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他们,都是冥土的大成朝人,身上的大成朝标记,再难磨灭掉,对方又是王弘毅心腹天臣赖同玉的父亲。
王遵之自是在发现赖颐果有才华名不虚传的同时,自是感到满意了。
摆宴款待赖颐,作陪的还有着王遵之的一些绮重天臣。
这些大臣大部分都是王遵之时代牺牲或者死亡的人,现在王遵之为鬼帝,它们自是获得提拔,成为大臣。
这些大臣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赖颐的事迹和名声,这情况下,对赖颐自是十分热情。
赖颐在宴会上,雍容从容,满的大臣风度,让尚在观察他的帝君心下更加满意。
“赖公,还请再干了这杯酒!”一位大臣在赖颐的对面,笑呵呵的举起杯盏说。
赖颐举起手中杯盏,向对方举起示意,仰头喝下。
虽已是喝了不少,和阳世不同,这样的高阶鬼神,喝上再多的美酒也不会轻易醉倒。
而一些对普通魂魄有害的东西,对于他们也是毫无作用。
案凡上摆放着的菜肴,按着阳世的习惯做出来,味道更册过阳世菜肴数倍。
美丽少女,一个个穿着华丽衣衫,在殿上翩翩起舞,美妙的乐声,一阵接这一阵。
再环硕四周,只见这里真的是宫殿光明宏亮,到处都闪烁着五彩光芒,宫殿自身所发的金光,更是照耀着四方,眼前这里,乐声不断,又是美人美酒云集,真正是一处好地方啊!
和这样的地方相比,身处多年的罪域,简直是让他再不忍去回顾了。
赖颐举起杯盏,又自斟自饮了一杯,望着案凡上的熟悉菜肴,不禁又想了阳世的那些人,不知道,他们现在又在做些什么?
当然,就在交谈中,渐渐阳世情况,赖颐也清楚了。
天成朝已经占领了益州、荆州、交州、杨州、徐州、豫州。
天下按照古称,有十三个州,但现在经济向南移,这时已经南方繁荣超过了北方,因此这六州,可以说得了精华之地,夫半天下都在手上了。
而现在情况,阳世也在频繁绸动,估计就要北伐了。
要是没有胡人,北上扫平不过一二年时间,但是现在就还有障碍。
不过,在场的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别说崩溃了,就是南北朝,也是不可能出现。
理由就是王弘毅才二十四岁,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掌权至少有三十年,三十年的开国君主,绝对不会止于南北朝,必可统一天下。
就在这样想时,突然之间,冥土天空一阵闷雷,震动着宫殿都摇摆,帝君看了上去,不惊反喜,说着:“壮哉,吾儿起兵矣!”
第二百八十五章 预兆(下)
衮州,古九州之一。
境有一河行过,名曰济水,源自王屋山,东流入海。
有古书曾云,“导沉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济水间习衮州。
相传,此地素有尚古之风,州内数郡,多好读书之事,更崇尚信义诚实之论,虽不乏宵小之辈,多数人严以待己,性情严谨,读书人众多。
大燕朝时,衮州共有八郡,是山阳、东平、泰山、任城、济北、陈留、济阳、东郡此八地。
因着距离原本国都洛阳较近,太守多为天子信任的臣子,大燕朝后期,宦官专政,朝中党派丛生,各股势力角力不断,朝廷日渐势威,昔日忠臣始有不臣之心,别的郡县如此,充州然。
时任衮州刺史,公孙世家当代家主,单名一个岱字,是大燕朝三朝老臣公孙大夫之嫡孙,深受天子信任,令其出任衮州刺史。
公孙岱性情宽厚,虚己以听,在衮州民心所向。
公孙岱病逝,其嫡长子继位治理衮州,手段更盛一筹,百姓言其善,时人只知有公孙。家,而不知有天子也。
至今,大燕覆灭,大成已立,公孙世家于衮州已至第五代。
