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自从“无冕天皇”山县有朋掌握军权后,一直排在陆军前面的海军便丧失了原来的地位。“海陆军”变成了“陆海军”,而自海军卿一职空缺后,丧失了具有领导权的主官,彻底沦为陆军的附庸,海军的日常训练和军纪从此日渐废弛。甚至许多军舰连日常的维护保养都经常应付了事。

    而不重视海军的恶果,此时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出来……

    拥有亚洲独一无二的两艘铁甲舰的日本海军。面对腐朽的大清帝国几年之内刚刚惨淡经营建立的一支仅由巡洋舰和炮舰组成的蒸汽舰队,竟然会全军覆没!

    虽然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两次海战的详情,但面对这样悲惨的事实,他从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相信!

    他知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虽然比起西方国家的海军来,可以说不值一提,但面对亚洲大陆上那个腐朽没落的邻居,却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他原来的设想,是台湾之役,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海军保护陆军撤回日本本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海陆军竟然全部被中**队消灭!

    “国与国之争,真的不能冒险啊!……”伊藤博文自言自语的说道。

    现在的他,对当初没有阻止甚至纵容了山县有朋和西乡从道的军事冒险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

    因为这冒险的代价,不但是五六千日本海陆军将士的性命,很有可能将赔上日本的国运!

    想到自己这一次所肩负的使命,伊藤博文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他这一次出海的目的地,便是中国。

    “摄津”号上搭载的,便是这一次日本官方的和平外交使团。

    在确定了尽快和中国议和的决策后,明治天皇便多次召开御前会议,商量派出使团前往中国求和的事,以及如何与中国议和的问题。作为政府首脑,大久保利通的态度显得十分为难,他认为“清国政府很可能会提出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对于割地,大久保利通干脆采取了回避的方式,只字不提,只是说“如果清国政府提出的赔款数额过多,日本的财政将无法承担”。大久保利通的话让明治天皇很是恼怒,见到势头不妙,掌握财政大权的大隈重信赶紧接过了话头,表示只要能够不割地,再多的赔款大藏省也有办法筹措。但是西园寺公望和伊藤博文都认为,中国方面很可能会提出割地的要求,如果不答应,很可能会引发全面的战争,还是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一次的御前会议没有什么结果,而且使得明治天皇过于忧虑,竟然病倒了。但随后他勉力起行,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商量议和的问题。这一次大久保利通表现得很是积极,他要求亲自前往中国谈判,并带上精通国际公法的一大队专家,准备利用中国方面不了解国际公法的这一弱点和“番地无主论”,“争取不需要向清国割让土地”。甚至力争“不需要向清国赔款”。见到大久保利通说得很有道理,似乎有不割地赔款的把握。明治天皇十分高兴,连病势看上去也好了许多。明治天皇接着对大久保利通勉励了一番,询问使团成员还需要谁,大久保利通当场邀请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同去,伊藤博文慨然允诺,西园寺公望也表示了同意,但大隈重信认为“清国人不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认为西园寺公望虽然在日本身份尊崇。但太过年轻,害怕他去后会受到轻视,有损日本贵族的尊严,并举了柳原前光在北京碰钉子的事,建议请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出山,明治天皇也表示了同意,并请伊藤博文去做已然解职赋闲在家的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出任使团成员。前往中国谈判。

    伊藤博文领命后,先去请木户孝允出山,木户孝允慨然允诺,丝毫没有计较前嫌和个人声誉的意思,明治天皇听到伊藤博文的回报后十分欣慰,立刻任命木户孝允为外务卿兼任文部卿。并召他进宫,亲自予以勉慰。

    接着伊藤博文便亲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派人火速送到了鹿儿岛县,请西乡隆盛出山,但西乡隆盛的回信却令他失望。西乡隆盛以“病势沉重,难以远涉重洋”为理由。拒绝了他。

    由于时间紧迫,在得知西乡隆盛拒绝出山的消息后,明治天皇便下令使团出发,并将海军硕果仅存的一艘西洋炮舰“摄津”号拨给了使团乘座。

    但在“摄津”号出发后,伊藤博文左思右想,还是希望西乡隆盛能够借此机会复出,于是便和大久保利通等人商议,建议去一趟鹿儿岛县,当面见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表示了同议,大久保利通甚至还开玩笑说,如果西乡能出马,这一次就是“三杰合出”了,日后必然是“千古佳话”(他这是巴不得陪靶当“清探”的人多一个)。

