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伪装之王-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叶吉卿走后,李士群也就安分起来,不再做拈花惹草的梦了。

    方小兰自小跟着叶吉卿,形同姐妹,非常忠于叶吉卿,她不断写信到上海,把李士群的情况,事无巨细都报告给叶吉卿。

    自然这些信上说的都是“太平无事”。

    叶吉卿看到信件后,她的心情非常复杂,高兴中夹杂着嫉妒。

    高兴的是她的“掉包计”成功了,嫉妒的是,她手中的李士群竟为自己的丫头方小兰所共有。

    此后,叶吉卿会突然来到南京,小兰也非常识趣,立马便抱起被窝,到下房里去睡,所以,主仆间倒也相安无事。

    叶吉卿在人前人后都回夸赞小兰姑娘好。

    过了一个多月,春节慢慢临近,一天,方小兰突然喜滋滋地告诉李士群说:“先生,我已经有了。”

    “什么?你怀孕了?是真的吗?”李士群有点不相信。

    “我上午去鼓楼医院检查过了,医生说已经有了。”

    李士群喜出望外,激动地抱着方小兰温存了一番,他已经三十二岁了,与叶吉卿结婚六年至今,叶吉卿才生了一个孩子。

    现在方小兰一举成功,这就怀上了,这让他哪有不高兴的道理?他搂抱着方小兰,连连吻着说:“小兰,我该怎么谢你呢?”

    方小兰这个小丫头,也在编织着自己的美梦,她希望明年给李士群生个儿子,那么她的地位也就巩固了。

    岂料梦残香殒,半个月后,方小兰上街买菜时,不小心被日本大使馆的一辆车子给撞到了小肚子上,当下流产,因大出血而去世。

    叶吉卿闻讯,匆忙从上海赶往南京,协助李士群处理后事。

    方小兰死后,李士群非常悲痛,终日抑郁寡欢。

    加上春节临近,叶吉卿也就暂时住在南京陪伴着他,其实叶吉卿的骨子里,还是想管着他,怕他没了方小兰后会另寻新欢。

    李士群当然清楚叶吉卿的用心,表面上装作不知道,两个人又甜蜜起来。

    李士群夫妻间的亲密恩爱,使李士群的那些朋友们感到大惑不解。

    苏成德见到人就说:“谁说士群同吉卿夫妻不和?真是胡说八道,两个人之间甜蜜得很呐。”

    这些话传到叶吉卿耳朵中,她暗暗高兴,这正是她的心计所在。

    春节到了,叶吉卿安排人,把自己的老娘也接到了南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在南京过了个团圆年。

    正月十五刚过,叶吉卿丢不下上海那一摊子事情,还是带着老娘回上海去了。

    临别时,叶吉卿当然少不了对李士群一番嘱咐。

    “夫人,你放心好了,自从小兰不在了,如今我已心如死灰,再说了,夫人你又待我这么好。”李士群声情并茂,诚恳地保证着。

    叶吉卿虽然未必真相信,但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

    叶吉卿一走,李士群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便来约他上歌场、下馆子,在这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李士群慢慢地把方小兰给忘了。

    因为元宵节刚过,南京城里还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夫子庙里,秦淮河畔,达官贵人们朝朝笙歌,夜夜元宵。

    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国家兴与亡。

    此时,日本也加紧了在华北地区的挑衅,同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双方也正在进行着联合抗日的谈判。

    春节后,中共中央机关正式迁入延安,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民党中央调查科特工总部的工作目标,也进行了及时转换,由以前重点对付地下党,转变为重点对付日本间谍。

    这天晚上,李士群在秦淮河边的餐馆,招待从上海来南京述职的苏成德,几个人刚刚走到一家餐馆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餐馆里走了出来。

    “香君?”李士群喊了声。

    从餐馆出来的正是李士群还没有忘怀的盛香君。

    盛香君听到喊声,楞了楞,站着抬起头,含情脉脉地望了眼李士群,没有应声。

    此时,盛香君的养父也从餐馆内走了出来,扫了眼李士群等人,上前拉着盛香君说:“闺女,咱们走。”

    盛香君再次深情望了眼李士群,然后转身,随着自己的养父朝前走去。

    “香君,你等等!”李士群追了过去。

    “李先生,请你不要打扰我女儿的平静生活。”盛香君的养父站在盛香君的面前,拦着走过来的李士群说。

    “我对不起香君姑娘。”李士群说。

    “现在说这些有用吗?”盛香君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香君,你们现在住在哪儿?靠什么生活?”李士群关心地问道。

    “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盛香君用凤眼,温情地瞟了眼李士群,轻启朱唇说道。

    “香君,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在道署街附近,给你们父女租个四合院,然后再给你们请个老妈子,你们父女就住在南京,别再到处漂泊了。”

