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保持对敌人巨大的压力,从而尽快扫除敌人的障碍。这样下来,各部为了保持攻击的连续性,只能使用所有部队轮番攻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各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因此,部队非常疲乏。
第二个原因是南方反常的气候。南方的冬天虽然不会像北方那样寒冷,但是按照一般情况,南方的冬季气温应该在零度左右,地面会结冰,道路会比较坚硬,这样就有利于大规模、重型装备的转运、使用。而今年却比较意外,已经到了冬季,但是气温竟还是保持在零上十度左右,阳光明媚、艳阳高照,暖意洋洋,这就造成地面交通的严重阻塞。在战火的扫荡下,许多的道路桥梁本就已经破坏严重,再加上南方水网密布,沟壑从横,使得原本就不够顺畅的交通线变得更加不堪,部队使用的大型运输机械只能在南方的的泥泞中艰难行进。各种作战物资的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
由以上原因带来的更大问题是,我军许多战士不适应南方的气候,非常都减员大量增加,使的我军各级指挥员非常头疼,前线部队一度兵力紧张。
就在这时,中央突然下达命令,前线的所有部队暂缓攻击,巩固既得阵地,转入为期十五天的休整,而这一期间正好是旧历春节。外界普遍认为,这说明共产党并没有一战定乾坤的实力,战局的发展依然充满了变数,这场大决战不会很快结束,也许会出现长期的对峙局面。
(本章完)
第357章 猛龙过江(十一)()
第三百六十五章猛龙过江(十一)
随着前线战事的逐渐缓和,双方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基本停止,但是小范围的战斗还是非常频繁。国民党面对这种局面也是求之不得,对手攻击暂缓,说明对方损失严重,需要休整补充,这可是难得的喘息机会,也证明国军已经挡住了对手最初的强烈攻击,下面也就意味着长期相持局面的形成。
整个江南地区变成了繁忙的运输场,无论国军还是解放军都在加急调集物资,储备粮食弹药,虽然南方的交通状况实在是糟糕,但也挡不住军事需要的急迫,为了抢运物资,我军动用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还派出一定数量的工程部队专门负责修路架桥,疏通运输线,在一些特殊地段更是动用了最原始的方式,小推车、人拉肩扛,总之,只要把物资运上去就行。
随着新年的临近,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一切形式的军事行动,积极准备过年。新年对中国老百姓讲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有条件,就要专心致志的筹备过年事宜,这不仅寄托着对新年的憧憬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于是在曾经激烈交战的最前线,双方士兵暂时忘却了仇恨和敌意,除了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还互相赠送节日礼物,这些本来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年轻士兵,为了不同的信仰相互厮杀,新年来临之际,毕竟都是中国人,同宗同祖,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其乐融融共度新春也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吧!
中国内战趋于平缓,而欧美等国加紧备战的脚步却没有停下,为了尽快准备好介入中国战事,六国直接绕过联合国组织,组建了一支六国联合部队,称其为“自由联军”,基地设在日本,前进基地分布在从韩国西部直到日本西部,所有能够使用的港口全部启动起来,物资装备从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秘密输送过来,兵员则分批调动。这一切都是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进行。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集结,不可能完全躲过各国密探的眼睛。特别是对于苏联的来说,二战后为了更好的掌握西方国家的动向,苏联的克格勃加紧了对全球的渗透,迅速织就了一张密布世界各地的监视网络,虽然对国家层面的绝密情报很难获取,但是对各国军队的一举一动还是能够迅速侦知,这主要得益于苏联完善的情报系统,每天来自各地的情报汇总到总部,数位高级情报分析专家对这些情报进行详细研判,通过一些细节和相关线索,就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这是动用一个国家的力量进行的秘密工作,虽然不为人知却具有巨大的意义,对国家领袖来说这样的情报是具有极大战略价值的,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在这方面,苏联有太多成功的案例。二战中,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突然大举进犯,苏军节节败退,很快就兵临莫斯科城下,局势万分危急。苏联急需大量精锐预备队投入前线,但是却迟迟不敢下决心,原因很简单,远东方面苏军拥有大量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但是不敢轻易调动,因为苏联还要防备另一个潜在的强敌——日本。
虽说早在一九三九年,苏联就在诺门罕狠狠地教训了猖狂的小日本,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心有余悸,不敢在远东地区轻易再启战端,但是当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苏军就面临德日的两面夹击,局势非常凶险。
