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业中华-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的,实验室供电就是靠它了。”张春和丽质都养成了军人般快速行走的习惯,徐振鹏本身就是军人,但是自觉好像比不上这对年轻夫妇。而顾明虽然也有军人气息,但是更多的是儒雅之气。

    这对夫妇浓郁的军人气息是哪里来的呢?

    “徐先生,蒙学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蒙学堂,一部分就是您看到的研究所。云龙镇正在筹备扩建学堂,蒙学堂会合并到那里去。这里就搞成农学院。虽然以农学为主,但是很多研究都需要用到机械和仪器。所以这里有些部分可能能够运用到军工。有些研究可能国外都不一定能够达到。所以农学堂有一个教导队,纯军事管理,负责这里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培训军官。”

    “喔?”徐振鹏看了顾明一眼。这些事情来得时候没人对他说。

    “这里我先说明,我不是革命党,也不是维新党,勉强算一个洋务派,不过我这里研究的和洋人没有多大关系,都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我有些讲义在学校里流传,可能会比较激进,但是请您理解。这里大多都是年轻人,年轻人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思想上激进一点没事,行动上一定要谨慎。这就是我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来处。”

    “看来我真的要适应一下。”徐振鹏笑了。

第20章 新气象() 
上山后,就看到一个圆形的建筑,走进去,铁器切割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趣*

    中间一个屋子倒是很安静,几个人正在组装一台奇怪的机械。

    “这是内燃机?”徐振鹏看着这台机械问。

    专心讨论的几个人抬起头,见张春和顾明带着一个长袍马褂的人过来,几个人点点头有转头回去继续讨论一轮叶片是哪里出了问题。

    王自立是知道来人是谁的,连忙走过来行礼道:“小子王自立见过徐先生。”

    “喔?”王自立行的是晚辈的礼,让大家都惊讶了一下。

    王自立起身到:“家父曾在超勇号上做事。”超勇号,黄海海战力战不敌沉没的。

    徐振鹏连忙还礼。“幸会。”他还是被那套机械吸引住了:“你们做的这个似乎是内燃机。”

    “这是一套内燃机。不过是一套燃气机。”王自立带着几个人走进一间办公室。关上门,外面的噪声就小了。刘光利正在里面绘制图纸。见到几个人进来只是笑了笑,连招呼都没打。

    “我们这里建造了一种可以产生沼气的沼气池,所以我们想造利用燃气推动叶轮发电的机器。我们把它叫做燃气轮机。和外面的水车差不多的原理。其它的部分都好做,就是叶轮的钢材不行。。。。。。”王自立谈起技术就不停了。

    从徐振鹏进入精工组,他就知道,顾明也好,张春也好,是不会放他走了。尽管徐振鹏根本就没打算走。

    这里的研究组研究的虽然是很普通的才有。沼气,棉油,酿造。但是为了让沼气得到运用,他们居然在研究燃气轮机,并且用沼气制造**。棉油不仅精制,还能制造肥皂,生产润滑的油脂,衍生出很多听都没听说过的化学药剂。它们能够制造酒精。为了制造纺织,压榨,燃气轮机等等机械,还制造了很多小型,但是精密,先进的车床、铣床、镗床以及很多工器具。

    为了得到好的钢材,它们改造的炉子和坩埚都非常先进。

    唯一的缺陷是,这些都是实验性质和小型化的。走向工业还有一段距离。

    除此之外,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农业,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完全符合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农业研究。

    如果大清国有这样一个研究机构,大清国还会怕那些洋人吗?

    可惜的是,张春留下的很多讲义都阐明了一个观点。大清国的根子已经烂了。

    张春在挽救这个根子,但是救活的可能不是大清国。

    张春是不是反贼,这个问题被徐振鹏抛到了一边。

    现在他最想完成的就是垃圾处理场。

    这是农学堂很多学科研究成果的集合体。同时,丽质对于原来简单的外观设计非常不满,她要让所有地面上的建筑变得美观,公园就要像公园的样子。环境组居然对丽质要求美观的设计还赞不绝口,有没有拍马屁的嫌疑,徐振鹏还真的很难分清楚。因为农学院的很多理论基础都是出自这两口子,其他人更加像在完善他们的构想。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张春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把问题切割成小块,慢慢磨,只要有一点突破,其它的点顺理成章地有了解决的途径。

    张春把这种方法叫做系统论。

    处理厂就是一个系统,各方面都紧密结合的系统。

    徐振鹏要做的就是尽善尽美。

    徐振鹏并不是研究人才,长于协调管理。他的都来让农学院变得有了条理,一些计划的制定速度在加快。王自立、刘光利脱离政务后,全力进行燃气轮机的研究。为了解决炼钢的煤需要化大价钱购买的问题,张春终于说小凤坡可能会有煤。

