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留恋之处。
随着曲终人散,人去屋空,千年“灵岩寺”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多日来这里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和关注,如今却在无人提及,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切归于平静。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也就意味着和平已经彻底死去,国共战争将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被彻底打垮。是啊!自古天下之争,又有哪一次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的,血与火才是最正常的王道。
不管外界如何评论谈判,国共双方就像商量好的一样,谁也没有发表对谈判的任何评价,更是少见的没有展开舆论大战,各自只是默默地加紧战争准备。倒是欧美西方国家的媒体一边倒的指责共产党破坏和谈,没有任何诚意,并借机大肆宣传共产主义对世界带来的可怕危害,号召所有自由世界国家、地区尽快联合起来,干预国际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蔓延。
(本章完)
第299章 再次扩编()
第三百零四章再次扩编
对于外界的声音,一零一没有太多的在意,既然要给老江撑腰,总得表示表示吧。这算不得什么,不过从美英等国的表态中,却是发现了一丝异样。显然拿谈判说事,美英等西方列强可谓煞费苦心,时机选择的也不错,即声援了国民党政府,又挑动了国内的反共气氛。这样的精心布置,是否有别的意味在里面,难道这是一种准备干涉中国内战的前兆?
就当下的战局,一零一有着清醒的判断,虽然说国民党军历经严重打击,退守江南后,但仍然有不俗的实力,其中精锐兵团依然战力强劲,二百万兵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是在他看来,一旦解放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只要经过几次大的会战,消灭或者重创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兵团,其他国军有可能迅速崩溃,半年之内江南将会彻底平定,国民党势力也将大部消灭,就此天下大势随定。
唯一让他感到难以预料的是就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态度,美英等国会不会武力干涉?会以何种方式干涉?他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难以控制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外部势力直接介入,那么解放战争的进程将会出现重大的转变,甚至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已经不知道思考了多少遍。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今后无论出现何种情况,一切都立足于一个“战”字。谈判、和平已经没有任何可能,眼下只有一条路,坚决、彻底、干净的消灭一切反动派及其支持者,才能打出一个崭新的国家。
停战、谈判,给部队带来了难得的休整时间。长江北岸,绵延数千里,全部是热火朝天的练兵场景,一队队士兵士气高昂,一辆辆战车昂首疾驰,到处都是解放大军的兵营,刚刚获得解放的江淮民众,以空前的热情款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士,军民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我军政治宣传工作再次发挥出巨大威力,短短时间内,就让万千的劳苦大众从心底认可了这样一支军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解放者、子弟兵。
路胜率部奉命驻扎在黄桥镇。这里属于江苏泰兴。早在抗战期间,这里就是我军传统的根据地,新四军常年活动在这一区域,群众基础非常好。特别是有名的“黄桥决战”更是让这里名声在外。现在江北已经完全处于解放军控制范围之内,我军前线所有部队从江边最前沿到沿岸呈梯次配置。
路胜部队并不是最靠前的,属于中间位置。主要原因是地形问题。越到江边水网密布,沟壑纵横,非常不利于机械部部队的行动。因此部队驻扎于靠后位置。对这一点,营里也是颇多意见,靠后布置就意味着一旦开战,部队就不会第一批过江,只能拖在步兵后面。这对于习惯于冲锋陷阵的装甲部队来说绝对不是能接受的。因为在大部分战士看来,国民党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可蹦跶的了,只要打过长江,就会是一边倒的形势,追着敌人死命打就是了,还有什么恶仗、苦战可能吗?
拖在后面的部队,等冲上去恐怕就只剩下抓俘虏的任务了,这不成了“收容队”!对于装甲部队来说这样的待遇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对与不对中出现的这种情绪,路胜明显感受到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哪个指挥员不想自己的部队一直冲锋在前,消灭更多的敌人,建立更大的功勋?
