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检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说道:“朕要仿效李植的虎贲师,训练新军。”

    王承恩问道:“皇爷的意思是?”

    朱由检说道:“这一年来中原太平,剿贼的开销少了不少。如今朝廷可以增拨军资给各镇名将,如宣府的杨国柱、玉田的曹变蛟、京营的周遇吉、黄得功等,让他们装备火铳大炮,以火器成军。士兵装备鲁密铳和红夷大炮,配备绵甲,打造一支五万人,战力不低于李植虎贲师的新军。”

    王承恩说道:“皇爷圣明,鲁密铳一百步外可以杀人,比李植只能打七十步的火铳射得更远。杨国柱、曹变蛟等更是敢战的强将,若是辅以犀利火器,恐怕战力要倍增。”

    朱由检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这支五万人的新兵每月发响三两,再提供稳定后勤。士兵日日操练火铳大炮,练到十发九中,可以匹敌李植的虎贲师为止。”

    “我们还要学习李植的抚恤制度,士兵阵亡者,朝廷一律补偿一百两给家人,以免士兵家人衣食无着。”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睿智,如此一来,士兵们哪里还会害怕战死?一个个敢于冲锋陷阵,便是李植的兵马对上,也能够一战!”

第四百一十章 四两月钱() 
到了九月,东南沿海的台风就很少了。李植三十五条大船的庞大舰队不再跑日本贸易,转而往台湾行驶。

    三月初时候,李植还在剿灭流贼的返程路上,李兴就感觉到台湾开荒花销太大,停止了运送新农民到台湾。台湾岛上那时有二万二千农民有田耕作,另有五万农民在开垦新田。如今这五万开垦新田的农民都整理好了田地,在河岸上架好了水车,可以种一季晚稻了。

    旧有的农民开始种田,李植就不需要支付他们开荒工钱了。这五万开荒工人每个月每人要二两月钱,五万人每个月要花费十万两银子,每月开销是一笔巨款。这些人不需要支付月钱后,李植财政大为缓解,就可以招募新的农民了。

    招募新农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今天津的农民都知道跟着李植干有好日子过,李植在各州、县一贴出布告,就有无数人报名参加台湾垦荒。不过李植担心财政崩溃,不敢一次招募太多农民。李植把招募农民的数量控制在五万人。

    九月以后,李植的船队把这五万人分批运送到台湾。

    十月二日,李植跟随运送农民的船队,前往台湾,视察台湾的开发情况。

    十月的天津已经有些凉意,但南方依旧温暖。船队一路往南,靠近台湾时候,李植已经脱掉了身上的贴里和搭护,在官袍里面只穿了一件中衣。

    到了台湾新竹,李植还没下船,就看到在港湾里面的码头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商市。

    每一次船队开往台湾,都会带来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棉布、铁器、陶器、瓷器、水泥、农具等等都是需要从大陆运来的。这些商品是由高立功组织人手在天津采买的,到了新竹的港口,就全部卖给台湾的农民。当然,吕虎不会一件一件去零售这些商品,他把这些商品批发卖给新竹本地的商贩。

    此时船队靠岸,一些商贩推着板车,正等待着船舶上面卸下大陆贩来的商品。这些商贩虽然不从事农业,但零售各种商品,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当然,比起压舱的各种货物,船上更多的还是来开荒的贫民。这些农民下船后,立即就看到一个个身穿深红色范家庄军装的军官们引导他们。在军官的引导下,农民们一群群地走向新竹各地的临时安置点。

    李植在船上看了看,看到虽然三十五船人、货千头万绪,但在郑晖和吕虎的组织下,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郑晖穿着大红的官袍,率领新竹的大小官吏,等在码头上迎接李植。

    李植一下船,郑晖就跑上去拜倒,喊道:“郑晖见过伯爷,恭喜伯爷受封兴国伯,我等与有荣焉。”

    李植拍了拍郑晖的肩膀说道:“这次讨灭张献忠和李自成,你也积功升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了,高兴不高兴?”

