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合理的限度内,环境体温每降低8℃,寿命可延长一倍。在温带,一年有四时的变化,“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而生物则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配合四时变化。人靠生理功能的调节,体现了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统一。就地理而言,全世界有四个长寿区;中亚的高加索山,巴斯基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维利巴姆巴,中国的新疆和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亦属此列。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山峦绵延,环境幽静,林木葱郁,空气清新,人口分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志闲少欲,恬谈虚无,步行爬山,经常运动。以低脂的自然食物为主,摄入维生素多,而有害食物少。
1987年调查,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占十万分之十三。而同时期生活水平较好的上海卢湾区瑞金街的6万多总人口中,90岁以上者仅占45人。
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表现也不同,这种不同正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南方者,天地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北方地高陵居,南方地势低下,这种地域性的差
异必然给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造成不同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当氧分压降低,在山区或低气压地区,氧分压从212毫巴(海平面)降到167毫巴(2000米高度)时,血中的氧饱和度就会从96%(海平面)下降到85%(3000米高度),紫外线辐射增加30%。
人体在海拔1500米以上时,机体会发生以下改变:①肺通气量增加;②肾上腺活动增强;③心率和脉率增加;④血细胞成分发生改变(如血红蛋白增加);⑤温度调节效率增高;⑥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⑦末梢血循环增快;⑧胃酸产生减少;⑨对药物抵抗力降低。临床症状多见: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风湿性关节炎、末梢血循环障碍、一定形式的偏头痛、幻想病等。
地理自然环境不仅可以影响人类的寿限,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疾病原因。如有些“地方病”就是这样,居住在高山区的人,由于缺碘,容易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此外,诸如大骨节病、血吸虫病、森林脑炎,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热带病、寒带病等,都具有地区性特点。这些地方病究竟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目前尚无真正的科学考证资料,但地理自然环境对人体影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国外研究发现,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冠心病的死亡率男性大于女性。
1月和2月发病最高,7月和8月最低。风湿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风湿性关节炎的类型、严重程度及发病率有很大差异,但是患者的主诉和病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气象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寒冷的影响,这种情况在
中、高纬度国家更为普遍。
海拔高度对肿瘤有重要影响。
Campbell等人曾对患肿瘤的鼠进行试验,把鼠放在模拟5000米以上高度条件下,发现肿物停止生长,且出现退化性变。这可能是由于氧分压降低而使细胞内氧减少所致。此外,哮喘、皮肤病等的发病率均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
2.空气、水和噪音与人体健康
①空气:空气与人类关系至为重要,人类与其说是生存在地球上,不如说是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与存在的要素,人不可须臾离开空气而生存。自觉地利用空气达到摄生、防病、延年的目的,早在《淮南子?泰族训》已有叙述:“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可谓养性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把“呼吸精气”
作为最上等的摄生方法。
由于呼吸可以泻去脏腑之浊气,吸气可以自采天地之清气,故后世医家又将这种摄生方法发展演变为空气疗法,如张景岳在《类经?摄生》注释说:“吸阴阳之气,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寿世保元》也说:“吸清气以补心”。此外,人体健康长寿,既要靠人体自身的调和,又须经常接受外界空气对肌肤的刺激以得到锻炼。一个不与自然空气接触的人,必定是羸弱不堪。故徐灵胎在《回溪医案》中说:“避风大过,阳气不接,卫气不闭。”
在大自然的风寒中锻炼,今称空气浴,同时呼吸新鲜空气的维生素(空气负离子),现代公认,无疑是可以改善健康
状况的。空气浴、环境和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以园林、田间、河畔、草地等车辆、行人少去之处为佳;以旭日初升,凉露未败,万物俱寂,千家未炊之时为优。此时的空气,才能称为新鲜空气。凡空气污染,烟尘密布之处,以及深夜之时,均不宜作空气疗法。
据统计,大气每年在受着六七亿吨多种有害气体的污染。
通过地球大气层的宇宙射线,海洋和陆地矿床中的放射性的物质,都长期地污染着人类的环境。
