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军军官毫无海军知识,胜海舟对此极为愤慨。那时的他已经意识到,现代化的舰只必须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去操纵,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先进的军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可以说。“咸临丸”号改变了胜海舟的一生。

    在到达旧金山后,海舟亲身接触并观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社会,在那里的耳闻目睹使他更加深信,应该不计门第和身份,打破封建的藩篱和束缚。为有才能的人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

    “伊藤君可知,这‘咸临丸’建成入役时,是日本最先进的军舰,但在短短数年之后,便沦落为运输船了。”胜海舟对伊藤博文说道。

    伊藤博文立刻明白了胜海舟的意思,禁不住叹息起来。作为曾经横渡太平洋的“名舰”,“咸临丸”参加了戊辰战争。因为舰况性能较其他军舰相比已经相当恶劣了,是以只能担当运输任务,就这样“咸临丸”还差一点儿被明治政府军俘获。

    胜海舟说这番话,指向是十分明显的!

    现在的日本海军。除了在1871年从英国商人手中购入了一艘舰龄已达18年、经过翻修的快速炮舰“筑波”号外,再未增添一艘新军舰。也就是说,日本海军的舰艇更新,实际上已经停滞了。

    而中国海军在这一期间。却一直在不断的增添新舰,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新式军舰!

    现在的伊藤博文。终于明白为什么胜海舟不肯出山了。

    “我明白海舟先生的意思了。”伊藤博文叹息道,“海舟先生是认为,一旦帝国和清国之间爆发战争,帝国海军在面对清国海军时,是没有丝毫胜算的,是么?”

    “是的。”胜海舟沉声说道,“的确,象一些乐观的人看到的那样,清国海军没有铁甲舰,而帝国海军却有两艘。真要打起来,帝国海军的胜算较大。但这只是表象,清国现在的造船能力,远在我国之上,而且在人才的教育和储备方面,也并不弱于我国!清国的财力要远比帝国雄厚。战争伊始,帝国海军可能会占有些许优势,但时间一久,帝国海军必败无疑!以清国的财力,难道不会从法国购入铁甲舰,和帝国海军对抗吗?”

    听到这里,伊藤博文的脸色已然变得惨白。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国力的较量!而不仅仅是一两条船,几门大炮的事!”胜海舟的声音陡然变得高亢起来,“兵者,国之大计,死生之道,岂能如同儿戏一般,轻易发动!清国虽然腐朽,但其国力,仍非现在的日本可比!此次纵能战胜,台湾之土地亦不可能归入日本版图,最多不过勒索些赔款而已!一旦战败,便是万劫不复,再无崛起之机!清国为东亚宗主之国,已有多年,一向轻视我国,视日本同朝鲜、越南、琉球等无异,假使此次日本能够战胜,清国遭遇如此奇耻大辱。必当举国奋起以图报复,不数年必成日本之大敌!拿破仑尚知清国为‘睡狮’,不可轻易惊醒,而现在政府竟然如此急功近利,以国运为赌注,轻于一掷,伊藤君不以为非,竟然劝我出山,推波助澜。伊藤君何时竟然荒悖不察到了如此地步?”

    “海舟先生!如此说来,日本竟然无一丝一毫胜利的可能么?”伊藤博文说话的声音竟然变得嘶哑起来。

    “不知伊藤君可曾听说,清国海军中,有一艘新锐的巡洋舰,是英国政府赠送给清国的。”胜海舟不再和伊藤博文争辩,而是用平和的声音问了一句。

    听到胜海舟突然转移了话题,伊藤博文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是有这回事,它原名叫‘海洋女神’号,赠送给清国之后,名字变成了‘和硕公主’号。”

    “这么新锐的巡洋舰,英国人居然能慷慨赠送给清国,日本什么时候从英国那里得到过如此的优遇?马尾港的三座船坞皆是在法国的援助下建成的,清国没有花费一文钱,日本何曾得到过法国如此厚待?”胜海舟问道。