    郑晖大声说道:“高兴,郑晖喜不胜收,感恩戴德,愿为伯爷的事业肝脑涂地。”

    李植哈哈大笑,跨上郑晖牵来的骏马,往新竹城中行去。

    半路路过一个新到农民临时安置点,李植一指马鞭,说道:“进去看看。”

    郑晖赶紧跳下马来,牵着李植的骏马往安置点里走。

    ####

    姚民乐是天津青县的农民,他家这次走运,选上了开垦台湾的队伍,跟随船队到了台湾。

    他们夫妇二人成亲时候就和族里分了家,在天津没有田,二人佃种村里乔老爷的三十五亩旱田。那些旱田一年也就收七、八斗麦子,刨去五成地租和一斗二升的种子,姚民乐和媳妇两人每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就能得八、九石的麦子进自家仓里。这些粮食,也就勉强让姚民乐吃个温饱。

    哪怕是过年,他和媳妇两人也不敢吃一口肉。两人成亲三年了,前年生了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并未给姚家带来欢乐,反而成为了姚民乐的一块心病。他时时担心女儿长大了养不活——那八、九石的粮食,哪里养得活一家三口?

    七月底,姚民乐听说兴国伯招募第二批人丁开荒台湾,他二话不说就报名来了。兴国伯李植的事情青县人都知道,只要跟上了兴国伯,就有过不完的好日子。至于台湾在哪里,到了台湾会经历些什么,姚民乐想都没有想。

    听说自己募上了,一家三口九月初一就可以跟船去台湾时候,姚民乐和媳妇在家里两间破茅房里蹦了一晚上,庆祝好日子就要来了。

    负责组织人手的兴国伯幕府吏员让姚民乐什么都不要带,说到了台湾什么都发。姚民乐十分信任兴国伯,听了这话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送给了亲戚,带着妻女空手上了船,往台湾进发。

    那兴国伯的大船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和一座屯堡似的。但出了海,姚民乐才明白大海有多大,自己乘坐的大船在海里就像一叶树叶似的,随着海浪起伏飘荡。船上太颠簸,姚民乐的媳妇吐了,不过姚民乐没有吐。姚民乐在海上时候一直兴奋地站在最上层甲板上,扶着船舷兴奋地看着自己没见过的大海。

    到了台湾,姚民乐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开荒地。但没想到一到港口,刚走下船,姚民乐就看到了一大片繁荣的商馆,骡马喧嚣人声鼎沸。

    姚民乐一家人下了船,一百多人跟随着一个军官,往前走了一里路,军官把两百人带进了一个满是小摊位的小广场里。那个小广场入口处有个砖石门,门上面写着“人才市场”四个大字。

    那个带路的军官大声说道:“若是不想种田的,可以到人才市场里找个事情做,大家进去看看吧!”

    来了台湾还可以不种田?姚民乐愣了愣,走进了那个人才市场。走进去一看,姚民乐发现市场里摆了不少摊位。那些摊位没人看管,但每个摊位上面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姚民乐和后面的农民都不识字,不知道那些摊位上面写着什么,都一脸求助地看向带路的军官。

    那个军官呵呵一乐,走上来指着一个摊位喊道:“新竹城张记酒楼招小厮两名,要求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品行端正。做过小厮者优先录取,手脚麻利者优先录取,善于招待客人者优先录取。待遇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有意者到新竹城南大街张记酒楼找掌柜刘老板。”

    听到“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这几个字,姚民乐惊得张大了嘴巴。

    招一个小厮要给四两月钱?要知道在天津青县,愿意付一两五钱雇人的就算好东家了。这样的差事,往往是十几个人抢,东家各种要求,应募者抢破头也抢不到。平常的差事,有一两二钱月钱,就能招到人。

    然而在台湾,上来一个酒楼小厮,就是四两月钱,还包一顿饭。

    这就是跟上了兴国伯的好日子?