    于是,出海后“摄津”号便全速驶往鹿儿岛县了。

    在前往鹿儿岛的途中,伊藤博文等人并没有闲着,而是日夜讨论关于谈判的细节,初步定下的方针是以“台湾番地无主”和“清国允诺日本可以出兵”为理由,利用国际法和中国方面争辩,尽量争取不割地赔款;如果这一阶段辩论失利,则将出兵的责任推给西乡从道等死人的“暴走”,辩称日本政府没有责任,以求不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如果这一阶段目的仍然达不到,实在非要割地赔款不可,则将琉球问题推出来,以“承认琉球为中国属国”为让步,并可以给中国少量的金钱或物质补偿。同时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尽量通过“蒙那肯”号事件,把美国人拉进这趟浑水来,让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达成和议的目的。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谈判当中占得先机,这两天伊藤博文等人都在埋头苦读《万国公法》,一有时间便向随行的一大票日本国内的国际法专家求教。

    “伊藤君。”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伊藤博文背后响起,也成功了唤醒了仍处于冥思中的伊藤博文。

    “木户君。”伊藤博文转过头,目光落到了身后的木户孝允身上。

    “时间还早,木户君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儿?”伊藤博文转过头,身体前倾,倚在了“摄津”号的船舷栏杆上,有些怅然的望向大海。

    木户孝允苦笑了一声,“睡不着啊!只好出来走走。”

    “噢。”伊藤博文叹息了一声,没有说话。

    “西乡君说病势沉重,也不知是真是假。”木户孝允看着远处的海面,说道,“当此国难之时,正该摒弃前嫌,我原以为以他的性格,是会立刻答应的……”

    “南洲先生是个直爽的人,他说自己病势沉重,我觉得应该是真的。”伊藤博文道,“毕竟,从道是他的亲弟弟,政见再有不同,总是血浓于水。从道惨死,他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听那些外国报纸上说,从道被清国人斩首了……”木户孝允想起了外国报纸上的那些关于西乡从道、赤松则良和谷干城等将领和全体日军俘虏都被清军砍掉了头的报导,心中不由得一缩。

    “这是很有可能的。我担心,征台军现在很可能都已经被清国人处决了。不会有活着的俘虏了……”伊藤博文悲叹道。

    二人正相对默然。“摄津”号的舰长坪井航三大尉走了过来。

    “鹿儿岛就要到了么?坪井君?”伊藤博文看到远方出现的海岸,问道。

    “是的,大臣阁下。”坪井航三大尉答道。

    伊藤博文看了看这位相貌朴实的海军军官,露出了一个感谢的笑容。

    在见到“摄津”舰上的水兵们忙碌的进行勤务工作的那一刻,他对这位曾留学美国的海军军官已是大起好感——虽然他指挥的这艘排水量仅有920吨的旧式炮舰现在已经老旧不堪,而1868年就已服役的“摄津”号却还保持着轮机和火炮均完好可用的良好舰况。

    这当中的原因,除了舰长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坪井航三于日本天保十四年生于周防国三田尻(现属山口县)。父亲是医生原显道。他是家里的次子,后来成为了藩医坪井信道的养子。20岁时坪井航三便乘坐“庚申“丸参加了对抗四国盟军炮击下关的战争,是年加入了长州海军部队,1665年学习英文和航海,戊辰战争中负责从濑户内海运送部队。明治四年(1871年)升海军大尉,在美国远东舰队旗舰“科罗拉多”号上学习,因为表现出色。经舰队司令约翰?罗杰斯少将的推荐,进入了哥伦比亚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海军技术。1874年年初回国后担任了“摄津”舰的舰长。

    因为坪井航三是长州藩出身,是以虽然能力出众,但却在由萨摩藩控制的海军当中很受敌视,是以在这次出兵台湾的战斗中,他和他指挥的“摄津”舰被排除在外。侥幸躲过了一劫。

    现在的他,已然是日本海军国内所剩不多的优秀海军军官了。

    “坪井君,对于海军在台湾的作战,你都了解了吗?”伊藤博文一直想要弄清楚日本这一次失败的原因,这时见到坪井航三。便问了起来。

    “我收集了很多关于海军作战的资料,大臣阁下。”坪井航三点了点头。“现在还在研究中。”

    “你认为,帝国海军在这一次的行动中,有哪些失误?有没有胜利的可能?”伊藤博文问道。

    听到伊藤博文的问话,坪井航三显得有些激动,一张脸竟然涨得红了起来。

    “我对海军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解不多,所以想听听你的看法。”伊藤博文又说道。

    “大臣阁下,我认为,我们的海军在指挥和作战方面,没有任何的错误!”坪井航三大声的回答道,“海军将士的忠勇表现,可以视作军人的楷模!”

    “噢?”听了坪井航三的话,伊藤博文吃了一惊,“那帝国海军为什么会失败呢?”

    “帝国海军主要输在了武器装备上,大臣阁下。”坪井航三大声的回答道,“当然,也有战略上的错误。”

    “我们的舰船是要比清国海军老旧一些。”木户孝允这时插话进来,“但差距不是很大吧?何况,帝国海军还有两艘铁甲舰……”

    “不!大臣阁下!差距非常大!”坪井航三激动的说道,“帝国海军的两艘铁甲舰,都是非常老旧的舰船,航速非常缓慢!而且它们的大炮,虽然口径很大,但都是落后的前膛炮!不但发射速度极慢,而且威力也不行,在战斗中难以击中敌舰,而且就是击中了,也无法给敌舰造成致命的伤害!它们虽然有坚固的铁甲,但这只利于防御,无助于进攻!”

