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也看这个?”
“怎么了?我还看黄色小说呢。”她趴在他耳边得意地宣布,“我看过《金瓶梅》。”
她经常会给他这样一些意外,比如,她从不追问他的过去,可她又肯定他是有经验的。
她说:“我要是再晚一点认识你就好了,我不相信我会是你唯一的那一个,可是我希望我是你最后的那一个。

李然知道,从各方面讲他都是蒙蒙的第一个,当时他问她:“那你呢?你会觉得单调吗?”
“女人跟男人可不一样。”她很快地回答,想了想,又不那么确定了“至少女人不会那么主动,而且女人很快
就老了。可是李然,你信吗?等你四十岁的时候也不难再找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子。”
“当然不信,我怎么能找一个比自己小一半的女孩子,太荒唐了,她现在几岁?还在上幼儿园呢。”
戴妍每次在宿舍见到周蒙都要抓住她问:“怎么样?怎么样?还没上床哪?”到后来戴妍都不耐烦了,她直截
了当忧心忡忡地问:“周蒙,他不会是有别的女人吧?不然可怎么熬得住?要不,他是把你当妹妹了吧?”
周蒙一口否认,事实是——她想了想,跟戴妍和盘托出:
还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她母亲不在家,她坐在李然腿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她突然觉得不对了,一下站了
起来。她看着他,他也看着她,细长的眼皮却像抬不起来似的。
“后来呢?”
“后来,我坐到他旁边,他亲了我一下。”
“Thatsit?”戴妍急了,英文都出来了,“唉,周蒙,你真以为他会等你两年啊?他是男人,跟我们女人是一种动物。记住,戴氏恋爱法则第二条:你跟他上床呢未必会得到他,可是,你不跟他上床一定会失去他。”
周蒙糊涂了,她妈妈已经先下手为强,从各种妇女杂志上找来各类文章,都是讲婚前性行为如何有害,男方会对女方产生厌倦轻视等等不健康的情绪,并列举大量实例,如有一个女大学生居然为男朋友堕了三次胎。看得她胆子都吓小了。
不过,如果李然真的要,她一定不会拒绝。
李然写给她的第一封信,是当这个城市的候鸟飞向南方,而他去了北部的矿区的时候。
出差前两个人又为周蒙的身体问题争执过,她觉得他小题大做,他觉得她任性不懂事。讲到后来李然口气硬了:蒙蒙,我不能总守在你身边,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周蒙听了虽觉刺耳却没说什么,他明天要出差,她不想跟他闹别扭,对那种动不动跟男朋友使小性儿的女孩周蒙一向颇不以为然。她觉得,自己跟她们还是有区别的。李然送她到了家,周蒙临上楼时说了一句:你放心出差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怪吗?她真的懂起事来,又让他特别心疼了。
信其实很短,李然也没有甜言蜜语。他在信中写道:“每次看到你头痛胸闷的样子,每次想到你身体这么差,蒙蒙,你能明白我心里的难过吗?如果让我选择,是旅行还是你,请原谅我的贪心,我要和你旅行。你不知道,没有你在我的身边,路有多长。”
等李然出差回来,方阿姨一见他就跟他说:“周蒙最近天天跑步呢,饭也吃多了,从来表现没这么好过。”李
然转过头去看蒙蒙,当着她的母亲,她的神情有点儿忸怩。
现在,蒙蒙最常说的三个字不再是“我累了”,而是“我胖了”。
以前因为怕胖,她经常不吃晚餐,现在陪着李然,连夜宵都肯吃了。吃是吃了,心理障碍还有,动不动就对着
镜子发愁,然后神经质地揪住他问:你看我是不是又胖了?李然一开始答:胖了才好看呢,我喜欢你胖点。他
以为是答得够完美了。她听了可非常沮丧——那就是说,我又胖了。吸取教训,以后她再问同样的问题,李然
总说:没胖没胖。她又嫌他诚意不够。
即使这样,李然都不觉得蒙蒙是那种难伺候的女孩子。她是娇气了一点,可是非常讲道理,甚至可以说,非常
宽容。换了别的女孩子,热恋中的男友要去西藏那么远的地方,而且一待两年,多少要闹一闹的,蒙蒙却从来
没有表示过反对。她这么理智,李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问过她:
“蒙蒙,我要去两年呢,你真的同意?”
蒙蒙反问:“那我不同意你就不去了吗?”
李然说:“至少我会考虑一下,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啊。”
“你不去也好,这样,我考不上研究生可以赖到你头上了。”
“那你妈妈非把我皮扒了不可。”
“所以,你还是去吧,我会好好的。其实我也不想考什么研究生,相信我,我压根儿不是做学问的料。”
李然太相信了,那本《西方美学史》她看了一半就没兴趣再翻开了。

