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书五经,学怎么做一个文人,指望他们教导兵法作战?
如果不是怕刺激到那些文官,朱翊钧都想把这个武学给他废了。不过改革最好是以下推上,而不是以上推下,这一点朱翊钧很清楚,直接强制废除新建,这是不合适的。
以学宫培养,当大家发现从学宫出去的将士会得到重用,会得到更快的提拔,到时候扩大学宫招生的呼声肯定会响起来。
学宫也就可以从勋贵子弟培养学校,正式成为大明的军校。
“要转移一下注意力啊!”朱翊钧感叹着说了一句,然后开口说道:“你明天让徐德进宫,朕有事情和他说。东厂让人给朕盯好了,别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是,皇爷,老奴明白!”张鲸连忙点头。
张鲸自然看出这是皇爷在布局,要是自己坏了事,下场肯定很惨。现在的生活很好,张鲸可不想去洗马桶。
第七十四章 隋唐演义()
“宣宜妃来侍寝吧!”
朱翊钧吩咐了这一句,然后就准备去睡觉了,累啊!
第二天早上,朱翊钧的起床事由宜妃伺候的,比起王皇后,宜妃明显有些拘谨,这可能也是和朱翊钧不长接触的原因。朱翊钧也没刻意去做什么,毕竟时间长了就会好的。
伺候朱翊钧吃早饭的是徐德,消息昨天晚上传出去之后,今天早上一大早他就在乾清宫等候了。
朱翊钧看了一眼徐德,笑着问道:“内厂进展的顺利吗?”
徐德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一切都在稳步进行,各地的组织已经搭建起来了,人手也安排下去了。培训班那边第三批人手也培训完毕了,很快也会安排下去。”
点了点头,朱翊钧直接说道:“拿出一半人手给御马监,那边要用。”
“是,奴婢回去就安排!”徐德没有丝毫的迟疑,恭敬的说道。
对于徐德的态度,朱翊钧还是很满意的,这个话题就没再说,徐德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这也是朱翊钧让他去负责内厂的原因。
“说点其他的!”朱翊钧看着徐德,开口问道:“让你准备的《隋唐演义》准备的怎么样了?”
内厂依托戏院活着和发展组织的,朱翊钧这两年已经不再干涉戏院的运转了,他们那边也发展起来了。有不少文人给他们写本子,他们也给润笔费,形成了产业链。
朱翊钧很早就让人吩咐徐德找人写《隋唐演义》,先从说书开始,以后逐渐演变成戏曲。
主要内容是弘扬,这个问题就不大,朱翊钧的目的是宣传,宣传那些将领的英勇,鼓励人们从军,改变武人低下地位,扭转武人粗鄙的风评。
将三国也行,但是效果肯定没有隋唐来得好,事实上最好是演明英烈,说说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这个时代没戏。
要演皇家的戏,那也只能演前朝的,同时他们在扮演前朝的皇帝时,还不能和本朝的事情有任何的瓜葛,更不能和本朝的皇帝有丝毫的牵连。
因为这个时代戏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妓女还要低,戏子谈论朝政一直被视为对皇帝和朝廷的侮辱,不但会成为大忌,而且也会受到严惩。
“回皇上,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徐德连忙说道,这件事情他可是一直尽心尽力的办。
“很好,送进宫来给朕看一看!”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肯定是要看的,不合适的地方自己还要修改,朱翊钧又不是真的想给他们写书,这是宣传需要,搭配上现在的勋贵改革,主要影响对象也是年轻人。
要把“马上觅封侯”的想法从新树立起来,而不是“万般皆下品”为由读书高这样的言论遍地。
“是,回去奴婢就拿来!”徐德连忙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还有一件事情给朕办了,让人去散布消息,就说张居正要回朝了。”说到这里,朱翊钧又嘱咐道:“要做的隐秘,别让人抓住了首尾。”
“陛下放心,奴婢一定做的好好地!”徐德献媚的笑道。
这件事情才是朱翊钧找徐德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学宫,这可不是好事情。尤其是文官那边,不能闹腾啊!
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找一件更大的事情。
文官或许会关系京营武将的事情,可是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事情,当下最引人注意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张居正还朝的事情,这件事情一出,朱翊钧保证那些文官没心情盯着自己了。
无论是京营那边,还是学宫那边,这些人都会忽视掉。
在他们的眼里面,这些都是小事情,张居正还朝才是大事情。
安排完了这件事情,朱翊钧就让陈矩回去安排了,快到晌午的时候,徐德就让人送来了这本《隋唐演义》。大部分都是根据市面上流传的段子来的,朱翊钧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
不过很多地方少了赞,这个朱翊钧就不能忍了,没了赞,很不利于宣传啊!