但是随着部队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作战命令迟迟不能下达,路胜开始对目前的形势认真思考了,看来上级没有立即过江的打算,那么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军心,特别是这种急于建功,过分轻视敌人的情绪,必须迅速扭转过来。
作为一名我党多年培养的老资格基层指挥员,并不是只知道打仗和服从上级命令就算合格的,有头脑、有想法才能真正算是军政合格的优秀干部。路胜就属于这一类,打仗作战不蛮干,遇事冷静思考不慌乱。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路胜在抓好部队修整补充,加强训练外,还着重做好的思想工作。没有办法,自装甲营组建以来,一直是他一个人兼任营长和教导员,所有的军政工作都必须由他来安排,好在自己手下有几个得力的干部,所以还不算太累。
连续召开了几次排连干部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强调了抓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效果立竿见影,急于求战的思想迅速在战士中间消退,代之以艰苦的训练和对地形、环境的熟悉和适应。
路胜明确提出,今后的战斗将主要在南方进行,那么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坚决顺利地消灭敌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能不能迅速的适应新的作战环境?能不能保持好良好的作战状态、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装备的优势?能不能继续发扬顽强不屈的作战风格?都将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所以要彻底丢掉那些骄傲自满、盲目乐观的思想,重视敌人、重视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在将来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路胜还强调,要特别注意训练中的细节问题,吃饭、穿衣、睡觉等等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能轻易放过,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为此路胜深有感触的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东北剿匪作战期间,我军一名排长,在围歼一伙土匪时,率先冲进土匪窝,举枪就射,但是枪却没有打响,而土匪的枪却响了,排长牺牲,后来人们才弄清原因,原来作战开始前,这位排长没有按照作战要求,仔细检查枪支的部件,导致枪机被冻住,无法击发。就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失误,致使一名优秀的战士牺牲,这就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随着部队工作逐渐转入正轨,路胜身上的压力也轻松了不少。但是这个时候,新的整编任务下达了。野战部队的师属装甲营扩编为装甲团,增加一个营的建制。这样,部队的突击火力再次增强,特别是面对敌人坚固城防工事时,就有了更加强大的的突击群,可以轻松撕开敌人的防线,为步兵打开前进道路。
路胜晋升为装甲团团长,江兆龙接替路胜成为原装甲营也就是装甲第一营营长,张远东则成为另一个装甲营也就是装甲第二营的营长,王海川升为装甲一营的坦克连连长。上级调来的大量人员和装备陆续到位,部队驻地一下子热闹起来,大量的新面孔涌进来,随之部队的营房再次大规模扩建,安排各种各样的工作,协调大大小小的事物,路胜刚刚有所轻松的状态再次调整为紧张模式。
装甲团指挥机构的组建是当务之急,好在人员充足,抽调的参谋人员和物资也都能很快到位,路胜并不喜欢指挥机关的臃肿,所以尽管职务上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他的指挥部还是非常精干、简单,一间屋子、三五个参谋,一个警卫排,简简单单就搭起了基本的构架。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上级给他派来了政治委员。
初次见面,路胜就非常惊喜。新政委叫郭云,三十多岁,原来是华中部队的一名团长,并且就是江苏泰兴人。四方方的一张脸庞,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浑身上下显得非常干练。路胜第一眼就非常认可,自己毕竟是刚刚提升为团长的,可是郭云确实老资格的团长,带兵打仗经验丰富。
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郭云倒是先开口说道:“路团长,你好啊!来之前,我以为堂堂的装甲团团长应该是个年龄偏大的,没想到你这样年轻,竟然不到三十岁,真是年轻有为啊!今后咱们就是搭档了,工作上的事情咱们互相帮助。说实话,我到装甲团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你不知道,我一直在步兵工作,对装甲部队不熟悉,在这一方面路团长可要多多指教啊!”
