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生离开后半天没动静,赵国基有点沉不住气,看着雅致的环境,压低声音道:“环哥儿,这生意会不会黄掉?”贾环的家底,他心里有数。若是支付完一贯钱一个的小火炉给老胡头,贾环兜里几乎就没钱了。
“没事。舅舅。我只是测试下市场。”贾环笑着说道,他的脑袋中可不是只有三国演义这一个话本,“这里卖不出去,我们再去其他地方看看。比如:书店。”
赵国基就放心。贾环做事思路清晰,完全不像8岁的小孩。他心里越发的敬服。
…
…
话分两头说。
西江月茶楼的说书人罗先生从偏厅的雅间里出来,和相熟的一名说书人说了一声,交代他帮忙先说一段救场,匆匆的去找少东家。
罗先生问了几个小厮,进了茶楼二楼东面的“西”字包厢。
包厢宽敞,布置的精美。一套桌椅居中。墙壁上的字画出自本朝名家手笔。隐隐的有说书的声音传来。安静幽雅。
少东家和一名四十多岁的白净中年男子在一起说话、品茶。谈得当然是和书香无关的统筹生意。
“哟,罗先生来了。”西江月茶楼的老板姓林,少东家林心远是林员外的二儿子,今年十六岁,是京师顺天府宛平县童生。经常来茶楼走动。
罗先生本名叫罗天瑞,他是过了县试、府试的童生。只是年纪大了,无意科举,转行做了说书养家糊口。
科举盛世,但凡是读过书的人就可以称为童生。但真正的童生实际上是指县试、府试两关的读书人。
因而,罗天瑞这位真童生在林心远这位假童生面前很有些面子。
罗天瑞向少东家林心远行礼,见少东家没有继续谈话的想法,就知道是避讳他,便说道:“少东家,楼下来了位小友。他带来一本改编的三国演义,想要卖给我们茶楼,我来请少东家定夺。”
第十八章 西江月茶楼(下)()
“哦?《三国演义》吕老板书店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罗先生这么慎重的来说一声,莫非他这本三国演义有奇特之处?”
林心远笑着对身边的中年人说道,又看向罗天瑞。
林二少这话明显是开玩笑。但罗天瑞却是郑重的点头,“是的。少东家。我粗略的看了几个章节,故事还是原来的故事,但是经过删减和修订后,编排的非常精彩。我建议少东家将这本书买下来,作为茶楼里说书的原本用。”
林心远诧异的收敛笑容,谈起生意他还是很认真、有心得的,问道:“真有这个必要?”
罗天瑞点头,肯定的道:“我如果开讲这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场面至少要火三分。”
林心远拍板道:“行。那就买下来。罗先生你去找赵掌柜和你一起谈下来。”
罗天瑞心里一松,总算没有和这本精彩的三国演义错过。又有些感激少东家对他的信任。
吕老板伸手喊住要离开的罗天瑞,笑着道:“诶,林老弟,如此雅事,何不把那位小友请过来一叙,我们亲自谈?罗先生把这本书说的这么好,我都想一睹为快。”
“行。吕老板当真是爱书之人。”林心远哈哈笑道:“罗先生,那就麻烦你再去跑一趟,将那位小友请过来。”
读书人,没中秀才,统称“小友”。即便六十岁依旧是小友。中了秀才就是“老友”。不满十岁,只要有秀才功名,一样叫“老友”。
“少东家客气,我这就去请。”罗天瑞笑着离开。
就在罗天瑞离开西字包厢时,隐隐的有几句林二少和吕老板对话传来,正是避讳罗天瑞的事情。
“这次户部贪…污边关将士的奖赏,皇上震怒,升原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为九省统制,奉旨查边。邱侍郎有点稳不住。”
“不是李学士和章学士之间的恩怨吗?怎么又牵扯到户部贪…腐上。”
“哈,上面的事情谁知道呢。我随口一说,林老弟姑且这么一听。不说了,不说了。接下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末了,听到林公子的几声苦笑。
…
…
赵国基留在门外。贾环跟着说书先生罗天瑞步入西江月茶楼的西字号包厢,梨花木的方桌处,两名男子正品茶闲聊。
贾环看清楚两人的容貌,微微一怔,随即恢复正常。桌上两人,一位是十五六岁的青年富贵公子,儒衫华服。另一位是四十多岁的白净男子,身上有股淡然的书卷气。
贾环将书交给罗天瑞。罗天瑞呈给林心远。
林心远并没有翻看,而是将书递给吕老板,他相信罗天瑞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小男孩,笑道:“贾朋友请了,可曾进学?”
