嫫母丑女之名,世人皆知。但是容貌的丑陋,只是更加衬托了嫫母的品格。更因为嫫母的功绩,世人并不因为嫫母的容颜而对其不敬。但这丑女之名,基本没有人质疑。
“怎么说?”
“记载里,容貌被扭曲的,可不止是嫫母。你看蚩尤,好好一个人,被记载扭曲的不像话。别说神话,就算当世,一旦哪里出现一个狠人,也经常被评为身高九丈,腰围九丈的怪物。这些都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
“考虑到嫫母常伴嫘祖左右,极有可能是因为嫘祖太美,导致一般女子在嫘祖面前都会相形见绌。所以众人一看嫫母和嫘祖在一起,心底一比较,自然就把容貌平常的嫫母评价为丑了。说到底,美丑也是存在比较的。”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其她几女都不由望向陈沅,心里暗暗思量,总跟陈沅在一起,会不会把她们这些美女比较得丑了?
陈沅被看得脸红,却不好说什么。难道说“你们放心,我不会把你们比丑的”?这不就默认了她自己最漂亮?她又不是花雪,哪有那么厚的脸皮?心中暗恨,陈沅只好瞪了花雪一眼,心里给他记下小本本。
花雪被瞪,赶紧说下一个理由:“不过仅仅这样,还不足以令嫫母的容颜被丑化。我更倾向于,嫫母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长期遮掩自己的面容。而这么做会引来议论,只好对外宣称自己容貌丑陋,怕吓到人,以此解释。久而久之,人们便都以为嫫母容貌真的丑陋了。”
“嫫母有什么理由遮掩自己容貌?”
“很简单。比方说她的容貌具有鲜明的部落特征,以至于她只要露出容貌,就会被人识破。”
众女都受过不少才子佳人的话本熏陶,所以花雪一说,她们就想到了缘由:“你是说,嫫母是敌对部落的女子,跟轩辕陛下私奔了?”
花雪点点头:“考虑到蚩尤同样被丑化的因素,我有充足的理由怀疑,嫫母其实是蚩尤的九黎部落的人。因为九黎部落,在逐鹿之战以后,也融入了我华夏民族之中,成为黎民百姓。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并不能区分九黎部落和炎黄部落之间的差异。但是像是那些弗朗机人,对于我们来说,仍然特征明显。在当时,九黎部落与炎黄部落之间,容貌特征应该也是可以区分的。
“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于容貌的丑美,是有不同判断的。不用说环肥燕瘦,杨玉环被好细腰的楚王看到不会欣赏。就说一些弗朗机女子,在她们自己人看来是美女,可我们华夏人看来却无法认同。与之类似的,炎黄部族的人,大多数很有可能并不能欣赏来自九黎部落的嫫母的容貌,并把嫫母身上,不同于本族的一些容貌特征,归结为丑。这也是嫫母的容貌被丑化的原因。”
第二百四十八章 八方拳母定乾坤()
花雪继续道:“有一些史书记载,在黄帝平定九黎动乱之际,嫫母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这就很奇怪了,史书既没有说嫫母武力惊人,又没有说嫫母智慧滔天,对于黄帝平定九黎,到底出了什么力呢?只有一个解释,嫫母本身在九黎就很有身份威望。黄帝娶嫫母,并把她封为四妃,这使得九黎百姓明白黄帝不会苛待他们,所以归心。”
这一晚上,花雪已经跟她们说过很多记载不可信的事情了,她们也都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对于花雪为嫫母容颜正名这一点,她们也觉得很有道理,倒是没有让花雪再费口舌。
先前因为裴旻的徒弟公孙大娘,联想到女刺客的问题,使得花雪又追溯时光,一直讲到上古。接下来便轮到李存孝的问题了。
“剑圣之后,你说的是五代李存孝,这个人是谁?”
陈沅抢答:“这个人,《残唐五代史演义》里有说,人称十三太保。”
南北朝和五代,因为国家处于外族入侵的战乱分裂状态,所以整个社会大环境混乱而无序,发生了很多超出和平年代人想象中下限的事情。以至于历代君王在大一统之后,都不会刻意宣扬这些黑历史。使得民间对于这其间的故事了解不多。
除了那些专研历史的学者,大部分人只能从话本之中了解这些故事。
这就导致平日里多读诗书的真才女们,对于那段时间历史的了解,竟然还不如陈沅这个读的大多是话本的伪才女。
也不用花雪解释,陈沅就大致把李存孝的悲剧一生讲解了一番。一生为其义父李克用南征北战,最后还被诬陷谋反,五马分尸,车裂而死。
众女听了唏嘘,但还是没忘问花雪:“这李存孝是练体,你怎么知道?”
陈沅又抢答:“我刚才没有细讲。那李存孝要被五马分尸的时候,嗯,书上说是用了五头牛,可这五头牛根本拖曳不动。最后是李存孝心灰意冷,自己支了招儿,让人把自己手脚筋割断,这才车裂而死。你们想,五牛分尸,都拉扯不动,可知他身体,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还不等众女对此表示惊讶,花雪就道:“虽然姐姐说的的确是书中记载,但也不能就说明他是练体。因为就算是练神高手,体魄通常比较虚弱,也有让牛拉不动他们的办法,只需要给那些牛一些幻觉,就能让它们出工不出力,当然拉不动。”
“那你怎么判断他是练体的?”
