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释比较可能。对隐晦地描写虎兕相逢,小说有过伏笔:王熙凤曾梦到娘娘来找她
要一百匹锦,却并不是元妃来要。这位并不是元妃的娘娘要贾府的锦,暗喻另一
派政治势力要夺取贾府的锦绣前程。王熙凤的梦可能预示另一位娘娘代表的势力
跟贾府发生争斗。当然,虎兕也可以指贾府和它的对立面。从前八十回看,似乎
只有忠顺王府因为蒋玉菡的关系而跟贾府有过矛盾。而跟贾府关系一直很好的是
北静王。两位王爷间的争斗会不会跟贾府败落有关?也有可能。但是从现存的脂
砚斋各种评本中,贾府介入王爷之间的争斗而导致衰亡,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线索。
    关于贾元春还有《红楼梦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
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
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是说贾元春早死。她是怎么死的?就像《乞巧》预示的像杨贵妃,
被皇帝赐死?那么,她是什么情况下,在哪里被赐死的?小说文本和脂砚斋的评
语都没有透露。这支曲子有的话很奇怪,比如“荡悠悠”,可以形容灵魂飘动,
也可以暗示活人用白绫吊起来在空中的形象,也就是说,元妃很可能是缢死的。
还有“望家乡,路远山高”也令红学家觉得费解。如果贾元春死在京城,贾府就
在帝城之西,有什么“路远山高”可说?如果解释为贾元春是在外地死的,那么,
她是因为什么到了外地又是因为什么死的?这些疑点,找不到任何线索。我认为,
贾元春既然托梦嘱咐爹娘“退步抽身早”,说明她的死还不至于马上株连家族,
那么,她就不太可能是被皇帝赐死。这样一来,“望家乡,路远山高”,既可以
解释为宫门深似海,所以路远山高,也可以解释为已是阴阳两隔,路远山高。
    对贾元春之死,有很多红学家做了很多推测。有一种推测是:柳湘莲参加了
农民起义,当义军兵临城下时,皇帝知道柳湘莲跟贾宝玉的关系,就赐死了元妃。
这是杨光汉教授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来的“奇谈怪论”。类似的奇谈怪
论这些年还不断的出现。有的专家甚至于提出,正因为贾元春之死的政治性太明
确也太危险了,所以畸笏叟才不把曹雪芹后三十回涉及贾元春之死的内容传出来,
也不把后三十回的残稿传抄出来。所以《红楼梦》成了残稿。这样的推测有一定
的道理,但也仅仅是推测,并没有过硬的文本依据。
    脂砚斋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脂砚斋既
然说是“通部书”,那么就不仅是前八十回还包括后三十回,也就是说脂砚斋在
看过全书后发现贾元春点戏是全书的大关键。而贾元春之死是贾府的大关键,但
是贾元春到底如何死的,脂砚斋的评语曾经在关于贾元春的曲子边批“悲险之至”,
它到底悲到什么程度,险到什么样子?只能猜测。这可能是《红楼梦》最大也最
有趣的谜。
    贾元春之死有两点比较明确:
    其一,贾元春临死之前用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嘱咐:贾府的荣华岁月很快就要
结束了。家人要早一点儿从官场退步抽身,避免家族覆灭的悲剧。
    其二,贾元春之死可能突然发生。
    贾元春的命运不仅表现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看到的画册、判词、红楼梦十
二支曲的“恨无常”,还表现在她送出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经成灰。“
    谜底是爆竹。爆竹在瞬间发出极大的声响和光亮,但是转眼之间就化为灰烬。
这是贾元春突然死亡、富贵荣华转眼即逝的暗示,也是贾府荣华转瞬即逝的暗示。
    15。 美轮美奂大观园
    ——元妃省亲(三)
    大观园是服务于小说的艺术虚构;
    大观园是地面上的太虚幻境;
    大观园是贾宝玉的众姐妹的“神庙”;
    创造大观园是为了毁灭大观园。
    建筑学家梁思成把《红楼梦》列为清华建筑学学生的必读书,因为《红楼梦
》里有个大观园。
    那么,大观园有没有原型?它到底在什么地方?