此时,潜伏在东京的佐尔格谍报小组通过艰苦努力,获得极为绝密的情报,日本大本营已经决定主力南下,发起太平洋战争,而不是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从而使得苏军放心大胆的从远东抽调大批精锐加入西线战场,从而确保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意义非常重要。对苏军来说击退了德军疯狂的攻势,赢得了喘息机会,稳住了局面;对德军来说,这是自进攻波兰以来,第一次吃了败仗,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情报的意义、价值就在于在最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说,有时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价值远远超过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苏方的情报分析机关夜以继日的工作,从海量的各方面情报中寻找有价值信息,并详加研判,逐步理清细节,将得出的结论上报,供决策机关参考。情报的汇集让苏方高层意识到,美英等国武装干涉中国内战已成事实,具体对方将采取什么方式、以何等规模还需要时间来研究。不过这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情报了,苏方这一次不敢怠慢,立即做出反应,一是立即派出苏军高层代表秘密赶赴北平,直接与中共高层接洽,商讨此事。二是,立即就美英参战后中国内战的走向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苏联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苏方内部对此事分成两派,一是主张立即派兵参战,援助中国同志的革命。理由很简单,如果美英参战,中国革命的形势会发生巨大逆转,中共的失败可能很难避免,这样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将会遭到严重挫折。更可怕的是如果美英控制了中国,那么对苏联带来的严重影响也是很难估计的。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一旦成为自己的敌人,对苏联今后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派则认为不能参战。理由也很充分,苏联刚刚结束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国内经济凋零,亟待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所以不宜再启战端。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参战,就意味着贺美英等欧美国家彻底撕破脸皮,由此引起的国际和外交方面的的巨大动荡,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显然苏联还没有这个打算也不想再次陷入战争泥潭。
两派意见各有主张,互不相让,争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只能把情况上报,由最高统帅做最后的决断。s同志反复衡量这两派意见,并没有立即作出决策,连续多日,仍在继续思考。其实s同志在战略问题上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不过这一次涉及的影响实在太大,不仅有国内的问题还有国际的问题,不仅有战争的问题更有政治问题。稍有差池,就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也会对中国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进而对整个国际局势今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苏方高级代表的返回,在得知中方意见后,s同志终于做出决定,苏联暂不出兵,但是要加大对中共的支援力度,同时,命令空军立即做好调动准备,一旦需要,立即投入。
(本章完)
第358章 猛龙过江(十二)()
第三百六十六章猛龙过江(十二)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度过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后,解放军突然发起了猛烈的全线进攻,这一次攻击准备非常充分,无论兵力调配还是作战物资的储备都做了大量而精心的工作,三条战线上重新划分了作战区域,明确了攻击方向和主要目标。第二方面军集中主力攻取南京,第三方面军除了坚决切断南京与上海、杭州的联系外,还有抽出一部分兵力加入对南京的攻击行动,第四方面军则专心夺取大武汉地区。
国民党方面对我军发起的进攻显然准备不足,老江和他的那些智囊们一致认为敌人的再次进攻最早也应该在二月中旬展开。因为他们认定自渡江以来共军一直进攻,虽然没有遇到较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但是在小范围、低烈度的城镇、据点、堡垒、要塞等攻击中,损失也非常巨大,再加上南方特殊的天气,冬季气温过高,导致各种疾病流行,非战斗减员增加,共军只有进行相当长时期的修整才能恢复战力。
但是隆隆的炮声打破了这一切猜想。对国军来说是仓卒应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进攻的主动权在对手一方。对解放军来说这是又一次出其不意的攻击行动,并且是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前线的数十万大军早已经枕戈待旦,兵精粮足,虽然是春节期间,但是备战工作一刻不停地在进行,无论是各级指挥员还是基层战士都憋足一股劲,尽快拿下南京,结束国民党反对派的黑暗统治,解放全中国使每个指战员坚强信念。
所以,进攻一开始,战斗就进行的非常激烈,我军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攻击,进展迅速。仅仅一天时间,第二方面军就成功拿下南京城北侧制高点,从而打开了直接攻击南京城的大门。国民党上下一片惊恐,许多人的斗志已经开始崩塌,前线士兵逃亡或者投降的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面对危局,老江心急如焚,但是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在下属面前依然一副抗争到底的架势,竭力维持局面的稳定,同时也一再命令陈峰密切关注美英等国的动向。这才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对于中国战局的突然变化,世界关注目光再次聚焦。美英军事干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按照部署,最早应该在一九四八年的三月,六国自由联军才能组建完毕并开始行动,但是面对解放大军围攻南京的局面,美英首脑也怕出现意外,如果南京过早地沦陷,老江的国民政府迅速垮台,那么对他们的来说再出兵干预就失去了合法的理由,在国际上会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