    “没有。”伊藤博文叹息着摇了摇头。

    “清国的福建船政局所建造的军舰的母型皆来自法国最新锐之军舰的图纸

    这种待遇,是帝国海军做梦都不敢梦见的,而清国海军却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这当中意味着什么,伊藤君难道没有想过吗?”胜海舟又问道。

    “海舟先生是说,林义哲?……”伊藤博文的声音里竟然少有的带了一丝颤抖。

    “对!就是他!帝国海军做梦都无法得到的东西,而这个叫林义哲的年轻人却能达成目的于谈笑之间!”胜海舟沉声道,“东行先生勇则勇矣,何曾有过这等手腕?这种对手,又岂是东兴先生能胜之的?”

    “海舟先生也知道林义哲……”伊藤博文轻声说着,眼中闪过一丝颓唐之色。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还是你伊藤君告诉我的!”胜海舟点头道,“你以前曾经和我提到过那个叫林义哲的年轻清国官员,我从那时起便开始留意他,因为我相信你伊藤君的眼光。可今天,伊藤君,你难道忘记了清国还有一个这样可怕的对手么?”

    伊藤博文无言以对,只是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个人的手腕,绝非常人能比!”胜海舟继续道,“伊藤君,你对他的了解,其实仍然流于表面!”

    “海舟先生何出此言?”伊藤博文惊问道。

    “伊藤君听说过‘中国魔盒’的传说么?”胜海舟又问道。

    “当然听说过!”伊藤博文似乎想起了什么,身子猛然打了个寒战。

    “伊藤君,且不说这传说是否真实,单是在普法两国交兵最烈之际,法皇欲以海军攻击普国,为何不选取诸多名臣宿将,却要破格启用孤拔?要知道当时孤拔只是一个小小的海军中校,于殖民地服役,一向默默无闻,但却能于众将之中脱颖而出,为法皇破格任用,随后一战成名,而后孤拔为何又能和林义哲成为刎劲之交?这背后难道没有某种关联么?”

    听到胜海舟的这番话,伊藤博文的额头流出了冷汗,他掏出手帕去擦的时候,手竟然不自觉的开始发起抖来。

    “实不相瞒,伊藤君,这样的人,会让任何一个对手为之毛骨悚然。”胜海舟说道,“我是绝决不会考虑和这样可怕的对手为敌的,因为没有丝毫的胜算!”

    听了胜海舟的话,伊藤博文的心情也随之跌落到了谷底。

    林义哲被“夺情起复”的消息传到东京之后,伊藤博文感觉到了不妙,他深知在这场即将开始的冲突中,海军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以才极力劝说胜海舟出山,重新担任海军卿,掌管日本海军。

    在伊藤博文看来,只有象高山晋作、坂本龙马和胜海舟这样的一时雄杰,才能够与林义哲这样可怕的对手匹敌!

    但现在,他心中最后的一线希望,已然破灭了。

    ps:历史上的今天: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一面墙最终被推倒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求点击!求月票!

第三百零二章 毛董入狱() 
在来见胜海舟之前,伊藤博文先去找过夏本武扬,请夏本武扬出山,但却被夏本武扬一口回绝了。差不多和胜海舟看法一样,深通海军技术、指挥过著名的“阿波冲海战”的夏本武扬也认为这场战争毫无胜利的希望,只会给日本带来灾难,是以坚决的拒绝了伊藤博文的请求。

    当时夏本武扬的那句“今日之事,纵使东行先生复生,亦无能为力”的话,仍然在他的脑海之中回荡,挥之不去!

