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华脸上黑泥、混合着烟尘,再加上不断流下的汗水,变成了“五花脸”,部队已经在反复的争夺中出现了较大的伤亡,许多连队已基本打光,战斗打响才一个半小时,更为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部队连续作战,不仅伤亡大而且非常疲劳,战士们得不到休息的时间,可恶的九十二军发起了轮番进攻,一个团分成三个梯次,一营为一波,波浪式攻击。我军前沿部队好不容易打退敌人一波攻击,紧接着第二波又来了。战士们在简陋的战壕里,紧张的射击阻击敌人,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没有人畏惧,空出的射击位置,自觉地有人补上……
不行,这样下去,就算不被敌人火力压倒也会被拖死、累死,阵地迟早会被敌人突破,这一招非常狠毒,怎么才能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呢?廖振华冥思苦想,反复斟酌。
黄其翔瞪大眼睛,满脸通红,如同一个发狂的赌徒,眼看一个团又被打残,忍不住暴跳如雷,咬咬牙,命令警卫团顶上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天黑前,突破共军防线。这一次他可是下了“血本”。九十二军军部警卫团是黄其翔精心打造的一支心腹部队,虽然人数只有一千五百,但却是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全部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并且战斗经验丰富,年轻力壮,体格好,作战技术高。装备更是优中选优,士兵一色美式冲锋枪,轻重机枪、火炮更是超额配备,单从火力强度看,已经赶上一般两个步兵团的水平。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动用,眼下到了决定全军生死的关键时刻,必须放手一搏。
(本章完)
第209章 鏖战华北(五十八)()
第二百一十二章鏖战华北(五十八)
在一阵铺天盖地的炮火准备后,趁着还未散尽的硝烟,踏着刚刚炸出的大大小小弹坑,警卫团全体官兵一律脱光上衣,手持武器,发出震天的吼叫声,席卷而来……望远镜中望着这群特殊的敌人,廖振华心里一动,立即下令,前沿部队按照计划行动……
我军的阻击火力依然猛烈,许多赤膊上阵的士兵被无情的子弹击倒、被炮弹掀翻在地,但是周围的其他人,眼睛不眨一下,照样拼死冲锋,只要还有一口气,即使倒下的伤兵竟也不喊不叫,而是一律向前爬去……黄其翔的“撒手锏”果然不同凡响,这股劲头不是一般部队所有的。
我军的火力逐渐弱下来,冲锋的敌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脚下的步伐更加坚决,双方眼看就要短兵相接,出乎意料的是,我军前沿所有部队突然掉头撤出阵地,纷纷向二线阵地跑去……黄其翔大喜过望,看来共军真的顶不住了……
警卫团终于冲上了我军一线阵地,这可是开战以来最大的收获,先后投入四个团的兵力,也没能接近共军前沿,警卫团一出马,竟然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看来“好钢就要用到刀刃上”。按照战前部署,攻占敌人阵地后,警卫团就算完成了任务,要立即撤回来,由其他部队负责接防,再逐步向敌人二线进攻。黄其翔还是不舍得把警卫团一下子打残,那可是他的“心头肉”。
一个团的国军迅速赶上来,准备接防,警卫团则准备撤离,一来一往,阵地顿时显得拥挤、混乱不堪,就在这时,一连串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响起,刚刚占领一线阵地的人群中腾起一股股巨大的烟柱,大片大片的人群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下,惨叫声此起彼伏,怎么回事?