说起来,他们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没有太大信心,虽然在二战中,国军少数部队也有精彩的表现,比如孙树人的仁安羌以及后期缅甸战场,国军的表现确实不俗,但是在美英等国骨子里还是瞧不起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军人,除了一百多年来国家的积弱积贫、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抗战中国军在几次大战役中不可思议的溃败也让美英政府心生意念,认定中国军队战斗力普遍低下,军事素质一般,装备落后,最要命的是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一片空白,整个国家工业落后,基础的军工产业更是远远落后,这样的国家和军队是没有希望的,至少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基本没有任何胜算。
在欧美人的传统观念中,国家整体实力就是决定国家在世界舞台中扮演何种角色的最重要依据,显然传统的欧美还有苏联都属于强国行列,这是毋容置疑的,虽然英法德等老牌强国经过二战实力已经大打折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国际上的声望,应为这些国家都有极强的恢复能力,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恢复元气,重新立于强国行列。
一战后的德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这就是一个国家深厚的底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底蕴还在,就能迅速崛起,可是像中国这样国家,缺乏的恰恰就是底蕴,几百年的落后已经深深戕害了国家的肌体,重新崛起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说对于欧美强国来说,中国的崛起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中国再一次面临巨大变化的时刻,美英决不能袖手旁观,也不容中国倒入苏联的怀抱,成为他们未来的对手、敌人。中国可以是一个大国但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强国,这就是西方国家的逻辑和一贯理念。
解放大军攻击南京的战斗在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六号正式开始。外围战就打得极其惨烈,攻守双方都是百战精锐之师,对解放军来说,一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拿下南京就等于打垮了国民党政府,因此这是一场最关键、最重要的战役。对国民党来说,已经不能再失败,国民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京一旦有失,那么党国将彻底失去希望,再无翻身机会。
所以,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攻守双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消灭对手,国民党精锐军队此时也能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这使得我军的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当然,这样的局面也是由于国军占据了明显的地理优势所致,敌人已经把通往南京的每一个村镇、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小山甚至每一架桥梁都在改造成了坚固的堡垒,拿下这些阵地无一例外的需要艰苦的战斗才行。
虽然我军在战前对敌人的顽抗也有准备,但是敌人的顽强程度还是出乎了预料。尽管如此,我军的攻击一刻不停,战斗夜以继日的进行,攻击的步伐缓慢而坚实的前进。与此同时,其他各条战线也是逐步推进,对武汉的进攻相对好一些,我军先头部队在发起攻击后的两天之内,就突破了敌人在外围的层层设防,攻进了武汉城桓。
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所有战场,我军将士大受鼓舞,攻击力度逐步加强,战至二月底,第二、第三方面军攻击部队已经齐聚南京城下。
(本章完)
第359章 登陆 !登陆 (一)()
第三百六十七章登陆!登陆(一)
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号,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在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下,由美国牵头,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参加的所谓“六国自由联军”绕开联合国组织,决定直接出兵中国,武装干涉中国正在激烈进行的内战,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三月三号清晨,在南朝鲜西部、日本西部海岸的数十个港口,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宪兵严密封锁了港口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道路、桥梁,严禁任何平民通行,与此同时。一辆辆卡车、吉普车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疾驰而过,大量人员、物资、装备已经抵达港口并被立即装运上船。港口的停泊位上,一艘艘巨型运输舰拔锚,远处则是一艘艘各型军舰正在编队航行,一派大战来临的景象。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联军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所有部队并不知道真正的目的地是哪里,即使中上级军官也不知晓,只知道可能是中国,但并没有明确的命令。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联军采取了多批次分散集结的方式,部队上船后,在远海在进行集中编队,同时下达明确命令。
参与此次行动的联军部队主要由陆、海、空军组成。地面部队主要是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