    “反观清国海军,装备的全部是新下水不久的新式巡洋舰,航速几乎是帝国海军的二倍!而且装备的也都是先进的后膛炮,不但发射速度快,而且威力很大!虽然清**舰的防护不如我们,但它们可以凭借高速度进行躲避!而且清**舰在数量上超过帝国海军,所以,无论海军将士们怎样英勇的作战,都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坪井航三看着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我们现在面临清国海军的情况,就和当年‘黑船来航’时差不多!”

    听到坪井航三以“黑船来航”来比喻台海之战两边的形势,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全都变了脸色。

    “差距竟然会这么大?”伊藤博文倒吸了一口冷气。

    “事实就是这样!”坪井航三说道,“大臣阁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这一次等到了中国天津,当您亲眼看到清**舰的时候,就会明白了!”

    “我明白了……”伊藤博文叹息着点了点头。

    “此次和谈之后,必须立刻加快海军的建设步伐。”木户孝允斩钉截铁的说道,“哪怕是节衣缩食,也要给海军增添新的军舰!不然,日本就会灭亡了!”

    “是的。”伊藤博文想起了原来把持海陆军大权的山县有朋,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海军的重要性,对日本来说,是陆军根本不能比的!只可惜我们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9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三杰重会() 
“此外,帝国海军没有集中优势的兵力,组成强大的舰队,而是分成两队出战,结果给了清国海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坪井航三接着说道,“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坪井航三虽然说的激切,但他仍然很是理智,并没有点明是谁犯下了致使日本海军主力覆没的罪魁祸首。

    虽然他没有说,但是谈论的三个人,心里都明白是谁。

    “海军不但缺少先进的舰船,还缺少得力的统帅。”木户孝允象是打圆场一样的叹息道,“这些都是我们以后需要重视的。”

    随着海岸的渐渐接近,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及坪井航三都不再说了。毕竟那个人和他们三个,还算是一派的(维新志士当中,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是萨摩人,木户孝允,山县有朋,高杉晋作,伊藤博文都是长州人),而且现在已经下台了。

    “摄津”号很快靠了岸,此时大久保利通等人也都起来了。伊藤博文建议上岸用餐,大家都表示赞同,兴致勃勃的登了岸。

    看到自己时隔多年,竟然又一次前来鹿儿岛请西乡隆盛出山,大久保利通回想起曾经和西乡隆盛共同经历的峥嵘岁月,禁不住感慨万端。

    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在青年时期就结为好友,跟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一直在寻找勤王救国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那时萨摩藩刚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明主,就是被誉为“当世三百诸侯世子中无人能比”的岛津齐彬。岛津齐彬在藩中锐意改革。对各方面都进行近代化的建设,同时广募人才。西乡隆盛很得岛津齐彬的赏识。成为他的手下爱将。岛津齐彬常称赞西乡隆盛“此人乃萨摩之宝”,但岛津齐彬不久去世,他倡导的“公武合体”(天皇与幕府权力合一)的运动也半途而废。西乡隆盛先被流放,后来他被赦免召回萨摩藩,则多亏了大久保利通利通的力量。大久保利通利通那时已成为藩中重要谋臣,在大久保利通的影响下,新任藩主派遣西乡隆盛进京利用以前的声望继续进行“公武合体”。此时的藩主也同样准备像岛津齐彬一样率兵入京勤王。但是,西乡隆盛这次追求的事业与以前已有所不同。结果藩主大怒。大久保利通得知此事,揣测藩主必不会轻饶西乡隆盛,但他又不能抛弃西乡隆盛,忠义二字之间,实难取舍,就提出与西乡隆盛互刺同死,然而此时的西乡隆盛“正思将以有所为也”。不愿让好友和自己一同送命(同样的事已经发生了一次,估计是西乡隆盛觉得身上已经担着月照和尚的那份儿寄托,再添上条大久保利通的命,实在担不起)。于是西乡隆盛请大久保利通在藩主面前为自己求情,自己也做出反省的样子,因而得以逃脱严厉的惩罚。再次被流放到小岛。

    在倒幕战争胜利后,功成身退的西乡隆盛没有在新政府中任职,而是带了一部分亲信回到鹿儿岛,推进藩政改革。后来是大久保利通亲到鹿儿岛,请西乡隆盛出山。西乡隆盛与大久保等维新人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发布“废藩置县”令,取消了土地买卖禁令,制定新的军制(从平民中挑选招募政府军,而由旧武士组成近卫军)。当时西乡隆盛身兼陆军大将,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