这玩意朱翊钧可不会写,前世也只是听过,朱翊钧在旁边记下来,准备让徐德找人写。有一段朱翊钧是记得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赞,但是还是写在了旁边。
黄骠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双枪大将。
没了这一段,秦琼还是秦琼吗?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大体上就是按照朱翊钧给的大纲写了,从隋文帝得天下开始,到后面的秦琼卖马,一步步的展开,有的地方和朱翊钧知道的不一样,但是也很带劲。
“陛下,该用膳了!”
在朱翊钧看得入神的时候,张鲸小心翼翼的来到了朱翊钧的身边,开口说道。
抬头一眼,这都要晌午了,朱翊钧把手中的书放下,笑着说道:“还真有点饿了,那就传御膳吧!”说着朱翊钧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吃饭的时候朱翊钧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转头对张鲸说道:“刘显的奏折还没递上来吗?”
“回皇爷,还没有!”张鲸连忙摇头,真要是刘显的奏折递上来了,他第一时间就会呈上来,他可知道皇爷对这份奏折的看中,一点都不敢耽搁。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急不得,也没让人去催刘显。
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流传起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张居正要回京了。没人知道这个消息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也没人知道这个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可是这个消息就是传出来了,而且还传的言之凿凿的。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的到处都是了,官场上也流传了起来,甚至几位内阁大学士都知道了。
这个消息也如朱翊钧预料的那样,瞬间就压倒了京营的事情。朱翊钧的感觉也很明显,因为宫里面收到了不少奏折,大多都是弹劾张居正的奏折。
只不过朱翊钧这几天都在看《隋唐演义》,实在是没心思看这些奏折。
第七十五章 刘显的政治智慧()
日子一天天的过,弹劾张居正的奏折一出现,外面就有人坐不住了,开始上奏折保举张居正起复。一时间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朱翊钧也不在意,他这几天一直都在看《隋唐演义》,还在很多地方加了神话的东西。
比如李元霸,这些东西放在后世显得荒谬,可是放在现在,真的一点都不荒谬。大家喜闻乐见,考状元的是文曲星下凡,那能打的,那就得是武曲星下凡。
反正要有能够对应的,必须要提高武将的地位才行。
这天朱翊钧终于把《隋唐演义》给弄完了,然后直接将东西送给了徐德,让他安排人去说。先在京城说,安排上说出人大肆的宣扬。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朱翊钧这才想起看弹劾张居正的奏折。
翻看了几份,朱翊钧还真就在这里面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奏折,上这份奏折的人是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也是因为看到这个名字的,朱翊钧才看了他的奏折。
事实上这一世朱翊钧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但是前世却不是。
王用汲,这个人的名字前世朱翊钧就听说过,是因为另外一个名字,这个人就是海瑞。在什么地方看得朱翊钧也忘了,可是朱翊钧记得这个王用汲是海瑞的忘年交。
据说这个王用汲颇有海瑞的风范,是一个木头脑袋的大臣。
朱翊钧现在就对王用汲感兴趣了,事实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树木不一样一个道理,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人尽其用,物尽其才,朱翊钧可不认为这些人没用。
很多时候张居正是想办事,他得有人支持,所以对很多手下细节既往不咎,可是朱翊钧可不这么看,他需要海瑞这样的人。
不过现在海瑞老矣,估计不堪用了,那么培养一个王用汲也很不错,想到这里,朱翊钧就更仔细的看起了这份奏折,他到想看看王用汲这份奏折写的怎么样。
“以臣观之,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
“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于众所阿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行私而无所诉告,是驱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门矣。”
“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习之,内外章奏躬自省览,先以意可否焉,然后宣付辅臣,俾之商榷。”
“阅习既久,智虑益弘,几微隐伏之间,自无逃于天鉴。”
“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于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政柄一移,积重难返,此又臣所日夜深虑。”
看到这一段,朱翊钧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这个王用汲是一个人才啊!
这话说的很明白,是一个明白人,说白了就是自己也不小了,你不能放大权给臣子,不然大家都张居正的门路,私相授受,哪里还有公事?
让自己多学多看,以后做事情好乾纲独断,这个观点也不错。
再看后面这句“政柄一移,积重难返,此又臣所日夜深虑。”,这个说的多好,事实历史上的张居正从还朝之后,那就真的是大权在握了。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真的是积重难返了,最后不得不采取那样暴力的措施。
“查一查这个王用汲!”朱翊钧把奏折放在一边,对张鲸说道:“让东厂个人好好查,看看他是否言行不一,是否贪赃枉法,老家也派人去查。”
“查仔细点!”朱翊钧又嘱咐了一句说道。
张鲸连忙点头:“皇爷放心,奴婢马上就安排人去做!”
