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通当时恐怕也没有将青天王放在眼里。”裴绩淡然一笑,“否则以韩三通的能耐,周密部署,未必不能击溃青天王,青天王也就没有后来化整为零的机会。”
“打了一年多,韩三通手下的将士当时是士气正盛,青天王的人马连连受挫,损失惨重,再加上后勤跟不上,士气低迷,青天王最后迫于无奈,化整为零,销声匿迹。”楚欢缓缓道:“但是这一次,却是今非昔比,韩三通的人马在河北剿除青天王残部,这都两年,却没有太大进展,青天王和四侯事务一抓获,韩三通手下的将士,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士气。”
“让韩三通坐镇河北,其实也是皇帝想要历练韩三通。”裴绩道:“韩三通是后起之秀,帝国四大上将军如同落日晚霞,总需要后继有人,皇帝当时恐怕是想让韩三通在河北建功立业,所以大力支持,甚至默许孝陵仓作为韩三通的军用,给他两年时间在河北剿匪,皇帝对韩三通那是十分的器重。不过这一次如果韩三通无法逆转局势,那自然是有负皇帝所望了。”
楚欢颔首道:“驻守河北两年,青天王销声匿迹,韩三通只怕都以为青天王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他麾下的将士,戒备之心松懈……青天王真是抓住了时机,这一次他谋定后动,韩三通对青天王所知甚少,但是这一次青天王几路人马都是击中要害,可见青天王那边,反倒是对韩三通的兵力以及资源部署十分的了解,敌暗我明,韩三通可真是……!”他真要叹气,忽地瞥见坐在一旁的楚周氏,三个男人在这里大谈国事,一个妇人家坐在一旁寂然无声,看上去也是十分的拘束,楚欢暗叫惭愧,问道:“你们可用过饭?”
楚周氏不好说话,魏无忌有些尴尬,讪讪道:“赶路匆忙,进城之后,就打听总督府的所在,还没来得及……!”
楚欢见夫妇二人只拿了一个包裹,行色匆匆,风尘仆仆之态,顿时明白过来,这对夫妇是从河北逃难而出,这从河北往西北来,山高路远,路上的盘缠就不少,心中明白,看到天色也已经晚了,吩咐下人,“去告诉夫人,立刻准备晚餐,唔,晚上的菜肴丰盛一些,就说有客从关内过来,另外赶紧收拾一间房间……!”向魏无忌道:“无忌公子还没有住处吧?如果不嫌弃,不如暂时委屈在鄙府……!”
魏无忌此番携带妻子从河北逃难,当时走的匆忙,他只是一个幕僚,每个月的薪俸并不多,同窗横死,河北大乱,魏无忌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妻子匆忙而走,身上的银两实在不多,楚欢赴任西北,官场皆知,他也是听闻,出了河北境内,有心来西北投奔楚欢,这一路上的盘缠,几乎将所积的微薄银两尽数耗尽,一路上多有悍匪强盗,能够顺利抵达朔泉,已经是十分不易,到达朔泉城,已经是囊中羞涩,莫说住宿,连吃饭都成问题,此时听楚欢要自己在总督府暂住,那是求之不得,声音有些哽咽,感激道:“多谢楚督收容……!”想到一路坎坷,楚欢却不以自己身份低微嫌弃,反倒是以礼相待,心中暖洋洋的一片,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魏夫人,你先去房间看一看,需要些什么,尽管和下人们说。”吩咐家仆,“魏夫人缺了什么,去找夫人,添置过去。”
魏周氏起身来,盈盈一礼,眼中也满是感激之色,跟着家仆下去。
等到魏周氏下去之后,裴绩才道:“韩三通的粮仓被烧,朝廷正竭力应付东南,已经无暇顾及他,如果韩三通不能解决粮草问题,恐怕用不了几个月,就要败退出河北了。青天王士气正盛,韩三通粮仓兵库被夺,士气必然低迷,凶多吉少。”
“我现在是担心,如果韩三通真的不敌青天王,退出河北,那后果当真不堪设想。”楚欢皱眉道:“河北一旦落入青天王之手,洛安京城就会出现被前后夹击之势,怕只怕青天王会与天门道搅在一起,一路南下,一路北上……!”想到这里,神情愈发凝重。
“除此之外,还有盐道。”裴绩肃然道:“秦国的盐场,分布在东南的江淮与东海两道,还有东部的福海道,福海道毗邻河北道,福海道的食盐要进入关中,河北道是必经之路,一旦河北道落入青天王的手中,也就断绝了福海道与关中的联系,切死了盐道,而青天王不是傻子,依我之见,青天王如果真的能够击败韩三通,占据河北道,他下一步必定不是以洛安京城为目标,他的目标,肯定是福海道……河北道土地肥沃,处处良田,而福海道又是产盐之地,拿下河北,继而拿下福海,他手中就控制了食盐和粮食,仅此两项,按照当前天下的形势,足以让他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魏无忌不由问道:“辽东有赤炼电将军的辽东铁骑,朝廷会不会从辽东调动赤练电,南下支援韩三通?辽东距离河北并不远,如果及时调兵,韩三通撑上几个月……!”
