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陕西坑-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匹不是机器制造,从母马怀孕到小马能够使用,需要4年时间,这个过程当中,再着急也是没用的。问题是广袤的苏联土地上,到处都是翻浆路,机械化部队走过去一趟,这路八成就得重修。苏联的宽轨和欧洲的通用铁轨并不兼容,德国人还不肯让妇女进入劳动体系。使用别国的雇工,德国人把这些雇工当奴隶一样看待。只要雇工不是日耳曼人,都会遭到歧视和恶劣的待遇。哪怕雇工是意大利盟友也一样。雇工的效率自然不能有什么提高。

波兰总督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毛丕和沃艾罗的马场更可靠一些。这个生产任务就被压了下来。

毛丕此时正在但泽港,共和国的邮轮刚刚到达。但泽港的海关官员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又可以捞一把了。邮轮来的时候,满载而来。运载的货物都不是用于销售的,所以只要收些入关费用即可。但是其中1/10,都要孝敬但泽的官员。在战争年代,奢侈品和享受品可都是极为难得的。英法当年在中日战争的时候,宣布不承担中立国义务。中国也宣布英法和轴心国的战争当中,中国也不承担中立国义务。但是法国现在是德国的盟国,英国并不想真的和中国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虽然这艘船穿过地中海,也沿途接受了不少的盘查,却因为这艘船运输的都是民用奢侈品,虽然被沿途官员克扣了一些货物,却没有被扣留。克扣的货物空出来的仓位,装上了从意大利买入的优质橄榄油。总算是满仓到达了但泽。

本来这些货都是中国货,港口官员对中国货除了丝绸、服装、香料之外的货物并不感冒。结果他们使用了中国货之后,立刻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些东西。官员们利用职权对货物入境百般刁难。毛丕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定下了新的上贡标准——20%。

卸下了货物之后,随同毛丕同来的犹太技术人员和一些银行家,登上了邮轮。毛丕心里面祝愿这些人一路顺风,安全抵达中国。

总督副官把电话打过来的第三天早上,毛丕把这些货运回联合企业,沃艾罗就和毛丕紧急开会,商谈现在要求提高产量的问题。毛丕对沃艾罗的表现有些奇怪,“你还真准备在波兰待下去?美国大片看多了?顶多到1943年初,我们就得撤离这里。所以你该上洋马上洋马,该开宴会开宴会。把技术人员人凑够之后发回国内,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他们要增加供应量,我们尽力而为就行了,想那么多干嘛?他们追究起来的时候,我们尽力了,而且到时候已经溜之大吉。他们没收了我们的产业,大家两清。”

“说是这么说,不过这种好日子,真希望能够多过几年。”沃艾罗遗憾的说道。

“这种不正常的日子,早点结束更好。”毛丕遗憾的说道,“没有贫困,就没有富有者的肆意享乐。东欧这地方,苏联崩溃之后,照样是色情业的胜地。我们回国之后,好好干。让中国人能够来这里消费,而不是我们被外国人消费。”

沃艾罗遗憾的叹了口气,“能不能活着看到那天,就是一个问题。而且那时候就算是活着,早也老的不中用了。”

“没出息。钱给够,大洋马不在乎怎么给你服务。实在不行,你可以吃药么。”毛丕站起身来,“我先去睡会儿,你准备晚上的宴席。招待一下那些官员。”说完,毛丕出门,叫上自己的两个波兰情人,一起去洗鸳鸯浴了。

沃艾罗的邀请电话一打过去,高层大员们都是欣然应邀,他们也等了很久。第三帝国严厉打击黑市,这些人位高权重,但生活消费也相当的无趣。联合企业这样不仅仅是嘴上说,实际行动同样“懂规矩”的企业,实实在在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

宴会是分阶段开的,首先是给那些大员们的私人宴会。这种宴会格调很高,而且一定要开两次。一次是大员们携带夫人亲属,整个屋子里面装饰奢华,那些新运来的奢侈品,手绘屏风,景泰蓝,女士们小休息室里面,则有丝绸,精纺毛料棉料布匹服装,还有儿童玩具。只要大员们的夫人暗示,这些东西就会随后送去夫人们那里。

第二次则都是纯男性聚会,高级官员将官们的私宴,里面更多的就是美酒、美食、美女。让这些人好好的享乐一番。而且还有珠宝奉上,让将官们回家讨好家里人。

再接下来,就是那些骨干的校官,各个部门的中级官僚的宴会。整个宴会跟罗马人的风格一脉相承,就是个酒神祭。让这些官员们热爱的,就是中国美酒。他们从未品尝过这样甘醇的烈酒,醉醺醺的单身官员们,拥着美女进入宴会场所装修豪华的各个卧室,或者回到住处乱搞一通。

联合企业和占领区上层中层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加上元首的关照态度,自然不会遭到什么刁难。

党卫军的高级官指挥官特别喜欢来这里的宴会,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残暴杀戮的世界当中,在这样的幸福生活当中,对缓和身心,安抚精神状态有绝佳的效用。到这里胡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被心怀不轨的下属告发,锒铛入狱。