    这就是台湾啊!

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竹() 
走到另外一家小摊位前,那个军官又读道:

    “高记裁缝店招募女工。本店是兴国伯官方合作裁缝店,实力雄厚,长期承接兴国伯新募农民的服装订做,收入稳定。招募女工要求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女工熟练者优先。工钱实行底薪加计件奖金形势,底薪二两每月,另有计件工资。现有裁缝平均月入四两二钱。有意者请至新竹城西大街高记裁缝大院中应聘。”

    又是一个月钱四两多的工作招募,看来在台湾,一个月赚四两银子不是难事。

    带路的军官看着一脸兴奋的农民们,说道:“在新竹,佃种伯爷的田地的话,只要手脚麻利些,一年下来平均也能收二十石稻子进自家粮仓。按现在平价粮店二两五钱一石的价格,这就是五十两银子。”

    “算下来,在新竹做农民月收入超过四两银子,所以其他行业招募人手,月钱都要高于四两银子才招得到人。”

    此时已经是崇祯十四年九月,大明各地的粮价因为去年的兵灾,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李植的平价粮店顺应形势,也就把粮食的买卖价格都改到了二两五钱一石。这个变化,又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台湾的农民们,如今已经算是收入小康了。

    带路的军官说道:“当然,新竹的人工较贵,东西又全靠海运,物价也较高。除了粮食价格和天津一样外,其他东西都要比天津贵三成,银子没那么耐用。”

    农民们听到军官的话,没什么反应。这些农民一直以来生活在温饱线上下,生活开支基本上就是吃饭,还没有养成各种消费的习惯。他们暗道东西贵三成有什么关系,只要粮食便宜,就能多养几个儿女。粮食之外的物事,少花些就是了。

    军官们见农民们还没意识到月入四两后生活的质变,笑了笑。

    军官们又把其他小摊上的招工广告全念了一遍。说起来,如今新竹农民很多,亟须发展配套的商业和服务业。但随船来新竹的农民大多愿意务农,愿意去城里打杂做事的人较少,城里的各种岗位缺人严重。

    农民们每次听到四两月钱的待遇,就惊叹一次,仿佛始终没能从惊讶中反应过来。不过听军官说种田也能赚四两多银子,只有极少数人有兴趣去城里做事情。

    军官摇了摇头,继续把新来的农民往前面带。

    道路两岸此时已经全开辟了水田,只看到阡陌交错沃野千顷。此时是九月,晚稻已经插好了秧。田里一片绿油油的,不少农民在田里忙碌耕耘。天津的农民们这是第一次看到水田,只知道水田高产,以后自己也要种这种水田了,一个个看得兴趣盎然。

    以后的好日子,就靠这水田了。

    沿着铺着碎石的平整马路,军官带着农民们穿过了新竹城。新竹城虽然刚刚草创,但已经颇具规模,四座城门有四层楼高,下面修着宽阔的门洞。围城的八里长的土城墙已经修好,城里的十字道路全铺上青石板。和范家庄一样,新竹城道路两侧也修有排水沟,道路每隔两百步就有一个垃圾桶。

    比起天津那些脏乱的县城,新竹城就干净整洁得多了。姚民乐走在那整洁宽阔的道路上,有一种走在世外桃源中的感觉。

    城中央,建着一个威武体面的“兴国伯府”,门口两个大石狮子比一人还高。军官告诉农民们办事的地方不在这里,到官府办事的地方在城南的“办公厅”,郑大人在那里坐镇。这个兴国伯府是兴国伯的宅邸。

    此时新竹城刚刚建好,城里店铺不多。比较热闹的是城中间的平价粮店,早稻丰收的农民们推着大车小车的稻子来这里出售。卖完粮食的农民拿到了银子,兴高采烈地在城里寻觅着买点什么。因此平价粮店两边的商店生意很好。