他话未说完,裴绩已经摇头道:“断然不会,赤练电的辽东铁骑,镇守辽东道,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高丽人,高丽人从来都是言而无信,虽然现在与秦国说是兄弟之邦,但是一旦秦国发生内乱,高丽人就必然会起心思,赤练电坐镇辽东,卫戍东北边境,高丽人忌惮赤练电,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一旦赤练电被调动南下支援韩三通,高丽人便有七成的可能侵入辽东……!”凝视着楚欢,缓缓道:“二弟,这大秦的天下,只怕……真的要大乱了!”
第一零四六章 治国大策
魏无忌岿然叹息道:“想大秦立国之初,天下井然,我那时尚在求学,都说大秦将会在皇帝的带领下,走向盛世,只是从没有想到,短短二十年,这天下……!”脸上带着不解,摇了摇头,满是惋惜之色。
“天下大乱,西北也不会安宁。”裴绩的神情严肃起来,凝视着楚欢,“二弟,这西北有一头狼,一直在做等时机,现在火候未到,一旦到了时机,他必然会张开血口,吞噬西北。”
楚欢明白裴绩的意思,知道裴绩口中所说的“狼”,只能是天山道总督朱凌岳。
“楚督,其实我此番前来西北投奔,并非是想求大人庇护。”魏无忌犹豫了一下,终于道:“魏某其实是想……是想在楚督麾下,一展抱负,虽说无忌仕途之路从不顺心,十分坎坷,但是……但是无忌想过,楚督为人宽厚,无忌或许能在西北为大人做些事情……!”
楚欢知道,自己要治理西关,缺乏的就是大量的优秀人才,魏无忌虽然落魄,但看上去还是颇有才学,在西关给他安排一个差事,倒也不是难事,他脑海中甚至立刻想到,新盐局那边如今就人手不够,虽说目下盐道还没有运转起来,但是工场建好,就会立刻着手制盐,新盐局很快就会成为西关最繁忙的衙门之一。
他正想与魏无忌提及新盐局的差事,魏无忌见到楚欢沉默,还当楚欢为难,已经道:“楚督,无忌从河北来到西北,进入西关的境内,沿途却是看到许多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楚督可想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楚欢一怔。
他来到西关的时间尚短,除了要应付朱党和北山士绅,目下精力投入最多的几件事情,一件是建工场制盐,一件是建军,还有一件,便是目下还在进行的应对瘟疫。
至若田地,他心里也明白,西关战后,大量田地荒芜,虽然北山士绅以及西关本土不少士绅已经耕地下种,但是西关耕地面积巨大,田地优劣有别,耕种下去的土地,大都是西关比较肥沃的良田,耕种的面积整体而言,相对很少。
“西关刚刚经过战事,战乱之时,西关无数百姓死在西梁人的铁蹄之下,再加上诸多百姓流落他乡,虽说已经有部分百姓返乡,但是却依然有大量的人口流落在外。”魏无忌正色道:“西关三道,论起面积和人口,西关自然是位居首位,但是楚督应该察觉,西关大量百姓的百姓流落在天山和北山,西关的人口数量,早已经不能与战前相比。”
楚欢和裴绩对视一眼,眼中都是先出惊奇之色,这一问题,两人未尝没有察觉过,但是术业有专攻,楚欢想着铲除西关的敌对势力以及振兴西关经济,而裴绩的着重点,则是想着要为楚欢建立一支能够在西关稳住根基的精锐军团。
魏无忌此时提到人口问题,这其实又是根本性的问题。
魏无忌见楚欢和裴绩都是认真看着自己,显然是在仔细聆听,立刻道:“楚督要振兴西关,人口是必不可少的。两位不知可听过,先秦变法,秦国大良造商鞅就曾说过,民过地,地过民,其实都没有好处,地广民众未必富强,而地狭民寡,也未必贫弱,想要强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人口和土地的效用。”
楚欢眼中显出光彩,他先前对魏无忌的印象,只是觉得他是一个颇有情义的读书人,但是这几句话说下来,楚欢顿时便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小看了这个一直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
“无忌公子有何高见?”裴绩捻须含笑问道。
“楚督要恢复西关的元气,轻徭薄赋自然是必不可少。”魏无忌肃然道:“但是想要让西关富足强盛,就应该充分利用人口和土地,让他们能够最好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最大的效用。西北的人口,相对关内来说,本就地广人稀,西关经过战乱,死伤无数,再加上大量难民外流,虽然无忌初来西关,但是无忌想,现在的西关,地广人稀的情况必不可免,这就是大良造口中所说的地过民,耕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出现大量的荒地,对西关的振兴,绝无好处。”
楚欢若有所思道:“无忌公子的意思是说,西关现在缺人力?”
“恕无忌直言,人口锐减,对西关来说,甚至是一场比战争还要严重的灾难。”魏无忌神情凝重,“无忌入关之后,途经北山青州,在青州境内,看到了许多的西关难民,无忌当时也与不少人聊过,询问他们为何不返回故乡,对他们的心思,也是略知一二。”
楚欢颔首道:“我前来赴任的时候,在青州也见到了大量的难民,看他们的情形,似乎并没有做好返乡的准备。”顿了顿,问道:“无忌公子,莫非他们是担心西梁人再次打过来?”