………………………………………
第六章:爱如歌(4)
………………………………………

这也很普通,女人生来是不专注的,除了对爱情;男人生来是专注的,也除了,对爱情。
——“这么舍得?你不会想我吗?”她真的表示不介意他走,他可又不甘心了。
“当然想你,你还没有走呢,我已经开始想你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们是在她家楼前那棵玉兰树下,远处的钟楼已经敲响了十一下,可是,她舍不得离开他,他
舍不得放开她。
后来,周蒙也想过,如果李然不去西藏,如果她当时要他留下来,他们真的会结婚的。
可是下一次呢?他会一辈子,为她留下吗?
即使时光倒流,她可以重新作出选择,她还是会让他走的。
不是她宽容而是她理解,甚至,不是她理解而是她胆怯。你爱上的往往是你无法把握的,你无法把握的你就不
知道如何去争取。
李然这一年10月底的生日,9月周蒙就宣布要给他织件毛衣作为生日礼物。她买了烟灰色的细羊毛线,又张罗着
让李然在时装杂志上挑款式。
她是大胆假设,李然是小心求证:
“你会织吗?”
“别看不起人啊,我小学毕业我妈就教我打毛背心。我还会踏缝纫机呢,我妈说这叫女红,女孩子都得会。”
看不出来,周蒙居然有这份家教。
李然还是挑了个最简单的款式。两个星期后,蒙蒙问他:改毛背心行不行?毛衣要织袖子,到他明年的生日她
恐怕也织不完。又过了几个星期,他的生日快到了,蒙蒙终于给他展示了织了一半的毛背心。李然一看,真没
法夸她,漏针漏出好几个洞洞不说,还明显小了。她自己也皱眉头:要不,我还是给你打条围巾吧,不打平针
打元宝针,漏两针也看不出来。
等李然真的过生日了,蒙蒙递到他手上的是一个包装得很漂亮的大纸盒。李然打开来,不是围巾而是一件纯白
棒针高领毛衣——买的。
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他那条温暖牌围巾总算织好了,烟灰色的围巾,两头有两条赭红色的细横杠,流苏长长的
,工艺品一样精致。蒙蒙禁不住自夸自赞:“好看吧,慢工才出细活呢。”大冷的天,她一定要他里穿西服外
罩长大衣,围巾还必须要挂在大衣领子外头,一点儿也不暖和。张讯是不爱开玩笑的,看到李然也乐了:“哟
,哪儿来的英俊小生?”蒙蒙听了还挺得意。
雪刚停,路上行人很少,天地一片洁白,显得辽阔而高远。
这样冷的天,蒙蒙即使戴着棉手套手也是冰冷的,李然把她的手放到自己毛衣底下暖着。她的手指渐渐暖和起
来,也不老实起来,从他衬衣的缝隙中探进去,触摸他的皮肤。她脸上的笑容一开始是鬼里鬼气的,然后,是
默然的。李然眼里含着笑,问道:
“喜欢吗?”
他们的生日都在冬天,周蒙是12月的。
生日礼物是蒙蒙自己挑的,一个卡巴其的双肩小背包,软牛皮浅棕色,跟刘漪给杜小彬买的那个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的包,李然也看杜小彬背过,可是,那种沉着的华丽,简约的俏皮,他觉得,只有蒙蒙配得上。
秋天,杜小彬其实回了一次师大。
9月,小宗到底陪杜小彬去上海把鼻子垫了,手术非常成功,刚做完的时候是有点儿肿,但是两个星期以后,杜
小彬看着镜中的杜小彬满意得直点头,这才是她要的杜小彬呢,一管儿完美的希腊鼻子。
信不信由你,女人可以没有双眼皮但不能没有鼻梁,没有鼻梁就没有气质可言。
按照杜小彬一年前的想法,她现在要见的第一个人应该是省医大那个男老乡;可是,在一年后,这个人对她不
再具有任何意义。
还不等杜小彬策划她下一步的行动,助人为乐的小宗老师就托人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这位男朋友是临江县
文化局的创作员,小县城里的大才子,青年诗人。第一次见面,青年诗人自我介绍道:“我叫王勃,勃起的勃
。”杜小彬原本不起劲,听了他这句自我介绍却“扑哧”笑了出来。王勃虽然个儿不高,自恃有才有貌也不缺
个把女朋友,原本是来逗逗闷子的,没想到这杜小彬还有点幽默细胞,到底省城来的大学生大方,不比小县城
的姑娘,一惊一乍的。
王勃其实不像他刻意表现的那么风流,他今年才二十一岁,高中毕业,不到十九岁就出了诗集,被当时省内诗
坛肯定为聪明天纵的年轻诗人。据说他幼年随父母在新疆长大,至今还会说几句维语,因为这点背景吧,他的
诗颇有点民歌吟唱的风格。王勃对文学虔诚得像个教徒,一个虔诚的人再胡来,也是有限的。
是王勃第一个鼓动杜小彬写小说的,他揉着自己的头发:“啊,杜小彬,我绝望地嫉妒你的叙述能力,我不行
,我只会抒情。”
杜小彬喜出望外,只不肯露出来:“叙述不是最简单的吗?连中学生都会写叙述文。”
“杜小彬,别说你不懂,叙述才是文学的宗教。而且你知道吗,杜小彬你的叙述跟别人不一样,你的叙述优美