此代执掌衮州者是公孙世家家主,单名谨字,却是嫡长房庶出之子。
公孙世家于衮州的第四代,嫡支一脉已是渐渐势威,不仅人丁凋零,对公孙家其他旁支的掌控力是渐渐减少,到第五代时,嫡支一脉两房却只有一庶子活至成年,其继承家主之位时,家族多有不满之声,待其继承刺史之职毫无作为时,不满之声日趋高涨。
大成元年新年前,郑国公派大军进攻衮州,衮州军拼死抵抗却难敌郑国公大军。
新年前夜,衮州刺史公孙谨急火攻心,连败之下病逝于济阳郡。
不足一月时间,郑国公大军接连攻下了陈留、济阳、东郡三地。
衮州边境,门户已开,三郡各府县,尽归郑国公之时,本来就暗流涌动的衮州,这时早已是民心涣散各大家族,急于求得退路。
泰山郡,马家。
马家大宅内,明亮琉璃灯高高挂起,长长走廊上,连成一线,一阵风吹过,琉璃灯轻轻晃动星火晃动,令得人心难以安定下来。
高高起来的一座楼阁上,半夜之时灯火不熄此时马家家主马存忠,正与几位兄弟对坐说话。
马存忠今年有五十的年纪,保养得宜,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须发还未泛白,面容红润一副儒雅和善的模样。
和他围坐在一桌,是三位同父同母的弟弟,年纪最大,是比马存忠仅小一岁的马存义,最小的是方二十七八岁的马存厚,三弟是马存仁。
忠义仁厚,这就是马氏兄弟的取名由来。
因着是嫡亲的兄弟,又自小亲近,长大后,四人未起什么纷争虽这四房之间小摩擦有,可在对外之事上却是同仇敌忾。
今日马存忠将三人召到自己这里,是有着极重要的事情,要与他们商量。
此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马存忠有些微熏了。
年纪最小的马存厚,将杯盏最先放下,开口问:“大兄,今日你找我们过来并非只为喝酒吧?”
“大兄,有什么事,说出来吧我们兄弟四人,同一父同一母,有什么事情不能明说的?”
“大兄,是不是族里出了事情?”
马存义和马存仁这时也看向兄长,等着他的回答。
马存忠的目光,从三位兄弟面上扫过,点点头:“为兄今日将你们都召过来,的确是件事,要与你三人商量。”
见他表情凝重,三人表情一凛,坐的越发直了。
马存义试探的问着:“听大兄的意思,似乎此事并非仅仅关乎家族之事?”
“大兄,你直说吧!”
马存忠叹的说着:“这事,与充州局势有关。马家虽家族基业在泰山,泰山又离着洛阳尚远,但现在陈留、济阳、东郡三地被郑国公的兵马所占,这泰山迟早也会有一场浩劫,马家与充州脱不得关系,势必要提早想一下,如何留一条退呢……”
“大兄,现在充州已有小半地域,被郑国公的兵马所占,公孙世家已分舟离析,这胜负不是早就定了么?”马忠仁疑惑的问着。
“三兄,此事,未必胜负已定。”马存厚想到了什么说着。
“胜负未定?莫非……”马存仁挠挠头。
马存忠又自斟自饮了一杯酒,这缓缓说:“充州虽已被郑国公的兵马占去半数,可大成皇帝却未必会任由郑国公这样下去,新年之前,大成皇帝尚未登基时,郑国公攻打充州,大成皇帝无闲暇顾及,砚在却是不同往日了。”
“大兄的意思,是……投奔大成皇帝?”马存义、马存仁和马存厚都是一怔,明白了兄长的想法。
马家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充州生存,充州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马存忠所说的意思,虽未言明,以三兄弟对他的了解,便知他已有了主意了。
“大兄,大成皇帝,势力强大,可……北边是势力不小,小弟听到坊间传闻,说是北边那个是天道所定的真龙,不知有几分可信。”马存仁说着。
马存忠闻听只是冷笑:“区区胡人也敢窥探神器?并且传说只是红口白牙,谁知道是真是假?”