“进学”的意思就是指是否考中秀才。也泛指是否开始读书。
贾环心里有点无奈,道:“我正在读《大学章句》。不敢当少东家‘朋友’之称,我这个话本还请开个价钱。”
陌生的读书人之间寒暄就是这个道道。要先叙功名,依次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如果功名相同,就再叙取中的年份。先登科的是前辈。同年的,再叙科场名次。总之,一定能排好座次。
“不着急,先请我这位朋友看看后再说。”林心远就笑起来。这年头经商,要先开口套关系然后才好讲价钱,这位小朋友倒是好,直接“言商”,看来涉世未深。
贾环点点头。
少顷,吕老板合上话本,捻须笑道:“好书。”
林心远精明的笑着道:“贾小友,我前些天在醉仙楼中赴宴。元朝王冕的一副山水画作卖了8两银子。这本三国演义我出10两银子收了。还请你不要再转卖给他人。”
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画家、诗人。以画梅著称。
贾环对书画不怎么懂行,但是8两银子换算下来就8千块。现代社会中,不说民国时齐白石、张大千等前朝名家,即便是现代画家,只要有点名气就不是这个价钱吧?央视主持人朱军的画作就卖过100多万。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贾环微微皱眉,干脆的道:“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卖了。”
林心远微微一笑,说道:“也行。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从吕老板手中拿过书,还给贾环。坐下来喝了一口茶,等贾环将书收在怀里,见他似乎真不想卖,笑道:“贾小有,我再加2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贾环没兴趣和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讨价还价。这少年应该是家学渊源,但他明显商业技能还没有点满,摇摇头,淡淡的道:“算了。”转身就走。
做生意,不管顾客是老人、小孩,都要以诚信为本,这样才能通达天下,成就品牌辉煌。
这位少东家明显欺负他是一个小孩,故意压价。
其实,12两银子的价格已经是贾环的心里价格之内。但是少东家的压价让他意识到这本书可能能卖更高的价格。
林心远就有点愕然,这也太干脆了吧。脑子里飞快的想了想,就决定放弃这笔生意。
毕竟,三国演义这本书在流传很广。他没有必要花费一笔“巨款”去买一个已经流传的话本。
如今太平年景,普通人家二十两银子就够过一年的。
见生意不成,罗天瑞心里叹口气,他是极为希望少东家将这个话本买下来的。这版三国绝对会流传得很广。
“且慢。”就在贾环拉开包厢的木门时,吕老板突然开口喊住了贾环,“贾小友,且慢。再商量商量。”说着,看向林心远,“林老弟,不介意我截胡吧?”
林心远已经打算放弃这笔生意,笑着道:“怎么会?吕老板有兴趣尽管开价和贾小友协商。我也想看看贾小友心里的估价。”
“哦,吕老板打算出什么价格?”贾环转身回来,他还是希望将手里的话本卖掉,免得又要去书店里做推销。
吕老板笑呵呵的道:“贾小友这性子真是干脆。行,我也干脆一点。我出30两银子收购你的话本。”
“呵…”林心远和罗天瑞都吓了一跳,这价格也太高了吧?
贾环没有犹豫,犹如看准时机捕食的猎豹,利落的道:“成交!”说着,走前几步,将书放在吕老板面前。
或许,手里的话本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但是三十两白银已经超出他的预期,可以成交。他的经商原则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吕老板笑眯…眯的取出三十两银票放在梨花木的桌面上,“这是日升昌票号的银票。三十两。见票即兑。”
“嗯。”贾环微微一笑,心情不错的将银票收起来。这笔交易至此就算是完成了。进这个包厢之前,他倒没料到会是吕老板将这个书商将书买下来。
辛苦了一个月,总算有所回报。文抄公大业的开头不错,赚了三十两。再接再厉!
…
…
见生意做完,林心远好奇的道:“吕老板,你收购这话本莫非是打算刊刻出来卖?”
吕老板道:“这是当然。不然,我买来收藏?哈哈!林老弟,我先借给罗先生看几天,让他在你这西江月茶楼开讲。保证人气大旺。算是为我这本新书铺垫名气。”
林心远竖起大拇指,“吕老板好头脑。”这位真是做生意的大家。不愧是晋商中的人物。
罗天瑞拱手,喜道:“如此就多谢吕老板了。”
吕老板摆摆手,笑着看向一旁等候告辞的贾环,说道:“贾小友,没想到我们在这里又见面了。你倒是有好些天没去我的书店逛了。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我店里买的。”
贾环笑一笑,“这两天有事情要忙,所以没去。改天一定光顾。”吕老板是贾府所在的四时坊里仁和书店的老板。他和这位吕老板闲聊过几回。
刚进门时,他就认出来了。只是,他久在商场,只能某些场合不能乱认人。
吕老板哈哈一笑,洒脱的道:“生意做成了,你不妨坐下来聊几句。林老弟,这位贾小友一些观点有见地,很给人启发。”
一旁的林心远和罗天瑞已经惊呆。感情这两位认识啊!
