大堆的办事媳妇,都跟着林之孝家的去了。她最近不“上班”。

    王熙凤想了一回,笑道:“啧啧,环哥儿今天算是大展神威啊。平儿,你下午瞅个空,帮我将给二爷留的熊掌、鹿筋选几样给环哥儿送去。当面交给他。”

    平儿会意的点头。她们奶奶这是怕了环三爷。为包揽诉讼的事先认个错。是死是活,请三爷给个话。

    …

    …

    贾环跟着贾政往贾府二门外头走。贾政用餐,很少在内宅里。一方面是应酬多,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和王夫人一起用餐,宁愿在小妾赵姨娘处小酌几杯。

    而贾环是居住在东北角的望月居。他可以单独开火,也可以在贾府内的厨房内吃大厨房。享受的是贾赦一级的待遇。他也不在内宅里吃午饭。

    冬日之下,甬道两侧,贾府景致依旧。贾政自幼看惯,不以为意,道:“环哥儿,我怎么听人说你自江南回来,带了不少下人到府里。其中还有武人。”

    贾环从容的一笑,道:“是有这事。江南风高浪急,林妹妹都差点遇刺。我回京时,路过扬州,沙先生从他的督抚标营中选了十人给我使用。一应银钱,开支,都有我负责。不走贾府中的公帐,不会有什么非议,父亲但可放心。”

    贾环现在把贾政的脉还是把的比较准的。你别和政老爹说什么大道理。政老爹处事的第一原则,不能麻烦。他怕麻烦,喜欢清闲,清谈。

    贾环现在就是告诉贾政:人是我养着的。不费贾府什么事。你不用管,一切照旧即可。

    贾政就点点头,到了垂花门外的分叉路口,叮嘱道:“明天傍晚祭祖,你准备一下。”

    贾环应了一声。从贾府中路绕回到东北角的望月居,此时晴雯、如意都已经在家中。

    晴雯笑嘻嘻的迎着,“三爷,我都听说了呢。”她上午和如意在望月居里整理行李,准备过年。不出意外,今年的除夕,还是她们和三爷一起过。老太太设宴,是不会请三爷的。

    贾环笑着摇头,道:“你啊,就是喜欢热闹。那你再去跑趟腿,问林妹妹中午吃什么?贾府里的菜肴,我这里都有。”

    贾老太的疏远、拿捏,他是没所谓的。这点后勤保障工作,他完全可以为黛玉做好。就像金陵时一样。不过,就怕黛玉心里不大好受。他下午要去看看她。

    晴雯翻个白眼,嘀咕道:“三爷,怎么又是我跑腿啊。”

    “咯咯…”如意清秀的一笑,给贾环端来餐前洗手的热水。

第四百零九章 午后() 
冬季正午,东跨院外的假山、园林中树篱稀疏,枯黄的冬色铺陈。

    院内,正厅中,王夫人招待着薛姨妈、宝钗吃饭。丫鬟们在一旁侍奉着。

    薛姨妈刚才向着宝玉说了一番话,王夫人的感官如何,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当然,很多事情不用说出来。餐桌上,王夫人与薛姨妈言谈正欢,气氛很融洽。

    饭后吃过茶,薛姨妈带着宝钗保持离开。

    王夫人在东跨院的正房里略作休息,翻着佛经,心中念头转动。正如她妹妹(薛姨妈)刚才在吃饭时所说的,她近来对贾环是有些“纵容”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她还在观望、等待。

    她哥哥(王子腾)对贾环在金陵的所作所为很不满,马上就是春节,正月里贾环必须得去王家拜年。届时,若是贾环没能过她哥哥那一关,贾环在贾府里的日子就别想这样舒坦了。

    连本带息,她都要讨回来。

    现在暂且忍耐着。王夫人轻轻的翻动了一页佛经。

    …

    …

    邢夫人急匆匆的回到贾府东路的住处,派杏儿去留意着贾赦在何处高乐。

    杏儿出去转了一圈,回道:“大老爷在吴姨奶奶屋里。”

