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伟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伟大-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罗刘三人焦急等待着中央的回复。电报终于来了,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确实!可信!”,但是对三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喜讯,这个情报实在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到这场决战的胜败,也就等于直接影响了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

    一向沉稳的林虎得知刘天明为了这份情报所付出努力后,大为震惊也非常感动,忍不住连声说道:“了不起,英雄,这是真正的英雄!还有那位仍然坚持在敌人内部战斗的同志,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要奖励,大大的奖励,这样吧,我提议,以我们方面军的名义请求中央给予这两位同志最大的褒奖,多大、多重的奖励都不为过!”

    刘亚飞、罗荣也非常兴奋,连声说:“对!对!应该的,这是这些同志应该得到的,我们联名向中央请示!”

    林虎准备立即投入工作,抓紧重新部署,这是一个大动作,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林虎也不忘嘱咐刘亚飞代表自己慰问刘天明,表达自己的敬意。

    (本章完)

第383章 两线作战(二十二)() 
    第三百九十一章两线作战(二十二)

    刘亚飞走到刘天明身前,看到的是一张令人恐怖而丑陋的面庞,牙齿没了,头发已经脱落了大半,嘴唇肿胀的像个气球,两颊深陷,简直是惨不忍睹,还有身上累累伤痕,可想而知到底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从诈死到自残,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的考验,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信念,这也正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品格。

    刘亚飞忍不住抬起右手,郑重地敬个礼,大声说道:“刘天明同志,我代表第一方面军全体官兵向您致敬!谢谢您的付无私、无畏、勇敢、坚忍!”

    刘天明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忍不住要说话,但是嗓子里只能发出呜呜的声响,却吐不出半个清晰的字眼,随即热泪盈眶,掩面而泣,只能用泪水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

    站在巨幅地图前,林虎的思路格外活跃,联军兵分两路,北路为主力,集结了美英军队的绝大部分精锐,南路为辅,以仆从国军队为主,显而易见,联军这个态势就是要两路夹攻,同时迷惑对手,隐蔽主要战略意图,尽快寻找我军之力进行决战。

    一强一弱的态势,这让林虎敏锐地捕捉到有利战机,北路牵制、节节阻击,南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一个歼灭战。决心即下,立刻下达命令,调动部队,展开部署:

    一,以第三集团军附第二集团军之一个军,共五个军十五万人担负北线阻击任务,沿蒙阴以北,新泰以东地区的土门、鲁村、燕崖、大张、龙廷、高都一线逐次展开,利用当地崎岖的丘陵山地,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对进犯的联军展开节节阻击;

    二,以第一、第二集团军主力以及第二军全部,共七个军二十万人担任突击任务,立即秘密开赴泰安以南、东南之夏庄、满庄、徂徕一线,占据有利地形,构成一个巨大的口袋阵,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南线敌军全部包围在这一区域予以全歼。

    三,以第二集团军之一个军以及装甲第一军共两个军六万人,配置于武台、联城一线担任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两个方向的战斗。

    四,北线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展开、运动,不用担心敌人的侦察,并且所有部队番号统一升格,师改称军,军改称集团军,大造声势。南线各部则必须严格实施保密措施,所有部队均要昼伏夜出,分散开进,人员装备必须做好伪装,各部实施无线电静默,通信联络采取人员传达的方式,到达各自集结地后也要保持隐蔽。

    五,命令位于联军后方的所有地方部队、游击部队立即开展对敌人后勤补给线的大规模破坏行动,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对敌人的运输路线、运输车辆、物资囤积点进行攻击、破坏,限制敌人物资的输送能力。

    同时,立即把作战计划向中央军委汇报,并请求立刻集结空军部队,准备与敌人展开争取制空权的战斗。

    至三月十五号清晨,北线战斗首先打响。联军大部队从临淄南下,需要沿着一条仅有的公路推进,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山恋起伏,沟壑从横,大大小小的山头非常多,但是山头都不大,海拔大都在三四百米之间,地势也不险峻,这就造成了蜿蜒期间的道路非常狭窄,不易通行。同时大队行进,必须首先控制两侧制高点,否则一旦两侧被敌人占据,就会以密集火力彻底封锁山下通道。

    本来兵贵神速,以联军极强的机动能力从济南出发,按照正常的推进速度,能在三天内抵达战场,但是在方天朔的建议下,联军减慢了行军速度,每天推进到一定距离,就停下来宿营。方天朔的理由是联军士兵对中国的水土不服,高强度的行军极易引起伤病现象的大面积出现,这会严重影响即将到来的战斗。

    还有一点就是,联军行军沿途都是敌占区,因此后勤的压力非常大,缓慢推进能够更好的保护两翼以及侧后的安全,也有利于作战物资的储备和运输。方天朔还建议,每隔一段距离,就要建立一个大型物资储备点,采用接力运输的办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物资运输的及时与安全。对这些建议,联军基本上都采纳,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联军上下对方天朔更是赞赏有加,信任倍增。