“这次同样不是我的推断,而是李存孝的练体之法流传甚广。如今的练体武者,十个里可能就有八个自称练的是《十三太保横练》。虽然其中很多都是冒名顶替的,但是也有不少是真传。据我猜测,应该是李克用见李存孝无敌,便把李存孝的练体之法,在心腹亲军中推广,只是他们因为天赋所限,没有达到李存孝的高度罢了。而传承这种东西,会的人多了,自然便扩散开来。”
花雪之前一直自称靠推论和猜测,这一次居然不安套路出牌,把陈沅晃点得好不尴尬。
好在陈沅知道花雪只是实话实说,便没有因为自己在学术方面献丑而迁怒他。见花雪说话时一直向自己赔笑,也就选择了原谅他。
“五代之后便是北宋。你说陈抟老祖和宋太祖分别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第二,难道陈抟老祖不是下棋胜了宋太祖,而是两人打了一架?”
陈抟老祖下棋胜过宋太祖,将华山赢了过去的传说,在民间很有市场。毕竟,能够拿皇帝打趣的机会不多。反正不是本朝的,就不怕被锦衣卫请去喝茶。
“当初赵匡胤习武有成,意气风发,自以为天下无敌,正欲干一番大事业。见到仙风道骨的陈抟,他这样雄才大略之人,第一反应当然是收服。于是便有了赵匡胤和陈抟之间的赌战。至于赌战的具体内容,或许是下棋没错。但修行者下棋,与常人下棋不同。下棋的时候,如果你技不如人,是很容易被对方干扰,下错子的。下棋的同时,也是比斗。结果赵匡胤连输三盘,便明白天外有天,自己还不是陈抟的对手,便把华山输给了陈抟。与此同时,也算是获得了陈抟的帮助:毕竟,如果赵匡胤得不到天下,这一纸赌约,又有何用?”
这一次,不等众女发问,花雪自己就解释了:“至于我怎么知道的,陈抟修的是元神,赵匡胤练的是内力。陈抟人称‘睡仙’,他的梦中证道之法,仔细一想就知道是传自庄子的招牌技能。无论练体还是练气,都不是那样修炼的。虽然练气也要打坐搬运内息,但是练气的周期一直是天:或早或晚,或子或午,每日取一段时间即可。至于赵匡胤,这就跟李存孝一样了。他的招牌武艺《太祖长拳》,可是比《十三太保横练》还要普及的拳法。自北宋开国以来,除了各派秘传有自己的套路以外,天下武者打基础用的都是《太祖长拳》。《太祖长拳》号称百拳之母。据我所知,现今流传的每一套拳法,里面基本都能看出《太祖长拳》的影子。而《太祖长拳》自带的呼吸吐纳之法,也便是江湖上流传最广的内功。”
“你的《易武》也有拳法吧?难道也有《太祖长拳》的影子?你这么说的意思,是不是你也会这套《太祖长拳》?”
“当然有。我也当然会。在赵匡胤之前,就算偶有练气高手闻名天下,外人也并不知道他到底练的是什么功夫。但是赵匡胤大气的把自己的《太祖长拳》在军中推广,以至于《太祖长拳》广为流传。这样一来大家才知道,原来内力用于战斗可以如此厉害。在这以前,儒家道家修习内力,除了个别儒将以外,都是为了养生而用。而即便那些儒将,也是更相信自己指挥的能力,很少作为前锋搏杀。于是儒道等各家都开始研究与自家内力相匹配的战斗之法,《太祖长拳》自然是最好的参考。”
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州易主缘何故()
“至于我为什么会《太祖长拳》,却是因为《太祖长拳》过于常见,先生当年与我陪练的时候,用的大多都是《太祖长拳》。先生说知道怎么应对太祖长拳,基本上就知道怎么应对江湖上大部分武者了。余下的那些就看各自谁的传承高明了。”
“那我们也需要学《太祖长拳》吗?”
“需要。不过不着急。习武之道,向来是先学练法,再学打法。功力高深以后,耳聪目明,再学打法,自然事半功倍。”
柳如是还是有些无法理解:“按你这么说,宋太祖以武立国,大宋应该是武力强盛才对。为什么反而被文人把持了朝政?就算有杯酒释兵权,这《太祖长拳》的扩散也算藏兵于民了吧?怎么被外族欺负得那么惨?”
花雪赞许得看了柳如是一眼,这个问题很有水平。
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口解释道:“这里面原因很多。单从历史的角度讲,应该说是骑兵的胜利。石敬瑭卖了燕云十六州,导致大宋马匹来源不足。面对机动灵活的北方胡虏,无法消灭其有生机动力量,只能被其不断骚扰,坐看其不断壮大。
“但是考虑到修炼者的因素,我们就会发现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大宋向来不缺猛将,不用说先天高手可以一骑当千,就算后天高手,斩阵夺旗也毫不困难。为什么这些猛将在战事里没有发挥这么明显的作用呢?自然是因为敌军也有修炼者,而且与己方相比,并不弱,乃至更强。”
“这就奇怪了,怎么宋太祖把《太祖长拳》推广,中原修炼者实力反而不如塞外了?”