    对这个问题,红学界主要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是胡适说的:大观园原型是随园,根据是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他们家的随园。
    第二种是俞平伯说的:大观园可南可北。曹雪芹是把曹家在南京和北京的
“影踪”扩大了多少倍,幻出一个天上人间蜃楼乐园。
    第三种是周汝昌说的:大观园的原型是现在的恭王府。
    第四种是赵冈说的:大观园是以康熙南巡下榻的江宁织造府为原型。赵冈还
认为,恭王府不可能是大观园的原型,因为恭王府是曹雪芹逝世后二十年才建造
的。
    第五种是黄葆芳说的:大观园没有原型,是曹雪芹作为有高度专业才能的园
庭布置专家在《红楼梦》里虚构的。
    这五种观点我都不同意。我认为,大观园不是任何一个真实园林的再现,也
不仅仅是园庭布置家的创造,它是天才小说家的天才想象。
    《红楼梦》大观园每一处景色都是为写人物创造的,都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人
谐和无间的。大观园的每一处景色都是为曹雪芹写故事服务的,都是和发生在这
里的故事相辅相成的。大观园是曹雪芹心目中的伊甸园,是地面上的太虚幻境。
曹雪芹在创作大观园时,肯定参考了江宁织造府(——其实就是后来的随园),
更多的却是按照他对江南园林的广泛了解,东取一木,西取一石,北取一山,南
取一水,按小说家写人写事的需要构思出来的。
    就像每个神灵都应该有自己特定庙宇一样,杰出的小说家经常给自己的人物
安排一个特定活动空间。罗贯中把诸葛亮安排在人杰地灵的隆中。蒲松龄把婴宁
安排在野花烂漫的深山。曹雪芹也得给他笔下的主要人物创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庙宇”。贾宝玉之于怡红院,林黛玉之于潇湘馆,就是这样的“庙宇”。这里
的环境是他们的气场氛围,也是他们的性格延伸。若干“庙宇”的综合就是大观
园。所谓“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我们用“天才小说家天才想象”的观点来看大观园。
    大观园是《红楼梦》的大关键
    大观园是因为元妃归省才建立起来的。
    大观园建立来自元妃省亲大关目,脂砚斋有两条评语:
    “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而用元春
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
    两条评语什么意思?一言以蔽之:大观园是小说里的大关键,是小说家的大
手笔,大观园是曹雪芹为十二金钗设置的集中活动场所,借贾元春的命令来安排,
合情合理,一点儿不勉强。
    这里又有个问题:秦可卿早在大观园建立之前就已经死亡,而她是“十二金
钗”的成员之一;前八十回的巧姐还一直是个娃娃,算不了什么“金钗”。这条
脂砚斋评语是不是错了?这里有个考证性问题。我在《红楼梦成书过程》参看拙
作《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长篇论文中做过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金陵十二钗在曹雪芹的五次增删过程有过变动,贾元春、妙玉、
巧姐、秦可卿四个人,是增删《石头记》后期才进入金陵十二钗行列的。
    这一点,也是根据脂砚斋评语推测的。庚辰本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回前总批:“此回系大观园十二正钗之文。”正文恰好有这样一段:“此时大观
园中比先更热闹了许多。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
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
    从这十三个人里减掉贾宝玉,恰好十二裙钗!
    原来,在曹雪芹早期增删《石头记》时,金陵十二钗是李纨、凤姐、迎春、
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
    与现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5 回金陵十二钗相比,49回的十二钗,有四
个人不同,即: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被删去,代之以元春、妙玉、巧姐、
秦可卿。
    元妃归省建立了大观园,这座因为皇妃归省而建立的园林如何能成为一群青
年男女共同的乐园?在封建社会里怎么可能有大观园这样一个青年男女自由自在
生活的乌托邦?这正因为“皇恩浩荡”。众姐妹特别贾宝玉能够住进大观园,是
因为贵妃懿旨。
    贾元春因为自己归省之后,担心园中景致寥落,下令叫能诗会赋的姐妹到园
中居住。元妃怕她心爱的小弟弟贾宝玉从小儿跟姐妹一起长大,姐妹入园,他冷
清了,不畅快,所以,让贾宝玉“随进去读书”。
    没有元妃归省不可能有大观园,没有元妃的命令,众姐妹特别是贾宝玉不可
能进大观园。
    元春下令众姐妹迁入大观园之前,宝玉、黛玉、宝钗、迎春姐妹,各自住在
什么地方?或者住在祖母或外祖母身边,如宝玉和黛玉;或者住在母亲身边,如
宝钗;或者集中居住,贾府三春就是根据贾母要求住在荣国府,离贾母的距离比
宝黛稍远一点儿。这些青年人按照封建家庭要求晨昏定省,参与家庭活动。他们
缺少一个共同的舞台,一个容许年轻人相对自由、相对独立的空间。就小说家写
人来说,缺少这样的空间,就会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故事发展而言,缺
少这样的空间就缺少一个类似“三一律”的、集中演出的舞台。大观园正是这样
一个空间,一个舞台。用文艺理论术语说,这形成了红楼人物的典型环境。
    创造大观园这样一个舞台,这样一个相对独立于家长管制之外的自由空间,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得有个凌驾于家长之上的人,那就是贾宝玉的皇妃姐姐。按照贾政的