    其实这一切都是方天朔计划中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两个,一是拖延敌军进展速度,为我军调整部署争取宝贵时间。二是让敌人建立众多的物资囤积点虽然提高了运输效率,但是也占用了不少的机动兵力,一个囤积点就算安排一个连,一路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还有就是这些囤积点的具体位置他已经暗暗记下来,一旦有机会,就送出去,到时只需出动几架轰炸机就能摧毁这些宝贵的物资。

    经过五天行军,联军先头部队一个团级战斗集群抵达一个叫做“红西峪”的小村子。村子里早已是空无一人,村子两侧各有一个小山头,一个叫做“鹰断山”,一个叫做“大子顶”,就象两道闸门封锁着穿村而过的公路。而两侧山头上明显有人活动的迹象,前出的侦察部队送来消息,山上有敌人驻守,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从头顶掠过,侦察机也送来相同的信息,一场大战就此打响。

    现在双方对立,都时差不多的情况,因为防护严密,谁也很难弄清对方详细的兵力情况,只能边打边了解。联军的团级作战单位已经配备大量重型火炮,还可以随时呼叫空中火力的支援,所以,尽管这样,联军指挥官还是比较小心,不敢大意,按照标准步兵作战操典,按部就班展开攻势。

    首先就是火力准备,对准山头以及有可能隐藏的火力点、屯兵点展开猛烈轰击,在这样的炮火准备中,一般由美军最拿手也是最经典的一零五榴弹炮担任主角,一阵狂轰滥炸过后,再有战斗机以机关炮对阵地蹂躏一遍,这些套路走过,不并开始出动。

    两边山头不偏不倚,各一个加强排,开始小心翼翼的向山顶进发,一边观察搜索一边隐蔽身形,虽然看起来不那么勇敢,但是战术动作倒是非常标准,都是经过二战大战考验的老兵,最清楚什么是有用的什么只是花架子,要使自己在战场活得久一些,除了运气以外就是靠简洁实用的战术动作,其他的都是扯淡了。

    就算你的火力再猛,也难以保证就能把敌人都消灭掉,虽说肉体挡不住钢铁,但是生命也不是那般的脆弱,弹雨烈火之下生命愈加顽强,这样的情况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就让美军多次体会到。日军虽然装备不行,但是常年灌输的“武士道”精神却让他们变成了“疯子”、“魔鬼”,不计伤亡、不顾后果的冲锋、搏杀,往往让美军官兵心有余悸,尸山血海、白骨累累,死者用这样的方式让胜利者心头蒙上深深地阴影。许多士兵在战场上勇敢无畏,但是走下战场却难以摆脱这种心理阴影,这也叫“战场综合征”。

    (本章完)

第384章 两线作战(二十三)() 
    第三百九十二章两线作战(二十三)

    山头分别驻守我军第三集团军某部一营兵力,虽人数并不算多,但大都是究竟战火考验的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战斗意志更是坚强,更重要的是战术运用非常合理,刚才联军一顿排山倒海的轰击,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其实效果非常差,给我军造成的伤亡非常有限,只不过是摧毁了部分野战工事而已。

    其实早在战前,我军上下就广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除了一般的战术演练,特别研究了在敌人优势火力下如何提高生存能力,如何保存有生力量,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如何发挥步兵轻武器的火力等等问题。为此,我军参谋部门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些成功的战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战术。

    其中特别提到了华北“四二八高地”之战以及“松树岭”战斗,这两次战斗都是在敌人优势兵力、火力下,成功阻击敌人而又能大量杀敌的成功战例,经过一番探究,最后得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是在兵力部署上要做到前轻后重,少摆多屯。就是说,在最前沿阵地不要布置密集兵力,而是保持最低限度的人数,这样就能在敌人大密度火力打击下,减少兵员伤亡,保存生力军。

    二是发挥反斜面的特殊作用。在山地作战中,反斜面是一种特殊的地势,它处于正面攻击火力的死角,无论对手采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极难把火力倾斜到这个地方,正是利用这个因素,将防炮洞、屯兵点、补给点设在这里安全系数最高。

    三是火力布置上要做到正面侧面相结合。在山地攻防战中,不管敌人炮火多么强大,总不能一直打下去,全部靠炮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炮不能上刺刀”,最后的问题还得靠步兵来解决。一旦步兵发起冲击,我军就可以充分发扬步兵轻武器的火力优势,对敌人展开疾风骤雨般的扫射,把敌人坚决消灭在前沿。构筑侧射火力,形成袋形火网,就能最大限度发扬火力,提高命中率,这是无数次实战得出的经验。

    对于这些作战思想和实战经验,我军要求各级指挥员,特别是一线连排级干部都要详细学习,烂熟于心,领会贯通,灵活运用。

    此时,“鹰断山”和“大子顶”上,我军只有一个班的观察哨,联军的大规模炮击、轰炸仅仅造成极少伤亡,而大部兵力都集中在反斜面掩体中。随着联军炮火的停止,不用多说也知道步兵要上来了,一个排的战士悄悄运动到山顶阵地,开始布置火力。