这样的行贿,费用是非常大的。作为回报,联合企业的生产运营没有遭到无端刁难,产品总是能够得到订单。

来自21世纪的血汗工厂模式,可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集中营的纳粹军官一直很奇怪,为何在这个集中营,犹太劳动们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虽然说是每天 12小时工作。中间的2小时休息,周日半天工作。其他时间,除了必须严格按照作息时间10小时睡觉之外,每天甚至还有2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食物供应也绝对不缺乏,因为农场是附属饲养场的,而中国模式的精耕细作方式,让农产品产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即使私下增加犹太人的伙食水平,也并没有出现需要外购粮食的情况。

对这个问题,毛丕和沃艾罗也没有藏私,他们把现代管理注重工作效率的理由解释给党卫军军官,并且获得了党卫军军官的理解。每天14小时的疲惫劳动,生产总量也没有专心工作9个多小时的产量高。既然这个联合企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生产出产品,最大限度的支援战争,那么毫无必要的残暴对于第三帝国来说,就是有害的了。作为管理这个集中营的军官,集中营提供的产品越多,他们的考察评分就越高。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党卫军军官对此表示了有限的支持。

不过党卫军的残暴对于毛丕和沃艾罗来说,也是必须的一部分,不然被剥夺了一切的犹太人怎么肯兢兢业业的工作呢。对这点,毛丕和沃艾罗是绝对不会说明的。

新运来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在德国的犹太人也被大批运倒了。沃艾罗急忙去寻找其中的技术人员,德国人就是这么刻板。管你是不是有良好的技术,只要是犹太人,都一样对待。有用的技术工人和没用的工人。

经过一番查询,很快就把曾经在德国造船厂和其他重工业工厂工作过的技术人员找了出来。特别是搞发动机的工程师和老技工,这次的人数高达2500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总数接近5000。共和国的邮轮是绝对运不走的。不得已,他们只好联系丁宫,从意大利借船。幸好墨索里尼本人对消灭犹太人不是多么热衷,加上丁宫的面子,他同意以高价租借一支船队。丁宫表示,既然都租借了,那还不如来个痛快,这次能运走多少人,就运走多少人。1942年的形势可谓瞬息万变,谁也不好说会遇到什么。来自国内的指示是,如果这次运输超过5000人,就可以考虑撤退了。

丁宫、毛丕、沃艾罗都很清楚,1941年,各地的犹太人运入波兰的高峰期。再之后,运犹太人去中国,对中国的建设效果有限。毕竟熟悉中国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时间,而那时候中国也要和轴心国开战。运输效率大大降低。

大肆收罗犹太技术人员的行动,现在已经是公开的。希姆莱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向希特勒报告此事之后,希特勒能够理解中国需要技术人员的原因,却担心这些犹太人被别国利用了。在此之前,每船运走五百多名犹太人的行动,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运输,难免不被英国人盯上。

毛丕和沃艾罗非常着急,这样的行动得抓紧了,如果不能再快些,时间真的来不及了。人一上火,就容易性欲亢奋,最近两人的行动明显荒淫了不少。毛丕被沃艾罗嘲笑是一夜七次郎,毛丕则嘲笑沃艾罗4P总是半途而废。但是说归说,现在的问题是得制定一个良好的计划出来。最后两人制定了一个内部称为“敦刻尔克”的计划。

这计划说白了,就是硬上。既然已经给了足够的贿赂,那就直接开始运人。所有船都运输双倍的人数。其实德国人根本不在乎这些犹太人的生死。他们只是在乎别闹出事。毛丕和沃艾罗运送的这些犹太人只要没有在埃及被抓,船队就直接开向新加坡,在新加坡被抓,英国人是来不及把这些犹太人运回英国的。那时候,太平洋战争一开始。从日本人手里要人,也容易得多。这就需要足够的说服技巧,而且现在英国人明显没有胆量去进攻意大利。意大利船只穿过埃及还非常靠谱。

波兰占领区当局只关心能够捞多少好处,反正犹太人要被解决掉。费力解决犹太人,还不如卖了更划算。希特勒的注意力此时都放在苏联战场上,希姆莱其实对此事并没有什么立场。党卫军得到了不少贿赂,把联合企业搞垮,有什么好处?那时候,他就要面对总参谋部愤怒的指责。不过这个借口等到苏联战争结束,那就非常有好处了。那时候,收拾这两个中国人就顺理成章。

至于犹太人,他们知道在波兰有一个机会可以逃去外国。所有犹太人都开始钻营起来,只要能够挤进这个“毛丕——沃艾罗名单”,他们就可以逃出生天。名单的数量被一再扩大,从两万到五万,又变成了二十万。犹太人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在纳粹还没有大规模处决犹太人的时刻,这份名单就成了生的希望。

毛丕和沃艾罗充分利用了这个谣言,实际上全部要运出的犹太人有4000人,集结了所有能够找到的重工业技术人员3000人,还有他们的子女。这批人被称为“第一批”,实际上也是唯一的一批。