    虽然夏本武扬拒绝自己的理由,是“历史原因”(夏本武扬受幕府派遣到荷兰学习海军,学成归国恰好赶上戊辰战争爆发,他正担任幕府海军副总裁,1868年1月26日指挥幕府军舰在兵库海面炮击了萨摩藩的舰队。后讨幕军进入江户,他拒绝交出军舰;并率8艘军舰和部分陆军一路北上占领了北海道,1868年10月成立“虾夷共和国”并自任大总统。而在维新军攻打五稜郭、自己军队还剩几百人时,为避免无谓牺牲,他主动向维新军参谋黑田清隆请降。夏本武扬本以为死到临头,不料想其才能却被黑田清隆看好,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在坐了两年牢后被破格录用,成了明治政府的高官),但他这最后一句的结论,和胜海舟竟然是不谋而合!

    “事已至此,和清国的战争恐怕已然难以避免。海舟先生可有良策,补牢于亡羊么?”伊藤博文问道。

    “停止出兵。派船追回西乡兵团,撤回军队。向清国道歉,赔偿损失,方可挽回如此不利之局面。”胜海舟斩钉截铁的说道。

    听了胜海舟的话,伊藤博文又一次沉默了。

    明治天皇只不过下令暂缓出兵,西乡从道便公然抗命、大隈重信和大久保利通阳奉阴违,山县有朋暴跳如雷,若是自己提出如此屈辱的建议,只怕会被人当成投降的卖国贼。从此千夫所指,再也不能翻身了!

    象是知道伊藤博文会有如此的表现,胜海舟看着伊藤博文,叹息了一声,说道,“我知道,以伊藤君之胸怀。这‘清探’的污名,恐怕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伊藤博文发出了一声粗重的喘息声,还是没有说话。

    伊藤博文似乎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而胜海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定定地望着桌面上刚刚画好的画出神。

    屋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异常压抑。

    过了许久,伊藤博文才回过神来。他向胜海舟鞠了一躬,用平和的声音说道:“海舟先生的教诲,我永记心中。但这一次,为了日本,我也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还望海舟先生理解我的苦衷。”

    “伊藤君,多保重。”胜海舟叹息着鞠身还礼。

    伊藤博文出了“吟雪居”。上了马车,胜海舟在门口目送着伊藤博文的马车离去之后,回身来到了桌前,看了看那张画着“咸临丸”号的画,轻轻的嘀咕了几声“咸临”(“咸临”一词取自《易经》,指君臣相互之间感情亲密之意)之后,突然将画稿揉成一团,扔进了故纸堆中。

    ※※※※※※※※※※※※※※※※※※※※※

    《李文忠公集:电稿》:“……昨奉钞示与美使英使议论节略,威使谓接巴夏礼信,日本兵船长期在长崎开行,忽又暂停,与上海探报略同。”

    “据称该国近又有兵船二只,载小队二百四十名,另有装物船两只,由长崎出洋,或驶往厦门一带,亦未可定等语。情词闪烁诡变,令人莫测。本日上海招商局总董唐景星由沪至津面称:是日接东洋电报,日本实已购定英商轮船二只,在长崎装兵,并托人在沪添购轮船,沪上洋人无赖者,多搭船往长崎投效。倘非征兵运饷急需,何至甘出重价多买旧船?其举动甚不安静。横滨新报亦有兴兵往高丽之说。然往高丽应由日本西北之对马岛济渡,不应由西南之长崎征发;盖长崎与台湾东面相对也。是其日前暂停发兵及改往高丽之说,或已闻知中国不准,故抑扬其词,声东击西,以懈我之备耳。计闽中得信后,当略布置,即日本兵船蓦至,该台湾镇道亦当设法阻止,以待省宪筹划。”

    ※※※※※※※※※※※※※※※※※※※※※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我说倭人哪里来的胆子,竟然敢出兵台湾,借口竟然是咱们大清给他们的!”慈禧太后狠狠的将李鹤年、文煜、沈葆桢、林义哲四人联名参劾毛昶熙、董恂二人妄言致日本侵台的折子扔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在这个折子当中,李鹤年沈葆桢等人奏称“日本兴兵犯如,皆由毛董二人妄言而起”,请朝廷严办此二人,以谢天下。慈禧看过了折子之后,这才知道日本入侵台湾的借口,竟然是毛昶熙和董恂的那句“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的话,不由得勃然大怒。

