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夏王姒癸昭告天下,商国图谋不轨犯上作乱,各部诸侯即刻派兵前往夏城阻挡叛军,违令者以叛军同党处置。
此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得到伊挚密信的立刻派兵支援成汤,而那些毫不知情的则不敢妄动。
谁知道这里面是怎么回事,还是先看看再说,更何况,商国军队的实力如何那可是全荒界都知道的事,谁敢去阻挡他们啊,那还不如直接起兵造反呢。
第十七回 最终之战禁夏王 成汤继位称共主()
其实,商国反叛的事之所以会暴露还是因为那颗假的有缗王的头颅。
当日,昆吾王正陪着姒癸玩乐,见到那颗头颅便觉得有些奇怪,经过仔细检查之后,这才发现那颗头颅竟然是假冒的,立刻告诉了夏王。
因为昆吾王有一种天生的天赋能够辨别事物的真假,哪怕再厉害的法术也无法躲藏。
姒癸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当即震怒,昆吾王立刻请命调查此事,这才发现原来商国大军竟然悄悄来到了韦顾两国的地界。
事已至此,想救援依然来不及了,于是昆吾王便命令昆吾国军队全部撤到夏城而且还要求他们要悄悄行动不能被人发现,这才有了成汤见到空空如也的昆吾国的一幕。
如今,成汤还没有宣战,姒癸却先一步宣战了,成汤也就不再有任何顾忌了,直接召集拥护他的那些诸侯,从各地出兵向着夏城包围过来。
而那些拥护夏国的小诸侯国,见到这么大的阵势,一个个吓得龟缩不出,不敢与任何人开战,只有那些距离夏国近的一些诸侯国在得到夏王的命令之后才派出了军队过去支援,但是,面对庞大的商国联军,他们这些军队只能是杯水车薪。
战争毫无悬念,当商国联军将夏城包围之后,除了昆吾国军队出来迎战之外,其他小国的军队只是跟在后面根本不敢上前。
昆吾国军队虽然强悍,但是面对久经战阵的商国军队也无法与之匹敌,只一个冲锋之后,昆吾国军队便溃不成军,接着便被各个击破,昆吾王也被俘虏,数万大军除了百余名拼死反抗者被杀之外,其余人等全部投降。
当成汤率领大军攻进王城的时候,姒癸却带着琬、琰两位妃子与王后妺喜悄悄逃走,但是,被冷落了数年的妺喜早已对姒癸心生恨意,不仅没有跟随姒癸逃命,反而出卖了姒癸,将他的行踪告诉给了成汤。
成汤立刻带兵前去追击,终于在一个叫做南巢的地方追上了慌乱逃亡的姒癸。
姒癸自知无路可逃,精神近乎崩溃,拔出腰中剑将琬、琰两位妃子杀死,然后疯狂大笑道:“成汤,尔这奸佞小人,亏的本王如此信任尔,尔竟然背叛本王,实在可恨,尔等欲夺取本王的天下,那就来吧,本王的长剑也几十年没有饮血了,今天正好杀个痛快,哈哈哈……”
说着话,姒癸冲入人群之中,扬起手中长剑疯狂挥砍,顿时,兵器的交击之声响了起来。
姒癸虽然暴虐无道,但是一身修为也是不弱,可谓是文武双全,若非其脾性,不失为一个好大王,如今,面对成汤的追击,精神崩溃之下近乎疯癫。
可是双拳毕竟难敌四手,陷入疯癫的姒癸哪里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的对手,眨眼之间便被制服。
之后的事情便简单了,成汤率领部下迅速占领王城,各诸侯国谁也没有反抗纷纷投降宣誓效忠。
大殿之上,成汤站在夏国的王座之前,叹了口气却并没有坐上去。
转过身来,看着下面神色萎靡的姒癸,成汤也是无奈,堂堂夏国大王,竟然沦为这般田地,实在有损夏国历代先祖。
有人说道:“夏国大王姒癸暴虐无道,荒|淫无度,以致天下民众生灵涂炭,有损人族共主之名,其罪当诛!”
