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另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朝的另类史-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朝人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肯定的是,此译音来源于到中国朝贡作买卖的东南亚回教徒。阿拉伯、土耳其等地泛指欧洲为“佛郎机”,即对“法兰克”(Frank)一词的转读。转来拐去,发生音变,到了中国就变成“佛郎机”了。其实,法兰克人也只是公元六世纪左右征服法兰西的一个日尔曼部落名称,并非代表整个欧洲。
再进一步分析,《明史》中提到的“满剌加”,位于今日的马来半岛,控扼马六甲(满剌加)海峡,乃大明王朝一个藩属国,明清学者之所以认为“佛郎机”地近满剌加(马六甲),完全出于误会。公元1509年,葡萄牙殖民者塞克拉率六艘战舰登陆葡萄牙。两年后,十八艘葡萄牙军舰大举入侵,热兵器对冷兵器,满剌加(马六甲)人大败,苏丹本人也跑到了今天新加坡东南的一个小岛上躲避,而满剌加国遂为葡萄牙人占据。葡萄牙之所以垂涎满剌加,一是为这里乃太平洋重要门户,香料贸易重要集散地;二是因为当地多矿,物产丰富。葡萄牙乃欧洲古国之一,1143年正式成为独立王国,而后两个多世纪靠舰船起家,成为海上强国,在全球到处扩展殖民地。但它于1580年为西班牙侵并60年,中间独立一段时间,1703年又沦为英国的附庸。直到1891年,葡萄牙才有了“第一共和国”。连列宁都说过:葡萄牙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穷人”。至今在西欧,看门人职业大多由葡籍人提当。葡人个个一脸憨像,圆乎乎、红润润的泥土芳芬脸,加上澳门回归顺利,我们中国人对他们印象不错。殊不知,有明一代,佛郎机(葡萄牙人)乃最最穷凶极恶的一群,沿海倭寇盗患,他们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葡萄牙人占据满剌加以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乘船到广州怀远驿,冒充满剌加朝贡使节,企图骗过中国官员,得到贸易凭证(勘合)。但是,这些西洋人鹰鼻凹目,金发绿眼,根本不像广州官员印象中的“满剌加人”。为了掩遮狐臭和“鬼”样子,他们在打扮上把自己伪装成穆斯林,白布缠头,个个一袭长袍。广州官员对于“外国人”见得多,很快发现这些所谓的贡使连基本礼仪都不会。破绽露出,这些人不敢不说实话,就承认自己是“佛郎机人”。广州官员索要“国书”,这些人也拿不出。朝廷闻奏后,毕竟中国一贯充大头显摆大国风范,下令地方政府好吃好喝好招待,收受“贡物”点数后,折价付银,打发这几艘船回国。同时,允许他们派几个入京汇报情况。因为,在明朝人自己的《大明会典》中,没有“佛郎机”这样一个藩贡国,朝廷也想弄清这些相貌古怪的串种家伙到底从哪儿冒出来。当然,他们被安排学习礼仪,未能立即成行。
中国对葡萄牙人不熟,他们对大明倒熟,先前已经有好几批亦商亦盗的海上商贩在明朝沿海靠岸,获利颇丰,并买回美仑美奂的中国瓷器回国,上献王室,深受嘉赏。
但是,在广东沿岸的佛郎机船队并未回国,美妙东方新世界令这些西方野蛮人眼馋了,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好,这一帮家伙就沿海停停走走,自恃手上有铳炮,不时上岸唬人抢劫商旅。对此,明人著作中说他们“烹食婴儿”。吃小孩之事可能有些夸张,但掠卖人口完全是事实。他们与两广奸民海盗勾结,掠走了少当地人民为奴隶,然后海上贩卖。