    李士群看到盛香君楚楚动人的模样,早已经把叶吉卿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

    “难道你不怕你家的那个母老虎吗?”盛香君抬眼望了望李士群问。

    “香君,道署街靠近我上班的地方,我每次去看望你们父女也方便,再说了,我家那母老虎她在上海。”李士群说。

    “爹,李先生这样盛情,你说我们……?”盛香君偏头望着养父问。

    “唉,爹爹听你的。”

    就这样,盛香君父女在道署街附近,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内住了下来。

第0273章 群龙无首() 
跨入一九三七年,设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地下室里的电台,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自从电台架设以后,日本外务省把“樱花会”的人员,以各种不同身份,大批派往中国潜伏。

    每天源源不断的情报,从上海,从南京,从西安,汇集到平冈龙一的手头。

    这天,冯晨把一份来自南京的电文,和一份来自西安的长电文,交到了平冈龙一的手中,平冈龙一指了指沙发,让冯晨坐下,自己则开始埋头译起电文来。

    冯晨给平冈龙一的茶杯添了添水,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坐在沙发上,等待着平冈龙一把电文译出来。

    很过了一阵,平冈龙一译完电文,抬起头望着冯晨说:“冯桑,那个李士群上钩了。”

    “哦?罂粟花干得不错嘛。”冯晨说。

    “她们父女已经把秘密电台架设到了民党调查科特工总部附近,这样更有利于隐蔽。”平冈龙一说。

    “就怕李士群的老婆发现那里,她要发现罂粟花仍然在跟李士群来往,要是找到那地方,电台就有暴露的可能。”冯晨提醒说。

    “嗯,你的担心的有一定道理,下次发电时,提醒罂粟花同李士**往,要多多注意,别让叶吉卿腐恶了。”平冈龙一嘱咐道。

    “老师,罂粟花发回来什么消息了?”冯晨看似无意地随便问了句。

    “东北军67军军长王一哲被杀,东北军目前群龙无首,杨虎城节制不了东北军,这种形势,正是我们大日本在华北地区行动的大好时机啊。”平冈龙一说。

    “噢?王一哲被杀害了?谁干的?蒋介石?”冯晨问。

    “呵呵,不是蒋介石干的,是内讧,这个强硬的抗日分子,最终还倒在了他的部下们的枪口之下。”

    平冈龙一双手拢了拢头发,舒服滴靠在椅背上,似乎这个情报让他非常开心。

    冯晨想,东北军怎么会内讧呢?

    看来蒋介石把张学良扣押到南京,这一招狠毒啊!

    “老师,难道杀害王一哲,也是我们执行钓鱼计划的一部分?”冯晨从平冈龙一的神态中看出了端倪。

    “呵呵,冯桑,你终于明白过来了,不久的将来,张学良的东北军将会不复存在了,最低也是会四分五裂的。”平冈龙一微笑着,点了点头,很是得意。

    看来王一哲之死,是个巨大的阴谋!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顾中共方面和自己的亲信部下的劝阻,亲自把老蒋送回了南京,随即便被戴笠的人给软禁了起来。

    1937年1月,南京军事法庭对张学良进行审判,他的罪名是阴谋团伙首犯,对领袖使用暴行胁迫,杀害政府官员等等。

    最后判决结果是10年监禁。

    随后虽因蒋介石的《求情书》而特赦,免除了10年监禁,但仍然需要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真正获得自由的希望彻底渺茫了。

    接着,南京政府宣布命令:

    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免除张学良职务;

    免除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职务;

    杨虎城、于学忠均予以撤职留任;

    任命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

    任命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主席;

    免去朱绍良的兰州绥靖主任;

    任命王树常为兰州绥靖主任;

    任命冯钦哉为第17路军总指挥。

    于学忠在西安事变后暗中上表,效忠南京,但因兰州事变中,他的51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受撤职留任处分。

    孙蔚如本来效忠杨虎城将军,但随后受杨渠统的策动,曾建议杨虎城武力营救蒋介石,这事汇报到老蒋那儿,所以他被晋升为陕西省政府主席。

    原来第17路军总指挥原是杨虎城,冯钦哉不愿意被说成是抢自己兄弟的权位的人,于是南京方面改任冯钦哉为第27路军上将总指挥,而孙蔚如被任命为第38军总指挥。

    这样一来,杨虎城就被夺去西北军的指挥权,西北军事实上已经被分解了,而且东北军、西北军还必须服从顾祝同的号令。

    张学良被判刑10年的消息传到西安,顿时西安城内一片哗然。

    设法救出张学良,成为西安事变参与者的共同愿望,东北军上下各级军官们的呼声尤其强烈,特别是少壮派的军官们。

    张学良平时为人仗义,他对政训处少将处长应德田、卫队营营长孙铭久、机要秘书苗剑秋等自诩为的“三剑客”,以及何镜华等少壮派们更是十分器重,正因为如此,这批年轻人与少帅的情谊特别深厚。

    自从张学良送老蒋走后,这批少壮派们感到,有张学良的日子和没有张学良的日子,大不一样了。

    想当日,作为少帅身边的亲信,底下的军长、师长们把他们看成少帅的代表,谁敢不笑脸相迎?

