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无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者无敌-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厂呢?”孟翔问道。
    “炼钢厂和发电厂已经基本完工,兵工厂的部分产线也已经投入了生产。至于厂址嘛,保证天衣无缝。”舒国生得意地眨眨眼。
    “能带我去看看嘛?”孟翔迫不及待地道。
    “当然可以!”
    两人风风火火地跳上一辆汽车。
    舒国生没有吹牛,他选择的厂址确实是天衣无缝,是在平顶山境内鲁山县以西的尧山,几个工厂都建设在尧山大峡谷内。当孟翔和舒国生坐着汽车赶到这里时,方圆数公里内都已经杳无人烟,只有星罗棋布般的几个小村子。舒国生得意地道:“为了确保我们工业基地的安全性和绝密性,方圆十多公里内的居民都被我们迁走了。即使你现在看到的那几个小村子,里面住着的也是我们的情报处特工人员。他们伪装成普通居民,居住在这里,实际上是我们埋下的一个个潜伏哨,确保没有任何外界的人能接近这里。从外界通往这里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般的土路,土路两边更加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孟翔问道:“你该不会对那些当地居民玩强拆的吧?”
    “当然没有!我们都把他们迁移到了城镇去了,并给他们家家户户都安顿了新房子和分发了百八十大洋的安家费,让他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所以这里的百姓都是很配合我们的。至于迁移的原因,我们就说这里要建设成军事基地,赵师座派了一个步兵营专门驻守在周围,一方面是保护基地,一方面是掩人耳目,保证外人看不出任何异常。”
    “那就好。”孟翔点点头,他可不想因为强拆而搞得声名狼藉。
    说话间,车子已经通过进入尧山大峡谷的唯一土路而缓缓接近了这里的核心。沿途果然是守备森严,隔不了几百米便有连排级的士兵进行把手着的关卡,附近的野地上也偶尔可见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巡逻戒备。对于舒国生和赵海军的工作,孟翔确实很满意。足足通过了七八道哨岗后,孟翔终于进入了峡谷。
    尧山大峡谷在后世是平顶山地区著名的景点,进去之后,果然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山谷两侧的崖壁犹如锋刃般陡峭难攀,上下落高差达到二三十米,这个地势特点既使得山谷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场所,又极大地隐藏了里面的秘密。孟翔跳下车,在舒国生这个导游的引导下满怀期待且兴致勃勃地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尧山大峡谷确实风景如画,山谷里比比皆是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这些大树都没有被伐倒,浓密如云的树冠能够起到很好的障眼法,巨大的树冠使山谷里的一切都被掩盖了起来,几道潺潺的溪流在山谷里蜿蜒流淌,水质清撤、水流湍急,舒国生说,这些河流既能为山谷里的工作人员提供生活用水,又能给工厂设备提供了工业用水。整个山谷,群山环抱、植被茂盛,完全掩映在一片浓密的绿荫中,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山谷的前后入口都被哨岗关卡和蛇腹铁丝网严密封锁,绿树成荫的山林间不时还见到牵着军犬在巡逻的士兵。
    沿着临时开辟出来的道路,孟翔和舒国生继续往里走。走了大约一公里后,两人进入了山谷的腹地,这里的场面立刻豁然开朗,令人眼前一新。树荫间,大量的脚手架和起吊机械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大约上千名金发碧眼的工人和同样白皮肤蓝眼睛的工程技师人员正在挥汗如雨地劳作着,水泥、黄沙、砖瓦堆成了一座座灰色、黄色、红色的小山。举目望去,已经有建筑差不多快竣工了。人群间,不时可以见到一些头戴安全帽、黄头发蓝眼睛的德国军工技术顾问在连比带划地说着什么,似乎是在指导工人纠正错误。孟翔发现,很多厂房都因地制宜地建设在了山洞里,既隐蔽又安全,只露出一个个巨大的烟囱在外面。现场工作着的工人和工程师都是白种人,只有护卫的士兵是中国人。孟翔问舒国生:“这里有多少工人?都是德国人和犹太人吗?”
    “基本是的。”舒国生点点头,“目前工作在这里的德国军工专家和工程师有四百多人,还有一千五六百名犹太工人。这些犹太人都是从上海和南洋被我们弄来的,他们的家眷部分在这里,部分在洛阳。可以说,他们不但工作在这里,也生活在这里。由于他们在中国本来就人生地不熟,不需要和外界接触,因此这让我们的保密措施更加万无一失了。另外,犹太工人还在源源不断地继续送来。根据我们的一期工程计划,尧山大峡谷里的工业基地最终会达到拥有三千名工人的规模。维持这么庞大的基地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啊!”他长长地感叹着,然后又眨眨眼,“副座,你可能不会想到,负责这个基地的两位最高工程师,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
    “哦?是我们中国的专家?”孟翔很吃惊。
    舒国生笑呵呵地转过身,对远处正被十多人簇拥着正在谈论什么的两位专家喊道:“刘博士!小刘博士!”