由于滞留于广州的使节买通了当地任监守的太监,几个人很快得到批准可以入京。当时,正德皇帝正借亲征朱宸濠为名在南京游玩,葡萄牙使臣佩雷斯便往南京面君。荒唐皇帝对这个回回打扮红头发蓝眼珠的“番人”很有些好印象,因为他的样子很像皇宫中的波斯猫,就饶有兴趣与他交谈了一会儿。大明皇帝当然不会用国际语、英语或者什么葡语与他对话,都由“火者”亚三当翻译,大家相谈甚欢。翻看礼物后,正德帝又试射了几下手铳,很觉好玩。
打发佩雷斯离开后,正德皇帝把“火者”亚三留下,一方面向他询问域外的风土人情,一方面不时让他教自己几句西洋“鸟语”为乐,可以说,正德皇帝是最早学习“外语”的中国皇帝,不知当时他的水平够几级。可能现在的人对“火者”二字不明其意,“火者”,不是烧火的人,是当时广东、福建一地富豪家人驱使的阉奴。在中国,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阉人宦官,但闽粤名家富商,家趁人值,也怕俊仆秀奴搞大自己妻妾的肚子,就常常私阉穷人子弟为奴,称为“火者”。正是因为亚三本人也无小鸡鸡,所以他才方便入皇宫天天伺侯正德皇帝。亚三之所以得留,还在于佩雷斯当时给了正德帝宠臣江彬不少奇异洋物。有江大将军引荐,亚三入宫,自然也是佩雷斯大的“眼线”。
这位亚三有样学样,跟随正德帝回北京,狗仗人势,见了提督主事梁焯也不下跪见礼。梁提督生气,立即叱令左右绑上这个奇装异服没胡子的东西,鞭之数十,打他个鲜血淋淳。江彬听说后,赶忙过来“救人”,大骂梁焯:“亚三乃与天子嬉戏近臣,又怎能向你这样的小官下跪!”结果,正德帝转年病死,江彬被诛,亚三也被捕下狱。经过审问,他承招为佛郎机的人作探子,窥伺虚实。于是,验明正身,押赴刑场,“火者”亚三来不及找装小鸡鸡的匣子,就在闹市被“喀嚓”,尸体焚毁。那位佩雷斯也没走出国,被明廷下令逮捕,流放西北地区,下落不明。他的后代,估计现在正在哪里放羊吧。

请狗容易送狗难:赖着不走的葡萄牙商盗

正德死后,其堂弟嘉靖帝继位。这时,明廷接到满剌加使者的申诉,请示大明帮他们复国。礼部经过调查后,报称佛郎机人假借满剌加名义挟货通市,久滞不去,有窥伺之意,主张沿海官员把这些人尽数驱逐出境。明廷认可。
诏令下后,广州官员马上通知佛郎机人离开。但葡人卡尔佛带着几只大船仍死皮赖脸不走。于是,地方官员就把他弟弟瓦斯科以及几个葡商抓入监狱。
卡尔佛怒恼,招来近海的几只船入湾,据险顽抗,并向明军开炮,想最终占据南头一地。
明朝官员非常气愤,敢在大明地方撒野,真是活腻烦了。而且,当时葡萄牙人的火器远远不如明末清初时期西洋炮火那样厉害。在葡商船上服务的中国人杨三等人又知晓民族大义,半夜下船,教授明军制造铜铳的方法以及弹药配方。
经过充分准备后,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水军向葡船发动进攻。明军先用火攻,用了几只破船遍载柴草,浇以膏油,顺风纵火,一下就烧掉了葡萄牙人的两条大船。同时,明军派善潜水者入江,凿沉了对方一般大船。然后,明水军驶近攻击。
葡萄牙人使出决胜法宝,搬出铳机向明军猛轰。不料想,明军大船贴进,炮火轰轰,以同样的铳炮回轰对方。葡萄牙人吓坏了,放弃抵抗,掉转船头就跑,明军穷追猛打。
最终,仅有三艘葡萄牙大船逃回满剌加,其余皆被焚毁击沉。这一仗很漂亮,佛郎机盗寇偷鸡不成蚀把火,悻悻而去。
转年,嘉靖元年(1522年)秋,又有一批葡萄牙殖民者灭掉了苏门答腊沿岸一个小国“巴西”之后,奉葡王之命,他们驾五艘巨舰,兵员一千多人,扬帆直逼广东珠江口。此来,一是报复,二是准备在中国沿海建立一个永久军事基地。在新会的明朝备倭指挥柯荣等人立即组织水军,在西草湾一带拦截敌舰,猛攻侵略者。
此战,明军斩首三十五级,生擒四十二名葡人,俘获两只大船,其余三艘船逃掉。
嘉靖帝下旨,把所获夷兵就地斩首示众。四十二颗红毛脑袋,悬于广州城门楼上。不仅如此,明朝官军缴获数筒葡萄牙原装船用炮铳,名之为“佛郎机”,上献朝廷,这就是“佛郎机”当作火器名的起始。其实,明朝在弘治年间(六、七十年前)已经从走私的西洋船上获得过这种武器,只不过当时没给这种武器起名。