    随着“啪”的一声,阶下的群臣立刻跪了一地。

    恭亲王偷眼瞧了一眼慈禧太后,看到她一双凤目几乎喷出火来,心中暗叫不妙,赶紧又垂下了头。

    “好一个‘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这样没脑子的话,竟然是堂堂总理衙门大臣所言,怪不得日本人瞧得我大清如无物!”慈禧猛地起身,离了宝座,走下了台阶,“毛昶熙!董恂!你们两个整天就是这么办事的?”

    听到慈禧太后动了真怒,毛昶熙和董恂知道闯下了大祸,一时间大惊失色。

    “你们两个如此胡言乱语,是何居心?!”慈禧太后怒道。

    “皇太后息怒!番民素来不服管束,以前便有杀害美国遇难船员之事,美国人曾派陆队征讨,未能成功。盖番地险峻,进出不易,是以臣等……臣等估摸着,美国人都在番民那里碰了钉子,倭人要去征讨,定然也讨不了好,是以才有此言,不想倭人狡诈,竟然以此为借口,妄自兴兵来犯……”

    毛昶熙话没说完,便被慈禧太后厉声喝断。

    “住口!你还敢强辩!台湾番地难道就不是大清的江山了?番民难道不是我大清的臣民?用得着倭人来教训?自打倭人吞并琉球,这天下的人都知道,倭人的狼子野心,你们还说这样的引狼入室的话,是嫌这大清的江山太大了,我们姐妹不够败家吗?”

    听到慈禧太后最后的这句话,坐在宝座上一直没有说话的慈安太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可能是因为愤怒已极和骂得久了的关系,慈禧太后感到胸腹间一阵气闷,身子竟然晃了晃,同治皇帝见状大惊,赶紧离了宝座,抢在年迈动作已然不太灵便刘诚印之前,扶住了慈禧太后的胳膊。

    “皇额娘息怒!身子要紧!”同治皇帝第一次看到慈禧太后当着群臣的面气成这样,他怒瞪了一眼跪在地上已然魂不附体的毛昶熙和董恂,扶着慈禧太后回到了宝座之上。

    同样跪在那里的翁同龢悄悄抬了抬眼角,看到同治皇帝恨不得上去踹毛董二人两脚的表情,心中暗暗为毛董二人担心起来。

    “议政王大臣何在?”慈安太后的声音突然响起,恭亲王猛然打了一个激灵,赶紧出班应道,“臣在。”

    此时的恭亲王,也在心里把毛董二人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在林义哲来密函提醒之后,恭亲王便知道毛董二人的这句没脑子的话要出大麻烦,是以他在和文祥商量了一下之后,为了维护总理衙门的声誉起见,将此事压下未报。但让恭亲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驻福州领事馆在回复李鹤年的照会时,竟然把这句话当成日本出兵台湾“讨番”的理由给写了进去!李鹤年看后当即大怒,立刻联合福州将军文煜、船政大臣沈葆桢和福建巡抚林义哲(属于“被联名”)联名上奏,参劾毛董二人。这份折子一上,不但同治皇帝极为震怒,两宫皇太后也是大怒,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朝会。

    恭亲王忐忑不安的跪伏于地,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他已经听出来了,连一向好脾气的慈安太后,这一次也是动了真怒。

    “议政王大臣,虽说我大清向来待臣工仁厚,无杀士大夫之刀,但这一回,‘刑不上大夫’这规矩,只怕得改改了。”慈安太后的口气冷得似乎要掉出冰渣来,令恭亲王又是一个激灵。

    “如若不然,都照着这么胡言乱语下去,大清有多少个台湾够他们败的?!”慈安太后的声音突然转厉,显然刚才慈禧最后的那一句话把她刺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