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丁裕瞧着面前的宋玉新,见四下无人,便把声音微微一压。

    “老兄,小弟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这库员悄声一语,倒让宋玉新一愣,难不成还有什么事不成?这银票也塞过了啊,小一千两银票,这银子可没少使。

    “老兄,你瞧这军械局里头,每年都要买上百把几十万两的洋枪洋炮,现在这库里积存七八万支法国造的夏塞波,都是早些年置办下来的,虽说比起德国的单响毛瑟也不差,可咱淮军不认这个牌子,这枪差不多都是全新的,这不现在都压在库里头……”

    丁裕拿出那张出库凭单,手指在凭单了比划了一下。

    “这不,这么说吧,若是大人要的是这法国枪,这单子随您填,万儿八千只的,您只管来拉便成,可若是毛瑟,那咱就只能依着规矩来,两营兵,至多只能取四营的械。……”

    丁裕的脸上带着笑,作为张子珩的亲信,大人那边虽说有吩咐,可那吩咐规吩咐,有的事儿还是要依着规矩来。

    “哟,这……咱可不懂这个,这事,我得同大人商量一下!”

    “夏塞波步枪?”

    宋玉新的话让唐浩然一愣,就他所知夏塞波确实不比毛瑟71差,甚至毛瑟71亦是参考夏塞波研制的,这夏塞波还有个嘲笑法国人的缺德笑话“法国步枪,全新,从未使用过只被扔到地上一次”,普法战争结束时普军缴获了堆积如山的物资中就包括60余万支“全新”的夏塞波步枪。没准,这军械局里头的夏塞波步枪,就是同德国人后来卖出去的“全新”步枪。

    稍作思索,原本想着只弄一两千支步枪的唐浩然,那曾想到能取出万把支枪来,想着夏塞波也不比老毛瑟差,这般一寻思那里还会拒绝。在同意接下这批枪械之后,在丁裕拿着的那条册上准备画签的时候,唐浩然倒是被北洋军械局库存武器的繁杂给惊道了,单是这一页各营领的枪就五六种之多。

    上面一行,毅军还枪却让唐浩然的眼前一亮,“送还英造李氏。303英寸步枪300支”,这……这不是英国的李氏步枪嘛?怎么这库

    毛瑟、李氏、莫辛纳干,这可是鼎鼎大名的三大名枪啊!

    “丁主事,这个,李氏步枪,库里还有吗?”

    瞧着大人手指着那一栏,丁裕的脸上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大人,这枪不是好枪……”

    这枪确实不是好枪,为了这事,张大人可是被中堂大人责斥过。

    “这枪虽说能装八发子弹,可枪口太小,这枪去年洋商来军械局说是英国最新式步枪,局里寻思着既是小口新式枪,便买了四千支试用,发下去了一些,结果差不多都退还回来,这子弹口小,威力也小,若是夏塞波,一枪只要打中了,人定就给打趴下了,可这下面回的话说,这枪非得打中三四发不可,这不,多一半都给退了回来,估计往后只能在这库里压着……”

    听他这般一说,唐浩然的眼睛却放着光,难不成,这存里还存着不少。

    “这枪库里有多少?若是有的话,我全都给要了……”

    “大人,您真要?”

    丁裕惊讶的瞧着唐浩然,那脸上全是迷茫之色,这枪他瞧着就和雷明顿的翻针枪一样,都是破烂货,顶多也就是中看些。

    “要,不过子弹可得给足了!”

第52章 达姆弹(第三更,求推荐)() 
“叭、叭……”

    在东局子的靶场上,枪声不时的回荡着,偶尔的局中还会有人朝这些投来好奇的目光。堂堂的当朝三品大员,在这靶场上玩枪弄炮的,确实少见。

    可唐浩然全是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不停的拉动枪栓,扣动扳机。

    “这枪的射速倒了快!”