要不是吕老板先做生意后认人,林心远几乎要怀疑今天这一幕是个局,哭笑不得的道:“吕老板,你…,好了,贾朋友是熟人,且坐看茶。
“少东家,我就先出去了。”罗天瑞告罪一声,拿着三国演义退了出去。他还要去说书。
有两名容貌标志的丫鬟送来新茶和糕点。贾环、林心远、吕老板三人重新叙话,相互通了姓名。
京师人口数百万。贾环这个名字并不起眼。不过,“贾”姓毕竟不多见。林心远问起和京城中荣国府是否有关。贾环推搪了过去。
林心远,表字子明,是京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家中世代经商累富,现如今在城西郊外的闻道书院读书,去年下过一次科场,还未过县试。准备明年再考。
吕老板本名叫吕承基,在四时坊经营着一座书店。
萍水相逢,三人也不可能深入的介绍自己,泛泛而谈,语焉不详。话题很快就转到这本三国演义身上。
吕老板一脸“我慧眼识珠”的表情,悠悠的道:“我只看是贾小友拿来的话本,就决定要买下来。贾小友,不要推辞假借他人的名义了,我断定这版精简版的三国出自你的手笔。”
贾环喝着上好的武夷岩茶,苦笑道:“吕老板真是高看我,你说是便是了。”
他不过是在书店里和吕老板聊了几句历史,点评几句北周的人物。却没想到吕老板对他印象深刻。事实上,谁要是见到七八岁的小孩说历史一样会印象深刻。
而贾环和吕老板聊北周历史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要在书店里蹭书读,顺便了解哪些历史名人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没有出现过。
林心远心里一直暗自琢磨着吕老板欣赏贾环哪一点?吕老板和贾环做了一笔生意,其实就是对他的眼光的否认,蛮尴尬的。当然,生意人见惯这些事。他也不以为意。只是在思索。
现在见吕老板说是贾环改编了三国演义,就有点明白过来,这小男孩,怕是有真才实学,而不能因为年龄看轻他。
想着,林心远沉吟片刻,开口道:“贾兄,方才我故意压低你的书的价格,在商言商,还请不要见怪!”
第十九章 一首西江月()
林心远道歉。贾环笑着道:“林兄太客气了。在商言商,这有什么错?要是我我也会压价。”
他心里是真对这位林兄不大满意。当然,现在是商场交际,他不得不说几句虚与委蛇的场面话。
孔夫子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白话文是:内心藏着怨恨却跟别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孔夫子是很耿直的。真论起来,贾环不算是圣人门徒。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更偏向于法家、兵家。特别是职场中,更是注重以结果为导向。
林心远就是一笑,觉得贾环这人可以继续交往。他又哪里知道贾环心里想什么?
吕老板微笑道:“既然林老弟和贾小友说开了,我倒是有个提议。贾小友,三国演义在市面常见,你的改编版要大卖,还要用一点手段。你最近可有诗文佳作?要是能摆在这西江月茶楼****人鉴赏,肯定能促进销量。
林老弟这间西江月茶楼,取得的是唐时李白的诗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但终究是少几分意趣。最好是西江月的词牌。”
我能填西江月的词牌?你太高看我了。我是理工科的。
贾环推却道:“我对诗词并无研究。”
林心远也不信贾环8岁就能填出文采出众的诗词,笑着打圆场,“吕老板就不要强人所难。贾兄才学过人,但诗词终究是讲天分,论志趣。不是一时间就能写就。贾兄,日后再有话本出售,可再来茶楼详谈。”
他很相信吕老板的生意眼光。既然吕老板认为贾环的话本不错,他当然也想跟着赚一笔。
贾环笑道:“一定会的。”他也想为他的生意留条路,是否能成交再就事论事了。
吕老板却是呵呵一笑,抿了口茶。
他向贾环约诗是有原因的。今年春节时,贾府里传出一首精妙的咏雪诗:畴昔月如昼,晓来云暗天。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据说为贾府的一位少爷所作。贾姓在偌大的京城很多,但姓贾的神童恐怕不会那么多吧?他心里起了结交之意。
微微沉吟着,吕老板斟酌着道:“按说写诗词是件雅事,我谈钱就显得庸俗了。只是,刚买了贾小友这本三国演义,我这里就琢磨着怎么卖得更好。还请贾小友见谅。
我愿意出二十两银子的润笔费,求贾小友一首诗词。用来宣扬这本三国话本。当然,贾小友若有顾虑的话,可以使用笔名。”
林心远微微一怔,看看吕老板,再看看贾环,低头喝着茶。有点奇怪。吕老板就这么笃定贾环能作诗?怕是别有隐情吧?他们俩之前可是认识。
吕老板的话说的很客气,令人听的很舒服。很有点儒商的派头。
贾环心里仔细的权衡利弊,道:“我试试。”
吕老板就笑道:“林老弟还不快让人文房四宝伺候?”
嚯。你还真敢写?林心远压着心里的惊讶,叫来侍女,送上笔墨纸砚。
贾环起身,在雅间的翘头案几上铺开白纸,压好镇纸,落笔而下,一气呵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