“大兄说的是,这事,不到最后,谁也无法辨别真假。”马存义说着:“这么说,大兄是觉得,大成皇帝更接近真龙?”
“大成皇帝现在年纪尚青,又是大族出身,正统的世家子弟,岂是蛮夷可比?且不说他已平定了南方,顺利登基,只说他昔日为大燕帝报仇之事,大燕旧臣就该领这份情,不是么?”马存忠所说之事,是攻入金陵鞭尸一事。
马存忠的话音一落,房间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只有桌上的琉璃灯,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四人围坐在桌前,是思索着事情。
“我同意大兄的看法,就算胡人有成龙的希望,但是现在还隔着一段距离,而我们已径直接靠着大成朝,我们势必要早做打算了。”
“这一年,大成朝必向洛阳开战,而必同时举兵攻向充州,就算洛阳坚固,能抵御一时,就算郑国公占据了半数的充州,但城池初被平定,百废待兴,又哪里还有余力去反击大成兵马?”
“要是大成皇帝真的发兵,郑国公怕是不能抵挡,到时我马家再去投奔,只怕难以入得大成皇帝的眼啊。”
打破寂静,先开口,是老四马存厚。
马存忠看了四弟一眼,对这个四兄弟里,最有天赋的弟弟,有些赞赏。
的确,他就是为了此事,叫了他们过来。
虽泰山非是战区,但事成了定局再表忠心,还有何用?
就算是现在表了忠心,要是落在别的家族后面,也不会显出马家的不同来。
这是一场混乱,可是一次机遇。
马家不过是在泰山作为大世家的存在,可天下郡县有着多少?
光是充州一地,就有着五六个势力排在马家前面,马家在他的手上,能再壮大几分,就是去了九泉之下,他是有脸面去见祖先了。
马存义和马存仁也并不蠢,只不过,在有些事情上,并不太重视,听到四弟的话,他们也察觉到这次机遇了。
“大兄,我马家这般想,别的家族会不会也……”马存义有些焦急了。
“充州已被郑国公兵马所占的三郡,那里都被郑国公控制和清洗了,他们不会轻举妄动,剩下的只有五郡了。”
“泰山是距离洛阳最远的郡府,这里的人还远未感觉到战势危急,马家现在能派人去金陵投诚,在充州不是第一家,怕是在泰山算是第一家了。”
“大兄,你是马家的这一代的家主,马家的大事,自当由大兄做着最后决定。此事,小弟我并不反对。”马存仁是开口说着。
见兄弟是不反对此事,作为家主的马存忠点点头:“既是如此,为兄立刻派人前往金陵了!”
“还有,你们都把人手抓紧,一旦大成皇帝接纳我们,立刻控制军中和城中,开城迎接王师。”
“大兄放心,如果是别人,我们只控制了城中五分之一的部队,未必能成决定性作用,但如果面对的是大成朝,我想别人都不会激烈反抗,这大势就在这里。
说到这里,在场的人无不点头。
每朝之兴,一旦真正崛起,都有大批领地望风而降,真正啃的硬骨头实际上主要在早期。
与此同时,山阳、东平、任城、济北四郡的一些家族,在暗中议论着战局,关注着事件发展。
大族能在数朝屹立不倒,还是有着道理。
大族有着颇广的人脉,无论是朝中做官,还是各地经商,都有着关系,其次大族的子弟,有着条件读书,比寒门子弟要幸运太多。
天下之事,无人脉可传递消息,无书籍可提高眼界,无钱财可供游学,如何成就纵观天下事,权管天下人的事业?