    因为无须像商德全他们四人一般往直隶、山东去招幕兵勇,闲来无事的苏跃扬便与李涵、方子民三人于靶场陪着大人打靶。

    “可不就是,若是一营兵打以排枪,那可真就挥弹如雨了”

    放下手中的李氏步枪,李涵附和一声,而方子民却无不忧虑的说道。

    “不就,就是这子弹口小且轻,威力有限……”

    这枪威力小,也不过就是一说,大学时唐浩然曾看过这方面的资料,。303子弹现在装的还是**,虽其已经将**的潜力发挥到极致,7。7背甲弹弹道非常稳定,因此弹道创伤很成问题,在200到800码的距离李梅特福仅仅只是一枪两洞,杀伤力令英国人很失望,在其暴露出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之后,英国达姆达姆军工厂向英军提供了半背甲弹,这种子弹侵入人体后会产生人们喜闻乐见的撕裂效应,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达姆弹。

    “子弹威力不足?”

    方子民的话,让唐浩然想到后世一些人于战场上自制的达姆弹,也就是所谓的“炸子”,想着便冲刘四吩咐一声。

    “刘四,去市上买两头猪来!”

    在苏跃扬三人的疑惑中,唐浩然一手拿着刺刀,一手拿子弹,往弹头处刻了两刀,弹头被甲出现一个十字架缺口。

    “大人,这是……”

    “照着我这么做,刻破铜皮就行,一刀也行,两刀也成!”

    虽说摸不着头脑,可苏跃扬还是跟着刻了几发子弹,因为铜皮很软的关系,不过只是一会,便刻出了十多发子弹来。

    大概等了半个钟头,刘四便和猪贩一同牵着两头近两百斤的猪进了靶场。

    “把猪系在靶子上!”

    唐浩然边说,边往弹盒里压着子弹,现在李氏步枪还不能用桥夹装弹,只能一发发的压入弹盒,而且还是单排的8发弹盒,最后两发子弹,唐浩然用的未刻槽的子弹。

    “你们看好了,头两发子弹都没刻槽!”

    声落枪响,猪的惨叫声顿时在靶场上回响了起来,挨了一枪的猪并没有倒下,只是惨叫着挣扎着,试图从挣脱绳子。

    这威力果然很一般。

    心里念叨一声,唐浩然再次瞄准了那头猪,又是一枪,因为距离只有几十米的关系,打的倒是极准,子弹准确的击中猪头。

    在三人诧异之余,唐浩然又一次瞄准了那头死猪,扣动了扳机。

    “啊……”

    几十米开外的猪头碎裂的一幕,只吓的三人无不是一惊,瞧着唐大人全是一副不可思议的之色。

    “大人,这,这……”

    这还是一支枪打的吗?

    “弹头刻槽后,子弹击中物体时,会发生严重变形!”

    唐浩然解释了一番,示意他们三人朝另一头猪开枪,不过只一枪,那头猪便倒了下来,尽管只是弹头刻槽,但达姆弹的威力却尽显无疑,待三人每人打过几枪之后,那头猪几乎变成了一堆碎肉,巴掌大的弹头出口处满是断肠、碎骨之类。

    虽也算是行伍中人,可瞧着地上如一团碎肉般的死猪,苏跃扬的心里还是禁不住犯起恶心来。

    “大、大人……”

    “大人,这子弹实在太、太过残酷,非……”

    不带他把话说完,唐浩然却笑道。

    “非君子所用?”

    笑容猛然一敛,唐浩然接着反问道。

    “可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一声反问后,唐浩然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是不择手段谋求胜利,这子弹或许残忍,但若在战时,必可一击夺命,或一击致残,别忘记了,赢得战争胜利的手段就是尽可能的杀伤敌人!”

    大人的话,让三人一阵沉默,瞧着地上的碎肉谁都说不出话来,而一旁的刘四瞧着那地上的碎片,头皮却是一阵发麻,大人说的倒是在理,可,可若是被这子弹击中了,那可真就……那念头不过只是稍一浮现,他便只觉浑身发凉。

    “大人,只是,这于弹上刻槽,未免太过麻烦了,毕竟,子弹那么多,总不能让兵勇一发发的刻吧!”