“臣,复议!”
“……”
无数部落首领纷纷附和,都希望将姒癸处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有的是因为自己之前拥护夏王,现在夏王被俘,自然要博取成汤的好感。
而有的人则是因为没有机会上战场,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现在到了大殿之上,自然要极力表现一番。
成汤见众人都要处死姒癸,眉头微皱,对刚刚赶到的伊挚问道:“伊卿,可有不同意见?”
伊挚见成汤的表情心中便明白了成汤的心思,说道:“臣以为,姒癸虽罪孽深重,却依然是夏国的大王,是我人族之主,夏国历代先贤与我人族有莫大功德,姒癸虽有过错,却不应死于我人族之手,否则,我人族礼仪何在?臣以为就让姒癸留在这夏城之中,永世不得外出,也算我们对夏国历代先贤的尊重。”
成汤闻言,这才眉头舒展,点点头说道:“伊卿所言甚是,我等推翻姒癸并不是为了杀戮,而是希望天下民众能够更好的生活,不至于被姒癸的暴政使得人族历代先贤的付出白白流失,若是杀了姒癸,我们将成为天下的罪人,恐死后无颜面对人族历代先祖。”
成汤的言语中并没有说什么夏国商国之类,在他看来,大家都是人族,只是生活的地方不同而已,无论是夏国,商国,或是昆吾国,有缗国,大家都是荒界的人族,拥有共同的祖先,都受圣父或是圣母的庇佑,在战争中,或有死伤,但是战争已经结束了,只要投降不反抗者,无论是任何人都不可随意杀戮,而姒癸,哪怕他反抗,也不能伤其分毫,这是对姒癸祖上先贤的尊重。
听成汤这么说,大家都明白了成汤的心思,急忙附和着。
至此,成汤起兵推翻姒癸的暴政便以姒癸的终身禁足终结,后世典籍中,因为姒癸的暴虐而被后人称之为‘桀’,以至于,后世之人每每提及姒癸,都称其‘夏桀’。
之后,成汤率领大军返回了商国,在天下各部诸侯的坚持之下,成汤终于不再固执己见,宣布称王,同时也对各部诸侯进行了重新划分,使得天下诸侯人心惶惶,无不奋力为民众做实事,生怕一个不好,被成汤贬为平民甚至沦为某个诸侯的奴隶。
商国稳定之后,成汤效仿夏国开国君主大禹,将立于夏王城中,象征天下九州的九尊青铜鼎搬到了商国,并将鼎的象征意义更加细致化,同时取消了以鼎代表各部诸侯官职大小的规定,宣布只有商国的政治机构才允许使用‘鼎’,自此,‘鼎’之一物,于大禹开创之后,在商国获得了更高的重视,以至于,后世都将‘鼎’称之为——国器。
由于伊挚和仲虺对于商国的兴盛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成汤登上王位之后,伊挚与仲虺被封为右丞相与左丞相。
而伊挚与仲虺也并没有忘记师尊罗福的教导,知道师尊对于拥有巫族血脉的人族后裔很是在意,于是便让一些觉醒了巫族血脉的人族担任掌占卜的卜,以及掌祈祷鬼神的祝,后世称他们为巫卜与巫祝。
又因为巫族对于天地自然之力的运用比之初期修道者更甚,巫卜与巫祝这类神职人员迅速在商国崛起,其地位被提升到了与伊挚仲虺同样的高度,这也使得无数岁月以来,不受待见的巫人大批涌入商国。
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物极必反’,巫人虽然在商国的地位非常高,但是,荒界大能毕竟还是修道者,看到巫人在商国的地位如此之高,一向淡然处之的修道者们也起了心思。
第十八回 为争香火广收徒 商国王位传子受()
由于巫人在商国的地位急剧提升,使得巫人在九州各部的地位也渐渐提高,再也不存在以前那种被排斥的情况。
与此同时,诸位修道大能们却是不能放任不管,毕竟,巫人地位的提高,就意味着自己的门人弟子在人族中没有了地位,他们没有地位,作为他们的师尊,诸位圣仙大能们在人族之中的地位自然也逐渐下滑,受到的香火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起初没有人在意,可是时间一长,这些大能便有所察觉了,而最震惊的,却是门人弟子众多的三清圣仙。