    孟翔看到那是两位大约三十出头的年轻专家,戴着蓝色的安全帽,身穿中山装,手上拿着什么文件,确实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听到舒国生的呼喊后,两人立刻小跑过来:“舒先生。”
    “这位就是孟将军,是他一手建立这个基地的。”舒国生介绍道。
    “啊!孟将军,久仰大名!没想到,您这么年轻。”两位专家都又惊又喜。
    “老舒,赶紧介绍一下这两位专家。”孟翔一边和两位专家握手,一边问舒国生。
    “副座,这位是刘先志博士,力学家、工程学家、军工学家,他是山东高密人,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数学系,后来前往德国留学,曾担任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副总工程师,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啊!”舒国生眉飞色舞地介绍道,“这位是他的弟弟刘来志博士,也是著名的兵器学家。他们原本都在德国留学和工作,早就想回国了,因此这次他们的回国申请得到了德国当局的允许,然后被我们挖来了。得到两位刘博士,我们真是如获至宝啊!他们目前是尧山峡谷军工基地的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
    “了不起!太了不起了!”孟翔在发自肺腑的敬佩下连连称赞。
    “孟将军过奖了!”刘先志博士微笑着扶扶眼镜,“我们兄弟二人求学于海外,就是为了效力于祖国。原本德国方面一直不肯放我们回来,这次托孟将军的福,我们兄弟两终于得偿所愿地回到祖国并为国效力了。孟将军如此的年轻,却能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才真是了不起呢!”
    “哪里!哪里!我不过是一介武夫,你们这样的宝贵人才一个顶我一百个。”孟翔谦虚地道,“只有你们的辛勤工作,我们弟兄们上战场杀敌才能长缨在手。刘博士,不如你来为我讲解一下我们的这个军工基地吧!”
    “当然可以!”刘先志兴致勃勃地一边走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道,“整座兵工厂分为四大区域,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第一区域为炼钢厂,第二区域为发电厂,第三区域才是军械制造厂,最后的第四区域则是这里保卫人员和工人、技师、工程师们的住所以及食堂、浴室等生活场所。目前,炼钢厂已经完工并正在试行生产,发电厂和军械制造厂大概也在一个月内陆续完工,相关的德国进口机床、模具等设备都正在加紧运来,工厂所需要的铁矿和煤炭直接取自平顶山地区。目前,我们炼钢厂内共有工人六百多人,月产优质军工钢材五百多吨,还在建设中的发电厂预计员工二百人,月输送电力达到十万度。军械制造厂分为枪械、火炮、子弹、炮弹、炸药这五个分厂,员工总计七百多人。当然,更多犹太工人的继续到来会让兵工厂目前的规模再扩大两倍以上。等到兵工厂正式全面开工,预计月产步枪五百支、轻机枪五十挺、重机枪二十挺、迫击炮二十门、子弹五十万发、炮弹三百发、手榴弹一万枚、烈性炸药五十吨。生产出的武器都是德国制式的,因为生产线和相关的设备机器都是德国制造的。我本人以前曾在德国兵工厂里工作过较长的时间,因此现在工作起来可谓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那些犹太工人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这都使得我们兵工厂的建设和生产十分顺利。”
    旁边的刘来志补充道:“由于火炮的生产工序和生产条件都很高,我们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暂时无法生产大型火炮,目前只能生产出步兵轻武器以及口径较小的迫击炮和步兵炮。”
    孟翔听得心花怒放,他环顾四周,又感到奇怪:“我怎么没有看到从平顶山各地运输煤炭过来的汽车呢?”
    “是这样的。”舒国生道,“我们拥有五十多辆军车来运输煤炭、材料、生活用品,但都是夜里开动,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除此之外,我们的工厂完全竣工后,也都会在夜里开工。因为工厂会冒出黑烟,白天容易被发现,也容易遭到日军飞机的空袭。”
    “很好,很好,你们考虑得很周全。”孟翔满意地连连点头,然后朗声道,“诸位辛苦了!感谢你们的辛劳!以后我们还要建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乃至更多的兵工厂!为前线的将士源源不断地生产足够的武器弹药,这样,将士们长缨在手才能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一百九十七节 雏鹰展翅(3)

在忙着建立秘密的地下工业基础时,孟翔也没忘了军队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上,此时河南省的农业现状是很严峻的。河南省位于日占区和国统区之间,是中日军队展开反复拉锯作战的主要正面战场,双方几十万大军云集在河南境内。此时河南的领地归属是这样的:豫北和豫东是第一战区的辖区,黄河以北地区大半已经被日军占领,是第一战区和日军展开激战的主要地区,再加上晋南地区也是二战区和日军反复争夺的地区,因此毗邻晋南的豫北地区是河南境内战火最严重的地区;豫东地区以及豫南的信阳都是中央军汤恩伯部队的地盘,豫西的洛阳(包括三门峡地区)、平顶山地区和南阳则是第33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驻扎地。整个河南四分五裂,既有日军也有中国军队,并且中国军队里的不同派系也互相割据。