………………………………………
第六章:爱如歌(5)
………………………………………

得像诗啊,又有一种内在张力。天哪,我真想掐死你。”
王勃咬牙切齿,两只手箍在杜小彬脖子上,越收越紧。
杜小彬发自内心地,笑了。
王勃勃然大怒:“别得意,杜小彬,你还没成名呢。”
他说完愤愤地摔开她,走了。
王勃的疯狂不是不让人动心,尤其他面孔的上半部,眼睛细长,眼窝深陷,看着他还不觉什么,回想起来总是
没有明确的眼神,雾蒙蒙的,又像是森林中一股暗流涌动。
李然,李然也是这样。
可是,王勃怎么能跟李然比?只有李然,才会有恰到好处的沉默。
“文学青年常常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感到抱歉,文学女青年让人在抱歉以外还感觉到责任,是的,你有责任
诱惑她。”
这是杜小彬在她的中篇处女作《争渡争渡》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在这篇小说里杜小彬描写了一个以文学为使命
的女孩苦苦追求的青春旅程:她先是遇到了爱情,为了爱情她放弃了文学;然后,她遇到了肉体,又放弃了爱
情;最后,她遇到金钱,挣脱了肉体。
如果不是已经到了人生的底线了,杜小彬很怀疑自己能写得这么好。不是走到那一步,你完全看不透。
这篇小说让王勃也沉默了,杜小彬不着急,她不急于听意见,她有信心,她第一次对自己这么有信心。
王勃放下稿子的第一句话是:“杜小彬,你不是处女吧?”
杜小彬弯弯的清水眼一挑:“你想试试吗?”
王勃的身体倾向她:“杜小彬,你会一举成名,而且,你会嫁给我。”他说着,嘴已亲到她脸上来了。
杜小彬也不客气,甩手给了他一巴掌。
王勃攫住她的手,声音沉了下去:“杜小彬,记着,没有人会比我更懂你。”
有时候,杜小彬还真搞不明白这王勃,他是真疯还是假疯?他跟她讲话,口口声声地,每一句前都要加上她的
名字,就好像杜小彬这个名字他怎么叫也叫不够似的。
是王勃把《争渡争渡》推荐给本省最大的一家文学刊物《谷雨》,不到一个星期,编辑部就给杜小彬来信,让
她去省城谈稿子。王勃表示:全程陪同。
杜小彬现时真正想见的人只有一个:李然。
从编辑部谈完稿子出来,杜小彬拉着王勃直奔省报社。从宿舍找到办公室再找到食堂,杜小彬都没有看到李然
的影子,先打个电话就好了,可是她想的是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王勃在省报社也颇有几个熟人,他问杜小彬到底要找谁,他可以找熟人打听一下。杜小彬说算了,她想先回学
校看看。
一走进师大大门,杜小彬才发现,她其实是怀念她短暂的大学生活的,看着那道长长的缓坡,她坚硬的心,忽
然湿润起来。
王勃在一边说:“小彬,昨天我收到了北京鲁迅文学院的通知,明年春天——”
杜小彬没有听见,她的眼睛悠长地注视着那道长长的缓坡。王勃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
秋天的中午,阳光和煦而安详,泛白的水泥路上没有几个人,连梧桐树叶都是静的。