1941年9月,一支满载这些人的船队驶出了但泽港,向着中国方向开去。同行的还有丁宫、毛丕、沃艾罗三人。在欧洲的产业这就算是废了,三人并不太指望真的能够在战后拿到相应的补偿。没有强大的实力,没有强大的投放能力,就别指望能够保住势力范围之外的利益。对于现在的中国,利益圈甚至没有能够超越国境之外,保护自己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他们三人重回大陆的时候,只要还活在世上的陕西众,就第一次全部集结了。为了中国,陕西众们和这时代的精英们通力合作,终于算是一定程度扭转了局面。在这个时代,大家坚信,一定能够开创出更加光辉的未来。

1941年10月,秋雨让俄罗斯一望无尽的原野变成了难以通行的泥浆地,苏联的翻浆路经过德国坦克履带的碾压后,开裂,深陷,交通和后勤成了限制德军进攻的主要敌人。前线对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激动地骑兵和马匹运输需求倍增。而金色联合企业的两位负责人因故暂时回国,占领区当局接管了企业。马匹供应情况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12日,德军突进到距莫斯科只有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10月15日,德军完成了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这两个包围圈内苏军的清剿,苏军66.3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2辆,大炮和迫击炮5412门。“台风”行动初战告捷。

苏联人的部队无法得到更好,不得不将从西伯利亚调回的远东精锐部队投入战斗。双方顽强的战斗直到德军推进到距离莫斯科45英里的地区,开始降雨的时候才得以终止。

在一片泥泞当中,骑兵部队行军的速度倒是大大地超过了装甲集群。虽然前线只增加了五万多匹马,但是毕竟是五万多匹马。德军仍然在向前吃力的挪动。后勤运输当中的膨化饲料容易储存搬运,膨化饲料和发酵过的饲料也不会在低温下失去营养。骑兵维持了战斗力,不断对苏联防线发动进攻。

气温骤降,地面开始结冰前,德军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两万匹战马终于驮着一部分防寒军服抵达了前线。这两万匹战马当中,怀孕的母马就占了一半以上。卸下物资之后,马匹运输队南下。铁路运输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再让这两万匹马的消耗,德军后勤也就真的完蛋了。

两万匹马运来了40万套防寒服装。德国前线部队总算是穿上能够抵抗寒气的衣服。而且前线多出来的五万匹马当中,还有两万五千匹是驮马,它们一直奔行在各个运输点之间,让德国运输能力还维持在最低运行状态。加上空投,德军总算没有饿肚子。

现在德国人等待着的,就是继续降温,直到地面彻底冻结变硬,那时候就是最后的战斗。

为了取暖,除了需要执行前线任务的骑兵之外,战马也不得不参与运输木材的工作。砍下的树木,靠马匹拖回军营,提供取暖燃料。晚上休息的时候,步兵们也不得不住得更加拥挤,冰冷的帐篷当中分到一匹马。穿着厚厚的军装的士兵,散热有限,但是生一堆火,有一匹马一起住,军用帐篷内的温度还是提升了不少。至少没有出现太大规模冻伤减员问题。

苏联红军很清楚,德军一旦获得了行动的能力,就将按照以前那样使用机械化部队进行强有力的进攻。所以地面开始便于步兵和骑兵行动的时候,他们就对德军机械化部队发动了进攻。德国骑兵又必须日夜进行防范,穿着厚厚军装的德军坦克部队士兵们,也必须时刻准备对苏联人的进攻发动反击。大批的德国战马和苏联人的战马战死。德军在马匹冻得跟石头一样之前,就地割肉取皮。为自己增加肉类供应。庞大而先进的德国装甲部队,在这几天,完全是在靠前线的马匹提供机动能力和运输。如果没有新式的饲料,德国的马匹的后勤压力就会压垮德军后勤。而且有些机灵的德国士兵研究了一下膨化饲料的配方,谷物粉、鱼骨粉、土豆粉、还有一些别的粮食粉末制成的膨化饲料。人类也是可以吃的,还更加能够消除饥饿感。

在粮食供应最紧缺的时候,一些士兵每天也会吃一点这种口感还不错的膨化食品,就当作点心了。

11月3日降下第一次霜冻,秋季计划正式开始。以剩余的骑兵为先头主力,德军开始对苏联红军发动进攻。一部分轻型车辆也可以参与行动,德军霍特第三装甲兵团,缓缓开始了行动,他们向着莫斯科西北方向运动,5日占领了克林,7日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到达伊斯特腊镇,这距莫斯科只有24公里,霍特从他的望远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圆顶。

在这个时刻,斯大林仍旧在红场进行了传统的十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部队从检阅台前庄严地经过,然后士气高昂地直接开赴前线。

到了此时,德军的马匹损失已经到了极限,在高强度的作战下,10月中旬到11月初,前线的战马损失了近万匹,剩下的都失去了酷寒环境下继续参加战斗的能力。驮马也在11月7日运来最后一批补给之后,在连续高强度运输下失去了大规模运输的能力。但是,他们运来了德军最新式的武器,12门6管火箭炮和相应的弹药。

地面已经有足够硬度能够接受坦克部队驰骋,11月9日,霍特命令第三装甲集团军对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