原来我军在撤离前,已经在阵地下面埋设了大量的定向反步兵地雷,两股敌人匆忙交接防务,没有仔细勘察,突遭这样一番意外的打击,阵地上的敌群顿时乱成一锅粥,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人群四处逃窜,一片大乱。
这时二十一师的反击开始了,集中起来的上百门大小口径的迫击炮,以最大的射速开火,一群群黑压压的弹丸,一批批砸进敌人最密集的地方,与此同时,激昂的冲锋号猛然响彻云霄,我军早已集结待命的两个营的预备队发起了猛烈的冲锋。早已混乱不堪的敌群立时炸了窝,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部队建制完全打乱,人群像无头的苍蝇般到处乱窜……任凭军官喊破了喉咙,甚至开枪威慑,也是徒劳……
我军冲锋部队很快杀进敌群,枪声、刺杀声、喊叫声响成一片,尽管敌人数量远远超过我军,尽管警卫团战力强悍,无奈敌人已经彻底乱了阵脚,根本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击,只能任人宰割。
眼前的形势变化的实在太快,黄其翔看到后续部队蜂拥而上,认为胜局已定,放下望远镜,刚要抽支烟休息一下,前线的战斗竟瞬间发生不可思议的逆转。呆呆地看着己方士兵在共军火力下割稻子般成片倒下,黄其翔感到痛不欲生,心如刀绞,完了,完了,兵败如山倒啊!这样的场景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掉。
重新占领一线阵地,我军并没有趁胜追击,一来部队没有那么多的实力,二来最紧要的是肃清残敌,稳固防线。再说敌人虽遭到严重打击,毕竟实力还在,二十一师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激战,伤亡已经超过二分之一,能够守住阵地就是最大的胜利,天色逐渐昏暗起来,一天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九十二军经此惨重失败,严重挫伤了锐气,军心浮动,不仅各级军官、普通士兵垂头丧气,怨声载道,就连黄其翔也失去了继续作战的信心。自开战以来,本以为轻松完成的任务,结果碰了个大钉子,十几次冲锋,每次出击不少于一个团的兵力,一次次无功而返,损兵折将,算下来,已经伤亡了近万人,最心疼的是他那“宝贝警卫团”,一下子就报销了三分之二。
打了大半天,他也终于弄明白,对面仅仅是共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队,一个步兵师竟然挡住了他一个军的攻击,还让他如此狼狈。如果说秦皇岛一战,无论结果任何,他对未来的战局还是乐观的,不管怎么说,整体来看,国军优势明显,现在,他开始有些寒心了。
这边九十二军举步维艰,那边新一军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装甲第一军集中大部兵力、火力,全力攻击。被团团围困的新一军残余部队虽困兽犹斗,但由于得不到任何补充,人员、弹药、补给越来越少,最后,残存的一千多人死守“八方台”高地,拒不投降。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我军调集了所有重炮部队,再加上上百辆坦克,所有炮口一起指向敌人阵地,猛烈开火。
一时间,方圆不到一个平方公里的“八方台”被笼罩在滚滚的烟幕中……持续猛烈的炮击,整整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炮火的密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两万发炮弹彻底覆盖了整个阵地,算下来,平均每一平方就要落下两到三发炮弹,当炮火终于停歇,“八方台”上一片死寂……
新一军残部被彻底全歼,九十二军彻底失去了战斗的勇气,一个步兵师就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共军的重装部队又如何应付得了。黄其翔不待上峰命令,赶紧撤退。情况明摆着,再犹豫不决,整个九十二军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问题。不管以后怎样,“躲一时算一时”吧!
与先头部队失去最后的联系,孙树人已经感到大事不妙,“四二八”高地已经彻底没有指望,仅仅两天时间,新一军差不多损失了一半人马,这仗还怎么打下去。更为要命的是,共军一个集团军已经杀过来,大有抄袭新一军后路的架势,盘龙岭一线的国军肯定没有希望了,天哪!这仗怎么打成了这个样子。
孙树人不禁仰天长叹,思来想去,眼下最紧要的是新一军出路问题。不管怎么说,新一军的番号决不能毁在自己手中,新一军早已成为他的生命和全部希望所在。只要能够保住现有力量,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年在缅甸战场,比现在的情况还要凶险,最后还是挺过来了,相信这一次也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孙树人果断下达命令,全军立即撤回北平。
“恶狼谷”战斗的结局,等于宣告了“盘龙岭”—“卧虎山”一线国民党四个军十五万人的最终命运。后路已经被装甲第一军彻底掐断;平津方向的援军已经不可能,因为第一集团军已经全部到位,三个军十几万人马横在通往平津的必经之路上,虎视眈眈。其实,华北方面也不敢再派出任何援兵。连新一军这样的精锐都被打残,其他部队又能如何?
(本章完)
第210章 鏖战华北(五十九)()
第二百一十三章鏖战华北(五十九)
第三、第四集团军持续发起攻击,尽管敌人防守要塞坚固异常,也架不住我军多日的狂轰滥炸,此时的防线已经出现漏洞,败局已定,且无路可退,这种局面,谁也回天乏力。
闻听凶迅,老江大为恐慌,心急如焚。被围在“盘龙岭”的四个军都是他的嫡系部队,无论如何也得想想办法,哪怕是仅仅做出一个姿态,也绝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会让其他的部队感到寒心,那样以后,谁还会给他卖命,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江亲自给“盘龙岭”前线各军军长发报,勉励他们抱定决死之心,奋勇作战,杀身成仁,誓不投降。并告知,援军不日将至。同时,又通令嘉奖所有参战部队,各军军长一律官升一级。当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老江却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然而形势的发展却是不可逆转,在我军强大的压力下,“盘龙岭”前线国军彻底陷入绝境,各军军长再三衡量,最终决定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尽管老江的一系列“花架子”确实迷惑了不少人,但更多人早已看透了老江的把戏。许多将领都追随老江多年,岂能不清楚老江的惯用伎俩,你对他有用时,百般关心、示好,加官进爵,金钱美女,怎么都行。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则“弃之如草芥”,那管你曾经的辉煌,这就是老江信奉“为人处世之道”。