    张春带着徐振鹏和王自立去看了一下,徐振鹏就介绍了一个叫王仁彬的留美儿童,王仁彬是第四批留美幼童,他坚持读完了矿学,在朝廷下令解散留美幼童两年后才回国,有抗旨不回的嫌疑。失去了朝廷的资助,王仁彬所在的美国家庭并没有继续资助王仁彬,王仁彬靠做工和容揆的接济勉强把书读完,身体变得很差。回国后,朝廷关押了他,他家里太穷管不了,徐振鹏找人疏通关系把他弄出来,跟着早年回国,在直隶矿政调查局工作的邝荣光找矿,不过这两年,他身体实在不行了,在家里修养。

    其实邝荣光这两年日子也不好过,他的目光盯着被日本人抢过去的本溪煤矿,极力向朝廷要求把本溪煤矿要回来。张春多次听到吴思诚提起这个人。只是张春这座庙小,只能接受老弱病残。邝荣光算是大神了,王仁彬还能想想。

    农学院的医疗条件不错,说不定能够救回一个杰出的矿业工程师。

    新苑,完成了心理建设的柳慧静静地站在草坪上。

    草坪是张春建议的,梅氏和春丫她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修炼上,种植什么,那是一个笑话。所以这几十亩空地全部种上了牧草。养了两对山羊,完全是为了解闷。不过因为木栅栏不高,偶尔会有黄羊跑进来。当然野兔就更加挡不住了。

    山林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对山鹰。

    柳慧显然是刚刚练完拳,现在的修炼的是她的感知能力,她已经完全与大自然融合。

    这种与自然的契合感,也只有在这种刻意表现的情况下,凸显出了她的美丽。

    徐振鹏从张春和丽质身上也能感觉到这种气质,不过没有这么触目惊心而已。

    还没有走进园子,柳慧已经知道是张春他们回来了。笑着跑过来。

    等近了,徐振鹏在发现,这个虽然项目不是很漂亮,但是气质过人的姑娘居然是个瞎子。问题是,眼睛的问题完全没有影响她的行动和判断力。

    “这位先生是?”柳慧向徐振鹏的方向行礼。

    “徐,徐振鹏。”徐振鹏居然显得有些慌张。

    “徐先生是新请来的校长,以后会常来。这位是柳慧。”张春简单介绍,目的是为了让柳慧知道这个人是朋友。

    柳慧点点头,就拿着丽质的手说:“丽质,什么时候让我出去。”

    丽质笑:“要问春丫姐姐,她同意,随时都可以。”

    一直以来,张春都不让春丫跟着自己,因为她是女护卫队员的教官,而不是自己的私人保镖。但是因为春丫对张春的安全非常不放心,所以这个保镖一直当着。(p://。)。张春已经几次要把柳慧呆在身边,因为她近战的敏感度无人能及。而张春和丽质在远距离的感知力上,连梅氏也无法比拟。张春和丽质配合已经习惯成自然,两个人做什么事,都会有人分出心思出来境界,所以这样的组合,安全上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唯一的缺点是,别看柳慧在环境简单的情况下表现优异,但是环境一旦复杂起来,她毕竟少了视觉的辅助,判断还是慢了一点。消除这个缺点,唯一的办法就是磨练。用复杂的环境来磨练。

    只是这也意味着,张春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新苑里看起来非常静谧,但是梅氏却在厨房里给一头狼剥皮。脚边四头小狼正在撒欢。

    这让徐振鹏有些麻木。

    梅氏一到来就反对环境组在牛头山和绿源山对狼的保护,她提出了一个替代的办法,狼是一种野性十足,繁殖力也不错的动物,很难控制。所以既然环境组要保护这个物种,那就不如把野狼杀死,让小狼认主。常人怕野狼长大后反扑,梅氏和春丫她们不怕啊。

    于是牛头山,绿源山包括石女山仅有的两个狼群遭殃了,看来硕果仅存的大概就是这四头小狼了。

    张春给徐振鹏在新苑的招待餐其实还算丰富。王自立,顾明等人吃得很开心。徐振鹏谨守礼貌,但是无论是农学院,还是新苑,给他的意外太多了,他实在是麻木了。

第21章 新民蒙学堂() 
夏收过后,袁定国凑足了建设蒙学堂所需银两,蒙学堂开始动工。趣*

    从汉口运来了一船船钢材和水泥,大部分堆放在废弃的兵营里。为此,袁定国连轴转,几乎常年在河道上跑,连南张街的事情都放下了。

    云龙镇街道两侧的废弃水沟被疏通,云龙镇以前并不是完全没有排水系统,只是没有统一流向,历来又没人组织清理而已。为了防止改造好的排水沟再次淤塞。张春要求各保甲安排一个人到兵营参加制造水泥预制块的工作。因为新改建的排水沟很宽,以前用的花砖太小,而且花砖的强度也达不到。

    东西街并不长,不过三公里而已,家家户户各扫门前雪,进度很快。李家似乎再次听了七公子李明毅的建议,捐赠了所有修建排水沟的青砖。正式开工不到一个月,排水沟就修通了。盖上带有排水孔的预制块后,街道边的一下子变得整齐干净起来。剩下的各家各户按照衙门提供的图纸,改造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和家里的厕所。

    街上原来有两个很简陋的粪坑,用棚子一围,算是公共厕所。

    张春让人改造成了公共厕所模式。让保长安排人每天冲洗干净。各家各户的粪桶不得随便乱倒,必须统一收集,倒进公共厕所的粪坑。并告诉来收集粪肥的各家族,签下契约,定期收拾,不然衙门会派人把粪肥收走。