特别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大国进行了一系列大气核武器试验。这些爆炸后的放射性物质,给人类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污染。
同时,许多放射性废物,被置弃于海洋中,必将形成对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②水:水,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份。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本草纲目?水部》说:盖水为万化之源“,“其体纯阴,其用纯阳”故曰“水去则营竭”,可见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赖水以濡润,气血津液赖水以滋荣。
人可以数日不进谷食,但不可以不饮水。而供饮用之水,大多数性味甘平,具有补养之功。
水不但可供饮用,而且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晋代稽康《养生论》就有“润以醴泉”的记载,并说:“饮清泉,浴阳光,以此养生则寿,”还将泉煎药疗百合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则集泉水疗法之大成,详尽阐述了各种泉水的气味、主治、用途、有毒无毒和治疗经验。李氏认为:“凡饮水疗疾,皆取新汲清泉”。其中以“醴泉”最佳,“人饮
之者,痼疾皆除。“而”玉井水“则”令人体润,毛发不白。“
温泉外用,主治“诸风筋骨挛缩,及肌肤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间者,入浴。”他还强调指出:“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生者之所当潜心也。”
各种浴疗在健康长寿中也具有一定意义。如矿泉浴、海水浴、井水浴、冷水浴、热水浴、冷热水浴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保健和治疗中。
由于水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近些年来,水质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自然界的水,通过流动,阳光照射,空气接触以及稀释、沉淀和生物分解作用,能够将受污染的水质净化,这就是水本身的自净作用。但是当污染量过大,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危害。
近些年污染逐年增多,像不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六六六、剧毒的氰化物、砷化物,等等。
更多的情形是,许多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通过作物、水产等浓缩和蓄积,又转入蔬菜、水果、肉类、乳蛋中去,逐级密集起来,最终转入人体,危害健康和长寿;这就是通常说的“食物链”的为害途径。日本人的水俣病,就是由有机汞首先污染河水开始的,它通过水,鱼进入人体,在脑、肾等器官中“隐蔽”蓄积,到了一定程度时便破坏中枢神经,引起疾病。患了这种病的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步履蹒跚,继之听觉失灵,言语含混,全身麻木,甚至神经失常,痛苦至死。还发现有的婴儿生下来就有此病,长到十多岁也不能行走一步。此外,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无不与水质污染有关。
随着地面水域的污染,往往地下水源也遭到一定的污染,不仅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困难,也给人类生活用水带来威胁。
如今的海洋,正受到工业“三废”以及大气层放射性微粒的严重威胁。这不仅给水生动物造成灾难,也给人类带来损害。例如,当水中的三氧化二砷为每升十多毫克时,鱼类就要死亡;当滴滴涕等农药在海水中仅为百亿分之二(0.2ppb),海蟹、海虾在二三十天里就会死去。在许多情况下,虽然没有造成水生物的死亡,但却使水产品因含毒而不能食用。
③噪音: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严重时还能危害人们的健康,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噪音污染已成为也界三大公害之一。
噪音的强度用声级来表示,其单位是“分贝”。它是由人刚刚听到声音(听阈)算起的,分贝数越小,环境越安静。
声量每增加10分贝,听起来响度大约增强一倍,比方说,在郊外万籁俱寂的夜晚,那簌簌作响的树叶声,大约是20分贝;人们轻声耳语的声音是30分贝;城市公共汽车的噪音是80分贝。一般说来,声音在50分贝以下时环境比较安静;接近80分贝时,就显得吵闹;100分贝时,环境十分嘈杂;如果达到120分贝听觉就感到难受,并有发生耳聋的可能。有人实验证明,150分贝的声音可使豚鼠听神经毁坏,以至死亡。
噪音是多种声响的复合,其频率和声强很难测定,但在外界的声音中,多是以复合的声波出现,单一的声响除某些乐器外是很少存在的。噪音一词,人们不是以频率或其强度来衡量的,生物学家是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认为凡是使
人不适和厌恶的声音都是“噪音”。随着工业化的程度增高,噪音就越来越多。因此,近来国内外对于噪音与人体健康和寿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我国古代医学家都认为“静益寿,躁促寿。”这里虽然主要是指人体自身的情绪,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各种噪音如机械振动,汽车引擎,飞机呼啸,人声噪杂等,无疑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严重损害。现代科学证明,噪音能使人的神经、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发生变化,可出现神经紧张、血管收缩、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现象,因而使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以及老年性耳聋等疾患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噪音还影响人的智力和工作效率,使之大为降低,并能促使人体早衰。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使人感到头晕、头痛、脑胀、心烦、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减退。高噪音和强噪音还使人体在短时间内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极强噪音和超强噪音对人体的损伤更是灾难性的。