据明人胡宗宪《筹海图编》记载,佛郎机炮“以铁为之,长五六尺,巨腹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于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包铁箍以防决裂。海船舷下每边置放四五个,于船舱内暗放之。他船相近,经此一弹,则船板打碎,水进船漏。以此横行海上,他国无敌……海船中之利器也。守城亦可。持以征战,则无用也。”他还讲到有通事(翻译)献手铳(早起手枪),射程百步,也是一样的武器原理。后来,明朝兵部铸造一千多佛郎机大炮,名为“大将军”,下附木架,可高可低,发放于三边守军。“然将士不善用,迄今莫能制寇也。”
胡宗宪还说:“中国原有此制,不出于佛郎机。”这句话不错,火器由宋朝已经在战争中所用,元朝更是进一步发展了制造工艺,只是当时没有过多重视,乱哄哄中就亡国,铳炮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元末明初朱元璋军队在不少战役中使用类似火器,效用明显,有几次成为战争中决定因素。但肯定一点的是,至正德、嘉靖年间,西洋制造方法肯定优于明朝,他们的“佛郎机”比“大将军”什么的火炮威力更大,很可能当时的西方制造工艺比明朝要先进。
此事之后,葡萄牙人被明朝打怕了,好久不敢想武力入侵的法子,就上书要求与明朝通商。由于朝臣们普遍认定“佛郎机”人乃“贼虏之桀”,皆建议朝廷拒绝与之交往。但不少人希望明朝恢复与东南亚诸通贡国的贸易,因为海禁对广东番舶收入大有影响,大多数商船都驶往福建沿海去做买卖了。后来,巡抚朱纨严禁通番,整治海防,葡萄牙人赚不到钱,就开始杀人明抢,做起无本“买卖”来。

气急败坏成巨盗:杀人劫货的葡国海盗

明朝嘉靖年间的所谓“倭患”,乃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最早大爆发。巡抚浙江兼任福建等处海道的朱纨下令剿捕海盗,严禁通番,并催使近海居民通盗者互相告发。吃“走私饭”已成习惯的地方豪民汹汹而起,吃里扒外,纷纷与葡萄牙人勾结,上岸杀人放火,地方官不知实情,上报说是“倭寇”入侵,其实最早的盗贼们根本不是真倭,反而是由海而至的葡萄牙人。这些人在闽浙大掠,与日本浪人及中国海盗王直、徐惟学等人大肆勾结,在嘉靖十九年就已经把宁波附近的双屿港当作“大本营”,四处出击,杀人越货。由于时人总以“倭寇”称呼这些贼徒,反而后来很少人知道葡萄牙人是最早的罪魁。
特别可恨的是,葡萄牙人在放火烧杀抢劫财货之外,他们与“倭寇”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大量俘掠平民,转送海上贩卖为奴。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盘踞双屿岛的葡萄牙、日本浪人、中国海盗的据点被明军攻克,这伙贼人暂时退出浙江,逃往福建的金门(当时称浯州屿)集结,转至福建为祸。不久,即发生了在诏安附近的走马溪之战。
走马溪位于诏安县东南,里面有一个避风港,名曰东澳,大批走私海盗船常在此聚集,故此又称“贼澳”。明军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二十六日,从走马溪发兵船,进剿这批海盗。葡萄牙等盗贼先是持“鸟铳”上山阻击,但被明朝伏兵打下山去,只能逃回船上。明将卢镗亲自擂鼓督阵,指挥水军进攻,包围了七只敌船。经过激烈战斗,“生擒佛郎国王三名,倭王一名”以及其余“黑番鬼”等人共四十六名。