这场规模空前、战地广阔、双方几十万人的大拼杀终于尘埃落定,落下帷幕……
国民党的再次惨败震惊了世界,尽管华北国军还有近二十万,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大城市还控制在国军手中,但是已经没有人再怀疑这场大战的最终结果:整个华北已经彻底落入共产党手中。
东北方面军总部及时公布战役战果:此次华北作战,共毙、伤、俘敌十六余万人,其中全歼敌四个整军,计:九十二军、十六军、八十九军、四十九军,重创一个军:新一军。华北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得以解放。这是即锦葫大战以来我军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充分说明,在我英勇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面前,任何企图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军队,都将最终落得失败下场。
同时,公告郑重声明:敦促华北的傅重义集团,认清形势,丢掉幻想,立即无条件缴械投降,为个人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为华北广大民众免遭战火的侵害,为千年古城得以保全,做出正确的选择。还严厉警告一切国民党军人、特务分子,任何蓄意破坏城市建筑、设施的行为都将视为严重的犯罪,战后将一律追究其责任。对保护城市做出贡献的人员,则一律给予褒奖,从轻发落。
华北局势的急转直下,对国民党内部是一个极大的震动,许多人开始反思:如果说锦州的失败,还可以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那么现在华北的惨败又说明了什么?华北国军不可不谓兵强马壮,傅重义、孙树人等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新一军、三十五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为何在共军面前不堪一击,一败再败。这显然已经不能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考量,其深层次的因素更为可怕,那就是“人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掉人心,国将不国”。
南京的老江更是大发雷霆。一方面他对于自己嫡系部队的大规模投降行为感到无比愤怒,这可是都是他多年培养的亲信,为何在关键时刻,背叛他。另一方面,他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全部推倒傅重义身上。在他看来,华北的惨败,傅重义就是罪魁祸首,要不是他的独断专行、不听命令,怎么会导致目前的困难局面。傅宜生完全辜负了他的期望,早知如此,在锦州丢了以后,就应该果断撤离华北,那样还可以保存下大批国军精锐。现在倒好,华北也保不住,精兵良将折损大半,自己的嫡系部队要么全军覆灭要么失去战斗力,这个损失实在太大了。
思前想后,老江决定当务之急,就是立即把华北剩余国军全部撤出来,否则,要不了多时,共军几十万虎狼之师必将进占平津,到那时一切都晚了。为此,他专门把陈峰召到南京,与多位高级幕僚闭门磋商,最终确定两条路线:一是经塘沽口,从海上撤出军队;二是从陆路将部队撤至华东或中原地区。两条路线各有优缺点,海路虽然近便,但需要调动大量的船只,按现在国民党海军的力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做得到的。陆路虽然行动较为方便,但是路途险峻,危险重重。
最后,老江作出决定,两条路线同时准备,能走水路走水路,能走陆路走陆路,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撤出部队为上。
同时老江发布一道命令:傅重义指挥作战不利,贻误战机,丧师失地,予以撤职查办。华北现有各部一律由陈峰节制。此外,老江还秘密命令特务机关,华北前线主动投降共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家属一律逮捕拿问。
就在国民党内部乱作一团,惊慌失措之际,东北方面军决定乘胜进军,各部只经过三天的短暂休整,随即出动。大军兵分三路:位于唐山之第二集团军主力、第二装甲军为左路,直指板桥、苗庄一线的国民党重兵集团;第一集团军、第一装甲军为右路,向北平进发;第三、第四集团军为中路,目标天津。
三路大军,合计十三个军,再加上配合作战的空军和其他部队,近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各自目标……
此时处于风头浪尖的华北国军内部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面对老江的黑白颠倒,妄加指责,傅重义本来想据理力争,却已是心灰意冷。将来历史会做出公正评价的,何必计较一时之名声。经过此战,他对国民党政权早已失去了信心,算了吧!还是想想自己的后路吧!
华北的丢失是迟早的事,如果随中央军撤到华东或中原,这可是一个比较危险选择。对老江的为人他是清楚的,当年张学良、杨虎城就是最好的例子,真要到了老江地盘上,只能是任人宰割,这绝对是一条死路,对于这一点,傅重义看的很清楚。死守平津也是一条不归路。且不说如今兵微将寡,跌遭败绩,华北国军最精锐的三十五军和新一军都遭到严重损失,短期内根本无力再战,其他部队就跟指望不上。再说,平津的城防能挡得住共军猛烈的火力吗?从锦州道唐山来看,这个是更本不可能的。如果把北平古城打个稀烂,就等于彻底断绝了自己所有的退路,不仅老百姓不答应,共产党绝不会放过自己,这是绝对不可行的,千古罪人做不得。
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撤回归绥。那里是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老家,天时、地利、人和,或战或和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况且他手下还有近十万部队,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将来与共军谈判的筹码。在他看来,顶多两年之内,国民党政权将彻底垮台,未来中国的主人一定是共产党。倒时能够落一个叶落归根、安享晚年的结局,他就心满意足了。
(本章完)
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