随即爽朗的大笑起来。对这样的坦荡,路胜从心里面喜欢,军人嘛,就应该这样坦坦荡荡,有一说一。
“郭政委,欢迎来到装甲团,您太客气了,这里没有指教只有互相学习与进步。我之前也是干步兵的,后来才转到装甲部队,说起来咱们都是一家人。您年龄比我大,经验比我丰富,今后咱们团里的事情就多靠您了。”路胜爽快地说道。
(本章完)
第300章 大练兵运动()
第三百零五章大练兵运动
简单介绍后,郭云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有了政委的帮助,路胜觉得压力一下子减少了不少,至少,团里的一些工作可以有政委分担,他主要精力放在部队的整编和训练上来。新的装甲营,补充进大量的新兵和装备,这些人中除了少数接触过装甲战车,大部分都是步兵过来的,对装甲兵可以说一无所知。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装甲部队扩编速度太快,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即装甲第一、第二军以后,第三装甲军的组建工作也迅速提上日程,再加上野战部队的增编,问题自然就出来了。
一个是装备不足。我军主要装备苏式坦克、装甲车,可是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装备也越来越多,苏联的援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了,无奈之下,只能暂时选用一部分美式装备。说起来,美式坦克的性能一点不比苏式差,在发动机性能和整车机动性上还要强些。但问题是,缴获的美式装备虽多,但堪用的却非常有限,所以,现在装甲部队的战车装备数量比标准配备要少一些。
当然这也是当前一个最好的办法,战士们普遍喜欢苏式装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苏联发自内心的好感,再有就是苏式武器最先装备部队,也是部队装备最多的,大家用起来感到比较顺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苏式武器虽然看起来有些粗老笨重,也不太美观,但是却非常皮实,结实耐用,对战场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强。
相比来看,美式武器就娇贵得多,部件非常精密,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越是精密的部件就意味着性能越先进,但是在复杂残酷的作战实际环境中,越是精密的仪器越是容易出问题,并且还不容易及时更换。所以两相比较下来,苏式武器在战场上的大放异彩就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追捧,美式武器就有点不招待见,冷落一边。
但是现在装备如此紧张,聊胜于无,所以但凡能够使用的战车,在维修人员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下,抢修出一辆辆坦克、装甲车,及时的补充到部队。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人员太少。战车的驾驶和战斗技能,可不是步枪、冲锋枪的使用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做基础,还需要较多的时间用来训练、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本来部队中的文化人就少,部队一扩编,缺少合格的人员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除了东北最早建立的军校可以提供一批,最多的就是从俘虏中挑选合格人员,即使这样,也是很难满足需要。编制不够,只能降低要求,一些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头脑灵活、作战勇敢的战士也抽掉一批加入装甲部队,这样一来,各部的编制暂时达到了基本要求,至少可以展开正规的训练了。
路胜的装甲团经过几天的补充,终于算是齐装满员了,更让他高兴的是部队的各项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各级干部的配备也基本完成,两个营长、四个连长都是非常熟悉、也是最让他放心的。江兆龙、张远东自不必说,即使是刚刚提上来的两个连长,也是非常令人满意,无论个人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比较突出。一支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其指挥员的素养高低,特别是作战风格的养成更是和领头者息息相关。
当然这里面也有许多急需改变的地方,最让路胜感到焦心的是,部队战士素质高低不齐,特别是坦克团的士兵,大部分根本没有见过坦克什么样子,更不要说驾驶和作战,好在部队还有一批老战士,基层的班排干部也非常合格。为了尽快让新战士掌握基本的技能,路胜抽调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一个强大的军事技术教导队,在操场进行操作演示。
三辆坦克、三辆装甲车,分别进行了机动行进、战术演练、射击演示等最基本的装甲战术展示,随着发动机的巨大轰鸣,一股股黑烟弥漫开来,战车时而疾驰奔驰,时而急停转弯,巨大而笨重的钢铁车体在驾驶员的操作下,如同一个灵活的大玩具随心所欲的做着各种动作。射击时随着一阵巨大的抖动,炮口吐出一团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轰鸣声中,炮弹出膛,远处山坡上传来剧烈的爆炸,砂石飞溅,烟尘滚滚。
这样的场景让那些新兵们看得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是啊!那个青年人面对这样的场面不会心潮澎湃,这样的效果正是路胜所需要的,先激发起新战士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演示结束后,军事技术教导队一分为四,每个连一个,具体指导部队的训练,以老带新这是快速提高战斗力的最有效办法,老战士不仅把具体实用的技术传授给新战士,还能在训练中把一些战斗经验、技巧甚至一种风格、一种精神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影响,这更是一种无价之宝,也是一种无形力量的传承。
政委郭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常年在步兵部队的他来说,装甲部队的一切都是新的,也非常吸引他的注意力,尽管不必像新兵那样,每天都泡在训练场上,一身水一身泥的,但郭云却不这样想。诚然,在部队中一般来讲,政工人员不需要冲锋陷阵,特别是政委这一级的高级政治干部,更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军事技术。只要在后方抓好部队思想工作即可。
但郭云却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更是一员猛将。在步兵部队时,他作为部队的军事主官,往往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其实这也是我军长期形成的一种风格,当然这样做也会导致前线指挥员过多的伤亡,不过确实能够提振士气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虽然现在转到政工工作上来,但是郭云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所以,尽管没有人要求政委到训练场,郭运却非常严格的对自己提出要求,从一名新兵做起,只要是战士们能够学会的技术自己一定也要会,战士能吃得苦自己也能吃。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郭云把剩下的时间就几乎全部放在训练场上。和战士一样的军装,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无论新战士还是老战士对这位年纪稍大的政委也在共同的相处中逐渐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对于郭云的作为,路胜从心里佩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