一辆自行车从上坡直冲着下来了,车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那女孩子好漂亮,眉目如画,两条细腿直直地挂下
来,悠闲地坐在车的前梁上。她整个上身向后靠去,靠在她身后坚实的肩膀上,男人的脸只能看到半个,嘴唇
紧贴在女孩子漆黑的头发上,也许并没有动,可是给人的感觉是轻轻磨擦着。
王勃喝彩:“一对璧人。”
他们都没有看到她,她就站在路边,看着她爱的人和他爱的人,由远而近再由近到远,在她面前了无痕迹地过
去了。
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知道事到临头会这样恨。
多么不公平!
周蒙懂什么?她除了撒娇还会什么?
连那一对男女的背影,杜小彬都不肯放过地死死凝视,王勃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他还是不肯一本正经:“
嗨,杜小彬,那女的不会是你的情敌吧?”
杜小彬这才回过头来,口角严峻:“你们诗人,都是这么浅薄吧?”
浅薄的诗人回答:
我的好姑娘啊
山上的金珠米花开了
让我们穿过小溪和枣树林
在青草坡上打滚
一股突来的热情让王勃说了这么一句:“杜小彬,跟我一起去新疆吧。”
“不,”杜小彬说,“我要去的是西藏。”
要说一见钟情,杜小彬对李然也是,她还嫌一见钟情这个词太平凡了呢,应该说,她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爱
上他的。当李然走进软禁她的那间小屋,就像一束阳光走进她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他的目光平和而亲切,没
有一丝该死的好奇。
她没有想到,那是因为她的外形过于平常,不符合李然心目中妓女应有的冶艳形象。
而后来,他对她还是好奇的。

………………………………………
第七章:长亭更短亭(1)
………………………………………

方德明女士对女儿的男朋友几个月来的考察结果是:堪为良配。
她一向自认为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李然去西藏的事,打一开头就表示支持。私下里,她教训女儿:“男同志
嘛,有事业心是好事,就是你们以后结婚了,在事业上你也要支持李然。再说,去一趟西藏,回来不管是评职
称还是分房子都优先。你呢,也不能一天到晚想着谈恋爱,大三了,要考研究生现在就得准备起来。”
对着李然,她又是另一套:“现在无所谓,周蒙跟着我呢,以后,你还这么跑来跑去的我可不答应。周蒙身体
不好,真要结婚了,恐怕还得你多照顾她。”
彼时元旦刚过,午后的阳光倾斜着铺满了周蒙家的大客厅。她们家的房子虽然旧,优点是开间大格局好,红漆
的木板地,落地的玻璃窗,比新建的小单元房气派多了。周蒙低着头只管削苹果,她这种样子在李然看来特别
乖,像旁听大人讲话的小孩子,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方阿姨接着问道:“李然,听周蒙跟我说,你想等她大学毕业就结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