魏无忌抬起手,摆摆手,“楚督没有耕过地,不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忽然感觉自己这句话有些唐突,尴尬道:“楚督,我的意思是……!”
楚欢已经笑道:“无忌公子有话但说无妨,咱们现在坐在这里说话,只是朋友,没有拘束。”
魏无忌心下顿宽,这才道:“就像读书人的笔,商人的秤,这田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己,谁愿意流落在外?”
“那他们为何不返回故乡?”
“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人以为,就算回到故土,那也活不了性命。”魏无忌叹道:“有地无粮,等若无地。多少人生生饿死,老百姓现在不怕刀枪,就怕没有粮食。西关三道,西梁人兵犯我秦国,几乎占领了西关全境,反倒是天山北山两道有惊无险,西梁铁蹄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境内,所以他们的生产并没有得到破坏。西关多少土地豪绅家破人亡,财产被洗劫一空,而北山和天山的士绅,虽然在战时被征收了钱粮,但是元气未伤……!”顿了顿,才道:“否则北山士绅也不可能有那样的财力涌入西关,一掷千金。”
楚欢微微颔首,裴绩也是若有所思。
“所以等到秋收的时候,北山和天山的收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他们不会饿死人。西关流民们也都说了,留在天山北山,就算乞讨,只怕也能得到几口饭吃,但是回到西关,连乞讨都没有地方可去。”魏无忌苦笑道:“返回西关的百姓中,大都是有自己几亩薄田的小农,那些租种土地的佃农,有不少就留在北山和天山,为当地的地主豪绅种田。当初那些佃农为地主豪绅种田,到了年终,还能留下几成,如今西关的难民在他们那边种田,条件苛刻,年终拿不到一斗粮食,但是雇主每日却能给他们一些汤汤水水,让他们生存下去。”
楚欢叹了口气,他此前对此并无研究,但是也略有所知,帝国底层的百姓,分为小农和佃农,小农都是有自己的田地,但是数量极少,缴纳赋税之后,多少还能留下压仓粮,而佃农,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为豪门大户种田,其实就是租田种粮,比起小农,他们除了要向官府缴纳赋税,还要将大部分的收成作为租金缴纳给雇主,一年到头,所剩无几,勉强糊口而已。
至若奴仆,那就如同牛羊牲畜,可以自由买卖,他们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就更不必说拥有自己的东西了。
裴绩聆听许久,忽然开口道:“无忌公子说的不错,人口是重中之重,无论生产建设,哪怕是征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如今的西关,正如无忌公子所言,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锐减……这对西关,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楚欢有些苦恼道:“难民流落在外,总不能拿着绳子将他们绑回来?”苦笑道:“有许多人已经在它地落脚,恐怕已经绝了返回故乡之心。”
“无忌公子既然谈到这个问题,想必对这问题已经想了很久。”裴绩看向魏无忌,“无忌公子可有什么良方,化解这种境况?”
魏无忌叹道:“其实早在多年前,我与陈夫子……哦,陈夫子乃是家师,那时候他就对无忌说过,圣上……!”似乎觉得有些不合适,瞧向楚欢,并不敢继续说下去,楚欢再次道:“无忌公子尽可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拘束。”
魏无忌这才道:“圣上迷恋修道,赋税日增,家师那时就说过,长此以往,立国之初的兴旺之态,很快就会改变,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就绝没有心思从事生产,而先师所言已经成真,数年前开始,帝国境内就有许多土地开始荒芜,许多百姓被逼沦为匪寇……!”
“令师如今何在?”
魏无忌苦笑道:“先师三年前就已经辞世,他辞世之后,无忌才前往京城,意欲报效朝廷,只可惜……!”摇头叹道:“人微言轻,无忌空有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先师留下的治国大计,一直派不上用场,后来离京去往河北,本想着在河北一展抱负,但是……依然籍籍无为……!”
楚欢立刻问道:“令师的治国大计是?”
魏无忌抬起头,眼中泛起光芒,“先师的治国大计,就是要应对当下西关这种局面,无忌此番前来,只盼能在楚督麾下一展抱负,无忌相信,只要楚督采用此策,不但可以让流落在外的西关难民络绎返回,而且定能解决当前大量田地荒芜的境况。”
第一零四七章 均田
如果魏无忌没有先前那一番话,陡然便说有治国大计,楚欢最多只是淡然一笑,绝不会放在心上,这魏无忌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年纪,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楚欢却并不相信这样年轻的读书人会有什么治国大策,在楚欢看来,真正能够匡扶社稷心有良策的人,应该是饱经世故,洞悉世事,阅历十足,怎么说年龄也要大一些。
不过有了前面那番长篇大论,楚欢倒还真是没有小觑这读书人,神情郑重,问道:“无忌公子所说的良策,不知是何良策?无忌公子说得对,西关复兴,人口第一,如今西关地广人稀,首要一点,便是要让流落在外的西关难民能够用及早地返回故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