因为他们发现,自从他们的香火少了之后,竟然影响到了他们的修为,这下可让他们慌了神,询问了鸿钧才知道,原来通过宇宙之气晋升为天道圣仙的修士,想要继续修炼必须要依靠凡人的香火,自身修为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在凡人之中有多少香火,自己的弟子若是在凡人中拥有香火,也会分给作为师父的自己。
于是,三清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同时也将自己门下的子弟派出去游历,以传播香火。
对此,受益最大的竟然是灵宝。
灵宝的弟子本来就不少,知道了香火之力的重要性之后,灵宝收起徒弟来竟然毫无顾忌,不论是人是鬼,是巫是妖,只要前来磕头拜师,灵宝可谓是来者不惧,短短十年,灵宝门下弟子已经过万,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在人族各地拥有了不小影响的巫人。
另外两人,元始门下的弟子比之灵宝少上几十倍,但是门下弟子却各个都是精英,而元始也并没有收新徒弟,反而让自己的弟子去收徒,如此一来,元始门下的其中十二个人,在人族闯出了‘阐教十二金仙’的名声,同时也招收了一些有资质的的徒弟,这使得元始门下的徒子徒孙增加了许多,什么三代四代弟子之类的也是不少,以至于元始都有些烦了,下令只有二代弟子可以留在昆仑圣山开辟洞府,其他人等需自寻洞府修炼,这才让昆仑圣山重新恢复清净。
道德却是三人中弟子最少的,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收徒,除了从山海界跟着他的玄都之外再无一人,但是,道德也并没有将获取香火之力的事情交给弟子去办,反而是亲自出动。
他化身无数投入荒界各处,以不同的身份,在凡人之中显示本领宣传自己,以此让民众自发的供奉自己,更是将自己的至宝‘道德经’截取了八十一篇比较简单的内容传播了下去,使得无数的天纵奇才从中领悟到了高深的修行法诀,因此,虽然道德并未收徒,荒界各部却是不少人都自称是道德的弟子。
更是没想到,因为这样却被后人所误会,以至于,后世纷纷将道德奉为三清之首,气的元始青筋暴跳,险些走火入魔。
而商国,自禹王时代建立开始到成汤登上王位成为人族共主,已经经历了百余年。
而成汤自登上人族共主之位以来,对荒界各族也有着极大的贡献,深受天下民众拥戴。
但是,人总有一死,成汤也算长寿,寿终之时已有百岁高龄,算是寿命最长的一位人族共主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当时不是盛行修炼之法吗,为什么历代大王,只有三皇进入火云洞修炼而获得长生,其他帝王却都是死的死亡的亡呢。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仙才知道原因了,反正,自从三皇五帝之后,历代帝王无论如何修炼,最高成就也只是达到炼虚合道境界,无论如何修炼,服用多少仙丹妙药,就是无法突破到人仙之境,久而久之,便有人猜测,人族共主受天下民众参拜,所以无法与天地同寿。
但是,历代大王总有几个不信邪的主,偏偏要寻求长生之法,由此引出的事情,便不多言了。
总而言之,成汤逝去之后,人族共主之位便由其子嗣接任,这一传承便又是数百年。
这一年,人族共主之位由子羡传到了子受的手中,自商国开创以来,传到子受这一代,这已经是第三十一任大王了。
子羡有三个儿子,长子子启,次子仲衍,三子是子受,本来,按照礼法大王之位应该传给长子子启,但是,子启与仲衍出生时,他们的母亲只是妃子还没有被立为王后,被确立为王后之后,才生出三子子受,因此,根据礼法应当立子受为太子,于是,子羡逝世后,子受坐上了王位,成为了商国第三十一任人族共主。