    接下来的战斗过程和“松树岭”基本相似,联军以此次攻击不能凑效,每每联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到山顶前沿,无一例外的遭到密集火力的打击,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雨点般撒下来,躲也无处躲,藏也无处藏,只能丢下一地死尸狼狈退下去。接下就是再一顿猛烈火炮准备,步兵再次发起冲锋,山顶的火力似乎更强了,这样的情景坚持让联军上下感到无比的绝望。山上到底是一群什么人啊!难道是希腊神话中的“阿克琉斯”。

    联军指挥官恼羞成怒又有些无可奈何,只能再次加强火力,请求上级动用轰炸机,投掷重型航空炸弹、特殊弹药,增大杀伤力。美军在二战当中以及战后,相继研制成功许多新式武器弹药,其中一种就是特殊炸弹,叫做“凝固汽油弹”也叫“燃烧弹”。

    装有凝固汽油的炸弹叫凝固汽油弹,这种炸弹爆炸时能产生高温火焰,内装用汽油和其他化学品制成的胶状物,通常以飞机进行投掷。爆炸后形成一层火焰向四周溅射,发出1000°C左右的高温,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地燃烧。美国于1942年初研制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凝固汽油大量装填凝固汽油炸弹,并普遍用于燃烧地雷和各种类型的喷火器。凝固汽油的杀伤效应包括热和毒剂,凝固汽油燃烧温度高达1000℃~3000℃,且黏着力强,作用时间长,因此皮肤烧伤面积广,损伤深。烧伤部位以暴露区最多,由于凝固汽油烧伤产生大量的烟雾,易导致严重吸人性损伤及一氧化碳中毒、磷中毒,肝、肾、心脏损害等。

    联军开始使用这种丧心病狂的武器,两个山头顿时被熊熊烈火吞噬,阵地上我军两个排的战士刹那间陷入火海……场面异常惨烈,无论山下的联军还是山上的我军都被这种情景震惊了,一时间,战场上枪炮声停止了,烈火中猛然站起几十个火人,一路冲下山头,试图冲进敌群,但是没走几步就已经倒在地上……

    联军指挥官大喜过望,认为这一下肯定把敌人吓住了,立即展开进攻,但是依然遭到顽强的反击,并且反击的火力更加猛烈,许多中国士兵不顾危险,呐喊着发起反冲击,一度冲击到山腰,联军阵型一时告急。

    先头部队攻击不顺的消息传到联军指挥部,麦克拉斯也觉得不可思议,联军所有能用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共军的顽强远远超出了想像。如何才能尽快向前推进,击破敌人的阻击,因为联军大部队真正的目的地是蒙阴附近,现在看,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确实不太容易。

    因为从地图上看,沿途尽是这样的山头,地形非常不利,照这样的速度很难突破敌人建立的防御线。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到时让他感到意外,南线辅助兵团,进军非常顺利,已经到达泰安,敌人进行不太强烈的反抗,直接放弃了泰安城。这个情况倒是引起了他的疑虑,这个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这边敌人抵抗如此顽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解释?

    方天朔给出的理由是:敌人主力已经集结于北线,准备与联军决战,南线兵力薄弱很难抗衡,自然只能仓皇撤退。还有一点,敌人之所以顽强阻击,其实就是不想一上来就被联军火力压制,真正的目的就是让联军在今后的作战中越加小心,不敢大胆攻击。从而为他们赢得集结兵力的时间。

    对这个说法,麦克拉斯并不太认可,但是也没有太好的解释。于是,一边命令南线部队继续进军,但是要做好侦察,切勿冒进。另一方面,命令空军出动大量战机,严密封锁敌人阵地后方的交通运输线,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从这个方面严重打击削弱敌对手的战争潜力,迫使敌人主动后撤。

    (本章完)

第385章 两线作战(二十四)() 
    第三百九十三章两线作战(二十四)

    麦克拉斯的战略很快显现出效果,在联军空军的密集轰炸下,我军前线部队的兵力补充以及补给输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专门用于运输的车辆损失极大,被迫改用最原始的人背肩扛的方式,运输效率大大下降,物资人员损失也急剧增加。

    前沿的战斗越加残酷激烈,我军战士在极度缺乏粮食和弹药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又坚持了一个白天,终于开始主动撤出阵地。联军士兵终于登上了山头阵地,遍地的碎石烂木,在双方猛烈火力之下,山头高度竟被生生消掉半米多。

    联军一下子似乎找到了好办法,接下来的战斗中,不断采取这样的战术,接连攻下我军防御的多个阵地,不断向第一个目标土门接近。与此同时,在南线,联军的攻势依然非常顺利,轻松占领泰安后,联军在此修整两天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