    按当时发动事变时的局面设想,用不着多长时间,东北军内部就将改朝换代,军长、师长们个个都要改名换姓。

    那料到,让少壮派们没想到的是,事变变成了如今的场面,张少帅遭逮捕判刑!

    没有张学良的日子,应德田他们,马上发现是水火两重天,没人再把他们当回事,一种可怕的失落感笼罩在“三剑客”的头上。

    按照应德田、孙铭久、苗剑秋及何镜华等年轻人的设想,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首要的大事,就是立即向中央军发起进攻,一路攻下南京救出张少帅。

    为此,他们感到必需不顾一切,把“三位一体”纳入“武力救张的根本计划”!

    他们设想过如何获得军事指挥权的问题,后来,听说老蒋特赦了张学良,他们这才松了口气,暂时取消了军事进攻的强烈渴望。

    但左等右等,却怎么也不见张学良回来。

    孙铭久等人毕竟是年轻人,他们以为唯一能迫使蒋介石改变主意,放回张学良的途径,就是针锋相对的斗争!

    愤怒的呐喊、强烈的抗议、勇敢的战斗,才能打痛南京方面,才能迫使老蒋屈服,但少壮派们有幻想而无途径、有雄心而无真能耐,他们不可能成为主流势力。

    实际上,中共领导周副主席和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才是营救张学良的主流方面,但在如何营救张学良的策略方面,则有一个演变过程。

    周副主席和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在一开头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都知道,当初张学良送老蒋回南京,本来就是羊送虎口,基本是有去无回。

    中共周副主席在机场上追不到张学良时,就顿足后悔,来迟一步!

    而老练的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人,最后都苦劝张学良一到洛阳就立刻返回西安,如果张学良一意孤行,继续送蒋去南京的话,那回来的希望就渺茫了。

    果然不出所料,张学良被老蒋软禁了,消息传来,杨虎城和王以哲他们全都急了,杨虎城知道,自己必须与东北军共存亡却又领导不动东北军,他更迫切需要张学良。

    而王以哲、何柱国等则认为张学良如果不回来,东北军就很有可能会垮掉,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的救回少帅。

    但此时,是否肯释放张学良的主动权,已经全部掌握在南京老蒋手中,西北方面除了利用和平手段进行规劝之外,几乎无计可施。

    须知,军事实力的悬殊太大了,此前,东北、西北军已经在中央军46军的一个师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毫无抵抗能力。

    面对一个46军尚且如此,何况整个中央军?少壮派扬言,通过战争打到南京去,救出张少帅,莫非是疯子说梦?

第0274章 秘密决定() 
东北军少壮派们表达出来的坚定态度,表明他们已经进行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个武力拯救张学良的计划。

    三剑客非常清楚,要想贯彻他们所代表的武力路线,执行自己的营救张学良计划,首先必须排除障碍,推翻东北军中那批以权压人的腐朽势力!

    这些障碍,便是东北军中的那些元老们。

    为此,三剑客们作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决定,以营救张学良,不惜与民党中央军一战为号召,向东北军军官们征集签名。

    在应德田的谋划下,他们先通过抗日同志会成员们带头,发动团长签名,师长中有不愿意打仗的,因为团长都签了名,害怕被认为不拥护张学良而跟着签了名。

    凡是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遇到的军官,均理所当然地签了名。

    最后,应德田等人,拿着签有东北军大批中下级军官名字的誓约书回来了,他们把签名书摊在杨虎城、何柱国等人面前,这就是东北军全体将士一致主战的证据!

    铁的事实表明,三剑客的正确方针是得到全军上下一致拥护的。

    但是,三剑客他们的举动,没能达到阻止潼关谈判的目的,因为,军队作出战争与和平的决定权的时候,总是以最高军事长官的命令为准的,哪能允许出现自下而上的联名签字的行动?

    通过私底下串联,冲撞长官命令的做法,是严重违背军法程序的,当事人很可能会因抗令而受到惩罚。

    此事岂能视同儿戏?

    凭着这种习惯性的思维,东北军中的元老们无动于衷,长官们视少壮派们串联出来的联名签字状为无物,潼关会谈依然照样进行,长官们觉得,自己的沉默,就已经是极度的仁慈和宽洪大量的表示了。

    然而,少壮派们则对此激愤不已。

    他们反过来觉得此事表明,指挥官们违背军心民意,是犯了大逆不道的大罪!

    怎么办?那只有拼死一搏,须知,此时这批少壮派勇士们,正豪情满怀,个个是决不妥协的英雄好汉,他们决定冲破阻力,改变办事的规则,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怎么改变行事规则?

    最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