    方子民的问题让唐浩然一愣,这一点自己确实没想到,军械局那边子弹确实给的足,不过三千四百支枪,却足足配了四千箱,多达600万发子弹!若是让那些士兵自制,不定刻出什么模样来。

    “这没事,先改上一些子弹,看看让机器局弄一台机器,专门在弹头上刻槽!”

    刻槽的机器倒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极为简单,于机器局中刚一吩咐,便有几个师傅拿出主意来,并不是机器,而是把“剪刀”,只不过“剪刀”的刀头中空,正好容纳弹头,只有弹头顶部开刃,刃头的深度恰好能把被甲刻破,可以像剪铁丝一般于弹头顶部刻槽,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待从机器局离开的时候,心下佩服那些师傅的巧智之余,唐浩然的脑海中却思索着另一件事。

    火炮!

    虽说在张士珩的身上使足了银子,也得到了回报,不单得到三千四百支新式步枪和数百万发子弹,但火炮却只有8门克虏伯行营炮,瞧着是不少,不过也就是淮军一个营的炮数,炮弹也就只有八百发,若是以后再想要,那可就得拿银子买。

    一门炮加上一百发炮弹,没有二千两银子,是绝买不来的,以后要是扩建新军难不成,还从军械局或者洋行那里买?

    心里就是这般思索着,唐浩然的脑海浮现出了后世的迫击炮,迫击炮有钢管便能造出来,若不然,就“发明”迫击炮?不过现在自己手头好像既然没有工人也没有设备。除非在机器局那边想办法,虽说知道迫击炮的原理,但也不过就是仅限于知道它的构造罢了,没准机器局那边会有什么办法?

    不过现在提这些还早,不过千人两营的部队,八门75毫米行营炮,火力已经可谓之“强大”了,等到了朝鲜,先把汉城的机器局收过来……汉城的电报局、机器局以及铸钱局等诸如此类的洋务衙门,早已经落到唐浩然的眼中,只待人到朝鲜之后,便把那些地方慢慢的“收归已用”。

    “朝鲜啊……”

    想着朝鲜那地方,甚至有些险恶的局势,唐浩然的眉头却还是忍不住一皱,虽说从旁人那里对朝鲜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还推迟了起程的时间,可问题是自己身边却连一个真正了解朝鲜的人都没有,若是就这般到了朝鲜,可不就是睁眼瞎?

    王伯恭,想到翁尚书的那位好学生,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那位王大人到是曾于朝鲜任职,不过其对袁世凯的专横却多加指责,甚至称“朝鲜之今日,全系袁世凯之误”,可他显然忽视了一点——朝鲜自身的企图自立之心,如果朝鲜能乖乖的做中国的属国,又岂会有那么多事?

    让其去朝鲜啊……

    成事不足啊!

    可除了王伯恭还有谁呢?

    似乎再没有其它人了,心里忧烦着,刚进行辕大门的时候,李光泽却急急赶到门口。

    “崇山,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人,幸不辱命!”

    李光泽施了个礼,然后又稍声说道。

    “海军衙门那边已经打点好了,他们等着咱!”

    因推迟赴任时间的关系,与北洋水师巡视仁川的日子便有了冲突,没了炮舰“护送”,唐浩然自然有些不太情愿,所以才在推迟上任时间后,派李光泽往京城在海军衙门加以打点。这打点实际上也就是银子事,李光泽在京城花银子找门路,这边自己还得往李鸿章那跑了几次,如此一来才推迟了水师启程的时间。

    “衙门那边吐了话,最多等咱四十天,朝鲜那边的局势紧着那,东洋人随时都有可能派军舰过去,若是他们派了军舰,海军衙门那边怕误了国事……”

    “误不了!”