    西街北边除了杨家的客栈是砖石结构的两层建筑以外,其它的商户都是搭建起来的棚子。就这样李家还收别人租金。张春不耐烦李家反应迟钝和缓慢,直接让李家把李明毅叫回来。

    李明毅,十九岁,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孩子,在汉口师范学堂念书。是王家老太爷的第七个儿子,姨太太所生。人长得很英俊,至少比张春要英俊,皮肤很白。见到张春倒是不卑不亢,温文尔雅。确实是个人才。

    张春直接提出了要求,西街李家的五十亩,除了杨家的客栈,所有的商户搭建的棚子全部拆除。由李家出资修建一个市场,当街一面可以修建门面房,但是要和客栈一样留足车马停留的地方,最好和客栈修整齐了。铺面的租金李家自己和商户协商。市场里面设置摊位,李家可以收取摊位费。固定摊位不能超过每天收入的一成,零散卖菜的农户不能超过五个铜板。因为很多菜农从自己家的菜地摘菜过来买,也不过是几十个铜板而已。

    李家要在市场里面设一个管理处,派账房先生来管账。收取摊位费必须给商户开出定额的票据,票据要有编号,印刷好,由衙门盖章生效。账房先生每天将收入的三成送到衙门作为商税,衙门不再派其它的杂税,要知道按照朝廷摊派的杂税,肯定会超过五成。市场的治安由守备队巡逻管理,李家不需要另外出资。

    云龙街面上不允许有摊贩随便摆摊,其它地方因为联防联保,不允许有游商出现。所以李家算是独一份。

    李家不干,那么张家自己做。

    张春没有半分客气。看着张春身边包括丽质都是一副军人的果敢模样。李明毅苦笑了一下,答应了。

    一时间,市场,蒙学堂,处理厂同时新建。东西街成了一个大工地。

    整个过程,张春没有找百民巷,百民巷也好像无动于衷。除了联防联保做的不错以外,完全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

    新蒙学堂是张家承建的,除了袁定国筹备的银两,还有一部分衙门留下的火耗银子。张家的工匠与李家的区别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

    张家的伙食好,工匠们都是从各村子抽调的壮劳力。仿佛不知道疲倦地干活,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时辰。两百多人全部集中在蒙学堂,一车车红砖从前李村拉过来。屋顶使用木头支撑,用木板做成模型,绑扎了密密麻麻的钢筋,用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混好,人工挑上去用力振捣。干硬了以后搭建第二层。不到两个月,三栋三层红砖的小楼加上院墙就建好了。然后粉刷安装门窗,还安装了一块块玻璃。张家自己生产的。这让全镇的人都很羡慕。不过张家说了。玻璃是为学校特制的。汉口有玻璃厂,自己去买。

    一打听,玻璃的价格惊人,而且没有张家那么大的。难怪张家要自己烧制玻璃。

    张家拒绝了从汉口来的商人,不管是买玻璃的,还是买技术的,都拒绝了。

    张家的工人很快转向了垃圾处理场,而李家的市场兴建还不足一半。

    不过处理厂核心的修建所有的人都看不懂,那里被一个大院子隔离开来。不过倒是飞檐斗拱很好看。而这些飞檐斗拱刚好把院子的秘密遮住了。除了一个垃圾倾倒池是对外开放的。污水处理池修建的很漂亮,弯弯曲曲,河滩上的水池没有用混凝土,不过上面修建了很多栈桥和亭子,弯弯曲曲的小路也用卵石铺好。种上了各种树木。南河一侧,一船船的石头运下来,修起了石塘。河滩地就算稳定了下来。不过云龙河一侧没有办法,还是沙滩。

    进入腊月,除了垃圾处理场的院子里面还有工人忙碌以外。张家的工人撤走了。

    污水处理池已经启用。

    处理厂招收十个工人,主要是分拣垃圾,和种植维护污水处理池。水池里种了很多植物。每个池子里的都不同。污水流入院子后,流出来的就是没有没有杂物的黄黄的,浑浊的水,慢慢灌满一级,然后向下一级流淌。到了第二级已经不臭了。第级的水面很大,没有那么快时间灌满,里面只喂了一些鱼。

    从一级处理池,用栏杆隔开,里面确实有一股臭味,但是隔了好几排冬青树,不是走近,几乎闻不到。从第二季开始都是开放的。那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从前李村排着整齐的队伍,一百多个孩子走出来,走近了新学堂。不过对于占地两百多亩,拥有三个庞大建筑物的学校来说,这一百多人少的可怜。不过学校里有了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还有下课时的嬉闹声。

    学校是封闭的。

    学校的告示说,春节过后才开学。七岁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报名,学费免费,学校给学生置办书籍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每年两套校服,均是免费。但是学生吃饭的粮食要家长自备,学校一日三餐,粮食数量有一个表,每个年龄段不同,但是也挺多的。穷人家还真的交不起。不过穷人家如果真的交不起粮食,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