④环境保护:搞好环境保护的关键是思想上的重视,同时,还要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例如,认真治理工业“三废”,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实行环境监测,搞好绿化,等等。
总之,搞好环境保护,必须以预防为主,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全面规划,是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极其重要问题。在工业建设中,应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镇,这不仅缩小了城乡差别,也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因为小的工业城镇,人口密度不高,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比较少,因此处理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同时,城镇周围有广阔的田野,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树木,这等于为城镇工业建立了巨大的净化场所,即使有少量的有害物质排出,也较易被稀释和净化。
对于城市或工业区的建设,同样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建设一座工厂时候,厂址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主要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到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和环境,以免污染城市和居民。同时,在工业建设中不但要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尽量减少工业“三废”
排出,还要做到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力争把工业“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虽有产生,也能及时得到综合利用或有效的处理,免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也是消除污染的重要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要及时解决。
对工业“三废”的排放,要加强分析化验和监测。对目前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
减少农药残毒的根本方法,是在农作物的保护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合理和安全使用农药。
努力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一高二低”新农药,以及培育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作物品种。
消灭噪音的最根本办法是从噪音源下手。
常见的电动机、发动机、机床、车轮等发出的声音,都是噪音源,因此改进产品设计,提高工艺制造水平,是消减噪音源的根本方法。
其次,噪音要经过一段“路”才能达到“作案”点,因此,把噪音源封闭或屏隔起来,也能有效地减弱它。如果噪音仍然逃窜出来,就要予以必要的防护。如用耳塞、耳罩、防护面
具等护耳器来减少声纳以保护听觉器官。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是建造环境自然净化的绿色工厂。
绿化有两个功能:一是起美化环境的作用,尤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花草树木,能使人们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另一功能是净化环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树木花草是维持空气新鲜的清洁器;有些植物还能吸收有毒、有害的物质,净化空气;森林还可防风固沙,阻滞灰尘,消隔噪音;还有些植物,能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杀灭病菌;森林植被不仅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调节气候。因此,植树造林,绿化城市,不仅可美化环境,提供林产品,而且有着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工业集中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废水、废气污染目前还十分严重的,就需要更多的绿色植物来净化环境,以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平衡。
(三)住宅与健康
1.住宅的卫生标准
住和衣食一样,是人类生活中的极关重要的一项。一般说来,人的一生要在各自的住宅中度过一半以上的时间。住宅环境对寿命的影响,一直受到长寿学家的注意。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各种建筑,上至帝王宫庭楼台殿阁,下至山村寺庙、石屋、竹楼,许多都符合长寿的
道理。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住宅的朝向一般要求座北朝南。
这样门窗面向太阳,既采光充分,又可冬暖夏凉。住宅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潮湿。
一般摆床铺的位置以避开窗风直吹,而且以头东脚西为好,此外,住宅周围的环境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作用,已大大超过了住宅本身的重要性。住宅建筑在无污染,无噪音,安静、清洁的地方,应避开高压线强电场、强磁场和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