粗粗估计,中日双方在河南境内的军队总数超过八十万,光是中国军队就有七个集团军(孟翔的第33集团军、于学忠的第3集团军、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以及第一战区的四个集团军),并且这些军队私下里还在悄悄不断扩军。这近百万大军驻扎在河南,使得原本是粮食大省的河南几乎不堪重负。几十万中国军队的粮食补充全靠河南一省承担,而在河南境内的日军也执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双方军队在获得足够养军的粮食后还继续搜刮,日军是搜刮到占领区后方充实粮仓,中国军队一部分是同样的目的,大部分则是军队的高级将领擅自增加征集粮食的数量,然后将“多余”的粮食贩卖到国统区甚至日占区内以谋取暴利、中饱私囊。造成这样局势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军队内贪污成风,一方面是中日军队都认为己方难以将对方驱逐出河南,因此在中日双方眼里,河南是争夺区、拉锯区,是随时会丢掉的“废地”,所以还不如在自己被赶走之前狠狠地搜刮个够。双方这种思想自然苦了河南的老百姓。
    河南省除了供养驻扎在省内的中日军队外,还要供养条件艰苦的国统区大后方。国府中央每年都给河南省制定“纳粮指标”,要求河南省每年或每月给中央大后方提供多少多少粮食。如此一来,更是沉重地增加了河南的负担。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此时,河南的兵粮程贡献度都是全国各省第一,但沉重的兵役和赋税也已经让河南的民力和物力财力都濒临枯竭。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好年头,河南的普通百姓在交完粮税后,所剩的粮食也只能勉强糊口,根本谈不上有多少粮食储备,即便有一点可怜的储粮,也会被破门而入的士兵给抢光。抢粮的不但有日本兵,也有中国军队的士兵。这使得河南省三千万百姓大多都生活在饥寒交迫中。
    手里既然有了地盘,那肯定不能进行横征暴敛的搜刮,那种竭泽而渔的愚蠢行为自然是孟翔干不出来的,因此孟翔决定好好地经营他手里的这豫西地盘。由于第3集团军的于学忠和孙桐萱都与孟翔一个鼻孔出气,因此孟翔手里的地盘按照后世行政划分而言,共有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这豫西四市,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900万,确实是块不小的地盘了。
    由于日军此时正忙着对后方占领区进行大扫荡,因此半年之内是不可能再对河南发动进攻的,充足的时间再加上背后有李上将这尊大神在庇护着,并且李上将还鼓励和支持孟翔在豫西发展势力,这都使得孟翔如鱼得水。在1940年的下半年,孟翔基本没参加什么战役,只是埋头一门心思地在豫西经营发展。
    干劲十足的孟翔前往南阳找到了于学忠和孙桐萱,向他们提出“大力经营和发展豫西,将豫西变成第33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根基”的构思,这个想法得到于孙二人的全力支持。于学忠和孙桐萱可谓难兄难弟,一个是东北军的二号领袖,一个是鲁军的二号领袖,但他们的东北地盘和山东地盘都已经不复存在,身为地方军的他们,眼看自己不断遭到中央的削弱,因此在骨子里愈发渴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孟翔的这个构思得到于学忠和孙桐萱一拍即合般的赞同,两人都慷慨地把南阳地区的发展事务交给孟翔。他们对孟翔的能力是很信任的,并且孟翔前几天还送给他们一笔雪中送炭般的经费,这更使得于学忠和孙桐萱都把孟翔视同己出。
    没办法,中央对我们进行封锁,既不给我们钱,又不给我们粮,更不给我们武器装备,试图让我们自生自灭,那我们只能学习延安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孟翔想得很达观。
    工业是支柱,农业是基石。没有粮食吃,一切都是扯淡。特别是在这战争时期,没什么比粮食更是紧俏物资了。另外,在豫西地区发展工业实在是过于明目张胆,很容易带来麻烦,况且此时条件有限,孟翔也没幻想着把豫西短期内建成工业基地,有个兵工厂就够了,但农业方面则刻不容缓。孟翔认真的研究了豫西的农业框架,觉得发展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河南省是全国名列前茅的粮食大省,土地肥沃、水气充沛。想要把豫西这一亩三分地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孟翔认为,一来要进行土地改革,调整农业经济框架;二来要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三来要兴修水利,大规模开垦荒地,增加良田面积。在这方面,孟翔觉得全国有两个地方值得学习,一个是延安,毕竟历史上的中共就是靠着土地而赢得民心的;二来是安徽。安徽省此时在桂系的控制下,桂系为了发展和经营安徽,也是煞费苦心。此时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能力差强人意,但前任主席、去年离世的廖磊则颇有手段,他把安徽苦心经营得蒸蒸日上,财政粮饷收入都比往年大大增加,使得安徽省成为第五战区的根据地,成为桂系仅次于广西的第二大财力物力的来源。孟翔觉得自己既要学习延安吗,又要学习安徽,取长补短,将豫西迅速发展起来。
    打定主意后的孟翔立刻以豫西土皇帝的身份,邀请豫西的二十多个县长集体来到他的驻军地开会。众县长到场后,无不被周围杀气腾腾的士兵吓得噤若寒蝉。当着战战栗栗的众县长们的面,孟翔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