    邢夫人便再打发了个小丫鬟去请贾赦回来,在东院的正房里迎着,吩咐王善保家的带着仆妇们摆酒设宴。

    服侍着贾赦坐下来后,邢夫人将上午后宅里发生的事情都给贾赦说一遍,舒爽的道:“老太太往日偏心那屋里,如今算是有个狠人可以治治这毛病。”

    贾赦四五十岁的人,脸色有些灰暗,眼袋很重,看起来很显老态,喝着酒,冷笑道:“妇人之见!环哥儿如今有点出息,愈发的肆意,连老太太都敢顶,我看他还能得意几时。我和他的帐还没算呢。”

    他和他的心腹门客们商量过,既然贾政要将矛盾压下来,他暂时也没胜算,先等等。

    贾环这么喜欢作死。他总会等到机会的。不说远的,就正月里去王家拜年,贾环能不能过得了王子腾那一关就难说。

    还有,正月十五日的元妃省亲。元妃和宝玉名为姐弟,情若母子。嘿嘿…

    邢夫人却是一脸的懵逼。她实在有点搞不懂贾赦的思路。之前不是和环哥儿是盟友吗?怎么现在?

    …

    …

    回到梨香院中,宝钗陪着薛姨妈说了会话,就带着自己的丫鬟香菱、莺儿回住处。

    娇媚、灵巧的丫鬟莺儿到了茶进来,看着姑娘美丽的容颜,欲言又止。刚才在宝二爷房里,她们太太偏向着宝玉说话,这令姑娘的立场很为难。三爷和姑娘订婚了啊。

    香菱今日穿着褐色的对襟褂子,容貌精致,身姿纤柔婀娜,十四五岁的美少女,自有一股温柔、静谧的气质浸润在骨子里,美丽难言。

    这时,她站在宝钗的座椅边,开口道:“姑娘,怪不得往日人人都说宝二爷是个难以亲近的人份,今天的事情出来,果然如此。林姑娘今天受了很多大的委屈?”

    香菱的容貌自是一流的水准,眉眼间有些像秦可卿,气质温柔安静,位列红楼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但她在学诗之前,给人的印象是有些呆呆的。此刻,她说的话,和宝钗正想的事,就差着十万八千里。

    莺儿禁不住想笑,打趣道:“香菱,不是因为三爷派人把你母亲找着呢,你这就向着他说话。往日也没见你说三爷的好。”

    贾府里的二爷有很多,如宝二爷、琏二爷、蔷二爷、芸二爷,但说三爷,基本是定指贾环。

    香菱俏丽的脸蛋上顿时浮起一抹如若桃花盛开时的轻红色,分辨道:“我往日也没说三爷的坏话。”

    三爷自金陵回来,确实带回了她母亲的消息,还有书信。这令她晚上在被窝里欢喜的哭了一晚上。她本名甄应莲。这些年的经历,自她记得的,一幕幕的在脑海放过。

    往日的生活逆来顺受。而现在,那寂然的内心中,仿佛有一股清泉注入,让她开始有了一些期待。她内心里又如何不感激三爷呢?

    宝钗听得莞尔一笑,姿容娴雅明丽,道:“好了,莺儿!别逗香菱了。再坐一会,我要去林妹妹那里顽。”

    忽然间,她心中非常的想见见环兄弟,有太多的话想说,要说。下午,环兄弟一定会去林妹妹那里。

    唉…

    …

    …

    午后的时光静谧。贾母上房处。吃过饭后,贾母让媚人、茜雪好好的跟着宝玉,让他去午睡。

    这边消食后,回到卧室里,准备午休片刻。上午的事情有点费精神。

    鸳鸯鹅蛋脸,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衣衫,身姿高挑,容貌俏丽,和琥珀、翡翠、珍珠细心的服侍着贾母到精美、宽敞的木床上休息。又给贾母盖好被子。

    丫鬟们正要离开时,枕在枕头上的贾母喊住了鸳鸯,缓缓的问道:“鸳鸯,你说环哥儿和玉儿…是怎么回事?”她活了这七十多年,小儿女间的情意岂会看不出来?只是刚才并不是处理这件事的时机,现在这个念头又转到脑海里。