    姚民乐看平价粮店两边的小商铺,见那些商铺里有卖肉的肉铺,有卖茶叶的,有卖烟草的,有卖烧酒米酒的,甚至还有卖儿童玩具的。这些商店此时都门庭若市,门口站满了喜获丰收揣着银子的农民们。

    姚民乐暗自乍舌,感叹这台湾的农民还真富裕。

    穿过新竹城,农民们走进了临时安置点。那安置点是建在小山丘上的几个大院子,里面盖着一排一排的砖瓦房。姚民乐左手拉着媳妇,右手拉着女儿,一走进那安置点,脸上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看那结实的房子,看那房子里一排一排的木架双层床铺,看床上那全套床单枕头等物品,这简直是老爷过的日子啊。这还仅仅是一个“临时”安置点。那要是以后正式安顿下来,要过上怎样的好日子?

    军官把一百个农民带进安置点后,就开始给他们分配房间和床铺。在安置点里十六个人一间房,夫妻要分开,男女分别安置在不同院子里。

    分配好床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洗澡。

    农民们被军官带到大澡堂里。姚民乐一进去,就被水雾弥漫的澡堂吓了一跳。他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澡堂里建着一个大水池,里面装满了温水,不断往外散发着水汽。几十个汉子正在澡堂里搓澡。

    军官给每个农民发了一块肥皂,稍微解释了一下怎么用,就让农民脱掉了身上破破烂烂的旧衣服。

    旧衣服被扔进了一个大箩筐里。姚民乐问了军官一句,那旧衣服拿去怎么用?军官答道:“烧掉!”

    姚民乐暗自乍舌,跳进澡堂洗了个干净的澡。

    洗完澡走出澡池,姚民乐刚擦干净身子,就看到一个办事员拿着大筐的新衣服走了进来。那个办事员走到姚民乐身前,问道:“多高?”

    “五尺二寸。”

    那个办事员从筐里翻出两套崭新的中衣,两套崭新的棉布圆领塞给了姚民乐,说道:“收好了!”

    这就发新衣服了?

    姚民乐抓着手上的新衣服,脸上抑制不住,露出了满满的笑容。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五花肉() 
姚民乐在新竹干了一个月,每天就跟着小队长去烧荒,整平土地,挖土夯土建水渠。虽然辛苦,但是姚民乐干得很起劲,因为安置点有管饱的饭吃——临时安置点一天管三顿饭,雪白的大米饭,大把的蔬菜,还偶尔有肉荤。

    九月十五日的晚餐,姚民乐一家三口吃上肉的那天,姚民乐哭了出来。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以前在天津,哪怕是过年,一家三口人都不舍得割一块肉。媳妇跟了自己三年,为自己生儿育女,过了三年苦哈哈的日子,三年过年都没吃上肉,让姚民乐心里十分愧疚。然而到了这新竹,只是普通的一顿饭,伯爷就给开荒队肉吃。

    姚民乐不舍得吃那一大块肉,擦了一把眼泪,把肉块夹给了媳妇,说:“我不喜欢吃肉,媳妇你吃!”

    姚民乐的媳妇笑了笑,把肉块夹给女儿,说道:“雀儿吃肉!”

    雀儿看了看碗里的两大块五花肉,说道:“雀儿有肉!”

    姚民乐的媳妇摸了摸女儿的脑袋,说道:“雀儿的肉雀儿吃,爹的肉也给雀儿吃。”

    姚民乐的女儿这才欢笑起来,一口咬在了五花肉上面,吃得好香。

    看到女儿一脸幸福的模样,姚民乐又流出几股热泪。他暗道要更加卖力干活,报答伯爷的恩德。

    更让姚民乐震惊的是,十月十日,姚民乐吃完早饭正准备去干活,却听到小队长一声吆喝,说道:“都到院子里去,发月钱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