子受年幼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天资聪明,而且文武双全,口才过人,修行资质也不弱,而且天生神力,据说能空手与大妖搏斗,因此十分受子羡的喜爱。
子受继位之后,帝号为‘辛’,故而,当时的民众都称呼其为‘帝辛’。
数百年来,商国也并非一直都是太平盛世,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动荡,也经历过几次迁都,最近几百年,商朝的都城一直都在殷城,到了子羡的时候,又将都城从殷城迁到了沫城,而帝辛登上大王之位后,便将沫城改名为朝歌。
现如今商国发展到帝辛这一代,国势渐微,对荒界各部诸侯的统领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东南夷外族势力逐渐兴起,经常与商国发生战乱,更使得商国的国力不稳,不得已之下,太师闻仲便亲自率领大军征战这些扰乱商国的外族。
此时的东南夷族并非是当年的东夷部落,而是九州之外的外族族群,这些外族觊觎荒界九州日久,见商国统治力量薄弱,这才漏出獠牙。
帝辛继位之后,大力发展农桑,使得民众的生产力增强,如此一来,也使得商国的国力得到短暂的增强,借此,帝辛频频对东南夷外族开战,最终将其打出九州之外,同时吞并其领地,使得荒界九州的面积得到扩张。
帝辛,也算是第一位扩张领土的人族共主了。
由于帝辛的政治能力强硬,更是击退了外族的侵略,令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也逐渐养成了帝辛的专政跋扈,到了晚年,没有了外族的骚扰,民众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之后,帝辛喜好上了饮酒作乐。
第十九回 三月十五拜女娲 院墙之上题讳言()
经过数十年的征战与领土的扩张,商国不仅领土广阔,在数位修行大能的香火传播之下,能人更是辈出。
到如今,商国国势虽大不如前,却也足以镇压诸族,而且商国治下还有八百镇诸侯辅佐,更是不惧外敌。
这八百镇诸侯分别由四路大诸侯统领,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路大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更有太师闻仲辅佐,再加上对外族强硬的手段,令外族尽皆臣服,使得商国万民乐业,风调雨顺,
越是太平年月,人们就越是信奉神灵,商国本来就推崇神权,到了帝辛这一代丝毫无减,反而犹有过之,朝中大臣多数都拜在这些大能的门下,其中最多的是拜入了灵宝天尊的截教门下,以至于,整个商国祭拜灵宝天尊与女娲娘娘的占据八成之多,剩下两成则是祭拜其他大能。
由此也惹得其他大能尤为不喜,若不是灵宝天尊和女娲娘娘时常护着,恐怕其他大能门人的怒火也足以毁灭商国。
当然,罗福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而且罗福也不需要香火之力,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天道圣仙巅峰修为,而且是通过自身的力量修炼出来的,比其他使用宇宙之气的圣仙要强出数倍,自然也就不需要香火之力来维持修为了。
这一日,又到了三月十五人族圣母女娲娘娘的诞辰了,荒界人族家家户户都要上香祭拜,一是为女娲娘娘祝贺,二是祈求女娲娘娘保佑。
当然,因为这个事背地里罗福没少讽刺女娲,毕竟,罗福对女娲的来历可算是知之甚详,哪里来的什么诞辰,就算有诞辰也绝不会是三月十五,因为人族出现计算日期的历法才仅仅百来年,而女娲来到荒界的时候,荒界还没有人族呢。
女娲娘娘作为人族圣母,所有人都要上香参拜,就算是人族共主也不例外,于是,掌管礼乐的大臣商容便告诉帝辛,按照礼法,帝辛必须带领众位大臣前往城外女娲庙上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