在明朝人的眼中,这些人“俱名黑白异形,身材长大。”可见,除葡萄牙白人外,其中还有充当他们奴隶打仗的黑人俘虏。明朝人当时很少见黑人,看见这样的人种,自然视为异形“黑番鬼”。但所谓的“佛郎机国王”和“倭王”,不过是海盗高级头目。同时,被杀海盗中还有数十名中国人。
由于朱纨巡抚的举措触犯了闽浙豪氏富商的利益,这些人在朝中又有不少亲贵作靠山,便有御史弹劾朱纨杀掠来明朝进行正当贸易的“满剌加人”。明明是佛郎机(葡萄牙)盗贼,朝中御史颠倒黑白,诬称朱纨滥杀与明朝有藩贡关系的贡使和商人。
明廷下诏逮朱纨入京,朱巡抚悲愤自杀。“自(朱)纨死,海禁复驰,佛郎机遂纵横海上无所忌。”而先前在走马溪战役中指挥得力的卢镗等将领,也被逮捕下狱。
海禁解除后,明朝沿海贸易飞速发展,特别是浙东一带,海盗、商人角色互换十分快,赚大钱就当“商人”;如果赔了,他们就干没本买卖做“海盗”,一时间乱七八糟。
明廷发觉这样下去会出大事,只能把卢镗等人从监狱放出来,调兵遣将,在两浙闽广江淮一带四处征兵集饷,准备打击海上侵扰势力。结果,人心思乱,沿海贼民纷纷入海,“倭寇”大起。所谓“倭寇”,其实真倭只有十分之二三,中国人占绝大多数,其间也有不少葡萄牙人。对此,笔者会在下篇专门讲平倭的章节中详细叙述。
可以肯定的是,葡萄牙人绝对是最早煽诱“倭寇”的主凶,他们流窜到哪里,哪里就会冒出“倭寇”。在浙江、福建受挫后,葡萄牙人只能窜至广东谋求“发展”。这些贼人,沿海乱泊乱窜,杀人放火强奸的同时,掳掠平民,可谓是坏事作绝,所以当地人称他们为“番鬼”(现在广东人仍称洋人为“鬼佬”)。

掩人耳目费心机:窃据澳门的“佛郎机”

澳门,在明朝时称为“壕境”,有时也作“濠境”,其实原名是“蠔境”。大家都知道“生蠔”是壮阳美味,“蠔镜”本指蠔壳一处滑润部分,因其平滑如镜,称为“蠔镜”。而壕镜澳,正是因为当地地形似“蠔镜”而得名,明人有时也称之为“香山澳”。此地之所以又被称作“澳门”,是因为,“澳者,泊口也”,此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两山相对,峙立如门,所以称为“澳门”。但是,澳门英译为“Macao”,葡译为“Macan”,白话为“马交”(音为“马考”),这又是如何而来呢。原来,葡萄牙人初入澳门,见有大庙,当地人称“妈阁”,即妈祖庙。“妈阁”一词由“娘妈角”庙转音而成,葡人本来是问地名,当地人以为是问庙名,便以白话答说是“妈阁”,葡人就认定此地叫“Macan”。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有一伙葡萄牙人在澳门靠泊,佯称是外国贡使,由于海水打湿上贡物品,希望当地官员允许他们上岸晾晒。当时在澳门有话事权的是明朝海道副使汪柏,他收受异宝贿银后,就答应了这些人的请求。
由此,葡萄牙人在此上岸,先是搭帆布帐蓬,逐渐得寸进尺,运砖搬瓦,聚屋成落,慢慢扩大规模。临时帐蓬,逐渐成为永久居所。
其实,当时汪柏正是奉命剿海贼驻军于附近,他明明知道这伙人就是朝廷最最痛恨的“佛郎机”,但受人钱财要办事,便告诫他们千万别称自己是“佛郎机”。只要有利可图,自己称作“大狗鸡”也可以,葡萄牙人当然一口应承,当时他们真的还挺低调。
不久,这些贼洋人又把中国人同伙何亚八一伙人出卖,向明军通风报信,使得汪柏一举镇压了何亚八海盗组织。为此,汪柏更觉自己离间分化得计,下令完全允许葡萄牙人留住当地。另外一方面,这些葡国人能进献嘉靖帝拜道所用的龙涎香,平时还按照规矩缴纳税银,皆使明朝地方当局认定他们“有用”。特别该道的,葡人个个都是行贿高手,洋烟洋酒洋美人加上海外奇珍异宝不停往当地官员衙门里送,明朝地方官员们不能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得便宜卖乖,从十六世纪的葡萄牙人平托开始,一直到十八世纪的冯秉正(peredemailla)等人,均牛逼说澳门是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