    李光泽这么一说,唐浩然却是冷笑着,现在的日本可不是几年后的日本,现在他们还没有那个信心,但是四年后,也是提心吊胆的,只不过是没想到满清太不争气罢了,于是便自信的说道。

    “小日本,不过就是虚张声势罢了!”

    虽唐浩然的话声不大,可两人这么边走边说,话还是传到了行辕厅堂内,原本与厅堂里坐着正在喝茶的青年听着这一番话,更是惊的站起身来。

    “现在,他们还没有那个胆量,敢同找咱们的麻烦!”

    走出堂厅的青年听到这一句话后,先是一愣,旋即面上露出赞同之色。

    “大人所言极是!现在东洋人确实还不敢找咱们的麻烦!”

    这位是?

    唐浩然有些疑惑的瞧着这个从堂中走来的陌生青年,以前没见过啊!就在李光泽刚欲介绍时,那穿着长袍的青年立即抱拳深鞠躬道。

    “下官驻朝鲜汉城总领事唐昭仪见过大人!”

第1章 袁世凯的心思(求推荐)() 
伴着徐徐晚风,空气中隐隐带着一股淡淡的臭味,这是从汉城独有的味道,作为朝鲜京城的汉城,街道上街道都充满了泥泞和恶臭,路旁堆满了垃圾,人们随意在街上倾倒大小便,载运货物的牛只也随地便溺。莫说是西洋人,便是清国官员有时候也会被汉城内空气中弥漫的臭气和道路上的粪便、猪群惊呆了,甚至曾有人被扑鼻的臭气熏得当场呕吐。

    唐绍仪这位留美幼童出身的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汉城领事,使是被扑鼻的臭气熏得当场呕吐众人之一,不过在使朝五年之后,他似乎已经习惯了汉城的臭气,不过每到夏日,那弥漫于汉城上空的异味,总让人无法适应,以至于不得不在领事馆所在的太平馆,也就是南别宫点起薰香。

    不过,此时唐绍仪的心思却没在这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臭味上,他只是不时的看着垂头看着茶杯默不言语的袁世凯。

    朝廷的旨意下下来了——作为驻朝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将转任台湾布政使,这不能不说是朝廷的恩宠,于驻朝总理大臣,于朝鲜看似风光,纵是朝鲜王对其亦需恭顺有加,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但朝鲜毕竟是外藩,而台湾虽孤悬海外却是国朝行省,能为台湾布政使,意味着袁世凯真正进入国朝官场之中,而不像出使朝鲜,仍游走于官场之外。

    与唐绍仪所想不同的是,此时袁世凯内心却五味杂阵,自从收到那份电报之后,他的心里便泛起五味来,原因无他,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虽无总督之名,却有总督之实,于朝鲜任上五年间,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一般。

    这种万万人之上的感觉,又岂是“小小”的台湾布政使所能相比,虽说在朝鲜,内有朝鲜离心,外有日人之危,可这种“太上皇”的感觉着实诱人,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也就是于朝鲜,他深切体会到权力的美妙。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月前,借着日本的一着“蠢棋”,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朝鲜全权”,虽说这“全权”不过只是朝廷一时之言,可日本人却盯着这两字,同样的袁世凯亦看上了这两字,正准备借这两字于朝鲜大展身手的他,却被突然的调令打了个措手不及,心下焉能舒服。

    但在另一边,台湾布政使——这意味着他将籍此真正踏入国朝官场,成为一方大员,这般位高众是叔祖亦无法与之相比,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

    一面是实实在的权,一面是更好的前途,如此一来,袁世凯内心自然也就陷入了百般的矛盾,

    “慰亭兄,听说原本皇上那边有意让唐子然出抚台湾的,可谁曾想太后边插了一句,你们两便对调了!”

    瞧着袁世凯一副眉宇不展的模样,唐绍仪于心下倒是羡慕起这位老兄的官运了,五年前,以26岁之龄总督朝鲜,五年后,转任台湾布政使,在国朝官运如此之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