“大成皇帝登基,洛阳势在必得,这充州又要经历一番波折了。”看着一场场的密议和风波,有些人不由感慨。
第二百八十六章 使节(上)
金陵的龙书案上,早就摞了几份有关蓘州的奏折,身着便服的王弘毅手里正持着一卷打开的奏折,脸上表情看不出一个喜怒来。
侍奉着的当值太监,站在不远处,天气都不敢吭上一声。
从看到这些奏折起,陛下的表情就有些不对。
这奏折上所写,莫非是什么不好的事?
正想着,之前看着奏折的王弘毅抬起头,冲这个当值太监吩咐的说着:“宣刘朝入内觐见。”
刘朝是五品官,前段时日,刚刚完成了卢高一地的收降事宜,虽没有立刻晋升,在王弘毅的面前,算是后起之秀。
有些相关的事,王弘毅也会想着让他去办。
究竟先前他做这些事,都很是妥当,现在与其派个没有经验的官员,不如直接派他过去就是。
当值的大监忙应了诺,退了出去。
过了足有半个时辰,有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在御书房外停了下来。
当值的太监先走了进来,在王弘毅的面前复命。
王弘毅放下一份文件:“让刘朝进来吧。”
“诺。”得了命令,太监再次出去,领着一人进了御书房。
来人年纪二十五岁左右,相貌英俊,一身五品文官的官服穿戴整齐,虽是一张不笑而笑的面孔,此时却微微绷着,带着难得的严肃。
“臣刘朝,参见陛下!”刘朝走到龙书案前,行叩拜礼。
“刘卿家请起。”王弘毅低头看向他,说着。
“谢陛下。”刘朝恭敬的站起身来。
看着这个颇具美姿仪的年轻人,王弘毅有些欣赏。
做外交无论是什么时代,这外表看起来仪表堂堂让人养目,就天生带着优势。
刘朝又非是空有其表,此人年纪轻轻,为人聪敏又颇有些长袖善舞,先前派了刘朝去劝降卢高,就是用人用对了地方。
看了片刻王弘毅开口说着:“刘卿家,有件事,朕想要你去办。”
刘朝忙说着:“请陛下吩咐就是刘朝定会竭力去办。”
王弘毅说着:“充州五郡,都先后派人来朝,表示易帜降服。”
这话说的平淡仿佛只是一件小事,不过刘朝之前听说过,也不太惊讶,行礼说着:“这是皇上鸿运齐天。”
“但洛阳郑国公尚未归顺我大成,这事朕已是给了他一段时间,他既不主动提出归顺,那在用兵前要再派人去问上一问了。先礼后兵嘛。”王弘毅微微冷笑,却没有多余的表情:“这件事,需要你去洛阳一趟。”
“陛下是说让臣出使洛阳?”
“恩,正是,你可愿意?”王弘毅问着。
“敢不效死?”刘朝立刻“啪”一声跪在地上,应着。
虽有些危险,可是皇帝能在遇到事情时想到你派你去主特此事,这可是皇帝的信任,百官求之不得的事情。
刘朝里面自是明白。
“那你立刻启程,去洛阳后,无论成不成,一个月为期限。”王严毅摆了摆手说着。
想到充州的局面,刘朝自明白陛下的心思,也就是说,一个月内,归降的充州五郡消化了金陵预备的大军也准备好了。
“是,臣必不辱使命。”刘朝说着。
四月,洛阳
洛阳城内,可见赶去逛庙会的男女老幼尤其去年征讨充州的郑国公大军胜利消息传回来,不少人都是欢喜鼓舞很多人甚至觉得,或许以后他们这里也能出一个真龙天子。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乐观,有一些洛阳本地的人,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忧心忡忡。
这些人,或是世家,或是官员,处于敏感位置,不好随意开口。
不过,也有性格耿直,在郑国公的面前,直言郑国公实力与大成朝相差甚远,就是取得了充州三地,实力相差悬殊,还是早作准备,结果被郑国公斥责了出去。
直到四月三日这一天,大成皇帝使者队住的到来。
使者队伍足有四百人,车队连绵,看起来阵势颇夫。
洛阳百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