    鸳鸯心里磕碜了一下,这个问题真是要命。若是某些事坐实了,三爷和林姑娘怕是都落不了好,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不过,鸳鸯也能感受到老太太此时心中的犹豫。随即就有些明白。一个是老太太对林姑娘还是有感情的,到底是最疼爱的外孙女,二个是三爷不好惹的,再者,他的前程也是贾家的前程。

    还有,撕破脸,对老太太而言有什么好处?老太太现在问起来,怕还是在生三爷和林姑娘的气。

    鸳鸯脑子里的思绪闪电般的转了一圈,想起三爷自金陵给她带回来的家信,心中有了决断,便笑着道:“老太太,三爷受林姑老爷托孤,他是个读书人,肯定是要做到。林姑娘在金陵受了三爷一年多的细心照顾,亲近、依赖是人之常情。

    依婢子看,三爷和林姑娘的关系比别人亲厚些也是正常。三爷和宝姑娘早就订婚,琏二爷也去过扬州,林姑老爷、林姑娘怎么会不知道?”

    这是隐晦的点一句原因。鸳鸯对贾母的了解多深,前面一大段话的铺垫,不过是为最后这句决定性的话做准备罢。

    贾母想了想,笑呵呵的道:“你啊…,还小,不懂这些。”说着话,闭上眼睛休息。

    话是如此说,其实是将这个话头给结束了。

    …

    …

    腊月底的时光中总是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贾府明天傍晚祭祖,厨房午饭的菜单中,便是出现了年节时常见的菜。如牛、羊、猪、鹿、狍鱼等。

    午饭过后,贾环在望月居里缓缓的散着步,晴雯、如意两人陪着。刚才黛玉那边要了几样小菜,几道荤菜:南小菜、火肉白菜汤、椒油莼齑酱、胭脂鹅脯、炖鸡蛋、白粳米煮的米饭。

    贾环是让晴雯给黛玉说了:她屋里的一应吃食,日后都有望月居这边提供。丫鬟、婆子都将由望月居放月钱。如紫鹃、袭人等人就是吃双份:贾府一份,贾环这里一份,像沫儿等从金陵跟着回来的丫鬟就是一份,由贾环负担月钱。

    这是要保证黛玉所处的环境,不会由着贾母对她疏远的态度而变差。心里向着贾母的,他会将其调走,余下的空缺,从望月居调人补充。这事找王熙凤就可以办成。

    三人在屋里徜徉着,晴雯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就见平儿带着两个小丫鬟从外面进来,小丫鬟手上捧着食盒。

    平儿笑着屈身给贾环行礼,道:“见过三爷。我正要找三爷,恰好三爷在家里。”

    平儿穿着青缎面的对襟褂子,梳着高髻,佩戴花式的金簪,容貌清俊美丽。

    她是通房丫鬟,算是贾琏的小妾,此时给贾环见礼算是给足面子。

    贾环对平儿还是很欣赏的,这是个聪明善良的姑娘。用大脸宝的话说:这是一个极其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

    此时见她行礼,姿态很低,便做个手势,道:“平儿姑娘不用如此客气。随意就好。”

    平儿便是一笑,说明来意,“我们奶奶让我送了几样收罗的吃食给三爷。”说着话,让两个小丫鬟将食盒交给晴雯收起来。

    又道:“奶奶说,等几日,二爷想要请三爷到家里吃酒。请三爷务必赏光。”

    这话听着是有些怪的。贾环是什么人,微微沉吟着想了一会儿,大致上明白怎么回事。王熙凤在向他示好。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之前在金陵写信回来将胆大妄为的王凤姐严词训斥了一顿。

    想明白后,贾环心里又觉得好笑。

    凤姐大约还不知道她父亲,王大舅在他这里落了多大的人情。他是要领情回报的。王大舅命不久矣,这份人情落到凤姐身上,是要保证她不会落一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

    不过,贾环也不打算挑明了说。凤姐这人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畏威而不怀德。需要时时的敲打,不然就会整出幺蛾子来。

    贾环道:“吃酒就算了。正月里大家都忙。正月十五贵妃要回来省亲,琏二嫂子要多担着事情,不要装病。”潜台词是:王熙凤是个好同志,我还是信任她的。

    平儿听得心里松口气,明白三爷的态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