愿望,只会古板地让儿子老老实实待在书房读圣贤书,只能让儿子跟贾雨村这些
为官作宰的人来往,绝不可能放贾宝玉进入花红柳绿的大观园,整天跟姐姐妹妹
们搅和。元春下令,贾政纵然满肚子不高兴,也只好服从。贾政在传达贵妃懿旨
时,对宝玉说贵妃要“禁管”他在园内读书,似乎是软禁贾宝玉在大观园读书。
这反映了贾政对元春不得不顺从、但想将宝玉拉到自己轨道上的心理。
    其二,这皇妃还需要是虽无杰出诗才却爱好诗歌的皇妃,一个体贴弟妹们的
皇妃。从某个角度说,元春归省时让家里的弟弟妹妹写诗可以算做大观园诗会前
奏、海棠诗会预演。
    其三,最重要的是,这位皇妃姐姐跟幼弟有特殊的姐弟之情,她特许贾宝玉
进园,却不让比宝玉更小的两个弟弟——贾赦的小儿子贾琮和贾政的小儿子贾环
进园。这实际是根深蒂固的“嫡派”思想起作用。但贾元春绝对不可能直接说这
个意思。而曹雪芹用笔特别周密,元春归省时“贾环从年内染病”,省亲活动都
没参加,贾元春不让他进大观园就顺理成章。何况贾环跟赵姨娘须臾不离,元春
绝不可能让父亲的侍妾住进大观园。至于贾琮,则太小了,连面都没露。贾兰是
孩童,随母进园,可忽略不计。
    在钟鸣鼎食、诗书簪缨的贵族之家,忽然出现一个完全属于年轻人的独立王
国,在某个阶段还真像贾宝玉四时即事诗写的,自由得可以,浪漫得可以,有点
儿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当然是非常特殊的现象。这是作者苦心营造的氛围。他
就是要让贾宝玉暂时脱离父亲监管,让大观园姐妹们过上一段远离尘嚣、远离干
扰、远离红尘的惬意的日子。让她们的诗才和个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黛玉葬花、
湘云醉卧、宝琴立雪,这都是《红楼梦》最令读者喜爱、最有诗意的场面。当他
们的自由丧失,灾难来临,才更加可怕。
    李纨?[清]吴友如作
    大观园实际上是地面的太虚幻境。
    为什么说大观园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太虚幻境?小说本身写得非常明白。贾宝
玉跟随贾政到大观园题额时,到了正殿,看到玉石牌坊,他的心中忽有所动,寻
思起来,倒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却一时想不起是哪年月日的事。贾宝玉想到的是
什么?就是他曾经梦到的太虚幻境。脂砚斋的评语说:“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
玄境”。
    关于大观园,元春归省时众姐妹写下许多诗。
    元春说:“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迎春说:“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李纨说:“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宝钗说:“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黛玉说:“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众姐妹或者直接写大观园是仙境,或者用“华日祥云”喻仙境。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见大观园牌坊,立即趴下磕头,“这不是‘玉皇宝殿
’四个字?”
    大观园是想象的仙境,是贾宝玉和众姐妹逃避现实的乌托邦。
    大观园是曹雪芹为他心爱的小说人物创造的集中活动场所。红楼人物在大观
园中有分有合的活动,是《红楼梦》最有诗意的内容。从二十回到八十回,贾宝
玉跟姐姐妹妹的活动都在大观园。
    大观园是粪堆上长出的灵芝
    富有哲理意味的是,美丽纯洁的大观园是在两个最肮脏的原址上,由贾府两
位顶级花花公子贾珍和贾琏督造的。
    为迎接贵妃省亲,在荣国府、宁国府旧址上建造省亲别墅,成为后来的大观
园。曹雪芹细致地描写了省亲别墅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第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贾蓉向贾琏回禀盖园之
事:“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
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此后,贾赦、贾政、贾琏等一起“审察两府地方,缮画
省亲殿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
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
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大观园两个组成地点是宁府贾珍所在的会芳园和荣府贾赦所住的东院。
    这两个地方是贾府最丑恶、最肮脏的地方,是罪孽之薮。
    东府只有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柳湘莲语)。会芳园更是藏污纳垢。逗蜂轩
里,贾珍跟儿媳爬灰;天香楼上,秦可卿因丑行暴露上吊自杀;瑞珠自杀后停灵
于天香楼的登仙阁;就连黄叶满径的小路,也见证了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调戏王熙凤……
    《红楼梦》描写淫乱行为最多的是贾琏,特别是跟多姑娘乱搞的场面。有其
父才有其子,贾琏是贾赦的影子。贾赦整天跟小老婆喝酒,胡子白了还垂涎老母
的侍女鸳鸯,厚着脸皮派老婆出面做媒,连袭人都对他说出这样的评价:“真真
——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
了。”
    就像是灰烬中飞出凤凰,粪堆上长出灵芝,污泥长出青莲,在会芳园和贾赦
旧居基础上建起的大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