“因为修炼并不止需要功法,还需要资源。修炼需要的资源,简单说就是灵丹妙药。炼丹这种事,太过高深,向来是骗子比真会的多。而且外行人还很难分辨,上当的太多,便连真的也被当做假的了。而那些抱着万一希望选择相信的,偏偏又基本上都是骗子精心寻找的目标,自然被骗子们盯得紧,也遇不到真的。而灵药则是简单易懂,比如百年人参,百年灵芝之类的。这些大补之物,对于修炼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花雪说到这里,在座的都是相当机敏的,已然明白:“你是说,到了宋代,中原已经很难寻到百年以上的灵药,而在女真人生活的白山黑水之间,这些东西却遍地都是。所以常年服用灵药的女真人,自然修炼起来进度飞快,所以才有女真崛起?”
花雪点点头:“当年辽国人曾说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显然是被女真人夸张的平均个人战斗力给震撼了。但他没有意识到,强大的并不是女真这个民族,而是养育他们的白山黑水。在当时大部分地区的灵药都被用光了的情况下,女真人相当于从小到大都是在以灵药为食。早先的女真人并不知道修炼之法,所以他们吃的灵药只是本能强健他们的体魄,跟知道如何修炼的民族比,并不占据优势。但是当他们也接触到修炼体系之后,这些从小积累的灵药药效,自然会迸发出来,使得他们的修为高速提升。
“考虑到女真人口数量稀少的原因,出现修炼天才的概率也不高,导致女真在高端战力方面,并不出彩。所以面对岳元帅率领的岳家军时,他们没有有效的高端力量来牵制岳元帅,杨再兴之类的猛将,只能靠战场以外的阴谋暗算。但是在面对没有猛将的寻常军队时,他们每一个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都可以以一当十不止。这便是为什么完颜阿骨打在崛起初期,可以屡屡以少胜多,横扫辽军的缘故。也同样因为金国建立以后,女真人离开了白山黑水,年轻的女真人再也不是吃灵药长大的了,所以当不可一世的女真人,面对突然崛起的铁木真时,才那么不堪一击。”
“你这么一说,虽然有道理,那你告诉我,蒙元又是怎么崛起的?”
“和完颜阿骨打带领女真依靠整个民族平均战力崛起不同,蒙元的崛起,事实上真正强大的只是铁木真一脉。蒙古人称呼从铁木真到忽必烈三代人为黄金家族,从结果的角度讲,并没有什么问题。蒙元的崛起,根本就是他们一个部落,吊打蒙古草原所有部落,再吊打金国,乃至灭掉南宋。从元朝的迅速灭亡就可以发现,其实包括忽必烈的后人在内,蒙元铁骑并没有那么强,只因为指挥他们的是铁木真,是忽必烈,蒙元铁骑才强得不可思议。如果从结果反推过程,我只能说是铁木真遇到了极为罕见的奇遇,并且这种奇遇是可以和儿孙分享的,但也仅限于儿孙了。否则像蒙元那样,没有任何底蕴,仅仅依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从一个小部落,发展到一个大帝国,是相当不可思议的。”
“你这么说岂不还是没有解释蒙元的崛起?”
“不错。确实解释不了。表面上蒙元的崛起是因为骑射战术的先进。但事实上骑射战术在非平原战场并不实用。而蒙元的版图,远远超出了骑射战术适用的疆域。蒙元崛起的秘密,很有可能随着忽必烈乃至铁木真的死亡,并没有传给后人。不止秘密本身没有传下来,连秘密是什么,其后人也未必知晓。就算知晓,想来也只有铁木真的直系后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花雪确实无法解释蒙元的崛起,于是抛出另一个问题,转移众女的注意力:“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从史书中就可以发现,在两晋,因为九品中正制,世家与百姓的界限不可逾越。即便是以科举取士的大唐,五姓七家,仍然在朝堂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然而在本朝,别说官员,就连太祖自身,都不是门阀出身,这在以往简直难以想象。你们知道是什么给了底层百姓出头的机会吗?”
第二百五十章 十斗才华分不均()
“难道不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得以普及?”
“太祖可是读书人?”
众女无以对。朱元璋都混成乞丐了,跟谁读书?
“你说怎么回事儿?”
“这种说法,事实上颠倒了因和果。造纸术,东汉时,蔡伦就发明了。可到了两晋,世家对天下的掌控反而更强。虽然因为天灾和内乱,失了中原,但世家都南渡了,留在北方死伤惨重的,还不是底层的百姓?知识不传播,非因纸贵,而是贵族不想传播。只要天下仍然是贵族一言堂,他们就不会传播知识给平民,动摇他们的统治。如今书籍能够广泛传播,是因为天下的统治者,不乏寒门子弟,乃至百姓出身。就比如那位太祖。”
“那你说是什么导致了世家的没落?”
“导致世家没落的,不是因为文,而是因为武。
“世家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除了传承以外,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