事实上张鲸知道朱翊钧的意思,这明显是要用这个王用汲,不然不会这么查,张鲸决定找一个稳妥一点的手下去查,好好地查,透彻的查。
“陛下,京营提督刘显来了!”一个小太监走进来,恭敬的说道。
现在司礼监的几位太监都有事情做,朱翊钧减少了他们的当值时间,让他们各自调来一个小太监过来伺候,这样的做法也算是安了他们的心。
现在来的这个就是张鲸派来的,是张鲸的干儿子,名叫张琳,应该是后改的姓氏。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个小太监大部分是伺候他的生活起居,不过听着张鲸的话,朱翊钧连忙站起身子道:“可算是来了,朕可是等了他好久了。”
刘显要是再不来,朱翊钧都要怕人去催了,时间不等人啊!
趁着炒作张居正回京这件事情,朱翊钧想着尽快把京营的事情落实下去。现在大家都盯着张居正,没人搭理刘显这边,等到局势稳定下来,那就不好说了。
时间不长,张琳带着刘显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着须发皆白的刘显,朱翊钧一愣,老头子走起路来龙行虎步的,脸膛和红堂堂的,看起来精神头很是不错啊!看来老头这些日子过得挺不错,这就很好啊!
“爱卿看起来面色不错啊!”见礼之后,朱翊钧笑着说道。
“托陛下的洪福,李太医的医术真的没的说,几服药下去,臣的身子骨好了不少,在调养一阵子,臣能打死牛了!”刘显说完还挥了一下胳膊,笑着说道。
朱翊钧也笑了,这个刘显还真是一个妙人,他知道自己爱听什么。
“关于京营的整训,说给朕听听!”说完朱翊钧就看着刘显,等着他说话。
“陛下,这是臣的奏折!”说着刘显就把奏折呈了上去,不过刘显也知道,皇上还是想听自己说一说大方向,便开口说道:“臣想将京营拆为两营。”
朱翊钧顿时一愣,不动声色的说道:“说说理由!”
“京营有十二团营,总计十三万六千人,以臣一人之力整训恐力有不逮,臣想将经营拆为左营和右营,以两人为提督,各自提督一营。”
“左营右营各自有六个团营,也好有一个比拼,同时也方便整训。”
说道这里,朱翊钧顿时明白了刘显这是想做什么了,这个老小子是害怕被自己猜忌,毕竟一个人统领十多万大军在京城,很容易被人黑啊!
第七十六章 马芳()
“那你觉得另外一个提督谁来做比较合适?”朱翊钧看着刘显,淡淡的问道。
“臣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还要陛下乾纲独断。”刘显才不会傻到推荐这个人选,直接就推到朱翊钧这边去了。做事归做事,但是要有度,刘显心里面非常的明白。
同时刘显要给自己买个保险,一个人干不好干,有了事情容易背锅,两个人就不一样了。
虽然朱翊钧知道刘显的想法,可是他也觉得刘显这个想法还不错,当年正德皇帝的时候,不也把京营分成了东西两厅,这也算是一种牵制。
自己的左龙武卫不过两万四千人的编制,俞大猷收拾完之后,只有一万六千人了。
龙武右卫到现在还没有个说法,十万大军的都交出,的确也太合适。分成两部分的好处就多了,将来打仗也可以分别派出去,想到这里,朱翊钧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显。
“那行,你的折子先放在这里,朕在选一个提督。”朱翊钧拍了拍刘显的折子。
原本朱翊钧是想和刘显谈一谈京营整训的措施的,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朱翊钧就不能这么做了,只能等那个人到了之后再谈了,可是这个人选谁合适呢!
刘显走了,朱翊钧就开始琢磨谁能来统领另外一部分京营呢?
“张鲸,去把各省的总兵资料给朕拿一份过来。”
既然想不出来,那咱就找,说不定就能找一个狠人。这个人威望要高,最起码要战功赫赫,不然不能服众啊!
张鲸很快就把资料给找来了,朱翊钧开始翻看,像蓟辽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这样的就放到一边,翻着翻着,朱翊钧的目光落到了个人的名字上,随后就挪不动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马芳,现任宣府总兵,他的资料很厚啊!
说起宣府总兵,朱翊钧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还是张鲸当成一件趣事给自己说的。
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去年,阿勒坦向朝廷索要封赏,并威胁要兵戎相见。朝廷立刻启用马芳复任宣府总兵。马芳到任后,整治兵马,在宣府郊外率领骑兵举行了数次“游猎”。
蒙古各部闻讯后大惊道:“马太师归也。”阿勒坦急忙向朝廷“奉表谢罪,痛悔前过。”
马芳有称号“马太师”,在边镇绝对是声名赫赫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